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习题练习 下载本文

习 题

单选 错60各个 第一章 到 第四章

C1.六西格玛管理推行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 A.培训 B.组织结构

C.领导的参与和支持 D.项目计划

C2.关于六西格玛管理和零缺陷管理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零缺陷是比六西格玛质量目标要求更高的管理模式

B.零缺陷不容忍缺陷,但是六西格玛容忍百万分之3.4的缺陷 C.六西格玛管理所追求的也是零缺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B3.下列陈述中,哪个是质量管理先驱休哈特的观点? A.取消工作定额,代之以领导职能强化 B.单一的观测几乎不能构成客观决策的依据

C.质量管理活动中重要的三个过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D.质量特征值偏离目标值导致质量损失

C4.B企业推行六西格玛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导入期、加速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对于正准备导入六西格玛管理的企业来说,下面哪个建议是正确的? A.先进行黑带或绿带培训,然后再让他们做项目 B.先进行高层管理培训,让高层统一理念

C.先请咨询公司为企业做项目,验证六西格玛方法是否有效 D.先进行黑带培训,然后让黑带培养绿带

A5.情景策划是一种用来 的方法。 A.设想将来可能会以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B.评价组织治理水平 C.确定战略目标和指标 D.配备和优化资源

D6.某企业六西格玛小组为了获取顾客对企业提供的服务的反馈信息,建立了呼叫中心并收集顾客投诉信息。3-5月份该企业服务的顾客为6000人,而顾客投诉只有6人,同时该小组对投诉顾客进行了分析,发现回头客只有1%,重复购买率很低。基于这一结果,正确的结论是: A.以上数据矛盾,数据一定有问题

B.投诉率为0.1%,说明满意率为99.9%

C.顾客满意度与是否重复购买之间一定没有关系 D.投诉率为0.1%,不代表满意率为99.9%

C7.某笔记本生产企业在改进笔记本设计时对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进行调查,得到了大量顾客需求信息,他们准备使用KANO模型对顾客要求进行分类,下述哪一个需求可以看作典型的一元需求? A.安全,不出现电池爆炸或自燃现象

B.系统运行稳定,在运行中很少出现死机或蓝屏现象 C.电池工作时间长 D.具有触摸屏功能

C8.某五金生产商甲生产金属框架卖给组装厂家B, B 组装成自行车卖给分销商C,C 再卖 给零售商店D,顾客E 从商店D 购买使用自行车。在以上的角色中,C 和D 的角色是: A. 内部顾客 (Internal Customer) B. 交易转换者 (Transfer Agent) C. 外部顾客 (External Customer) D. 最终用户 (End User)

C9.D对某项目实行风险分析,决定预期的收益(或损失),并得到以下四种不相交的可能 结果:

结果A显示有34,000元的收益,并有0.25的发生概率 结果B显示有120,000元的收益,并有0.40的发生概率 结果C显示有40,000元的损失,并有0.10的发生概率 结果D显示有100,000元的收益,并有0.25的发生概率 则预期的收益(或损失)是: A.130,000元 B.520,000元 C.85,500元 D.77,500元

A10.一份订单上有5个重要信息需要准确无误地填写,在已填写的1000个订单中,发现有30个错误。请问,订单填写过程的DPMO是多少? A.6000 B.30000 C.60000 D.80000

C11.某产品需要在5个工作地上分别装配5个零件(每个工作地完成一个装配作业,装配一个零件),流水作业,然后进行检测,检测数据表明该产品的一次装机合格率为95%,假设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零件本身的缺陷和装配缺陷,各种缺陷的出现是随机的。零件本身和装配作业均视为出错机会,则估计该过程的DMPO为: A.10000 B.5000 C.5130 D.10260

A12.某产品加工装配需要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的西格玛水平为4.0,第二道工序的西格玛水平为3.0,则装配作业的整体西格玛水平为:小于等于最小工序西格玛水平

A.3.0 B.4.0 C.3.5 D.不能根据上述信息计算出装配作业的整体西格玛水平

D13.某六西格玛团队正在对企业的设备改造的经济性问题进行分析。企业需要在期初一次性投资更新设备,经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后发现,每年新设备带来的净收益不变,在给定的期初新设备投资额度下,假设改造后新设备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按收益率为8%来计算,则净现值为零。基于上述信息,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如果该设备实际使用超过10年,则净现值一定为负数 B.如果该设备实际使用超过10年,则净现值一定为正数 C.净现值与设备使用年限无关

D.如果投资方要求收益率必须达到10%,如果设备使用10年,则净现值一定为正数

B14.A.B两条流水线工艺相同,都是在一块同样的异PC钢板上进行钻孔、攻丝和磨毛边三道工序加工,A生产线上一块PC板只钻一个孔,而B生产线上一块PC板需要钻5个孔。根据下图,以下描述哪个是正确的?

B流水线 A流水线

A.A流水线的过程绩效好于B流水线 B.B流水线的过程绩效好于A流水线 C.A、B两条流水线的过程绩效相同 D.A、B两条流水线的过程绩效无可比性

B15.某生产过程30天的缺陷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不良项 标签打印错误 外观划伤 发生次数 25 20 成本损失 元/次 200 无法返修,发给顾客将造成退货和顾客抱怨 200 10 50 标签与内码不符合 螺丝漏打 包装附件遗漏 2 3 1 根据以上信息,首先应立即解决的问题是:

A.标签打印错误 B.外观划伤 C.包装附件遗漏 D.螺丝漏打

D16.某六西格玛项目将将从送货到货款回笼的平均时间有30.6天降低到26.6天,如果公司当年销售额为4亿元,预计净利润0.50751亿元,期初权益1.23839亿元.公司的借款利率为每年5.94%,公司的权益报酬率为每年40.98%,所得税为每年12%,该项目全年的财务收益是:P57 A 0.067亿元 B 0.1195亿元 C 0.043亿 D 1195111元

C17.下表表示某企业拟选的六西格玛项目及项目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和权重,请根据下表,选出项目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正确排序。 项目1 项目2 项目3 项目4 对质量的影响 (0.5) ★ ○ △ 对周期的影响 (0.2) △ ★ △ ○ 对成本的影响 (0.2) △ △ ○ 对管理水平的影响 (0.1) △ ○ ★ ★强相关(9分) ○较强相关(3分) △弱相关(1分) A.项目1、项目3、项目4、项目2 B.项目2、项目4、项目1、项目3 C.项目1、项目3、项目2、项目4 D.项目1、项目2、项目3、项目4

C18.下图是某项目计划的双代号网络图,箭头下的数据表示工序所需时间(时间单位:天),M工序表示节点8-10之间的工序,基于该网络图,M工序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是 天后;最晚必须开始时间是 天后。

2 5 8 M 1 4 9 2 5 1 2 1 3 6 9 10 3 8 2 6 1 3 4 7 8 A.14 16

B.4 6 C.14 17 D.10 14

C19.六西格玛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流程变革、系统变革和文化变革的过程。对于变革管理,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

A.变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确保项目实施成功所必需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承诺 B.企业全体员工接受并适应新的系统与业务流程

C.项目所涉及的人员,其积极主动的心愿并不能带来变革 D.变革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沟通

C20.六西格玛项目进入震荡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成员对项目目标和工作方法产生分歧,如何处理分歧,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 B.鼓励成员发表不同的意见

C.统一认识,不许发表与项目目标和工作方法不同的意见 D.必要时请业务负责人或倡导者出面支持

B21.甘特图是用来安排项目计划的重要工具,有关甘特图的优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简明、形象、直观

B.可以方便地确定关键活动

C.可以在任何时点上分析项目正在进行的活动和所需资源 D.可以方便地检查项目进度

A22.在项目改进阶段,团队成员就改进方案进行头脑风暴,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项目组长需要将这些建议梳理,合并成几个方案,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A.亲和图

B.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 C.关联图

D.力场分析(Force Field analysis)

D23.在统计质量成本时,下面哪些成本不应该计入外部故障成本?产品交付后 A、产品责任成本 B.保修费用 C.投诉处理费用

D.因质量达不到等级导致降级损失费用

C24.B 某项目团队在制定项目计划时需要对项目中的各项活动进行时间估计,由于缺乏历史资料,对A活动所需时间进行了三个估计:最乐观时间:2天,最可能时间:5天,最悲观时间:11天。那么完成A活动的期望时间是: A.6天 B.5.5天 C.5天 D.6.5天

A25.在某六西格玛项目立项之初,确定了该项目要将某产品的直通率(FTY)提高,以便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通过初步数据分析,团队发现供应商提供的塑料件外观缺陷占总缺陷的80%,而且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质量检验部门对外观检验的程序和标准不太统一,在构建项目团队时,最佳的团队构成是:

A.质量检验部门、生产部门和设计部门以及供应商组成的跨职能团队 B.这是一个与生产部门密切相关的项目,团队成员应全部来自生产部门

C.这是一个与质量检验部门密切相关的项目,团队成员应全部来自质量检验部门 D.质量检验部门、生产部门和设计部门组成的跨职能团队

C26.使用水平对比(benchmarking)时,有关选择对比对象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 A.对比对象可以是竞争性行业或非竞争性行业中职能活动的最佳实践者 B.对比对象可以是非竞争性行业中职能活动相似的最佳实践者 C.对比对象只能是竞争性行业中职能活动的最佳实践者 D.对比对象不能选择竞争性行业中的一般企业

C27.下列哪些属于好的问题陈述?

a.2009年上半年,顾客反馈××产品密封不良,导致退货12批次,损失高达100万元 b.人力资源部提出,新聘大学生工作不安分,常常在半年内就跳槽

c.技术部开会讨论后决定××生产线从45周开始启用新夹具,预计效益50万元

d.印刷工站现有产能50K/天,无法满足5-8月份65K/天的交货要求,2-8月份延期交货15次,赔付延期交货款50万元 A.a c d B.a b d C.a d

D.以上都不对

D28.A在绘制双代号网络图时,需要引入虚工序(dummy activity),关于虚工序的描述,正确的是: A.虚工序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 B.虚工序不消耗时间,但可能消耗资源 C.绘制网络图时虚工序越多越好

D.虚工序肯定不会出现在关键路线上

B29.六西格玛项目在界定阶段绘制SIPOC图时,项目团队成员在如何绘制过程图(P)时意见产生分歧,以下意见正确的是:流程图 A.过程图绘制得越细越好

B.过程图只要粗略表示出主要的流程即可

C.过程图中至少要表示出流程所涉及的人员的动作 D.过程图至少要表示出价值流

C30.在立项表(项目授权书)中进行问题陈述,最恰当的是: A.公司产品装船时间比竞争对手平均长10天,应消除产品装船的 B.为了缩短停机时间,设备管理不蒙有必要改善业务顺序

C.公司××产品1-6月份不合格率为7%,其主要缺陷为毛刺,异物,裂边各占3%,2.5%,1.5%,重修和报废达120万元

D.最近调查发现35%以上的顾客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提出或多或少的不满

A31.选择项目CTQ(critical to quality)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于如何选择CTQ,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CTQ一定是计量型数据

B.CTQ一定与顾客需求或企业关键业务指标相关

C.当CTQ本身不可测或很难测量时,可以采用待用测量指标

D.当CTQ数量较多时,可以采用排列图或质量成本分析确定最重要的CTQ

B32.关于因果图和因果矩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石川馨图或鱼刺图 A.因果图一般只分析影响一个结果(Y)的多个可能原因

B.因果矩阵一般只分析影响一个结果(Y)的多个可能原因 多种缺陷形式 C.因果矩阵可以帮助方便地确定关键的影响因素

D.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先绘制因果图,再绘制因果矩阵

C33.在进行管理流程改进时,经常需要绘制跨职能流程图,有关跨职能流程图的说法,下面错误的是:

A.跨职能流程图的优点是能够清晰地分析流程在各职能部门的流动情况 B.绘制跨职能流程图时,职能部门可以水平摆放,也可以垂直轴摆放 C.跨职能流程图不能分析流程中的活动是否是增值活动 D.跨职能流程图上可以标注活动所需时间

B34.某轧钢厂成品库,对1000块成品钢坯进行表面质量检验,钢坯上的主要缺陷有结巴、裂纹、氧化铁皮压入、辊印、毛刺、过烧六大类别,结果共发现20块钢坯不合格,合计30个缺陷,则DPMO为:

A.20000 B.5000 C.30000 D.3333.3

D35.某比萨店收集了500个关于比萨饼配送数据,发现有25个迟到,10个太冷,7个损失,8个有错误成分,请计算DPMO:缺陷总数500*4 A.5% B.0.1 C.100000 D.25000

