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第一章先秦的货币和信用

前言:金融的实质是货币信用。 一、 思考题

1?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货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 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那几类金属铸币?

3?什么是信用?它包括哪些形式?信用产生于何时?信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信 用比货币的历史还悠久?

4. 先秦时期中国的信用有哪些形式?这个时期的信用有何发展? 5. 先秦时期中国有哪些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 二、 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

贝币;青铜铸贝;朋;信用;泉府;傅别;质剂;质人 三、 考点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货币

(一) 夏代产生最早的货币:贝币

夏代已经出现了私有制、 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工, 具备了商品交换的条件, 盾也必然存在,贝币等实物货币产生的条件也已经具备。 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一是有花纹和光泽,产自境外,来之不易,是名贵装饰品,价值高;二是有天然的单位, 便于计数;三是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价值稳定且易于保存;四是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 携带。贝币有计算单位,其计算单位是“朋” (二) 货币种类的演变

商代的货币:金属铸币产生。西周货币继续变迁,币制形成。春秋战国:铜铸币一刀币、 布币、圜钱、楚铜钱(蚁鼻钱)。先秦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和部分货币职能的白 银铸币,黄金货币。

(三) 货币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 本要素。

(四) 此时的货币特征

1. 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2.各诸侯国政府没有统一铸币权, 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 3. 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及实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 能与作用。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信用 (一) 什么是信用?

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二是经济意 义上的“信用”,指借贷行为或债权债务关系,包括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信用的特征是以 收回为条件的贷出, 以偿还为义务的取得。 信用均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二) 信用的形式?

按借贷标的物的不同, 信用形式分为实物信用和货币信用;

按借贷的主体分为私人信用

从信用方式分

和国家信用;从是否计息分为赊和贷; 从利息率高低分为普通借贷和高利贷; 府是当时的财政金融机关,

信用产生的两个条件: 私有制与贫富差距分化。

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货币的职

因为秦国建立的货币制度已经涉及了货币

本位(币材)、货币种类、货币质量、货币法偿能力、货币铸造权、货币比价和兑换等货币 制度的基

,一般认为每“朋”有 10贝。

物物交换的矛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属于内生

货币。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 价值较高

为信用借贷和抵押借贷。傅别即债券,一般用竹木制成,分为两半,债主持右券,债务人持 左券。泉

政府借贷由泉府办理,赊贷是泉府的信用业务。质剂是

债券的一种,质人是指债务人。 (三)信用的产生

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信用或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没有私有产权的观念, 就不会有信

信用

用这种以不改变财产所有权为条件的财富调剂行为的发生。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公社瓦解, 私有财产和阶级产生, 社会出现贫富差距的分化, 贫困者出于各种需要向富裕者借贷, 就产生了。中国在夏朝以前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有了信用产生的条件:私有制和贫富分化。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金融

一、 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

秦始皇统一币制;汉武帝改革币制;量名钱;半两钱;五铢钱;子钱;子钱家; 赊贷

二、 本章需掌握的主要内容

1秦始皇统一币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

2、 西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改革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3、 汉代放款活动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三、 考点

(一) 秦始皇币制变革

秦始皇一统一货币制度确立了金钱 的形制,规定货币的名称及单位。

(铜)复本位制。秦朝的币制就从战国时期秦国的钱

布复本位制演进为金钱复本位制。规定货币种类分为上币(黄金)和下币(半两钱)两种, 规定货币

五均

(@意义:巩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对于促

就货币制度而言,秦始皇对货

而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

进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货币立法, 开端。)

汉初一继承秦代的金铜复本位制。

王莽一篡位后违反货币流通规律, 四度改革币制,变动货币本位和流通货币的种类及其 比价,废除五铢钱,改铸新钱,以小换大,以轻换重,以铜换金,朝令夕改,以至币制混乱, 从金钱复本位制过渡为铜本位制、 破坏,社会矛盾激化。

刘秀一在洛阳重新建立统一的东汉王朝,重新统一了币制。

东汉末期董卓一改革币制,败坏了币制,东汉的币制从事实上的铜本位制向钱帛(谷) 平行本位制和实物货币制度倒退。 (二) 名词解释:

半两钱一铜钱按枚使用,币面注有“半两”二字,表面每枚的重量是半两。 五铢钱一汉武帝改革币制,确立中国的五铢钱体制

汉武帝五铢钱币制改革: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再度进行币制改革,设立上林三官(钟官、 辨铜、均输)作为中央政府主管钱币的铸造、成色鉴别、运输的机关,铸造三官五株钱。取 缔各郡国的铸币权,提高五铢钱的铸造技术含量,遏制盗铸。销毁地方铸币,集中各地的铜 材,垄断货币的铸造权。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禁止非三官钱流通。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创造出了五铢钱这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铸币及其体制。 铢钱成为汉武帝至唐朝初年 700多年间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

子钱与子钱家一西汉时期的私人信用中, 形成一个放款市场,那些资本称为“子钱” (三)历史纪念

西汉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铁钱。

高利贷占有重要的比重。 西汉初年,长安就已 ,高利贷者称为“子钱家”。

金属实物多本位制、铜本位制,货币经济的正常运行受到

欢迎下载 2

西汉、新莽、东汉王朝在政治腐败、经济凋敝、财政困难的时候,都铸造不足值的劣币 来搜刮物质财富,导致通货膨胀和社会动乱。货币制度的优劣以及币制改革成功与否, 到社会经济能否稳定发展。 (四) 汉代放款业务兴盛

一是多数借款用于非生产经营, 需求缺乏弹性;二是借贷市场供不应求。 利率作为货

币或货币资本的价格自然较高。

(汉代政府有钱府等机构,信用活动形式为放款、汇兑、保管与存款。

关系

第三章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与信用

一、 本章需要把握的重点问题 1. 典质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2. 为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实物货币会复兴? 二、 考点 (一) 较大的破坏。 时代的特点:

货币制度因政治分裂而不统一,各朝铸造的钱币轻重杂行,币制混乱。谷帛等实物货币、 铜铁等贱金属铸币、 金银等贵金属货币同时流通,

由于铜铁等铸币不断减重, 金银等贵金属

良币不足造成的通货

减少,所以实物货币盛行,形成钱帛并行的货币制度。货币供求失衡, 紧缩与劣币泛滥酿成的通货膨胀频繁出现而且交替为害。 (二) 实物货币盛行的原因

1.

