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群体学习困难学生课堂参与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学困生”问题是每一个实施义务教育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这类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8%—10%,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目光,因此,对“学困生”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困生”进行有效学习,促其转化,已成为我们急需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才能事实求是将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扎实落到实处。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直以来,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出现疲劳、放松的时候,若不懂得及时补救,就会错过某些知识点的学习,从而造成知识的不连贯,给后面的学习带来困难。久而久之,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形成学困生。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进展情况:(包括:课题研究的组织、课题的研究方法、手段运用、学生的参与深度等) 1、课题研究的组织
我校结合自身校情,正式申报了《提高群体学习困难学生课堂参与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在得到了总课题组批准立项后,成立了以石蕴茹为组长, 十二名一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子课题组,各级领导对课题的研究大力支持,积极参与,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具有高尚的师德,为课题如期结题提供了保障。通过课题组的认真酝酿研究,形成了组长(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副组长(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者)、教研员(课题研究的学科实施者)、实验教师教师(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人)四个层面的课题研究网络。大家分层实施,层层交互,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展开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设计题目 石蕴茹 负责人所在单位 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 孙青梅、牛志忠、王红侠、王常智、徐恩会、刘军、邢骕璇、李志功、王飞、陈岩、时莉、石浩。 提高群体学习困难学生课堂参与度策略研究 2、课题的研究方法:
课题组举行了开题仪式后,召开四次学习、研讨会,确定了本课题的几个基本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把握研究方向。
(2)问卷调查研究法: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结合学生学困情况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3)个案分析法: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经验。是我们实验研究所用的主要方法。
(4)经验总结法:由课题组实施成员总结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得失,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5)实验研究法:提出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对某些策略进行检查或实验,找出该策略与学困生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该策略是否有效。 3、手段运用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因此,重视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我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容易的学习,愉快的学习。本课题是一项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研究,要从教学观念,组织形式等方面考虑问题,我们研究的具体内容是:
1、教学理论的研究。根据构建教学模式的需要,广泛探讨古今中外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寻求坚实的理论基础(《给教师的建议》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和相关技能(《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美)希尔伯曼著)。
2、教学实践的研究。分组对影响学生课堂主动性方面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确立以“提高课堂学生主动参与”为目的的教育理念的运用研究,加强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改革,从激励角度出发,以“学业银行”为个人评价,以“学风星级”为班级评价,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3、教学课程的研究。从适合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整合国家课程,研发校本课程,形成工读课程改革。
4、教师培养、培训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观、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艺术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实践能力是实施本课题研究的关键之一。因此,有必要开展研究,为教师的培训提供依据。
4、学生参与的深度
参与面广,实验中我们通过沟通、鼓励、帮扶让学困生消除了与老师、同学的心理屏障,心中有了目标,行动有了劲头,使他们从容的走近老师,走近同学,有了强烈的表现欲望,已经以积极的姿态融入课题活动中来。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经验交流推广等)
《工读学校课程建设体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整合国家课程。最终形成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大学科不同年级的校本教材,配套的学案、寒暑假作业以及相关的素材资源库。另一类是:研发校本课程。初步计划完成五十门校本课程。每类课程都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说明,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评价以及课程实施案例等相关内容。
《同读一本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如何共同学习?第二部分包括:如何共同实践?第三部分:共同学习的成果,既“提高工读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成功课例集”。前两部分主要研究如何操作,明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第三部分主要收集共同学习的成果。
《“学业成长银行 班级学风之星”促进工读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价模式》。主要包括:什么是学业成长银行?如何操作?什么是班级学风建设?如何评价?两项评价举措的实施效果等。最终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服务学生的持续健康成长。 1、工读课程改革 1.1.国家课程整合
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学校课程的本质是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和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载体。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都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因此要加强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地设置课程,并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促进学生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完整认识。学校要通过对课程实施效果的反思,实现对课程开发的质量控制,把教育理念贯穿在课程设置和课程评价全过程之中。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校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在区教研员和进行学校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力争做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语文组以海淀区所选的苏教版教材为主要依据,参考人教版教材,编排了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及相应的读本、学案。
数学组把华东师大版和人教版初中三年的12本教材进行筛选和整合。他们同时针对我校学生的数学特点,对小学三——六年级的教材、习题进行了通览,对分数的运算、简单的文字叙述题、应用题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整理,编写出相关内容。顺利完成了八年级、九年级的教材、学案修订工作。
英语组完成了八年级英语校本教材上、八年级英语校本教材下、九年级英语校本教材上、八年级下英语校本教材配套学案、九年级上英语校本教材配套学案、《我心唱响》唱英文歌曲学英语(音频,视频及配套英汉对照歌词)
物理组07年暑假当中,每位老师都详细阅读了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和人教版课标教材,根据大家讨论确定的统一编写体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编教材。同时参考北京市自编的二十一世纪实验教材的体例。从网上搜集相关图片,输入相关文字内容,进行排版合成。
化学组尽管教师人数少,任务重,但是他们并未因此而影响工作的进度。他们在区教研员精心点拨下,紧密遵循的课改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增强直观性、可视性、趣味性,顺利编写完成了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教材、练习册、实验探究报告,并整理《情境创设》手册及《化学兴趣实验》集锦。
计算机组比较特殊,涉及得科目比较多:有计算机基础、硬件维护、Flash、Photoshop、AutoCAD、网页设计等专业,组内成员,只有4人,再加上每年软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