C36.某生产过程由以下四个主要步骤构成,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每一步骤的输出结果如下: 检查 检查 检查 检查 加工 加工 加工 加工 过程3 过程4 过程2 过程1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

加工:200件 加工:198件 加工:198件 加工:190件

返修: 6件 返修: 18件 返修: 6件 返修: 6件

报废: 2件 报废: 0件 报废: 8件 报废: 0件

交付:198件 交付:198件 交付:190件 交付:190件

注:这里的交付数是指通过检验提交下道工序的产品数,包含经返修后合格的产品。 该过程的流通合格率(RTY)是多少? A.85% B.92% C.78% D.93%

第五章

D1.Zbench是用来衡量过程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若已知某过程的Zbench=2.5,则该过程的西格玛水平(Sigma level)是: A.2.5 B.1.5 C.6 D.4

A2.B 某工厂生产了10件产品,其中3件是缺陷产品,由于工作疏忽,7件好品和3件坏品混在一起,现技术中心需要从10件产品中抽取2件进行检测,问至少抽到一件坏品的概率有多大? A.49/100 无放回抽取,0件坏品概率为7/10*6/9=42/90 B.8/15 C.7/15 D.3/10

D3.A在改善某一液晶板生产线的质量项目中,需要加电后目测出液晶板是否有瑕疵。由于检测工人的技术水平、认真态度等有差异,经常出现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现象,若对该测量系统的一致性进行分析,需要用到下列哪种工具进行研究: A.Kappa分析 B.缺陷控制图 C.GRR%分析 D.可靠性分析

B4.C 近几年来居民之间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解A市B区居民年收入状况,在公安部门户口册的记录中随机抽取了1.2万户居民,记录了他们在2008年的居民年收入数额,下列哪个统计量用于描述该地区居民年收入的差距状况,且受异常值影响最小? A.样本中位数 B.样本极差

C.样本四分位间距 D.样本标准差 A5.某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是长度,工程规范是65±6.从现场抽样得长度的数据经检验服从正态分布N(67.22),请问:长度指标的合格率为: A.Φ(2)+Φ(4)-1 B.1+Φ(2)-Φ(4) C.1-Φ(2)-Φ(4) D.1-Φ(2)+Φ(4)

B6A.研究发现,在某银行等待取款的时间分布是左偏的,且均值为15分钟,标准差为5分钟。如果从中随机抽取100名等待取款的顾客,并记录他们等待的时间,则该样本的平均等待时间服从: A.近似正态分布,均值为15分钟,标准差为0.5分钟 B.近似正态分布,均值为15分钟,标准差为5分钟 C.仍为左偏分布,均值为15分钟,标准差为5分钟

D.仍为左偏分布,均值为15分钟,标准差为0.5分钟

A7.某地区工薪阶层的收入(每月月薪)服从单峰的右偏态分布,统计显示其众数为1200元,均值为2800元。根据上述推断得到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至少50%的人月薪高于2800元 B.分布的中位数在1200元至2800元之间 C.至少50%的人月薪低于2800元 D.月薪在1200元左右的人数属于工薪阶层的多数

C8.D 某企业的生产部门在进行轴径的检测时发现同一个操作者多次测量波动不大,但是不同操作者之间对同样的轴进行测量时波动很大。假设操作者使用的仪器不变,根据上述信息,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操作者和轴之间一定存在交互作用 B.测量系统的重复性较差 C.测量系统的再现性较差 D.测量仪器和操作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B9.黑带小覃在轴棒厂工作,他负责每天抽取轴棒直径观察是否在φ50±1mm的规格范围内。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对同一个轴棒相同位置的直径重复测量存在误差,同样的批次不同的轴棒之间的直径也不同,不同批次的轴棒的直径更有差别。如果小王想了解轴棒直径的波动源,正确的变异源分析的抽样方案和分析方法是:??

A.连续抽取8个批次,每个批次抽取4个轴棒,每个轴棒在相同位置测量3次,进行嵌套型双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方差分量分析

B.连续抽取8个批次,每个批次抽取4个轴棒,每个轴棒在相同位置测量3次,进行交叉型双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方差分量分析

C.连续抽取8个批次,每个批次抽取4个轴棒,每个轴棒在相同位置测量3次,进行嵌套型双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方差分量分析

D.选择一个批次,抽取32个轴棒,每个轴棒在相同位置测量3次,进行交叉型双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方差分量分析

B10.黑带小查在某企业负责质量管理工作,他发现原煤的基值直接影响其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热强度。在对原煤基值检测过程中发现,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原煤基值不同,同一供应商不同批次的原煤基值也有差别。小查想了解原煤基值的波动源,选取了十个关键供应商测量其原煤基值,正确的变异源分析的抽样方案和分析方法是:??

A.每个供应商连续抽取8个批次的原煤,每个批次抽取4个原煤基值,进行嵌套型双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方差分量分析

B.每个供应商连续抽取8个批次的原煤,每个批次抽取4个原煤基值,进行交叉型双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方差分量分析

C.每个供应商连续抽取8个批次的原煤,每个批次抽取4个原煤基值,进行嵌套型双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方差分量分析

D.每个供应商抽取一个批次的原煤,每个批次抽取32的原煤基值,进行交叉型双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方差分量分析

B11.某氧气公司一位化验员要报告当天每罐氧气产量的平均值。测量5罐后,将其均值Xbar写进报告中。他发现Xbar的标准差(即标准误)为10Kg。如果他希望该Xbar的标准差(即标准误)降为5Kg,问需要测量几罐求平均值? A.10 B.20 C.50 D.100

D12C.机械设备的使用周期中往往包含磨合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期,以下哪个分布能够通过调整分布函数的参数为这三期中的任一期内设备使用寿命建模? A.指数分布 B.对数正态分布 C.威布尔分布 D.正态分布

A13C.某厂成品电路板生产线的主要缺陷是元件脚假焊,根据顾客要求,一个成品电路板内如果有2个或2个以上的元件脚假焊即为不合格,不合格成品电路板不可返修。大量检验结果显示,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每个成品电路板上的元件脚假焊数(DPU)为0.3,估计该过程的合格率为: A.70% B.74% C.96.3% D.99.6% e-0.3=合格率

B14.将降雨量按“旱”、“偏少”、“中等”、“偏多”、“涝”分为5类,这种分类方法属于下列哪个测量尺度? A.定类 B.定序 C.定距 D.定比

C15.B 一个针对某产品开展的六西格玛项目需要投入28000元改进费用和17000元培训费用(假设这些费用在项目开始时投入),项目的预期收益是5000元/月,且在项目开始后第6个月开始产生。预计该产品生产20个月后会退出市场,假设资金收益率(利率)为8%,若想分析该项目是否从经济上可行,可采用什么方法? A.价值分析法 B.量-本-利分析法 C.净现值法 D.质量成本法

C16B.某生产线有2道工序,如下图所示,每道工序后有检验工序(用菱形表示),两道工序本身的初检合格率分别为90%和92%,A和B为返修工序,根据历史数据,进入返修的产品有50%能够修好,50%需要报废,假设检验能够检出所有不合格产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生产线的直通率为91.2% B.整个生产线的直通率为82.8% C.整个生产线的直通率为87.4% D.整个生产线的直通率为88%

C17.某个产品有2个关键特性,经过检验在500个产品中35个产品出现40个缺陷,其中,有20个产品经过返工消除了缺陷,则该过程观察到得DPU是 ;直通率(FTY)是 ;最终合格率(PFY)是 。 A.92% 93% 97% B.0.08 92% 97% C.0.08 93% 97% D.8% 92% 97%

B18A.某企业在下料过程中需要从一块钢板上截出一些边长为X的正方形块料。已知X服从正态分布,工程师们关注的关键质量特性是正方形块料的面积X2,他们想了解块料面积的分布,有关块料面积应服从的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块料面积一定不再是正态分布 B.块料面积仍是正态分布 C.块料面积通常会是双峰分布

D.块料面积一定是指数分布

B19.某PCB板生产企业在检测工序检测了1000块PCB板,在其中的5块PCB中发现了50个缺陷,其余各块PCB中未发现任何缺陷,基于这一观察,请判断缺陷在PCB板上的分布情况 A.服从正态分布 B.服从泊松分布

C.不管服从何种分布,但缺陷肯定是随机出现的

D.根本不能讨论缺陷的分布,因为缺陷是非随机出现的

C20.某机械企业在下料时需要把长度为L的钢材截成长度为L1和L2的两段,已知L服从均值为10cm,标准差为0.4cm的正态分布,L1服从均值为5cm,标准差为0.3cm的正态分布,则关于L2的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不是正态分布

B.服从均值为5cm,标准差为0.1cm的正态分布 C.服从均值为5cm,标准差为0.5cm的正态分布 D.服从均值为5cm,标准差为0.7cm的正态分布

C21A.某公司对20名六西格玛绿带奖励了2万元,奖金按每个绿带的表现进行了二次分配,有人计算出奖金额的方差为81。后来,公司又出了两个追加奖金的备选方案:(1)每人增加100元;(2)每人增加10%。问若实施这两种方案,奖金的方差分别是多少(保留整数)? A.81 98 s=(x-u)2/n x1=x+100,u1=u+100 x1-u1=x-u,s1=s

B.81 89 x2=(1+0.1)x,u2=(1+0.1)u,x2-u2=1.1x-1.1u=1.1(x-u) ,s2=1.12s C.91 98

D.以上都不对

C22.某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流水线使用抽检的方法来检查产品质量,产品的不良率为0.03%,每半个小时检验员抽检一次,一次抽检10个产品,发现1个及以上不良品就停线,问产品停线的概率是: A.99.7% B.0.01% C.0.3% D.99.99%

C23.某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流水线使用抽检的方法来检查产品质量,产品的不良率为0.0001,每半个小时检验员抽检一次,一次抽检100个产品,发现1个及以上不良品就停线,问产品停线的概率是: A.99% B.1% C.0.1% D.99.99% 1-99.999910

A24B.某产品的长度是关键质量特性,其规格限为20±3mm。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方差为0.0009mm,再现性方差为0.0016mm。过程能力分析结果表明Cp=1.0,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该测量系统的P/T%=5%,R&R=5% B.该测量系统的P/T%=0.833%,R&R=5% C.该测量系统的P/T%=5%,R&R=10% D.该测量系统的P/T%=0.833%,R&R=10%

B25.某公司生产电视机屏蔽罩,而对屏蔽罩的一个重要质量特性要求就是其平面度,顾客要求平面度要小于0.05mm。为了评价该公司其中一条生产线的过程能力,工程师随机抽取了300个屏蔽罩并测量其平面度,发现分布为左偏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据非正态,说明过程一定存在异常原因,不能计算过程能力

B.如果可以确定非正态是由于工艺本身的特殊性导致的,则可以考虑采用Box-Cox做数据的正态性转换,再计算过程能力指数

C.不能计算Cp、Cpk,但是可以计算Pp、Ppk

D.考虑到分布左偏,可以在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前将较小平面度的数据删除使得数据分布满足正态性的要求,然后再计算过程能力指数

C26.某产品的公差是15±3mm,若过程处于统计受控状态且服从正态分布N(15.75, 0.52),试问该过程的DPMO是: A.1.0 B.2.0 C.3.4 D.2.5

C27.一家公司的质检部门购买一台测厚仪,在正式使用前需要对此测量系统进行评估,根据实际需要的量程范围,挑选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准部件,然后由同测量人员以随机的方式对每个部件进行了10次测量,试验分析结果如图示。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测量值 的量具线性和偏倚研究量具名称:研究日期: 报表人:公差:其他: 量具线性自变量系数系数标准误P常量-0.147000.055880.012斜率0.0218800.0040810.000S0.144285线性0.262560R-Sq线性百分率43.1%2.20.5回归95% 置信区间数据平均偏倚0.40.3偏倚0.20.1参考平均51015200量具偏倚偏倚%偏倚0.12651.10.01900.20.03400.30.08700.70.36603.0P0.0000.4500.2420.1320.0000.0-0.12-0.2510参考值15200占过程变异的百分比百分比1线性偏倚 A.平均偏倚为0.1256,平均偏倚百分率为1.1%,对应的P值为0(小于0.05),可以判定不存在偏倚

