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精品教案 下载本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精品教案

有丝毫的胆怯,反而从容闲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将,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敌方的战船烧成灰烬。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人生敬啊!

“周郎”与“赤壁”并举,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景仰。到下片再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更加鲜明了。

丙生:白发之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之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没有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述壮志难酬的苦闷。因为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教师小结: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

这首词的艺术成就最突出的一点是:创造性地刻画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在此之前,作为词这一新兴的文体形式,主要用来描写男女风情及羁旅闲愁。柳永词的内容虽已有所扩展,但幅度有限。苏轼进一步开拓和扩大了宋词的新路。他不仅大量填写长调,而且以诗为词,用词来写景、咏物、抒情、叙事、说理、刻画人物。这首词就是刻画历史人物的名篇。

因为词的篇幅短小,容量有限,它不可能象小说、戏曲那样在广阔的背景上展开描写。所以这首词紧密结合抒情这一特点,以极其精炼的笔墨,采取正面刻画(“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等)、侧面陪衬(“人道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等)与反面烘托(“墙橹灰飞烟灭”等)的手法,把抒情、叙事、写景、咏史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用墨不多,而形象生动。全词笔力雄健,风格豪迈,不愧是豪放词的首创,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八、课文总结 1、归纳中心

明确:由景而人,由人而己。

作者通过怀念周瑜赤壁鏖战的英雄业绩,抒发了热爱祖国和山河英雄人物的情感,表达了自己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苦闷。

9 /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精品教案

全文线索:

大江东去 → 江山如画 → 公瑾当年 → 人生如梦 (总揽全篇) (描画景色) (追想历史) (抒写情怀) 2、艺术特色

(1)本词特点:一种豪放的风格。

明确:《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此词意境高远,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其境界之宏大,前所未有。作品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出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昂奋的豪情和旷达的思绪。

3、对比《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

题目 取 材 景 情 风 格 《雨霖铃》 恋人 寒蝉凄切 惜别 婉约

暮霭沈沈 情人分别时 杨柳岸 难以割舍的 晓风残月 离别情绪和

别后落寞凄楚 的情怀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英雄史事 大江东去 热爱壮丽江山 豪放

江山如画 钦佩英雄人物 乱石穿空 渴求建功立业 惊涛拍岸 追求自我超脱 卷起千堆雪

樯橹灰飞烟灭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整体感知:

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

10 /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精品教案

2、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 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跟着录音读一遍。男女同学分别朗读

4.找同学朗读,大家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

二、诗句赏析 整体感悟

作者在词中写了一次出游中途中遇到阵雨的经过。 上片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而冠以“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作者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何妨”句是上一句的延伸。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意态安闲。

词人不在意风雨,在雨中吟哦诗句,脚步也比以前慢了些!潇洒镇静之中多少又带出些倔强。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并非实景,而是作者当时的心中事,或者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宣言。已是拄着竹杖,穿着草鞋的闲人装束,还有什么害怕失去的?

“轻”喻指心情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

一蓑烟雨任平生。 词人想,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也好,政治上的风雨也好,有什么可怕的呢?况且,我这么多年,不就是这样风风雨雨过来的吗?面

11 /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精品教案

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

下片: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由心中事折回到眼前景。刚才是带酒冒雨而行,虽衣裳尽湿但并不觉冷。现在雨停风起,始感微凉,而山头夕阳又给词人送来些许暖意,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作者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表现其旷达。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复道心中事,含蕴深邃。既指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竟然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三、研读课文

1、那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上片重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板书:任(“徐行”)

——下片关键:“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板书:无(“回首”)

2、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板书):归

——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 一心渴望退隐,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拔俗的味道。这也是归。

——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

1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