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地理各类考点 - -2005-2015十年高考大气部分 - 图文 下载本文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7分)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14分)

(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 的规律。在明王

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 次。(5分) 36.(36分)

(1)塔里木盆地(2分) 柴达木盆地 (2分)

(2)准噶尔盆地(2分) 黄土高原(2分) 华北平原(2分)

(3)干旱、半干旱(缺水)(2分) 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3分) 植被稀疏(2

分)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2分) (地表)增温快(3

分)、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3分),降水少(3分),大风天气较多(3分) (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振荡、波动等)(3分) 12(2分)

(2007年全国卷)37.(19分)

读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1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地名 年降水量(mm) 广州 南昌 郑州 五台山 成都 乌鲁木齐 1680.5 1598.0 635.9 913.3 976.0 194.6 春季降水量(%) 30.8 43.6 19.9 13.5 16.5 34.2 夏季降水量(%) 44.3 31.2 53.2 62.3 62.9 33.1 秋季降水量(%) 17.7 12.8 22.3 21.1 18.3 24.0 冬季降水量(%) 7.2 12.4 4.6 3.1 2.3 8.7 (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括号内)(4分)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___________,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8分)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分)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3分) 37.(19分)答案要点:

(1)D

(2)南昌 夏季副热带高压带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 (3)乌鲁木齐 距海远,水汽少 (4)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

(2010?全国文综Ⅰ,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

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

葡萄酿制而成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

答案:(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解析:(1)读图a可知,甲地在河流沿岸,附近等高线密集由此可知,地形为河谷。气候条件可由图中给出的经纬度定位为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关键是答题时还要注意此地形和气候利于葡萄生长的地方。这点可从题文当中给出的提示光照和昼夜温差两方面说明。 (2)根据图中的位置判断乙位于河流出山口。可从地形和水流方面说明鹅卵石堆积的原因。出山口处由于流速的降低,水中携带的砾石就会首先沉积下来。

(3)此题首先说明乙地的气候及其特点。通过经纬度确定是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第二问是要从气候和鹅卵石两方面说明利于葡萄生长的影响。气候条件可仿照第一小题做简要描述,而鹅卵石的存在起到加强作用。因为鹅卵石增温快降温快,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糖分

(2011年全国卷)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 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12分)

图8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10分)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12分)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6分)

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解析】通过试题文字信息和图中经纬线,可以判断该岛国为新加坡,该国为城市国家,地域狭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通过图示的降水柱状和气温折线,所表达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高温多雨。试题材料给出该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从淡水资源问题设问,要求考生针对新加坡的国情分析淡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答好此题,就要求考生能回忆起淡水资源的相关概念,可利用水资源的类型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相关原理和知识。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没有大面积的湖泊,河流短小,且平均海拔不超过15米,地下水资源不足,淡水资源的储存条件有限,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因此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在其较大河流入海口处修建水坝,通过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使坝内的水逐渐降低盐度,由咸变淡。此外,新加坡还通过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淡水,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势力进行海水淡化,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措施解决其水资源问题。 【评析】区域地图是用来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空间结构及分布规律的最主要方式,主要有区域地形、河流、气候类型、农作物和自然资源、交通干线等各种地理要素的专题地图,也有区域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地理因素叠加图。利用区域地图可以表现和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即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和土壤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可以表现人类产业活动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反映自然条件与产业活动之间的联系。区域地图与地理要素的叠加有助于说明某种地理事物空间结构的分布规律,无疑是考察学生对空间概念、空间联系、空间规律等理解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底图是区域地图的必备要素,一 幅地图的底图往往由经纬网、海岸线、行政区划界线和河流湖泊组成。图中的地理要素既可以独立成图,也可以配合使用,构成比较全面的地理定位系统。在高考试题中有大量的数据型地理位置和描述型地理位置材料和图表,这些图表大多以经纬度或空间距离、面积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