B.在5个代表值中,当参考值为5、10、15时,偏倚显著 C.在5个代表值中,当参考值为20时,偏倚严重存在 D.在5个代表值中,偏倚有正有负,说明不存在线性

C28.某黑带项目对一油品称重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研究变异 %研究变 来源 标准差(SD) (6 * SD) 异 (%SV) 合计量具 R&R 0.007546 0.04528 1.25 重复性 0.007451 0.04471 1.23

再现性 0.001192 0.00715 0.20 测量员 0.001192 0.00715 0.20 部件间 0.603694 3.62216 99.99 合计变异 0.603741 3.62245 100.00 可区分的类别数 = 112

对于该测量系统,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该测量系统的P/TV%值99.99%不满足要求,测量系统不能满足分析要求 B.该测量系统的P/TV%值1.25%小于5%,测量系统勉强能够满足分析要求

C.该测量系统的P/TV%值1.25%小于10%,可区分类别数112大于5,测量系统可以满足分析要求 D.该测量系统无P/T值,测量系统不能满足分析要求

D29A.某黑带项目团队对氢气纯度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由三名操作者直接对纯度分析仪器结果进行数据读数,每人读取2次,部分分析数据结果如下:

研究变异 %研究变 %公差

来源 标准差(SD) (6 * SD) 异 (%SV) (SV/Toler) 合计量具 R&R 0.083890 0.50334 15.19 503.34 重复性 0.049338 0.29603 8.93 296.03 再现性 0.067847 0.40708 12.28 407.08 测量员 0.058502 0.35101 10.59 351.01 测量员*部件 0.034363 0.20618 6.22 206.18 部件间 0.545994 3.27596 98.84 3275.96 合计变异 0.552401 3.31441 100.00 3314.41

可区分的类别数 = 9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P/T%值503.34%大于30%,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

B.部件间的变异太大,说明部件抽样方案不合理

C. P/TV%值15.19%小于30%,可区分类别数9大于5,测量系统可以满足分析要求 D.该测量系统的分辨力不足

A30.某市政府关怀民生,对市民比较集中的大型菜市场的海鲜、禽、蛋、肉类摊位数做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类别 摊位数 鸡蛋 20 鱼 8 鸡 10 肉 18 虾 5 蟹 12 则上表中摊位数的众数为: A.鸡蛋 B.11 C.20 D.没有众数

B31C.某圆环部件的厚度是一个关键尺寸,对称分布,厚度的均值是20cm,标准差为1.5mm,生产过程中6个部件为一小批,作业者对叠放着的每一小批整体测一次厚度(记为X),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X的分布近似为:e’2=6*1.52=13.5 A.均值为200mm,方差为1.5的均匀分布 B.均值为120mm,方差为2.25的均匀分布

C.均值为120mm,方差为13.5的正态分布 D.均值为200mm,方差为9的正态分布

A32.啤酒的酒精含量为关键质量指标,工程师为了测定其过程能力,经过抽样,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发现Cpk=0.8,Cpl=1.2,Cpu=0.8。请问,此流程的Cp及偏离度K各为多少:? A.Cp=1 ; K=0.2 B.Cp=0.8;K=0 C.Cp=1.2;K=0.33

D.条件不充分,无法计算Cp值

C33.某制造企业需求一零件,规格要求为100±3cm,在选择供应商时发现:供应商A提供的零件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100,1),供应商B提供的零件近似服从均匀分布U(97,103);供应商A、B提供产品的价格相同,同时,该企业非常关注质量损失。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从理论上讲,A零件的合格率是99.73%,供应商B提供100%合格品,因此应选择B作为供应商

B.从供应商提供产品的分布看,均值相同,选择供应商A或B一样 C.A质量损失更低一些,应选择A作为供应商 D.根据上述信息无法做出判断

C34. A 、B两企业是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产品相同,规范相同,价格相同,Cpk相同, A产品标准差小于B产品标准差,而与规格中心的偏移,A产品则大于B产品,从关注顾客要求的目标值出发,哪个企业能力更好些?

A.A产品标准差比B产品标准差小,A的能力更好 B.A、B两家Cpk相同,能力相同

C.B的混合能力指数Cpmk比A要高,因此B达到目标值的能力更好些 D.根据上述信息无法做出判断

B35C.已知某热轧表检系统服务器故障服从平均间隔时间为520小时的指数分布。表检系统共有6台服务器,问在520小时内,这6台设备都正常工作的可能性有多大? A.1?e??16?

B.1?1?e??16?

C.e

?6D.1

C36.黑带在改进某一业务流程中确定了以下测量量,请问哪个测量指标是定序测量尺度的指标: A.准时交付率 B.人工成本 C.人员技能等级 D.客户抱怨数量

B37.对某属性值数据的测量系统进行一致性分析时,要选取30件产品,请问正确选择产品的方法应该是:

A.依据实际生产的不良率比例选择合格或不合格的样品

B.至少10件合格,至少10件不合格,这与实际生产状态无关 C.可以随意设定比率,因为此比率与测量系统是否合格是无关的 D.以上都不对

B38C.中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为170厘米,标准差为6厘米,如果让绝大部分(99%)男乘客能无障碍登车,公共汽车门的高度至少应为 (假设中国男子身高呈正态分布,Z0.95=2.1,Z0.99=2.3,Z0.995=2.6

A.182.6厘米 170+2.3*6=183.8 B.183.8厘米 C.186.6厘米 D.以上都不对

C39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则该过程生产出的产品一定能满足规格要求 B.根据直方图能够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C.直方图不能反映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D.以上都不对

C40A.某零件生产流程,客户给定了零件尺寸规格,请问该流程的标准差与六西格玛水平之间的关系时:

A.标准差越大时,西格玛水平越低,超过规格限的缺陷品越多 缺陷数多 B.标准差越大时,西格玛水平越低,超过规格限的缺陷品越少 C.标准差越大时,西格玛水平越高,超过规格限的缺陷品越多 D.标准差越大时,西格玛水平越高,超过规格限的缺陷品越少

C41.某测量工具对车床加工的若干根支撑轴之直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存在波动,波动可看成是测量对象间的波动以及测量系统波动叠加而成。计算得到测量值的总波动的方差为10,量具重复性方差为3,再现性方差为4,基于上述数据,正确的结论是:TV2=PV2+AV2+EV2

A.测量系统能力很好 总波动平方=测量对象间的波动 重复性 再现性 B.测量系统能力尚可,处于临界状态 P/TV=R&R/TV=根号(3+4)/根号10= 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进行改进 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C42.对测量系统进行GRR研究并且得出了如下的Xbar-R图,从图中可以得出下列哪个结论??? A.由于Xbar图失控了,所以测量系统不好 B.B员工的重复性比其他两个员工都好

C.R图上A、B、C三个员工的连线趋势图很不一样,所以再现性不好 D.以上描述都不对

D43.测量产品的特性指标时,不同的产品读数会有差异,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 A.产品间真实的差异

B.由所使用量具造成的测量系统误差 C.测量人员的水平不同

D.产品间真是的差异与由所使用量具造成的测量系统误差的综合影响

C44.对同一个测量对象重复进行测量,不同测量者进行测量时测量结果的差异一般被称为: A.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B.测量系统的重复性 C.测量系统的再现性 D.测量系统的线性

B45.某工程师在对某检测仪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后发现,R&R%=50%。导致测量系统误差较大的原因是测量者和随机抽取的零件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交互效应。基于这一点,你认为他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A.重新随机抽取零件,再次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直到没有交互作用为止 B.分析不同测量者的测量方法,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C.重新选择测量者,再次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直到没有交互作用为止 D.以上说法都不对

C46.某测量系统的线性偏倚研究报告如下,选出以下正确的描述:?? A.斜率较大,表明线性误差显著

B.在4.0处的均值严重偏离,表明偏倚误差显著

C.从点图可以看出,测量系统的变异很大,可以肯定其精度不是很好 D.没有太大的问题,测量系统的线性和偏倚都很好 C47B.在进行正态性检验时,得到如下图所示概率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1 的概率图正态 99.99995908070605040302010510.1均值3.308标准差2.546N100AD2.454P 值<0.005百分比-505C11015 A.概率图上标题下有“正态”字样,说明数据是正态的

B.从概率图上看,概率图弯曲并呈凸起装,说明该数据是非正态的 C.因AD值足够小,则数据是正态的 D.P值小于0.05,数据是正态的

C48.设某质量特性X~N(54,32),它的上、下规范限USL=65,LSL=35,设定质量特性的目标值为50,计算过程能力指数Cpm为:

=(USL-LSL)/6e’=(USL-LSL)/6[根号e2+(u-m)2]=(65-35)/6*根号[32+(54-50)2] =30/(6*5)=1

A.1.667 B.1.222 C.1 D.0.733

A49.某六西格玛团队在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时,对于是否需要进行过程稳定性、数据正态性和独立性三方面的检查发生了分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稳定性是过程能力分析的前提

B.只要数据满足正态性和稳定性,则独立性就一定没有问题 C.只要数据满足正态性和独立性,则稳定性就一定没有问题 D.只要数据满足正态性,则稳定性和独立性就一定没有问题

C50A.某项目团队在测量阶段要测量其项目指标“温度”的过程能力,收集温度数据时每半小时测量一次,每次测得1个数据,共收集30个数据,过程稳定且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INITAB计算得出,Cp=1.3,Pp=0.4,根据这一结果,下列哪个推断可能是正确的? A.过程独立性有问题存在,过程数据存在自相关性 B.过程分布中心和公差中心存在较大偏移

C.Pp数据不可行,Cp数据是可信的 区别:容差/6变准差 6方差 D.以上判断都不对

D51.下表为某测量系统分析得到的方差分量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定该测量系统的R&R的结果是:0.019+0.116开根号=0.36 方差分量 来源 方差分量 贡献率 合计量具R&R 0.134 0.12 重复性 0.019 0.04 再现性 0.116 0.08

测量者 0.096 0.07 测量者*部品 0.020 0.01 部件间 137.202 99.88 合计变异 137.336 100.00% A.小于5% B.5%-10% C.10%-30% D.大于30%

C52.某六西格玛项目组研究的课题是关于的重轨表面质量问题,在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之前对现有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以确认测量系统是否可以信赖。为此,小组设计了MSA方案:取两名测量员,30支被测重轨,每人对每支重轨重复测量两次,测量方法是在强光的照射下,目测是否有压痕、结巴等,判断结果为合格与不合格。请问在抽取被测重轨时按以下哪种方案最为合适? A.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实际生产中随机选取30个样本

B.按照日常生产的产品的实际合格率分别抽取合格品和不合格品选取30个样本

C.尽可能按照1:1的比例抽取总数为30的合格品和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尽可能包括日常出现的缺陷类别

D.从最近一个月生产的产品中连续抽取30个样本

C53.某轴类加工过程中已知对直径的公差要求为10±0.02mm,假设直径服从正态分布,对该过程

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发现Cp=1.0,Cpk=Cpu=0.8,因此可以判断,该过程分布中心是:公式计算 A.10.001mm B.10.002mm C.10.004mm D.10.006mm

B54.在控制阶段,六西格玛团队要对改进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计算出改进后的控制图及过程能力指数。由于数据并非正态,绘制控制图及计算过程能力指数时都需要将数据进行Box-Cox变换(本例要对原始数据取对数),变换后数据为正态。但是对于使用变换后的数据计算出控制限及过程能力指数后,要不要经过反变换返回原始变量呢?几个黑带意见不一致。下列说法哪个最准确?

