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 下载本文

编制最齐全的一种,演出人最多时有108人,是阵容强大的超豪华乐队,不仅有各色能演奏文、武堂的乐器,还有其他乐队所不具备的仪仗队,够气派,队前各色旗帜飘舞,有两面门旗、两面引路旗、两面龙旗、两面凤旗、两面飞虎旗、两面清道旗、四面杆枪旗,还外带十面幡旗。因有十面幡旗,又称作十幡会。除了旗帜,还有开道锣、三眼铳、提炉、宫灯、八角灯等各种执事不下四五十位。

十番会的乐器种类更是繁多,文堂乐器有笙、管、笛、云锣、轧筝(俗称压琴)、四胡、弹簧(似京二胡)、二胡、提琴(似板胡)、弹拨乐器有扬琴(俗称打琴)、琵琶、月琴、八角琴、三弦、火不思(胡拨)等。武堂有点鼓、朴钹、哑喧、镲各子、星(撞钟)、小铴锣、板等很有特色。

十番会演奏的音乐叫做十番乐,曲目种类也极多,现在仍流传的有60多种,多是套曲,有名的如[莲出水]、[松花香]、[雪梅花]、[上孤坟]、[一江风]、[灯月交辉]、[采猎]等。这些曲目演奏起来典雅、优美、舒缓、韵味十足,有江南丝竹乐的风格。

东韩村和后部的十番会区别在于,以东韩村为代表的突出宫廷音乐,以后部为代表的突出民间音乐。这两大系统的曲目、音乐风格、乐器的配置大同小异。

十番会演奏时,乐师们头戴红帽,身穿绛紫色箭袖长袍,腰束博带,足登粉色官靴。仪仗队门旗金绣黄龙,十杠花幡也都是五彩丝绫所制,显得雍容华贵,气度不凡。每年易县洪崖山后土庙会,十番会都要去演奏娱神,演奏的盛况居各种民间花会之首。十番会主要的演出场合是庆贺节日民俗活动和庙会,而且独立演奏,不与其他乐种同场演出。一般也不去给民间的红白喜事演出,只有会员去世时,才举行祭奠式的演奏,以寄托哀思。

民间工艺

易水砚 易砚是中国著名古砚之一,素有“南端北易”之誉。易砚又名燕畿乌金砚,据《古玩指南》载:“乌金砚,燕畿之梅山,产石如乌金,亦有金星,制砚甚佳,故颇贵重,唯佳者甚少,是以不闻于世也。”易水砚以玉黛石和紫翠石为原料,先选料,然后因石设计不同的图案和造型,而后采用平雕、立雕、阴雕、阳雕、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工艺,形成江南纤秀细腻、北国刚劲浑朴的艺术风格。易水砚造型丰富多样,可分为鱼、龟、龙、蚕、蝉、琴、棋等7大类,雕刻题材非常广泛,有日月风云、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树木花卉等。易水砚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1997年7月1日,人民大会堂收藏了重达5吨的易砚珍品“归砚”,以庆祝香港回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8年6月,易水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易县绞胎陶瓷 据史料记载,绞胎始于唐代,宋代靖康之变后中断。20世纪90年代初由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的张保军研制、恢复了古老的绞胎制作工艺,并开创了现代绞胎陶瓷制作工艺新体系。绞胎可概括解释为“绞揉泥胎”,以高岭土、石英、长石等为原料,经过高温烧成。在坯胎成型前利用不同颜色的陶瓷泥料搅揉在一起,然后在成型过程使其花纹图案充分展开,以达到装饰美化和艺术创作的目的,制成后其内外花纹图案一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新闻媒体200余次报道张保军创业事迹,宣传绞胎陶瓷工艺。张保军创作的绞胎陶瓷作品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首脑,社会影响十分广泛。2006年6月,绞胎陶瓷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语典故

鹬蚌相争 战国时代,各诸侯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战国策·燕策》载,有一次,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当说客,劝赵王不要出兵,苏代见了赵惠

文王,讲了一个故事: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美喙。鹬曰:“今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人得而并擒之。故事的大意是说:这次我到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两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你就会被晒死的。”蚌也对水鸟说:“只要你的嘴今天不拔出去,明天不拔出去,你也活不成了。”双方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这时,一个捕鱼的人走来看见了,就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一起捉了去。苏代讲完这个故事,然后严肃地接着说:“现在,赵国要攻打燕国,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这个故事,就叫做“鹬蚌相争,渔人得利”。“鹬蚌相争”或“鹬蚌相持”,作为一句成语,意思是说:相争的双方都得不到什么好处,而徒然让第三者得了便宜。凡是从别人辛苦经营中轻易取得利益,就叫“从中渔利”或“坐收渔利”。

白虹贯日 易水河畔有一村,名白虹,相传此地即太子丹及宾客为荆轲饯行的地方。《史记》、《战国策》和一些小说都比较详细地记叙了送别荆轲的壮烈场面。荆轲准备就绪之后,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由秦舞阳作副使,准备出使秦国。太子丹及众宾客,都穿着白色衣裳,戴着白色帽子送至易水河畔。在河畔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太子丹为荆轲设宴饯行。高渐离也携酒肉赶来送行,酒行数巡。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声音甚为哀惨,太子丹及众宾客,无不涕泣。荆轲仰面呵气,直冲霄汉,顿时化作一道白虹贯于日,见者都大惊失色,荆轲两眼瞪得都出了血,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了起来,这就是“怒发冲冠”的来历。荆轲又唱到:“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虚气兮成白虹!”其声激烈而雄壮,送行者个个亢奋如临大敌。太子丹斟一杯酒,跪着献给荆轲,荆轲一饮而尽。牵秦舞阳之臂。腾跃上车,挥鞭疾驰,连头也不回,直奔咸阳而去。白虹村名,由“白虹贯日”而来。

