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 下载本文

社会保障税对于促进有收入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公平分配和促进社会效率是行之有效的。这主要是由它作为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体现出来的: ① 同商业保险相比,社会保险采用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方式更为公平。

征收社会保障税实行社会保险有利于防治商业保险中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开征社会保障税,实施社会保险,还可以以强制力要求风险低的社会成员参与保险,避免了高风险但是非高收入的社会成员承担高额保险费。同时由于的风险的投保人加入,保险费用将降低,这实际上是用社会保障税的形式,将收入在不同风险的社会成员中再分配,使社会收入更加趋于公平。

② 社会保障税与一般政府税收比,作为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具有更高的透明度与权力、义务对等性,使高收入的社会成员在缴纳较多的保险税后能取得较多的保险收入,有利于保持高收入者的工作积极性,维持社会效率。

可见,社会保障税可以看作商业保险于一般政府税收在公平于效率之间的一种折中选择,它既不会导致商业保险中低收入者承担高费用,又不会明显降低高收入者的工作积极性,是一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做法。

8、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它通过比较各种备选项目的全部预期收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来评价这些项目,以作为决策参考或依据的一种方法。

步骤:(1)确定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2)确定每种方案的最终结果(3)对每种投入和产出进行估价(4)加总每个项目所有成本和收益以估计项目总的获利能力。 类型:

① 真实的与货币的。(最重要的) ② 直接的与间接的。 ③ 有形的和无形的。 ④ 中间的与最终的。 ⑤ 内部的与外部的。

9、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进行决策的指标(计算题考点) (1)净现值(NPV)=收益现值总额—成本现值总额

净现值=0,说明收益现值总额恰好等于成本现值总额,该项投资的获利水平刚好合格; 净现值﹥0,说明收回数额大于投资成本,正数的数额越大,说明此项投资的获利水平越高; 净现值﹤0,说明回收数额补足抵偿投资所需成本,则投资项目不宜采用。 (2)收益成本比率(BCR)=收益现值总额÷成本现值总额

21

BCR大于或等于1,投资项目可取;BCR小于1,投资项目不可取。

(3)内在报酬率(IRR),是使收益现值与成本现值相等(NPV=0, BCR=1)的贴现率。 10、成本—收益分析的难点

难点:①局限在经济方面的成本和收益,要求都用货币衡量。而对于非经济的因素不能用货币衡量的,则很难估算成本。

②未来的成本、收益往往有着不确定性,易变动,难以估计。

11、成本效果分析的特点:所有方案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只考虑确定目标不同方案所需付出的代价而不考虑这些方案的经济效益。

第七章 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

1、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自企业、家庭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主要包括经常性税收入、经常性非税收入及公债收入。

2、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 3、税收三要素

①纳税人,亦称课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也称法定直接纳税人。

②课税对象,亦称课税客体。是国家征税的基本依据,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③税率。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与定额税率。 4、税收分类

(1)根据课征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等 (2)产品税与要素税 (3)对人税与对物税 (4)直接税与间接税

(5)按税收的计征标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6)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为价内税与价外税。 (7)按税收用途分为一般税与特定税。

22

(8)按税收的归属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与共享税。 (9)按税率分为累进税与比例税。

5、税收的转嫁,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经济交易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类型:(1)前转,亦称顺转,是指在经济交易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产品或生产要素价格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产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的一种形式,即由卖方向买方转嫁。

(2)后转,亦称逆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提供者负担的一种形式。

(3)消转,又称税收的转化,这是纳税人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或改进生产技术等措施降低生产费用,补偿纳税损失,从而使税收负担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不归任何人承担。

(4)税收的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实际上是向后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 6、税收的归宿,就是税收负担经转嫁后最终的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

7、局部均衡分析,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一种产品或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8、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影响税收转嫁和归宿的主要因素

① 税收的转嫁和归宿情况事实上是由税后的均衡价格决定的,而与对供给方还是对需求方

征税无关。

税后均衡价格比税前均衡价格提高的部分就是需求方承担的税收,税收的其余部分则必须由供给方向后转嫁或自行承担,这也就是供给方实际得到的价格比税前均衡价格降低的部分。购买者为单位产品支付的价格永远比销售者实际得到的价格多出一个单位税额。 ② 需求和供给弹性是决定税收转嫁和归宿状况的关键。

某种产品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小,则税收负担越难以向前转嫁给需求方,而只能由供给方自行负担或向后转嫁;反之,需求弹性越小、供给弹性越大,则税收法担越容易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向前转嫁给买方。更通俗的说,买卖双方在价格变化是对需求量或供给量的调整能力越强,越是容易处于较有利的地位,可以承担越少的税负。 1、 由需求和供给弹性引伸出的结论

? 课税的范围:若是课税的范围较窄,则课税产品的替代性较大,消费者可减少对该产品的需求而增加对其他产品的需求,因而课税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税负易向卖方转嫁;反之,如果课税的范围较大,涉及所有同类产品,消费者就难以通过增加对替代品的需求来规避税

23

收负担,则课税产品俄需求弹性较小,税负易由买方承担。

? 商品的种类:生活必需品,人们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弹性小,消费者将在税收的转嫁中处于不利地位,税负会前转到消费者的身上;反之,课税产品属于奢侈品,那么由于人们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消费者处于有利地位,税负会后转或不能转嫁,而落在生产要素提供者或者销售者身上。

? 产品的属性:资本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供给弹性小,生产者在税收的转嫁中处于不利地位,税负会后转或不能转嫁,从而落在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身上。反之,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税负就会前转到购买者身上。

10、一般均衡分析,就是在假定各种产品、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都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分析所有产品、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都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11、从一般均衡的角度看,政府对一个行业的产出征税将产生哪些影响?

政府对某一部门的某一种生产要素征税,其影响会波及整个经济,不仅该生产部门的该要素所有者要承担税负,其他生产部门的该要素所有者也要承担税负。 政府对一个行业的产出征税会产生产出效应和替代效应:

从产出效应来看,政府对制造业资本收入征税,而对食品业资本收入不征税,会造成制造业成本上升,收益率相对下降,只在也的产出会下降,从而对资本的需求下降,资本收益率将下降,同时由于资本会向收益率相对较高的食品业流动,食品业资本收益率也将下降,只有当两个行业的资本收益率被拉平时 ,这种资本流动才会停止,结果是不仅制造业的资本所有者承担了税负,食品业的资本所有者业承担了税负。

从替代效应来看,政府对制造业资本收入征税,而对劳动力收入不征税,会促使制造业生产者倾向于减少资本的施用量,而增加劳动力的使用量,即劳动力替代资本。这意味着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增加,而对资本的需求相对下降,从而会造成制造业资本相对价格的下降。随着制造业资本向食品业的流动,资本价格的下降也会在食品业发生。 12、税制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税收制度设计应以税收原则为标准,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税种的配置问题。

税种的配置实际上研究的是各个税种之间的配合问题。它以某种税为主体税种,各个税种构成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收体系。主体税种的选择对于税种的合理配置具有关键意义。在主体税的选择上,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更为推崇所得课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税收征管体系尚不健全,往往也配以营业税、增值税等间接税。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