A.计算出控制限及过程能力指数后,若对原始数据进行控制,控制限及过程能力指数都要经过反变换返回原始变量

B.计算出控制限及过程能力指数后,若对原始数据进行控制,控制限要经过反变换返回原始变量,过程能力指数则不需要经过反变化再计算

C.计算出控制限及过程能力指数后,过程能力指数要经过反变换返回原始变量再次计算,而控制限则不需要经过反变换在返回原始变量

D.是否需要经过反变换返回原始变量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实际分析来确定,事先不能断定

C55.根据历史经验,某生产过程指标数据一直都是正态分布的,但是在4月6日进行过程能力分析计算时,发现收集到的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首先应如何处理? A.没关系,通常容许分布不是正态分布,可以按原公式继续计算 B.尝试数据转换以消除非正态性 C.先确认导致数据不正态的原因

D.很有可能是过程本身或抽样出了问题,应重新抽样 C5 的直方图C56.某过程质量特性的分布形态如下图所示:累计面积变化快慢 2520频率151050-1.8-1.2-0.6 B. 0.00.61.21.8在对该分布进行正态性检验时,要绘制出正态概率图,本例正态概率图的形态接近下面哪种情形? C2 的概率图C5正态 C1 的概率图A. 99.99 正态 99.999995均值4.092标准差2.84099N1000AD21.75995P 值<0.005均值95.91标准差2.840N1000AD21.759P 值<0.005百分比百分比80502051805020510.01-10 C.-5 0 5 10 15 20 0.01 80 D. 85C1 9095C2100105110C5 的概率图C4 的概率图正态 正态 99.99均值标准差NADP 值4.0612.275100010.563<0.005.999995999580均值0.02964标准差0.9726N1000AD0.371P 值0.422百分比80502051502051.01-5 100.01 515 0-4-3-2-101234C4C5C57.M 公司生产垫片。在生产线上,随机抽取 100 片垫片,发现其厚度分布均值为 2.0mm,标准差为0.2mm。取10片叠起来,则这 10片垫片叠起来后总厚度的均值和方差为: A. 均值2.0mm;方差0.2 B. 均值20mm;方差0.04

C. 均值20mm;方差0.4 e’2=10e2 D. 均值20mm;方差4

第六章

B1A.在项目中要识别和确定影响过程波动的变异源,在多变异分析(Mnlti-vari Analysis)中,通常将变异源划分为三类,请确定是哪三类? A.时间变异、产品间变异和产品内变异 B.时间变异、位置变异和噪声变异 C.可控变异、噪声变异和时间变异 D.可控变异、周期变异和噪声变异

D2.相关性分析是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而相关系数r表示出两者的线性关系强弱。假设某位黑带研究电镀过程中镀层厚度与温度的关系,根据结果计算,相关系数r=0.254,请选出以下正确的一项叙述: 绝对值越接近1越强 样本容量n>9,r=0.7即相关,n>25,r=0.4即相关 A.镀层厚度与温度肯定是相关的 B.镀层厚度与温度存在微弱相关 C.镀层厚度与温度是负相关的 D.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

C3.下面是对X和Y两组数据进行“散点图”和“相关分析”的结果: 相关分析:Y,X

Y和X的Pearson相关系数=-0.933 P值=0.000

能够得出的最确切的结论为: A.X是Y的重要影响因素

B.X、Y两组数据有较强的因果关系 C.两组数据有强的相关性

D.目前无法得出任何结论,只有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才能进行判断

4.从下述轴杆长度的描述性统计图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长度分布明显右偏,不服从正态分布 B.有25%的数据大于或等于15.099

C.有95%的数据落在14.977至15.065之间 D.有95%的数据落在14.957至15.053之间

B5.为了研究全国主要城市银行对第二套住房发放贷款宽严程度是否相同。调查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三个城市的黄金商业区的四大银行贷款综合情况,记录了申请总数、批准数和未批准数:

城市 北京 上海 深圳 总计 1

批准数 40

56.60 4.867

申请总数 236 230 197 663 未准数 196 179.40 1.535

合计 236

批准数 40 52 67 159 未准数 196 178 130 504 2

52 178 230 55.16 174.84 0.181 0.057

3 67 130 197

47.24 149.76 8.261 2.606

合计 318 1008 1326

卡方 = 17.508, DF = 3, P 值 = 0.001 基于该结果,正确的解释是:

A.三城市的银行对第二套住房发放贷款宽严程度没有什么不同 B.三城市的银行对第二套住房发放贷款宽严程度显著不同 C.该问题自由度太小,得不出结论 D.以上都不对

C6.为了检验一批二极管寿命的平均值是否比原来的5000小时确有提高,从生产线上随机抽取25只二极管,记录了它们的寿命。经检测,这批数据是相互独立的,分布大体上是对称的,但却不服从正态分布。在25只二极管中,有8只寿命小于5000小时,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符号检验法”得不出“有显著提高”的结论,这时应该:

A.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是不正常的,因此可以肯定是数据抽样过程有毛病,应再次抽样,重新进行判定

B.相信符号检验的结果,寿命的平均值并未比原来的5000小时有提高

C.用同一批数据,使用非参数检验中的单样本“Wilconxon符号秩检验法”再次判断,有可能判断为“确有提高”

D.用同一批数据,使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inn-Whitney检验法”再次判断,有可能判断为“确有提高”

C7B.M车间的人数是将厚度为60毫米的厚钢板热压为厚度为45毫米的薄钢板,每块钢板都要大约40秒才能完成热压。为了检验厚钢板温度对于热压时间是否有显著影响,选定了1300、1260、1220三种初始温度,各热压10块厚钢板,共记录了3组总计30个热压时间数据。在分析时,准备使用单因子的方差分析ANOVA以比较平均热压时间是否有显著差异。为此应考虑验证下列条件: 1)3组数据都满足独立性 2)3组数据都满足正态性

3)合并后的30个数据满足正态性

4)经检验,可以认为3组数据的方差是相等的 正确的要求是: A.应验证1)2) B.应验证1)2)4) C.应验证1)3)4) D.应验证1)2)3)4)

C8.在验证原因时,下列哪一种假设检验方法不需要先对有关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 A.t检验 B.配对t检验

C.Mann-Whitney检验 D.F检验

D9A.偷菜曾经风靡一时,开心网想知道某大都市网民每天上网偷菜的平均时间,假设网民上网偷菜时间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根据以往经验,他们设定网民每天的平均偷菜时间为30分钟,随机抽取了100位当地网民并统计当天上网偷菜时间,得出均值为35分钟,标准差为25分钟,若显著性水平α=0.05,由此可以判断:

A.网民每天的平均上网偷菜时间高于30分钟

B.没有足够的理由拒绝“网民每天的平均偷菜时间为30分钟”的原假设 C.样本含量少,不足以做出任何判断

D.由于样本均值为35分钟,标准差为25分钟,而且一定有不少网民根本就不偷菜,因此网民每天的平均偷菜时间也有可能低于30分钟 高于

C10A.某公司的六西格玛项目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判断不同班次对产品某性能(Y)的影响是否显著,根据生产实际,收集了甲、乙、丙、丁四班产品性能(Y)的数据各30组,通过检验,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满足等方差条件,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是: 多个样本均值比较 A.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B.卡方检验 C.双比率检验 D.双因子方差分析(two-way ANOVA)

A11C.在2010年足球世界杯上,章鱼保罗大显身手,在8次重要的比赛中,它对于胜负的预测全部正确。统计学家怀疑究竟章鱼是偶然猜对还是章鱼真能神机妙算(或另有隐情),需要建立怎样的假设检验?

A.进行“单比率”检验,H0:比率p=0.5 vs H1:比率p≠0.5 B.进行“单比率”检验,H0:比率p=0.5 vs H1:比率p<0.5 C.进行“单比率”检验,H0:比率p=0.5 vs H1:比率p>0.5 D.进行“单比率”检验,H0:比率p=0 vs H1:比率=1

D12A.轴承直径是关键质量特性,为了检验不同车工之间加工的轴承直径是否有显著差异,安排了三名车工进行测试。轴承直径显示正态,假设三个车工加工的轴承直径方差无显著差异,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请你给出正确结论:

单因子方差分析: 直径 与 车工

来源 自由度 SS MS F P 车工 3 1.8440 0.6147 7.66 0.002 误差 16 1.2840 0.0803 合计 19 3.1280

S = 0.2833 R-Sq = 58.95% R-Sq(调整) = 51.25%

A.P<0.05说明车工是影响轴承直径的重要因子 B.P<0.05说明车工不是影响轴承直径的重要因子

C.R-Sq=58.95%,小于80%,说明车工不是影响轴承直径的重要因子

D.针对三个车工,必须进行两两均值比较才能判断出车工是否是影响轴承直径的重要因子

C13A.某连锁店要检验商品销售数量与陈列方式是否有关,随机抽取了300家门市,他们将商品分别以A,B,C共三种方式陈列,并将各门市销售情况以“高”和“低”归成两类(“高”1和“低”2),进行了列联表独立性检验分析。请补充分析表格中空白处的数据:

卡方检验: 陈列方式A, 陈列方式B, 陈列方式C 在实测计数下方给出的是期望计数 在期望计数下方给出的是卡方贡献

陈列方式A 陈列方式B 陈列方式C 合计 1 22 80 58 160

37.33 74.67 48.00 (?) 0.381 2.083

2 48 60 32 140

32.67 65.33 42.00 7.197 0.435 2.381

合计 70 140 90 300

卡方 =( a ), DF = ( b ), Q=(?)P 值 = 0.000 A.a=18.776,b=2,Q=6.298 B.a=18.776,b=4 ,Q=0.405 C.a=18.776,b=2;Q=0.405 D.a=13.495,b=2,Q=6.298

B14C.一家大型银行有15家分行,想知道顾客在银行的排队时间在各个分行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应该用哪一种检验最适合? A.比较箱线图 B.T检验 C.方差分析(ANOVA)检验 D.卡方检验

A15.一家汽车生产企业在广告中宣称“该公司的汽车可以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平均行驶24000公里内无故障”。消费者协会想验证该企业的说法,在市场上随机选取该企业生产的新车36辆,并调查得出新车出现首次故障的平均值为25000公里,标准差为1800公里,并假设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推断该企业的新车出现首次故障的平均值达到了24000公里 B.在95%的置信水平下,无法推断该企业的新车出现首次故障的平均值达到了24000公里 C.在95%的置信水平下,无法推断该企业的新车出现首次故障的平均值达到了25000公里 D.样本量太小,无法得出结论

C16B.降低焊接不良的项目团队通过方差分析来识别四种不同的助焊剂对焊接强度的影响是否显著。分析后方差分析表如下,请问表中空格为“?”的数值为多少? 来源 助焊剂 误差 合计 自由度 3 12 15 SS 146.4 163.5 309.9 MS 48.8 13.6 F ? P 0.047 A.0.28 B.3.59 C.0.33 D.3.89

B17A.在焊接过程中为了检测焊接时间是否对最后产品的拉拔力有显著影响,取了5,5.5,6,6.5(毫秒)共4个不同时间,每个时间下焊接了5个焊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单因子的方差分析ANOVA。在此表中,有几个数字打印不清楚(用*表示)。 来源 自由度 SS MS F P 焊接时间 ( ) 101.28 * 7.28 0.003 误差 * 74.16 ( ) 合计 19 175.44 问两处含( )之处的数字应该是: A.3,4.635 B.3,4.362 C.1,4.120 D.以上都不对

C18B.分别从A,B两种工艺条件下随机抽取1500片及1800片芯片,其中A种工艺条件下有340片为一等品,B种工艺条件下有350片为一等品,在α=0.05下,检验A种工艺条件是否比B种工艺条件有较高的一等品率,采用哪种工具? A.双样本T检验 B.双比率检验 C.方差分析检验 D.卡方检验

C19B.众所周知,驾龄不到3年的司机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比率是很高的。从M市保险公司交强险的统计部门获得2009年的如下信息(小事故及协调处理的事故未列其中):将驾龄按“小于3年”、“3年至10年”、“10年以上”分为三类(C1),将司机总人数(C3),出过事故的司机数(C2)分别统计,补充计算得出“无事故司机数(C4)”及“出事故的司机比率(C5)”。粗略统计可以看出,驾龄小于3年的司机人数大约占总司机数的20%,但事故数占45%左右,驾龄小于3年的司机的事故率显著高于后两种驾龄的司机。如何用统计分析方法确认不同驾龄的事故发生比率有显著的不同呢?