千金买骨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一》。战国时期,齐国趁燕国发生内乱之机,把燕国打得大败。燕昭王继承王位后,一心想招贤纳士,振兴国家,收复失地。报仇雪耻。一天,昭王亲自登门拜访当时的名士郭隗,向他求教挑选人才的好办法,郭隗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先给昭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君,很想得到一匹千里马,不惜千金高价征求。可是等了几年,也没征得一匹。这时,他的一个侍臣自告奋勇,愿带上千金重币去征买千里马,国王同意了。这个侍臣四处奔走,三个月以后回到国都,把自己花五百金买来的一匹千里马的骨头献给了国王。国王大发雷霆地斥责道:“我要买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呢?这不是白白的浪费了五百金吗?”那个侍臣不慌不忙地解释说:“大王,您不是要买千里马吗,可是多年来没有牵来一匹,这并不是世上没有千里马,而是人们不相信您真的会出高价,现在您肯出五百金买死了的千里马,那么天下的人就会知道您是真心肯出高价征求千里马了。这样,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自动送来的。”果然,不到一年,这位国君,就得了好几匹千里马。郭隗讲完这个故事说:“大王真要招贤纳士,可从我开始。人们看到连我这样的人都被重用了,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找上门来。”昭王觉得很有道理,就重用了郭隗,为他修筑了官邸,并筑台拜他为师。消息一传开,军事家乐毅从魏国来;学问家邹衍从齐国来;政治家剧辛从赵国来。大批有才能的人陆续来到燕国,燕昭王依靠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强盛起来,打败了齐国,收复了失地。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千金买骨”这个成语,比喻求贤若渴,不惜付出

重大代价。

经济总览

传统产业 易县的传统经济主要以农业、林业、畜牧业、工业和个体手工业为主,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甘薯、谷子、高粱、大豆及其他杂粮为主,以棉花、油料(花生、芝麻)、蔬菜、瓜果、烟草等少量经济作物为辅。林产品有核桃、花椒、磨盘柿、桃、杏仁、苹果、红果、梨、大枣、葡萄、黑枣等。在山区丘陵还出产荆条、酸枣、五味子、刺五加、黄连、知母、远志、柴胡、马兜铃、苍术、地龙、丹参、大力参等野生资源。其中核桃、花椒、杏仁、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出口欧洲和日本等;磨盘柿以其清汤、甘甜、个大、味美享誉全国;畜牧业以牛、马、驴、骡、猪、羊、鸡、鸭、鹅、兔为主,其中牛、马、驴、骡在山区、丘陵区作为交通工具和耕畜,工业和个体手工业,新中国成立前有青铜器、铁器冶炼铸造,印染厂,药厂,药店十余家。酒厂,个体手工业主要是土法造纸、土窑烧砖、黑白铁加工,瓦木工、荆编、豆制品、粉坊、油坊等十几种。

1949年,全县社会总产值885万元,人均社会总产值58元;工农总产值569万元,国民收入590万元,人均国民收入38元。

现代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全县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基础明显增强。尤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责任制;对原有企业进行了经营体制和产权改革,通过招商引资上新项目、扩建了一批工商业;发展旅游和第三产业活跃了市场,拓宽了就业渠道。逐步形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并重,协调发展的格局。农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现代农业已显雏形。工商企业通过优胜劣汰,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奠定了工业经济基础。旅游、商业、服务业迅猛发展,矿产、石材、易水砚加工、蔬菜、磨盘柿不断扩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改革活县、科技兴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和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围绕建设北京生态卫星城,打造环京生态旅游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在落实中推进,在求实中创新,在解放思想中突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趋快,活力增强,亮点显现的良好态势。

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2007年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36个,总投资 45.8亿,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如马大姐糖厂、双盛河矿业,为经济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依托资源优势,矿产、建材、铸造等均是近年扶植的骨干特色产业,特别是石材业,易县151花岗岩被《人民日报》誉为“中华大地第一石”,1989年被选为天安门广场铺地石。还有一种特殊石就是砚石,“中国名砚”之一的易水砚就产于易县,石材业闻名全国,创出品牌。这些产业在全县工业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

旅游产业进档升级 加快开发建设步伐,突出狼牙山、易水湖、龙湖、清西陵精品景区建设。狼牙山、清西陵晋升为AAAA级景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景区基础设施和优化旅游环境工作。印制了导览图,完善了景区标识牌,使旅游设施、环境进一步优化,效益显著提高。2007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综合效益4亿元。

农林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着力培育了农业特色产业,林果业、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传统农业不断改进机械化(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水平提高,通过退耕还林、荒山承包,环京津绿化带建设,传统林果产量提高、品质优化,木材蓄积量提高,环境更加优美,环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成为全国最大磨盘柿

生产基地,1998年被《中国特色产报》、中国农学会等单位评为“中国磨盘柿之乡”,是农业部确定的“国家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成为京津绿色食品供应基地。

到2007年底,全县国民总产值已达到43.2亿元,财政收入2.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7756元。农民人均收入30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