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 课课题研究总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

课题研究总结题报告

宜春市化成小学课题研究小组

序言:2011年9月,我校向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申报了课题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立项后,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机构。本着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六大行规,六大礼仪》的要求,扎实细致,持之以恒地开展“养成良好习惯,完善美好人生”养成教育活动。努力做到理论引领,深入探索,积极研究。两年来,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摘要:本课题 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塑造完美”为宗旨;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使学生养成以上五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通过多种方式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形成家校合力,巩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两年来,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市、区、教研室的领导常来我校调研,督促我校的课研工作。学校拨出了专项资金,用以完善课研所需资料,设备等各项支出,同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来促进课题全面,系统,正常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在课题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总结出了实验结果,课题组的老师已写出多篇课题反思,研究心得和小结。

1

正文:2011年9月,我校向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申报了课题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立项后,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机构。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六大行规,六大礼仪》的要求,扎实细致,持之以恒地开展“养成良好习惯,完善美好人生”养成教育活动。努力做到理论引领,深入探索,积极研究。两年来,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我校课题组终期研究情况向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研究组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与此同时,在主流文化下出现了一些灰色文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不断重复与不断训练,就形成动力定型,它能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按照一定方式行事。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对于我们这样一所边缘学校而言,这个研究尤其重要。

我校地处城区的边缘学校,生源都是来自附近的菜农,进城和外出务工子女及外来人口。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婆婆,外公,外婆管理,与孩子隔代教育,与学校的管理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得住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有的家长则过分溺爱孩子,听之任之,认为长大之后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调查发现,我校共有学生1973人,外出务工子女915人,留守儿童463人。由于各种原因,经常有学生在校园内外,说不堪入耳的粗言秽语;放学不回家将附近居民的门铃弄坏。从校园内故意将石块往邻居院子里扔;到建筑工地偷废料废铁;卖的钱去光顾游戏厅;和别

2

的学校的学生打架斗殴,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更关系到完美人格的有效形成。因此,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重点更是一大难点。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基于此,我校申报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这个课题,旨在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卫生、礼仪、劳动,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健康完美人格。

二、 研究目标和理论基础 (一)研究目标

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使学生养成以上五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 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通过多种方式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形成家校合力,巩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理论基础

1.叶圣陶的养成教育理论。“养成良好习惯”的论述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79年,叶圣陶老先生在《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更是强调: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心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确立低、中、高段学生应该适宜掌握的礼貌交流习惯。

3

3.宋庆龄曾说过:“孩子们的性格的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礼貌交流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只有家校通力合作,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

2.小学生不良道德行为习惯矫治的初步研究(以个案为主) 3.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4.根据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5.通过实践研究找到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向家长宣传礼貌交流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做好沟通工作,以取得家长的配合,更好地开展工作,并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教育。

6.探索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策略。

7.浅谈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小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即是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另外,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也是重点。 (二)研究方法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研究:就是通过实验、个案研究、问卷调查、观察、行动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寻找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并继而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下面就主要的几种方法作简要说明。

实验法:本课题拟在本学校进行实验研究。学校成立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点面结合,在点上进行实践,在面上进行理论和方法指导。以点带面进行课题研究。

个案研究:本课题组拟采访和调查一些杰出人物,了解习惯养成对成功人物

4

成长的影响,以及她们如何看待习惯与成功的关系,还要采访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典型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捕捉具有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学生的典型个案,分析其习惯养成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预防和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问卷调查研究法:本课题将采用教师、家长座谈交流的形式了解教师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同时发放学生问卷,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与分析,获得对比性数据及相关性数据,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观察法:本课题拟在学校的优秀学生、普通学生、学困生中随机选出300余名,对这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过程进行跟踪观察,掌握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成长过程,总结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得失,从而提炼习惯养成教育的好经验、好方法。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文献研究法: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运用前人提供或留下的文献资料,吸收借鉴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不断进行深化研究。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从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学者论著中吸取营养和材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过程分析

两年来,我校全体实验教师紧紧围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边缘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为塑造健康完美人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中道德教育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他指出:“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柯尔伯格在给德育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德育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冲突的自我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事实证