正确的方法是:

A.将C2及C3两列数据放入卡方检验表,进行卡方检验 B.将C2及C4两列数据放入卡方检验表,进行卡方检验 C.将C2及C5两列数据放入卡方检验表,进行卡方检验 D.将C3及C3两列数据放入卡方检验表,进行卡方检验

C20.黑带小张想了解模具改进前后管径尺寸的波动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分别抽取了改进前后各50个样本的管径数据,合适的检验方法是: A.双样本t检验 B.配对t检验 C.双方差检验 D.双比率检验

C21B.某团队希望了解热镀锌工艺中的锌锅温度(x1)、DV值(x2)、模式电流(x3)和氮气(4)对锌层厚度的影响,该过程已经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该团队拟采用回归技术分析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请问在进行回归分析时,以下哪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 A.针对焊接强度(y)对四个影响因素分别建立回归方程

B.先分析四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用最佳子集法建立y对四个因素的线性回归模型,然后根据模型诊断结果对模型进行改进

C.先建立y和四个因素的线性回归模型,剔除不显著的因素,即可构建所需模型 D.先建立y和四个因素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剔除不显著因素,即可构建所需模型

A22C.某精密带钢厂的一个项目是提高抗拉强度,为了检验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否有效,项目组收集了改进前与改进后抗拉强度数据各30组,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双样本 T 检验和置信区间: 改进后, 改进前 改进后 与 改进前 的双样本 T

平均值 N 平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改进后 30 999.0 21.1 3.8 改进前 30 949.8 28.9 5.3 差值 = mu (改进后) - mu (改进前) 差值估计: 49.17

差值的 95% 置信下限: 38.24

差值 = 0 (与 >) 的 T 检验: T 值 = 7.52 P 值 = 0.000 自由度 = 58 两者都使用合并标准差 = 25.3167

改善前、改善后等方差检验F 检验改进后检验统计量P 值0.530.094C4Levene 检验改进前检验统计量P 值152025303595% 标准差 Bonferroni 置信区间402.230.140改进后C4改进前900925950975C31000102510501075 下列选项中,结论及其判断依据描述最准确的是:

A.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有效。因为双样本T检验中的P值=0.000<0.05,即改善后抗拉强度有显著提高,同时等方差检验表明改进后方差显著减少

B.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无效。因为双样本T检验中的P值=0.000<0.05,即改善后抗拉强度无显著提高,同时等方差检验表明改进后方差无显著变化

C.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有效。因为双样本T检验中的P值=0.000<0.05,即改善后抗拉强度有显著提高,同时等方差检验表明改进后方差无显著变化

D.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无效。因为双样本T检验中的P值=0.000<0.05,即改善后抗拉强度无显著提高,同时等方差检验表明改进后方差显著减少

B23.某工程师声称其新发现的工艺技术可使产品的平均抗拉强度至少增加20kg,为了检验他的说法,某黑带在现有工艺条件下和新工艺条件下各抽取20件产品,并采用双样本t检验,假定数据正态且两种工艺条件下的方差相等,得到结果如下:现有工艺条件下的抗拉强度均值为200kg,新工艺下的抗拉强度均值为225kg,均值之差(新工艺减现有工艺)的95%的单侧置信区间下限为15kg。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认为工程师的说法正确,即新工艺比现有工艺生产的产品平均抗拉强度至少增加20kg B.没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工程师的说法正确,即不能断言新工艺比现有工艺的产品平均抗拉强度至少增加20kg

C.可以认为新工艺比现有工艺生产的产品平均抗拉强度增加了25kg D.信息不全,根据上述信息无法得出结论

C24.为了检验一批面粉的重量是否比原来规定的20KG/袋发生变化,从生产线上随机抽取16袋面粉,记录了它们的重量。经检测,这批数据是相互独立的,分布大体上是对称的,但却不服从正态分布。在16袋面粉中,有5袋重量高于20KG,11袋面粉重量低于20KG。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符号检验法”得不出“有显著变化”的结论,这时应该:

A.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是不正常的,因此可以肯定是数据抽样过程有毛病,应再次抽样,重新进行判定

B.相信符号检验的结果,断定面粉重量平均值并未比原来的20KG/袋有显著变化

C.用同一批数据,使用非参数检验中的单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法”再次判断,有可能判断为“确有变化”

D.用同一批数据,使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再次判断,有可能判断为“确有变化”

C25.根据上证指数及深证指数的连续50个交易日记录,对于这两个股指数据计算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681。用MINITAB计算出相关性检验结果,其P值为0.000。下列结论中最准确的说法是: A.P值小于0.05,因此可以判断为两个股指密切相关 B.P值小于0.05,因此可以判断为两个股指不相关

C.用MINITAB计算出相关性检验结果之前提是“数据是独立的”,而连续交易日的股指记录是不独立的,检验结果不足为凭

D.用MINITAB计算出相关性检验结果之前提是“数据要服从正态分布”,而在上述描述中未进行正态性检验,因而检验结果不足为凭

A26B.响应变量与预测变量之间的拟合线图如下,回归方程为:y = 8521 - 16.56 x + 0.009084 x**2 ,下图给出了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关于这两个区间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A.95%的置信区间说明当X取特定值时,若在该点进行100次试验,约有95个点落在该区间内 B.95%的预测区间说明当X取特定值时,若在该点进行100次试验,约有95个点落在该区间内 C.95%的预测区间与95%的置信区间没有关系 D.95%的置信区间一定比95%的预测区间要宽

拟合线图y = 8521 - 16.56 x+ 0.009084 x**21075回归95% 置信区间95% 预测区间SR-SqR-Sq(调整)8.1437584.2?.9501025y1000975950900920940x9609801000

A27.某工程师在对弹簧生产过程进行工艺改进后生产,改进后的工艺生产出的弹簧至少比原来的弹簧平均强度高出50牛顿。假设工艺改进前后生产出的弹簧强度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前后方差基本没有变化。问采用什么方法验证工程师的结论? A.t检验 B.F检验 C.卡方检验 D.以上都不对

A28.一位工程师想知道一种压滤机完成压滤工作的平均周期时间是否大于55分钟。已知过程正态、独立、方差未知。最恰当的假设检验方法是: A.单边单样本t检验 标准差未知 B.双边单样本t检验

C.单边单样本Z检验 标准差已知 D.双样本t检验

C29D.抗拉强度是A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之一,三条生产线同时生产A产品,项目组想知道三条生产线所产出的A产品之抗拉强度是否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且其中有一条生产线的数据为非正态,下面哪种分析方法更适合? A.t检验 样本是正态

B.Mann-Whitney检验 两个样本,可以非正态 C.单因子方差分析 多个样本均值比较 D.Kruskal-Wallis检验 单个总体的均值检验

B30.皮肤科医生发明了一种改进配方的治疗顽固牛皮癣的外用药膏,希望验证新配方确实比老配方在杀灭癣菌效果上更好,选定40人双腿对称患牛皮癣的病人(假设每个病人用药前双腿上表皮癣菌相同),对每一人的双腿随机选定使用老配方和新配方,双腿皆同时涂抹了三周后,对双腿分别记录了表皮癣菌的含量。下面应该进行的检验是: A.双样本均值相等性检验 B.配对样本t检验 C.F检验 D.方差分析

B31C.收集了3个班组生产的薄钢板强度数据。对下列方差分析结果解释最正确的是: 单因子方差分析:强度 versus 班组 来源 自由度 SS MS F P 班组 2 6.822 3.411 29.4 0.000 误差 27 3.133 0.116 合计 29 9.954 S=0.3416 R-Sq=68.53% R-Sq(调整)=66.2% A.班组间强度无差异

B.每个班组之间强度都有差异

C.至少有一个班组与其他班组之间的强度有差异 D.无法由此结果判断班组间强度是否有显著差异

A32.关于单因子方差分析的自由度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080 960 870 895 990 960 870 889 960 1050 900 925 1080 1050 900 894 1050 900 870 909 840 900 930 985 870 900 900 958 900 840 870 969 810 1020 930 976 960 1020 960 982

A.总自由度(SST)为39;误差自由度(SSE)为36;因子自由度(SSA)为3 B.总自由度(SST)为41;误差自由度(SSE)为38;因子自由度(SSA)为3 C.总自由度(SST)为41;误差自由度(SSE)为37;因子自由度(SSA)为4 D.总自由度(SST)为39;误差自由度(SSE)为35;因子自由度(SSA)为4

第七章

C1B.某工程师拟对两因子的问题进行2^2全因子试验设计。他拟合的模型为 y=b0十b1x1+b2x2+b1x1x2 后来有人提醒他需要增加几个中心点的试验,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曲性。于是他又补做了三次中心点的试验,然后重新拟合模型。我们可以推断,重新拟合的模型: A.参数估计b0、b1、b2、b12均不变

B.参数估计b0不变,但b1、b2、b12均可能有变化 C.参数估计b0可能有变化,但b1、b2、b12不变 D.以上答案都不对

ABC2A.以下对试验设计(DOE)表述错误的是: A.部分因子试验只能分析主效应,不能分析交互效应

B.部分实施因子试验只做全因子试验中的部分设计点来进行分析 C.全因子试验可以分析到全部交互作用

D.试验因子个数超过5个以上时,一般不建议使用全因子试验

D3B.六西格玛团队在半导体封装中某个工艺的改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三个因子的全因子试验设计,但是发现有明显的曲性。为了优化工艺参数希望拟合出2阶模型,但是输入因素“功率”(单位:MW)原先的高、低水平分别为40和50,由此产生的轴向延伸试验点分别为37.93和52.07,超出了设备可控制的功率设置范围[38.5,51.5],这时,由于试验成本很高,团队希望尽量使用上次全因子设计的数据,以下哪种方法最适合该六西格玛团队采用? A.改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方案 B.改用三水平设计 CCC

C.使用中心复合设计近似旋转性试验方案,轴向延伸试验点自定义改为38.5和51.5,其他不变 D.使用中心复合设计CCI试验方案,先确定轴向延伸试验点为38.5和51.5,再反推出高、低水平试验点为40.4和49.6

A4B.在部分因子试验设计中,利用下面这张表格来制订试验计划非常重要。六西格玛团队在分析过程改进时,大家共同确认至少要考虑9个因子。但试验目标中,不但要考虑9个因子的主效应,还要求这9个主效应不能与任何二阶交互作用效应相混杂(confounded),试验者还想知道9个因子的影响是否存在弯曲性,考虑增加4个中心点,这时安排试验至少要多少次? A.32 B.36 C.68 D.132

C5B.某个全因子试验运行次数(Run)为36次,因子的水平都为2,还知道重复次数为2,中心点的试验次数为4,则实施此次全因子试验的因子数是多少? A.3 B.4 C.5 D.6

C6D.在提高压塑板断裂强度的全因子试验中,对于因子A(温度,两水平取为220和240摄氏度)、

因子B(压力,两水平取为360和400帕)进行了含3个中心点共7次试验后,发现响应曲面有严重的弯曲现象。为此希望进行响应曲面设计,得到二阶回归方程。由于压力机最高只能取400帕,本实验的成本又较高,希望能在归纳出二阶回归方程的条件下尽量减少试验次数,最好的方法是: A.采用CCC(中心复合序贯设计),只再增加4个星号点(轴向点)试验

B.采用CCI(中心复合有界设计),只再增加4个星号点(轴向点)试验 无序贯性,原试验不能用 C.采用CCF(中心复合表面设计),只再增加4个星号点(轴向点)试验 无旋转性,原结果有效 D.采用CCF(中心复合表面设计),除再增加4个星号点(轴向点)试验外,还要再加3个中心点试验

A7C.在一个试验设计问题中,共需要考察6个因子A、B、C、D、E及F,但经费所限最多只能进行20次试验(中心点在内)。此实际问题要求,除6个因子的主效应必须估计之外,还必须估计出AB、BC、CE及DF共4个二阶交互效应。问:下列哪个生成元的选择是可行的? A.E=ABC,F=ABD B.E=ACD,F=BCD C.E=BCD,F=ABC D.E=ABD,F=ABC

B8.在2水平4因子的全因子试验中,通过统计分析只发现因子C及交互作用A*B是显著的,而A、B、D均不显著,则回归模型中应至少包括: A.因子C及交互作用A*B

B.因子A、B、C及交互作用A*B

C.因子A、B、C及交互作用A*B、A*C、B*C D.以上都不对

B9.在试验设计中,要考虑A、B、C、E、D共5个因子,同时需要考查二阶交互作用AB及BC。满足此要求的试验次数最少的设计是: A.全因子试验(32次) B.25-1 C.25-2 D.25-3

D10.某电子公司出品A、B两款电脑键盘,为了比较这两款键盘打字速度的快慢,选定录入一篇长文,按以下安排的试验方案和分析方法进行,其中最合理的是:

A.随机选择6名打字员使用A键盘和另6名打字员使用B键盘,并进行两个总体的均值检验 B.随机选择6名打字员先使用A键盘后再B键盘,并进行配对t检验

C.随机选择6名打字员以随机顺序分别先后使用A、B键盘,并进行两个总体的均值检验

D.随机选择6名打字员以随机顺序分别先后使用A、B键盘,并适当调整使得有3名打字员先使用A键盘、3名打字员使用B键盘,然后进行配对t检验

A11B.在研究如何降低耗电量(Y)的部分因子试验设计中,考虑4个因子,A(速度)、B(压力)、C(时间)和D(温度)。由于试验经费紧张,只进行24-1+3试验。已知初始定义关系ABCD=I,对于试验的分析结果如下:

impurity 的效应和系数的估计(已编码单位)

项 效应 系数 系数标准误 T P 常量 30.027 0.4315 69.60 0.000 A 10.475 5.237 0.5059 10.35 0.002

B -0.875 -0.437 0.5059 -0.86 0.451 C 5.225 2.613 0.5059 5.16 0.014 D -5.525 -2.762 0.5059 -5.46 0.012 A*B 4.875 2.438 0.5059 4.82 0.017 A*C -0.425 -0.212 0.5059 -0.42 0.703 A*D -1.275 -0.638 0.5059 -1.26 0.297 对于此表分析的结论应该是:

A.A、C和D显著;交互作用A *B显著

B.A、C和D显著;交互作用A *B显著,但也可能是交互作用C *D显著,要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或进一步安排试验予以判断 可判断CD不显著

C.A、C和D显著;交互作用A *B显著,所以A也显著

D.由于这是一个部分因子试验,只能判定A、C和D显著;交互作用可以不考虑

D12C.部分因子试验27-2的分辨度(Resolution)为: A.III B.IV C.V 5 D.VI 6

C13B.在一个试验设计的分析问题中,建立响应变量与各因子及交互效应的回归方程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对各因子的代码值(Code Units)建立回归方程;二是直接对各因子的原始值(Uncoded Units)建立回归方程。在判断各因子或交互作用是否影响显著时,要进行对各因子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可以使用这两种方法中的哪一种?

