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yduf教育心理学教材 下载本文

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积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协调,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知识的构建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获得新知识时,学习者需要充分调动有关的知识经验,分析组织当前的新信息,生成对信息的理解、解释。同时,学习者要反省新知识和旧知识的一致性,鉴别、评判它们的合理性。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是在记忆别人的知识,而是在作为一个积极的思考者建构自己的知识。

⑵ 知识学习的分类 按照知识获得的不同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支架性学习;根据获得的知识的不同形式,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5、理解的生成过程是怎样的?

据维特罗克分析,理解的生成过程大致经历了如下环节:

⑴ 长时记忆中存在一些知识经验,学习者首先把这些内容提取出来,进入短时记忆;

⑵ 这些内容和倾向实际上构成了学习者的动机,使他主动地对感觉经验进行选择性注意和知觉,在这过程中,学习者要作出有意识的控制和努力;

⑶ 经过选择性知觉得到的信息,要达到对其意义的理解,还需要和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从而理解新信息的意义,这是意义建构的关键;

⑷ 在最后完成意义建构之前,学习者要先试探性地建立这种联系,进行实验性的意义建构;

⑸ 在与长时记忆进行试探性联系、展开实验性建构的过程中,为了检验所形成的理解,学习者可能要与感觉经验相对照,也可能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经验作比较;经检验,如果意义建构不成功,应该回到感觉信息,检查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的实验性联系的策略;如果意义建构成功,就实现了意义的理解。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理解过程不只是信息从感觉登记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时记忆的单向的信息流程,而是新信息与长时记忆内容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记忆是知识获得中的一种重要的活动,但理解是更为核心的认知线索。

6、影响理解的因素:

⑴ 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内容(学习材料的意义性、学习材料内容的具体程度);学习材料的形式。

⑵ 主观因素:①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影响:知识经验背景的广泛含义 学习者对新信息的理解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它既包括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直接的基础性知识,也包括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及更一般的经验背景;不仅包括学习者在学校学习的正规知识,也包括他们的日常直接经验;不仅包括具体领域的知识,而且还涉及到学习者的基本信念(本体论信念、认识论信念);既包括直接以现实的表征方式存在于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也包括一些潜在的观念。综述,学习者的原有知识背景会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而这种知识背景有着丰富而广阔的含义,它包括来源不同的、以不同的表征方式存在的知识经验,是一个动态的、整合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构的特征对理解与记忆的影响 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可以与新知识挂起钩来的观念;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新学习的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

② 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主动理解的意识倾向;主动理解的策略和方法。为了促使学生把当前内容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加题目、列小标题、提问题、说明目的、总结或摘要、画关系图或列表)。为了帮助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举例、类比与比喻、证明、复述、解释、应用)

7、概念的理解与教学

⑴ 概念的含义: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概念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名称、内涵、外延。

⑵ 概念学习的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⑶ 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概念分析(定义、特征、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同位概念);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正例与反例的辨别;变式(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比较。

8、什么是学习迁移?它有哪些不同的类别?

⑴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

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⑵ 迁移的种类:①正迁移与负迁移:据迁移的性质划分。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②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③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具体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④ 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来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顺应性迁移是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须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关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9、简述迁移的作用?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原有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l)相似性;

(2)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原认知策略,也影

响迁移的产生)

(3)学习者的心向与定势(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陆钦斯的量杯试验)

(4)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

11、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1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为促进迁移而教?

(1)精选教材。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 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会阻碍迁移的产生。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 (4)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仅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13、为什么说通过应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可以促进知识的深化?

知识的应用并不是知识的套用,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常常需要针对当前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案。因此,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样是一个建构过程,原有知识在应用过程中被充实、深化、整合和发展。通过解决有关问题来促进知识的巩固与熟练化;通过解决有关问题来深化理解,促进知识经验的整合(变式性问题、综合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