5

明,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为此,我们成立了六支队伍,形成了教育网络,调动了各方力量,加强了对行为习惯规范训练工作的指导。

1)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加强管理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和深入研究,结合我校教研实际情况和课题特点,我们制定相关研究制度,明确分工,精心规划各阶段工作。

首先在我校一线挑选一批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且具有一定教研能力的优秀骨干教师,组建成课题组。课题组在全体成员共同商讨的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确保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其次,对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以加强研究工作中的团结与合作。经课题组共同讨论确定:刘宗华副校长负责整个课题的实施管理,撰写结题报告。李文校长负责专家授课、讲座、家长会。袁巅,叶莉,负责组织开展示范课、撰写论文,师生问卷调查等。陈淑贞负责CAI课件制作,校本教材的编写,资料的收集。刘容、邹和平、何鸿负责开展口试、笔试、演讲、讲故事、作文书写等活动。

2)成立学校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成员由党支部、学校行政,大队部等成员组成。两年来,共召开了各类专题研讨会10余次,同时形成了例会制度,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各月训练内容。

3)年级行为规范训练指导小组。

行为规范训练指导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全面进行指导训练。

4)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

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

6

5)红领巾行为规范监督小组。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组长,学校值周生、监督岗同学为成员,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二)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及编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教材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除了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用瓷砖贴上永久性图案,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化成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值周值日制度》、《优秀学生系列评比制度》、《先进班集体评比标准》、《“三管九不”行为准则》、《化成小学行为习惯养成五字歌》、《学生学校文明行为常规》、《学生社会生活行为常规》、《学生家庭生活行为常规》、《学生爱护公物制度》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校园文明监督岗”和“班级文明监督岗”。即全校学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纪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三)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7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实践活动展示了学生的自主教育潜能。

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专门设置了“小手牵大手”、“我是清洁小能手”等少先队服务岗位,最大限度地为队员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从小不怕累、不怕脏的良好品质。 2.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

利用节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是我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最满意的事;九?十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等等。

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有益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如:以“爱国”为主题开展了“祖国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国歌”歌曲比赛、“颂祖国”演讲比赛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爱在文明,美在洁净”为主题在一、二年级试点进行主题队会竞赛活动;及“宜春是我家,卫生靠大家”自主打扫活动;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健康完美人格”为主题的手抄报竞赛;“我用小手扮亮母校”为内容进行画画、作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加强配合,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训练,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强调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成立了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建立了家长学校,每期聘请关工委和资深的领导来为家长学校上课,并且做到了每次讲课内容和要求不

8

同,这样有针对性地教育,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家长学校还强调家长必须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子女。

二是学校要求和家庭经常联系,建立联系网。共同做好了对学生的教育规范工作,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建立了实践基地。主要是学校的法制校长,定期给学生讲相关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法纪教育。

四是开展了《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知识测试。高年级进行了笔试测试,低年级进行口试。还不定期举行例会,相互交流了解,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三个方面的形式。让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达成了共识。

(五)把握标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进步,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增强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两年多来,我们在不断探索有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具体做法:

1.评价内容多元。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把习惯分成了礼仪、学习、劳动卫生、安全等几大类,每期定时进行评价。除了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外,我们每周进行了“文明班集体”评价,每周一在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表彰。每学期末,我们还进行全校的评优,评优种类多样,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队员、体育尖子等。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愉悦。

2.评价方式多样。

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评价,每周一班队课各班进行上周情况回顾,并提出本周要求和整改意见;每月最后一周进行一次全方位深入的阶段性评价,由

9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除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外,还请同学们的家长进行评价。

A、学生自评。通过对自己习惯养成情况的回顾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B、学生互评。通过相互间的评价,及时发现同学的优点,指出缺点,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同时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并乐意接受别人意见与建议。

C、教师评价。随着教师们观念的转变,都深深地懂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自主权的人。所以在评价时,都能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结合评价,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D、家长评价。通过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家长们逐步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从而也有效地促进了家长们言行的自律与示范性。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两年来的实验和研究,本课题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摸清了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表(实验前)