A.两种方程检验效果都一样,用哪种都可以

B.只有用代码值(Code Units)建立的回归方程才准确;用原始值(Uncoded Units)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时判断不一定准确

C.只有用原始值(Uncoded Units)建立的回归方程才准确;用代码值(Code Units)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时判断不一定准确

D.根本用不着回归方程,ANOVA表中结果信息已经足够进行判断因子的显著性

C14D.在焊缝断带研究中,经过因子试验,发现反射率和填充两个因子都对焊缝有显著影响,又进行一轮二因子全因子试验(22+3):反射率取150(-)、340(+);填充取15(-) 18(+)。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中发现回归方程的弯曲很严重,下一步必须进行响应曲面试验。由于经费困难,希望试验次数尽可能地少,而试验条件上的反射率又不可能超过340。希望能在归纳出二阶回归方程的条件下尽量减少试验次数,这时可行的最好的方法是: A.采用CCC(中心复合序贯设计),只再增加4个星号点(轴向点)试验 B.采用CCI(中心复合有界设计),只再增加4个星号点(轴向点)试验 C.采用CCF(中心复合表面设计),只再增加4个星号点(轴向点)试验 D.采用CCF(中心复合表面设计),除再增加4个星号点(轴向点)试验外,还要再加3个中心点试验

A15.在下面的两水平试验中,以下哪个设计的分辨度能达到最大? A.24-1 B.27-4 C.26-3 D.25-2

D16.某工程师进行了一个两因子两水平、有仿行(Replicate)的试验设计,因子分别是A和B,以下是基于编码数据的Minitab的输出结果,针对这一输出结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Term Effect Coef StdDev Coef T P Constant 27.313 1.138 24.00 0.000 A 13.875 6.937 1.138 6.09 0.000 B 35.625 17.812 1.138 15.65 0.000 A*B 11.875 5.937 1.138 5.22 0.000

A.主因子A和B以及A*B交互作用均显著 B.主因子B是最显著项 C.试验的纯误差较小

D.常数项的T值很大,说明常数项的影响最显著

D17.某工程师进行了一个两因子的试验设计,因子分别是A和B,试验输出是钢带的韧性Y,以下是Minitab输出的方差分析结果,针对这一输出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对于 韧性 方差分析(已编码单位)

来源 自由度 Seq SS Adj SS Adj MS F P 主效应 2 422.932 422.932 211.466 7148.15 0.000 2因子交互作用 1 1.690 1.690 1.690 57.13 0.000 残差误差 12 0.355 0.355 0.030 纯误差 12 0.355 0.355 0.030 合计 15 424.977

A.这是一个两因子、两水平的部分因子试验

B.这是一个两因子、两水平的全因子试验并有中心点 C.这是一个两因子、三水平的全因子试验

D.这是一个有仿行的两因子、两水平的全因子试验,无中心点

C18.某项目为了提升钢丝绳的抗拉强度。经分析影响抗拉强度的因子有3个,分别记为A、B、C,并设定它们的低、高水平依次为A:450,470;B:8,10;C:100,400。在安排全因子试验(中心点3个)之后发现,模型弯曲显著。项目进一步安排序贯试验,整个试验方案如下表所示。请问这是哪一种响应曲面设计?

标准序 8 18 20 19 1 7 3 10 13 6 5 1 2 3 4 5 6 7 8 9 运行序 1 0 0 0 1 1 1 -1 -1 1 1 区组 1 1 1 1 1 1 1 1 1 1 1 A 10 11 B 1.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1.00000 -1.00000 -1.00000 1.68179 0.00000 1.00000 -1.00000 C 1.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1.00000 1.00000 1.00000 0.00000 0.00000 -1.00000 -1.00000 17 16 15 12 2 14 9 12 13 14 15 16 17 18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1.00000 0.00000 -1.68179 0.00000 0.00000 0.00000 1.68179 -1.00000 0.00000 0.00000 A.CCI B.CCF C.CCC D.Box-Behnken

CD19A.分辨度是部分因子试验设计的重要指标。若已知某部分因子试验设计的分辨度为Ⅲ,则以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各主效应之间不混杂

B.主效应与二阶交互作用之间不存在混杂 C.主效应与三阶交互作用之间不存在混杂 D.某些二阶效应之间可能存在混杂

B20.断后延伸率是精密带钢的关键指标之一,绘制单值控制图进行监控。单值控制图的上限、下限分别为12和6,控制图显示过程稳定,无异常。而顾客对断后延伸率的要求是8~10,那么,下述对该过程的判断,正确的是:

A.控制图无异常点,说明生产线的产品质量合格

B.生产线是稳定的,但是过程能力不充分,应该进行改进 C.顾客要求的范围落在控制限内,说明生产线是稳定的

D.单值控制图上,控制限和规格限不能比较,所以对该过程无法得出结论

C21.某型钢厂望分析轨梁钢的重要质量特性之一“腰高”的波动情况,并进行过程控制。工序要求为275±2mm。在对“腰高”的测量上,有两种意见,一是建议用样板,测量结果为通过/不通过,每分钟可测10支;另一种意见是采用卡尺测出具体“腰高”值,每分钟只能测1根轴。经验表明,“腰高”的合格率为98%左右。若希望进行过程控制,应采取的具体方案是: A.用样板,每次检测100件作为一个样本,用np控制图 B.用样板,每次检测500件作为一个样本,用np控制图 C.用卡尺,每次连续检测5根轴,用X?R控制图 N<6 D.用卡尺,每次连续检测10根轴,用X?R控制图 C图n》10

C22B.在板卷生产中过程中,需对成品板卷尾部质量进行抽检,即将尾部展开六米,检查其表面上的缺陷并记录缺陷数,每个班次结束前抽取若干板卷进行检验。下面是某月份前15个工作日每天总缺陷情况的记录。请你决定用哪种控制图进行绘制? 日期 缺陷数 1 26 2 12 28 3 10 23 4 10 18 5 10 32 6 10 40 7 12 35 8 10 24 9 10 18 10 8 28 11 10 16 12 10 14 13 10 24 14 10 35 15 10 30 样品数量 8 A.p控制图

B.u控制图 C.c控制图 D.np控制图

D23.某六西格玛项目将将从送货到货款回笼的平均时间有30.6天降低到26.6天,如果公司当年销售额为4亿元,预计净利润0.50751亿元,期初权益1.23839亿元.公司的借款利率为每年5.94%,公司的权益报酬率为每年40.98%,所得税为每年12%,该项目全年的财务收益是:P57 A 0.067亿元 B 0.1195亿元 C 0.043亿 D 1195111元

B24A.某六西格玛团队在改进阶段中,要进行细致的试验设计,需要考查4个因子A、B、C、D的二次回归设计问题,如果需要设计一个具有旋转性的中心复合设计(CCD),共需要角点、轴向点及中心点试验各多少次? A.16+8+6=30次 B.8+6+6=20次 C.4+6+6=16次 D.4+6+3=13次

A25B.某六西格玛团队在分析过程改进时,大家一致的意见是至少要考虑7个因子,试验目标要求是,不但要考虑7个因子的主效应,还要求这7个主效应不能与任何二阶交互作用效应相混杂(Confounded)。试验安排试验除了中心点外,还至少要多少次?在此试验安排下是否可以安排第8个因子? 4 8 16 32 64 128 2 Full 3 III Full 4 IV Full 5 III V Full 6 III IV VI Full 7 III IV IV VII 8 IV IV V 9 III IV IV VI 10 III IV IV V 11 III IV IV V 12 III IV IV IV 13 III IV IV IV 14 III IV IV IV 15 III IV IV IV Full VIII A.至少8次试验,不能安排第8个因子 B.至少16次试验,可以安排第8个因子 C.至少32次试验,可以安排第8个因子 D.至少64次试验,可以安排第8个因子

D26C.PCB厂家的油墨侧蚀参数优化改善项目中,项目组长找到了影响油墨侧蚀的显著因子:X1:曝光能量,X2:显影速度。在改善阶段安排了2因子2水平的试验,且因子点仿行2次,另加3个中心点的试验,分析结果如下。下列选项说明最正确的是: 来源 自由度 Seq SS Adj SS Adj MS F P 主效应 2 11604.0 11604.0 5801.99 282.29 0.000 2因子交互作用 1 5001.3 5001.3 5001.25 243.33 0.000 弯曲 1 1483.3 1483.3 1483.3 72.17 0.000 残差误差 6 123.3 123.3 20.55 纯误差 6 123.3 123.3 20.55 合计 10 18211.9

A.通过以上分析可得,主效果显著,2阶交互作用显著,可直接进行响应优化器优化参数设置 B.通过以上分析结果无法确定是否所有因子都显著,需要看到回归系数的分析才能判断 C.通过以上分析很明显得知弯曲检验P=0.00<0.05,模型非线性,需实施响应曲面分析试验 D.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主效应是显著的,可以删除交互作用后再分析

B27D.某工程师欲对7个因子的工程问题进行筛选试验设计,目的在于找出关键的影响因子, 不必考虑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希望试验次数尽量少,则应采用哪种设计: A. 27-2

B. 27-3 C. 27-4 D. 27-5

C28B.某六西格玛团队旨在提高精密带钢强度,已确定4个因子为关键因子,在改进阶段打算进行细致的DOE试验。4个因子均为连续变量,因子均为2水平,现欲进行全因子试验,增加3个中心点,仿行为2,那么总的试验次数为:(24+3)*2-3=35 A.19 B.35 C.38 D.44

C29.在一个试验设计问题中,共需要考查7个因子A、B、C、D、E、F和G,但经费所限最多只能进行20次试验(中心点在内)。此实际问题要求,除7个因子的主效应必须估计之外,还必须估计出AB、AC、BE、CF共4个二阶交互效应。问:下列哪个生成元的选择是可行的? A.E=ABC,F=ABD,G=ACD B.E=ACD,F=ABC,G=BCD C.E=ABD,F=BCD,G=ABC D.E=ABD,F=ACD,G=ABC

B30A.在全因子试验设计中,考查4个因子:A、B、temp和time,响应变量是Y。对于全模型进行分析,看到其输出结果如下。问:下列哪个判断是正确的?

impurity 的效应和系数的估计(已编码单位)

项 效应 系数 系数标准误 T P 常量 29.963 0.6134 48.85 0.000 A 10.475 5.237 0.6134 8.54 0.013 B -0.875 -0.437 0.6134 -0.71 0.550 temp 5.225 2.613 0.6134 4.26 0.051 time -5.525 -2.762 0.6134 -4.50 0.046 A*B 4.875 2.438 0.6134 3.97 0.058 A*temp -0.425 -0.212 0.6134 -0.35 0.762 A*time -1.275 -0.638 0.6134 -1.04 0.408 Ct Pt 0.237 1.1746 0.20 0.858

A.在编码单位条件下,A的回归系数8.54比time的回归系数-4.50的绝对值要大,因而,A比time对于Y的影响要大

B.A与time量纲不同,变化范围也不同,因而A的回归系数与time的回归系数间无法直接比较大小,故而,不能断定A与time哪个对于Y的影响大

C.A的P-value是0.013,time的P-value是0.046,后者的P-value较大,因而,A比time对于常量的影响要小

D.上述结果都不对

A31.某六西格玛项目团队在改进阶段拟采用试验设计对工艺参数进行筛选和优化,影响因素为速度、压力和温度,输出为反应率。有些工程师同时怀疑影响因素与反应率之间可能存在二次曲线关系,同时可能存在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在采用什么试验设计方案方面有不同意见,以下正确的是: A.先安排两水平的全因子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是否增加轴向点设计响应曲面试验或确定最速上升方向

B.安排三水平的全因子试验,一次就可以找到最优点

C.安排四水平以上的全因子试验设计,可以拟合出更为复杂的函数关系 D.对每个因素设定若干水平(如10水平),固定其他因素,一次改变一个因素,最终就可以找到最优参数

B32.某六西格玛项目团队拟采用DOE对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后发现四个可控因素A、B、C、D对试验输出Y产生影响,同时又有人提出不同的班次(有2个班)也可能有影响,但并不能确定是否班次真正有影响。现在团队准备准备先安排一次全因子试验,下列哪种方案能在满足于因子分析的条件下,使试验次数最少?