官服、民间都以布帛、谷粟来计价量值,

价。谷帛也一直是重要的流通手段。 2.谷帛是社会价值一般代表, 稳、钱币信誉不佳、钱荒和动乱时期谷帛的价值较大有关。 (三) 南北朝时期信用发达并出现创新

中国古老的高利贷机构一一典当铺的前身是南北朝产生的典质。 新:我国最早的专业的民间信用机构 典质(寺库)产生。

意义:1.典质的产生意味着专业化的信用机构出现了。 就是信用发展、借贷市场扩大的产物。 险,进而也有助于信用的发展。 (四) 历史情况

钱帛并行的货币体系, 蜀吴两国都实行变相的通货膨胀政策, 的一种手段。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一、 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

唐高祖币制改革;年号钱;寄附铺;柜坊;书帖;飞钱;公廨本钱 二、 问答题

1. 唐朝货币制度有何特点?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以铸币减重作为财政搜刮

从过去单纯的信用放贷扩展到了抵押放贷和质押放贷。

而专业化的信用机构的出现本身

2.典质的业务活动表明,我国古代放贷的形式已经

放贷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降低信用风

典质是中国最早经营财

产担保放贷的信用机构, 也是最早的专业信用机构。中国的典质, 也与宗教界有关。信用中 介创

布帛被当作价值尺度, 绢布与铸币有一定比 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国库

币值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经济受到此时的货币制度及货币流通具有

与富人的私库都大量贮藏谷帛。 谷帛是支付手段。3.谷帛成为货币与钱币制度混乱、

欢迎下载 3

2. 唐朝有哪些信用形式和信用机构?

3. 唐代的货币兑换业为什么能够产生并发展起来? 三、考点

(一)唐高祖改革钱币制度年号钱

以通宝钱体制取代了五铢钱体制,

以年号钱取代了量名钱。废除流通700多年的五铢钱

(量名钱)。仿照五铢钱外圆内方的形制以及 5铢的重量铸造“开元通宝”钱(通宝钱或年 号钱)。规定通宝钱的大小、成色以及金属重量。

意义:1?这次币制改革用通宝钱取代名不符实的五铢钱, 年的新钱币体制。2.总结了此前近千年中国钱币形制的变迁, 制。3.结束了以货币金属的重量来命名钱币的历史, 究某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资料。 河,废除了铢、累等称量货币单位。 (二) 民间机构

寄附铺一唐代以办理存款为主要业务,兼营商业,这是最接近也是最早的存款机构。 柜坊一以保管为主,兼营商业。均有。

书帖一世界上最早的支票,是存户向寄附铺或柜坊发出的要求付款的通知书。 飞钱一唐朝的汇兑即汇票,又叫便换。 运钱进京的麻烦。)

公廨本钱一公廨钱是隋朝政府拨付各地府县、 财政收入的官款。

官营汇兑理论一最早的汇兑理论 (三) 唐朝有哪些信用形式和机构

有供给抵押借款信用的“质库”,有国家经营的贷款放款的 “公廨”,有收受存款或供给 保管便利的柜坊、寄附铺和各种商店,有从事兑换业务、 兑业务的商人组织。

(四) 唐代的货币兑换业为什么能够产生并发展起来?

唐代的币制是钱帛本位, 金银也具有货币性, 多种货币流通、价值尺度不统一与商人拓 展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唐代货币兑换业务产生的原因。

生金银买卖的金银店,还有办理汇

用于放贷取利或经营别的盈利事业以增加 (消除了商人携带现钱的风险,减少了地方政府

发展出了延续到清末一千几百 再次肯定了钱币外圆内方的形

开辟了年号钱的新时代。 成为后世研

4.这开创了后世“两”以下十进位衡法使用的先

5.开元通宝创立后,唐代基本上没有变动过,成为继

汉五铢钱以后中国历史上货币形态相对稳定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金融

一、 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

交子;便换;称提之术;会子;交引;市易务;便换务;交引铺;青苗法;市易法。 二、 思考题

(一) 宋朝的货币制度有何特点?成因是什么?

1.宋代币材的种类较多。 绢帛等实物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 并行的货币制度取代钱帛并行的货币制度。

铜铁钱币、纸钞、金银锭

北宋以铜钱为主,南宋则以铁钱为主,白银的货

3.宋代货

币地位大为提高。2.宋代的货币流通具有区域性。虽然宋代流通的货币以铜铁钱币为主, 但由于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所铸造的钱币和发行的纸币各不相同,互不流通。 币制度的第三个特点是货币流通混乱。 大小钱之间的比价既不固定,也不一致, (二) 宋朝纸币产生的经济条件是什么?

欢迎下载

4

宋代的铜铁钱均有大小钱之分, 各地区的铜铁钱之间、 致使货币流通紊乱无序、 市场分割。4.白银的货币

化加快,其货币性提高。 5.纸币的产生和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