A.将A、B、C、D、班次作为5个因子,安排成25的全因子试验

B.将A、B、C、D作为因子,班组作为区组,安排成带有2个区组的24的全因子试验 C.将A、B、C、D、4个因子取3个水平,班次为2个水平,安排成一般的全因子试验 D.在不同班次下分别安排4个因子的2水平全因子试验

第八章

B1.绘制均值-极差(或均值-标准差)控制图时,确定合理子组的原则是: A.子组数量应该在5个以下 P413,2

C.组内差异应大于组间差异 组间波动由异常原因引起 D.不存在组内差异

A2D.以下是2009年6月份我国H1N1流感感染人数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用何种控制图监控情况是否恶化? 日期 感染人数 日期 感染人数 6月1日 10 6月12日 16 6月2日 4 6月13日 24 6月3日 11 6月14日 20 6月4日 8 6月15日 41 6月5日 8 6月16日 11 6月6日 3 6月17日 27 6月7日 3 6月18日 33 6月8日 16 6月19日 31 6月9日 11 6月20日 28 6月10日 11 6月21日 58 6月11日 14 6月22日 27 A.Xbar-R图 B.Xbar-S图 C.C图 计点 D.P图 计件

A3B.在纺纱车间生产中,对于湿度的控制非常重要。由于对于此种纤维材料的纺纱已经生产了一段时间,生产初步达到了稳定。为了检测全车间的湿度状况,每个整点时,在车间内用“田”字形矩形格记录的9处湿度数据。检测了48小时后,要根据这些数据建立控制图。这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控制图效果最好? P412

A.Xbar-R图 子组连续数据 B.Xbar-S图 子组连续数据

C.I-MR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单件连续数据 D.P图或NP图 计件离散数据 C图u图 计点离散数据

B4.在半导体芯片生产中,要将直径8英寸(约合20厘米)的晶圆盘(wafer)切削成3000粒小芯片(die)。目前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小芯片仍有约百分之一至二的不良率。在试生产了一段时间,生产初步达到了稳定。为了检测小芯片的不良率,在两个月内每天固定抽检5个晶圆盘,测出不良小芯片总数,要根据这些数据建立控制图,这时应选用下列何种控制图? A.NP图和P图都可以,两者效果一样

B.NP图和P图都可以,NP图效果更好 NP样本大小不变 C.NP图和P图都可以,P图效果更好 D.以上都不对

D5A.关于Xbar图,不正确的是( )

A.控制限的宽度通常是正负3个流程的标准差 B.控制限宽度与样本大小的平方根成反比

C.如果流程受控,每百万个机会中会有2700个落出控制上下限的机会

D.如果流程受控,一半的点会落在中心线以下

6C.从生产线上收集到上一周的生产汇总数据如下表,如果需要实施统计过程控制,选择哪种控制图最合适? 日期 生产量 不合格品数 周一 210 5 周二 245 7 周三 197 4 周四 228 3 周五 216 8 周六 236 10 周日 207 5 A.均值-极差控制图 B.NP控制图

C.P控制图 样本可可变化,生产量不同 D.U控制图

B7.在使用计量控制图时,对“合理子组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A.组内波动仅由异常原因引起,组间波动则主要由偶然原因引起 B.组内波动仅由偶然原因引起,组间波动则主要由异常原因引起 C.组内及组间主要波动都是由偶然原因引起 D.组间及组内主要波动都是由异常原因引起

8B.自动车床生产的螺纹钢直径之规格限为22±0.4mm,对于直径之数据需要监控。获得本车间60个小时的记录后,绘制出的单值控制图,其上限为22.5mm,下限为21.3mm,且60个点皆落入控制限内。为此可用断定:

A. 控制图范围比公差限宽,说明生产不稳定;

B. 控制图内控制限的中心为21.9mm,与目标22mm有偏离,说明生产改进的首要目标是缩小平均值与目标之间的偏移;

C. 生产基本上是稳定的,生产状况也很好;

D. 生产基本是上稳定的,但生产状况较差,螺纹钢直径波动太大。

第九章至第十章

B1.某六西格玛小组使用质量功能展开(QFD)改进手机设计,质量屋上方的三角反映了工程措施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如何描述相关关系时,有不同的观点,下列观点那个是正确的? A.只要根据工程经验描述出工程措施之间的关系强弱即可

B.不仅要描述出工程措施之间的强弱关系,还要指出可能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C.屋顶上的三角形所反映的关系并不是顾客需求和工程措施之间的关系,因此不重要 D.没有必要考虑工程措施之间的关系

A2.精益生产追求“流动”、“拉动”和“均衡”,其中对“流动”的正确解释是: A.产品尽可能处于被增值加工的状态下 B.产品尽可能采取流水线作用

C.物料流动尽可能排成直线,因为直线的距离最短 D.每个加工环节都采用FIFO先进先出的操作

B3.以下哪个内容不属于5S管理活动的内容?

A.工人加工完零件后,把工装取下,放入制定位置

B.工程师在生产线上安装报警灯,生产线一停,报警灯亮 C.工人在交接班前把机器旁的废料、边角料等清理干净

D.文书把不同类型的文件分类整理,做上标示,放入制定位置的文件柜

A4.关于精益生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只适用于离散制造业,对连续流程生产不适用 B.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消除浪费

C.精益生产强调要善于发现浪费现象,暴露问题 D.精益生产的本质是持续改进

A5B.在质量屋的构建中,如何确定顾客需求与工程措施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应用于确定顾客需求与工程措施之间的关系? A.过程能力分析 B.SWOT分析 C.回归技术 D.平衡计分卡

D6.若每天单班生产,加工量是200件,实际节拍是每件90秒,理论节拍是每件60秒,实际工作时间是400分钟,则性能开动率为:实际所需时间除实际工作时间 A.50% B.40.4% C.66.7% D.75%

A7A.某生产线三班运转,每班工作8小时,其中班前会10分钟,计划停机时间10分钟,15分钟换型时间,近一段时间每班平均设备故障15分钟,班产750件,合格品率为99%。理论生产节拍是每件0.5分钟,实际节拍是0.55分钟,则此班的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及OEE(设备综合效率)分别是多少?

A.时间开动率是93.48%,性能开动率95.93%,OEE为88.78% B.时间开动率是96.63%,性能开动率95.93%,OEE为91.77%

C.时间开动率是93.48%,性能开动率87.21%,OEE为80.71% D.时间开动率是96.63%,性能开动率87.21%,OEE为83.39%

B8.关于田口的容差设计,下述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通过容差设计使容差越小越好

B.通过容差设计使产品的质量损失最小 C.容差大小与质量损失无关 D.以上都不正确

B9.在进行过程FMEA分析时,如何确定关键过程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改进时,小组有不同的意见,下列意见中正确的是:

A.只根据RPN(风险优先度)进行排序,选择RPN高的过程进行改进

B.根据RPN排序,同时考虑故障模式的严重性(S),S值很高的过程也一定要改进 C.只需根据故障模式的严重性(S)进行排序,选择S值高的过程进行改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B10.在公理化设计中,“独立性公理”也称为 ,其含义是 。 A.简化公理,信息含量最少

B.模块化公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各功能要求间的“耦合” C.简化公理,避免设计参数间的交互作用 D.模块化公理,实现各子系统并行设计

多选题

第一章至第四章

ABD1.关于六西格玛和卓越绩效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表述包括:

A.六西格玛是实现组织卓越绩效的可操作性的手段

B.通过采用卓越绩效准则的自我评估,可以发现六西格玛的改进机会

C.实施了卓越绩效模式,就没有必要实施六西格玛,因此不必再考虑六西格玛 D.企业可以同时推进卓越绩效模式和六西格玛管理

AD2.关于六西格玛和ISO9000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表述包括: A.六西格玛是比ISO9000要求更高的质量管理体系 B.六西格玛项目的成果,要纳入ISO9000管理系统

C.质量要求高的企业可以实施六西格玛,质量要求不高的企业实施ISO9000就可以了 D.实施好ISO9000,可以为实施六西格玛奠定基础

AB3.平衡计分卡力图平衡下述哪些方面? A.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B.绩效考核和战略考核

C.领先性指标和滞后性指标 D.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ABD4.以下属于黑带职责的是:

A.在倡导者的指导下,界定六西格玛项目 B.指导团队使用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C.为项目实施配置资源 D.确认项目的财务收益

ABC5.在实施六西格玛的过程中,发现改进机会是十分重要的。发现改进机会可能使用的方法,正确的描述是:P68 A.水平对比 B.平衡计分卡 C.顾客调查 D.力场分析

ABD6.在制定项目目标时,要求目标符合SMART原则,其中的R(relevant)是指:P70 A.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相关 B.目标与顾客的关键需求相关 C.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时间相关 D.目标与项目所涉及的部门相关

BCD7.为了实现魅力质量,需要做的如下事情有:P47

A.提高产品合格率 B.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 C.改进产品保修服务

D.利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新的功能

AC8.使用净现值(NPV)评价六西格玛项目经济性时,下述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净现值<0,六西格玛项目的经济型不好,项目不可行 B.净现值>0,六西格玛项目的经济型不好,项目不可行 C.净现值是指当前企业拥有的现金流 D.净现值的计算与折现率有关

ABD9.有效的激励对六西格玛项目团队的成功是十分必要的。下述哪些技巧可用于团队激励? A.明确阐述项目的目的意义,让团队成员认识到他们的工作是重要且有意义的 P86 B.鼓励团队成员主动分析问题,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C.分享团队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使团队获得成就感 分享团队成员之间的经验 D.通过目标管理,让团队成员按计划自主管理

ACD10.下列属于团队发展震荡阶段的特点是:P77

A.团队成员以个体为思考,尚未形成与他人合作协商的意愿 B.团队成员对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感到忐忑不安 C.可能有成员退出团队

D.团队对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案存在分歧,甚至对总目标本身也有不同看法

ABC11.成功的团队是需要建设的。作为六西格玛黑带,下述哪些事项在组建高效团队时是必须做到的?P78

A.向每位团队成员阐述团队的目标以及对个人的任务要求 B.与团队一起建立团队规则 C.为团队成员提供必要培训 D.给团队赋权

ABD12.关于关联图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于界定六西格玛项目的范围和边界

B.当影响因素之间关系复杂、相互缠绕时,进行原因分析 C.制定项目计划

D.从复杂的影响关系中确定关键影响因素

ACD13.有关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和网络计划技术之间的关系,下面描述正确的是:P95 A.两种方法皆可用于制订项目计划 B.PDPC图和双代号网络图可以通用

C.PDPC主要应用于未来行动方案不确定的情形,网络图主要应用于活动关键关系确定的情形 D.PDPC主要用于辅助过程决策,网络图主要用于活动计划安排

AB14.KANO模型中把质量特性分为基本质量、一元质量和魅力质量,关于基本质量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基本质量特性差,顾客会非常不满意

B.基本质量特性非常好,顾客也不会表现出特别满意 C.基本质量特性非常好,顾客一定非常满意 D.基本质量特性与产品销量往往成正比

ABC15.在实施六西格玛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将项目的关键质量特性(大Y)分解成y1,y2,…ym等“小y”。关于如何进行分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P69

A.按部门进行分解,来自不同部门的团队成员承担不同的“小y” B.可以采用树图进行分解

C.分解时要考虑“y”之间的影响关系 D.分解时要考虑如何测量“小y”

ABC16.在项目的问题陈述时,以下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P116

A.问题是客观的,通过描述缺陷,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判断 B.问题是具体的,要将影响流程改进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具体化 C.问题是可控的,所以要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

D.问题是可测量的,使用量化的语言说明问题有多严重,发生了什么影响

ABCD17.(多选)对一个3西格玛水平的企业来说,提高一个西格玛水平可获得:P17 A. 利润率增长20%

B. 产出能力提高12%~18% C. 劳动力减少12%

D. 资本投入减少10%~30%

ABCD18.(多选)质量概念中的主体是指“什么的质量”,依照演进的顺序,可表达为:P3 A.产品的质量。包括性能、可信性等实物质量。

B.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扩展到包括准时交付、周期时间等服务质量。

C.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过程质量(也称工作质量)涉及5M1E(人、机、料、法、环、测),质量体现Q(实物质量)、C(成本)、D(交付)、E(环境)、S(安全)的综合质量。 D.产品、服务、过程和体系的质量。体系质量即管理系统的质量。

BCD19.(多选)零缺陷的的基本原则是:P5 A.明确要求 明确需求 B.做好预防 C.一次做对 D.科学衡量

ABC20.(多选)六西格玛的管理含义是;P14 A.六西格玛目标 B.六西格玛方法

C.六西格玛文化和战略

D.六西格玛水平 结果成效

ABCDE21.(多选)困扰公司重要而复杂的难题是:P16

A.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 B.运营成本问题

C.生产率、流程周期问题 D.市场和顾客流失问题 E.环境和安全问题

ABCD22.(多选)六西格玛作为公司战略,主要通过下列哪些作用来实现:P18 A.提高顾客满意度,留住顾客,增加市场份额 B.减少缺陷错误,降低风险和成本

C.改进产品及服务,使企业获得持续成功 D.加快改进速度

ABCDEF23.(多选)六西格玛价值观包含下列哪些内容: A.以顾客为中心 P22 B.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管理 C.聚焦于过程改进 D.有预见的积极管理 E.无边界合作

F.追求完美,容忍失败

ABCD24.(多选)以下哪些是有效团队合作特征: A.具备团队的项目授权书 B、确定团队成员/领导的角色 C、确定程序和基本准则 D、确立关系

AD25.(多选)以下哪些是处理冲突的策略 P86 A.竞争策略 B.迁就策略 C.回避策略 D.合作策略 E.妥协策略

ABCDEFF26.(多选)以下哪些是六西格玛项目的特征: A.顾客导向 B.流程意识 C.数据决策 D.价值驱动 E.团队协作 F.追求卓越

ABCDEFG27.(多选)六西格玛给企业带来绩效有哪些 A.提高股东价值 B.产生高额投资回报

C.将战略性目标转化为实际结果 D.在几个月内实现大幅度业绩改进 E.增加收入的同时减少成本

F.推动核心流程的改进和优质顾客服务的理念 G.在全球市场取得新的增长点, 成为市场领导者

ABCDEFGH28.(多选)倡导者发起和支持黑带项目,六西格玛管理的关键角色,其核心任务包括:P29

A.充分认识变革,为六西格玛确定前进方向

B.确认和支持六西格玛管理全面推行,制定战略性的项目规划 C.决定“该做什么”,确定任务的实施优先顺序 D.合理分配资源、提供必要的支持 E.消除障碍

F.检查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既定目标 G.了解六西格玛管理工具和技术的应用 H.管理及领导资深黑带和黑带

ABCDEFG29.(多选)六西格玛资深黑带的主要职责为:

A.担任公司高层领导和倡导者的六西格玛管理高级参谋,具体协调、推进六西格玛管理在全公司或特定领域、部门的开展,持续改进公司的运作绩效 B.担任培训师

C.帮助倡导者、管理者选人选项 D.为黑带提供指导和咨询

E.作为指导者,保证黑带及其团队顺利完成项目

F.具体指导和协助黑带及其团队在六西格玛改进过程中完成每个步骤的关键任务

G为团队在收集数据、统计分析、设计试验及与关键管理人员沟通等方面提供意见和帮助。

ABCDEFG30.(多选)黑带需要具备的技能是: A.管理和领导能力 B.决策制定 C.沟通

D.团队建设和谈判 E.策划、调度和行动 F.关注全局 G人际交往能力

ABCDEFG31.(多选)在六西格玛管理中,绿带是人数最多,也是最基本的力量。他们的职责是: A.提供相关过程的专业知识

B.建立绿带项目团队,并与非团队的同事进行沟通 C.促进团队观念转变 D.把时间集中在项目上 E.执行改进计划以降低成本

F.与黑带讨论项目的执行情况及今后的项目 G.保持高昂的士气

ABCDEF32.(多选)业务负责人不需要独立完成项目,他们在六西格玛管理中的职责是: A.达成对六西格玛的共识 B.协助选择黑带、绿带

C.为黑带、绿带提供资源支持

D.关注黑带、绿带的项目实施过程

E.协调所管辖范围内的黑带、绿带项目,保持与业务方向的一致性 F确保过程改进能够落实,保持改进成果

ABCD33.(多选)六西格玛推进轨迹为: A.导入期 B.加速期 C.成长期 D.成熟期 E.衰退期

ABC34.(多选)导入期步骤为: A.起步

B.培训与改进实践 C.坚持不懈与获得成功 D.加速实施过程

ABCDE35.(多选)组织的顾客由以下述哪些部分组成:P48 A.当前满意的顾客 B.当前不满意的顾客 C.失去的顾客

D.竞争对手的顾客 E.未来的潜在顾客

ABCDEF36.项目的利益相关方就是与项目有着密切联系和相互关联的部门或人员。通常包括:P112 A.被项目结果所影响的部门或人 B.影响项目结果的部门或人 C.有决定权的人

D.提供资源的部门和人 E.流程的相关专家

F.为项目提供数据/信息的部门和人

ABCD37.利益相关方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当前承诺水平

B.需要达到的承诺水平

C.采取的措施 解决问题,不属于分析 D.识别利益相关方

第五章

ABCD1.某黑带确定了影响结果的关键过程及输入变量KPIV后开始制订测量计划,此时需要考虑的事项有:

A.对测量性进行作业定义 B.考虑抽样频次、样本量 C.测量系统分析

D.潜在失效模式分析

AD2.对于测量系统重复性的描述正确的是:P173

A.是指同一个操作者采用一种量具,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征所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B.是指由于不同操作者,采用相同量具,测量同一个零件的同一特征所得测量结果的变差 C.是指同一个操作者采用一种量具,多次用不同方法重复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征时所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D.测量系统重复性差往往和测量仪器本身精度有关

BD3.某六西格玛团队在测量阶段对某关键检测设备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前,计量部门的人说,该设备定期进行校准,不必再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有关设备校准和测量系统分析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定期校准可以保证测量系统的有效性,因此不必专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P189 B.校准可以消除或减少测量系统的偏倚(bias) C.定期进行GRR研究一般可以代替定期校准 D.定期进行GRR研究不能代替定期校准

ABCD4.对于过程能力指数Cp、Cpk,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当Cp与Cpk较小(如小于0.5)时,则客户所要求的公差可能较宽松,合格品率高 B.在某些特殊情况下,Cpk可能会大于Cp

C.对于供应商而言,通过分析供应商的Cp与Cpk可以了解各个供应商的质量水平,并要求Cp、Cpk大的供应商进行整改

D.CNC车床加工产品尺寸显示Cpk值小,但Cp值大,代表尺寸中心偏倚,可以进行加工设备参数的调校 过程

第六章

ABC1.某工程师想验证模具改进前后生产的注塑产品的关键尺寸的方差是否发生了变化,在对改进前后收集样本数据后,准备用F检验。请问,在F检验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哪些验证? A.改进前后数据都能满足独立性 B.改进前后数据均值必须相同 C.改进前后数据都符合正态分布

D.改进前后数据合并后服从正态分布

BC2.对生产线中两条同类型生产线的质量检验发现:一号生产线生产的800个产品中有26个不良品,二号生产线的1200个产品中共有48个不良品。为了比较这两条生产线的优劣,可以运用的量化分析方法是:

A.双样本t检验 B.双样本比率检验

C.双样本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 D.列联表卡方检验

ABD3.若需要从多个可能的影响因子中筛选少数关键因子,可选的工具有: A.相关分析 B.回归分析 C.控制图

D.部分因子试验设计

ABD4.在进行回归分析时,要对残差进行分析和诊断,这样做的目的是: A.通过残差的分布形态判断是否还存在其他潜在的关键X B.通过残差分布的随机性,判断所选择的回归模型是否合适 C.通过残差的分布,判断X对Y影响是否显著

D.通过残差的分布,判断是否有远离模型的异常观测值存在

BC5.某公司共有3条不同的生产线生产相同的产品,该公司六西格玛团队在研究产品的不良率时,收集了近5个月3条生产线的不良品数据,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产线 1 2 3 良品数 277 585 450 不良数 23 15 20 通过卡方检验,得出:

卡方检验: 良品数, 不良数 在观测计数下方给出的是期望计数 在期望计数下方给出的是卡方贡献 良品数 不良数 合计 1 277 23 300 287.30 12.70 0.369 8.352

2 585 15 600

574.60 25.40 0.188 4.259

3 450 20 470 450.10 19.90 0.000 0.001

合计 1312 58 1370

卡方 = 13.169, DF = 2, P 值 = 0.001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卡方检验的P值小于0.05,则说明3条生产线的不良率没有显著差异 B.卡方检验的P值小于0.05,则说明3条生产线的不良率有显著差异

C.卡方贡献最大者在生产线1行中不良数项上,其值为8.352,1号生产线的不良数23高于期望的12.7,这说明1号生产线不良率显著高于其他条生产线

D.卡方贡献次大者在生产线2行中不良数项上,其值为4.259,2号生产线的不良数15低于期望的25.4,这说明2号生产线不良率显著低于其他条生产线

BD6.某公司的六西格玛项目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判断不同班次对产品某性能(Y)的影响是否显著,根据生产实际,将甲、乙、丙、丁四个班次作为四个水平,收集各班产品性能(Y)的数据各30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单因子方差分析: A, B, C, D

来源 自由度 SS MS F P 因子 3 18272 6091 1.06 0.370 误差 116 668589 5764 合计 119 686861

S = 75.92 R-Sq = 2.66% R-Sq(调整) = 0.14%

平均值(基于合并标准差)的单组 95% 置信区间 水平 N 平均值 标准差 -+---------+---------+---------+-------- A 30 957.33 102.45 (----------*----------) B 30 947.00 76.26 (----------*----------) C 30 925.33 76.33 (----------*----------)

D 30 953.27 30.30 (----------*----------) -+---------+---------+---------+-------- 900 925 950 975

合并标准差 = 75.92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方差分析的P值大于0.05,则说明班次显著影响产品性能(Y) B.方差分析的P值大于0.05,则说明班次对产品性能(Y)无显著影响 C.R2=2.66%,说明班次对产品性能(Y)影响显著

D.班次因子各两个水平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通过多重比较进行判断

第七章

AD1.某六西格玛项目团队面临一个试验设计问题:影响因素初步估计在10个以上,需要筛选关键的影响因素,可采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有: A.部分因子试验设计 B.全因子试验设计

C.响应曲面模型 X影响Y的程度,自变量较少 D.Plackett-Bruman设计

ABCD2.在进行试验设计时,由于众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模型误差(MSE)较大。为了提高模型的效度(power),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A.增加仿行(replicate)次数

B.尽可能进行区组化(block)设计 C.试验顺序随机化 D.增加中心点次数

CD3.在以下各项中,哪些内容是在控制(control)阶段实施的? A.对改进方案进行验证 B.制定应变计划

C.确定关键控制点、控制参数和控制方法 D.形成新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标准

BC4.某工程需要针对3个因子做试验设计,但试验成本很高,只能进行4次试验,找出关键主因子(不考虑2阶交互效应),下表给出的是一个23全因子设计,序号代表试验点。请问,它可以从中选择哪4次试验?

序号 1 2 3 4 5 6 7 8 A -1 1 -1 1 -1 1 -1 1 B -1 -1 1 1 -1 -1 1 1 C -1 -1 -1 -1 1 1 1 1 A.1,4,6,7 B.1,3,5,7 C.2,3,5,8 D.2,4,6,8

CD5.DOE分析过程中,发现其因子或因子的交互作用中有不显著的项,则需要改进模型,改进模型后,模型回归效果度量指标变化如下表所示:

改进前 改进后 S 12.2392 11.9476 R-sq 99.46% 99.31% R-sq(调整) R-sq(预测) 99.22% 99.26% 89.50% 99.18% PRESS 1549.8 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