内 容 做到 基本 做到 文明礼仪 1 2 升国旗,奏国歌会自觉立正,行礼。 10.09% 见到长辈、老师主动问好,打招呼,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没做到 21.7% 67.4% 5.4% 10.8﹪ 72.8﹪ 3 会使用常用文明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30﹪ 10﹪ 60﹪ 10

4 到他人房间要先敲门。进办公室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进入。 30﹪ 6.5﹪ 63.5﹪ 5 不要乱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 40﹪ 20﹪ 40﹪ 6 7 学习习惯 1 2 3 少先队员自觉佩戴红领巾和校牌。 诚实、不说谎、知错就改。 16.3﹪ 27.2﹪ 56.5﹪ 3.3﹪ 17.6﹪ 79.1﹪ 19.5﹪ 67.5﹪ 13﹪ 13﹪ 83.7﹪ 84.8﹪ 放学后及时回家,完成作业后再玩。 13﹪ 能自己整理并爱惜学习用品。 上课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及时完成各科作业。 3.3﹪ 2.2﹪ 4 5 6 健康环保 1 2 3 4 5 6 安全卫生 1 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能做好课前准备,摆放好当堂的书本和学习用具。 按时上学,备齐学习用品,有事有病请假。 爱护公物,不乱涂乱画。 勤洗头、洗澡、换衣、理发。早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 早睡早起,不贪看电视。 不任性,不吃零食、不乱丢垃圾,不攀枝折草。 学会扫地,擦桌子、窗户,当好值日生。 5.4﹪ 3.3﹪ 8.7﹪ 8.7﹪ 18.5﹪ 76.1﹪ 9.8﹪ 13﹪ 86.9﹪ 78.3﹪ 15.2﹪ 76.1﹪ 10.9﹪ 15.2﹪ 73.9﹪ 4.3﹪ 5.4﹪ 3.3﹪ 15.2﹪ 80.5﹪ 10.9﹪ 83.7﹪ 5.4﹪ 6.5﹪ 12﹪ 91.3﹪ 91.3﹪ 82.6﹪ 会自己穿衣服,佩戴红领巾,系鞋带,2.2﹪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室内外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轻声慢步靠右行 6.5﹪ 2 3 4

走人行横道,不在公路上溜冰,过马路时要注意看是否有车辆。 不玩火,不做危险游戏。 不吃陌生人给的食品,不接陌生人的10.9﹪ 19.6﹪ 69.5﹪ 16.5﹪ 21.7﹪ 73.9﹪ 3.3﹪ 9.8﹪ 86.9﹪ 11

钱物。 5 6 7 不下塘下河下堰洗澡。 87.8﹪ 12.2﹪ 0 19.6﹪ 67.4﹪ 4.3﹪ 95.7﹪ 放学及时回家,不在路上逗留玩耍。 13﹪ 不挑食品,多吃绿色蔬菜。 0 (二)找到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 1.强化学校教育

(1)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2)中队活动:围绕养成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3)思品课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4)主渠道渗透:要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5)校园文化: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6)活动育人: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体验中得以全方面培养、矫正。

(7)学校管理:学校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2.协调家庭教育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3.重视社会教育

12

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的途径,加强法制、网络文明等相关教育,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调查统计

1.文明礼仪方面:绝大多数同学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使用礼貌用语,在家能礼貌待人,孝敬父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基本做到公共场合不拥挤、不喧哗。

2.学习习惯方面:上课能做到专心听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主动做好笔记,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资料并敢于实践。

3.健康生活方面: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基本能成为老师的劳动好帮手,卫生习惯较好,基本做到了勤换衣、勤洗澡,能够自觉做好个人卫生。

4.安全教育方面:通过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能认识生活中的不安全隐患,做到了不安全的事不做,“三管九不”行为准则得以有效落实。 两年后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表(实验后)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表(实验前)

内 容 做到 基本 做到 文明礼仪 1 升国旗,奏国歌会自觉立正,行100. % 0 礼。 2 见到长辈、老师主动问好,打招100% 呼,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3 会使用常用文明礼貌用语:请、98% 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

13

没做到 0 0 0 2﹪ 0

系、再见。 4 到他人房间要先敲门。进办公室96% 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进入。 5 不要乱到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95 还,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 6 少先队员自觉佩戴红领巾和校100﹪ 牌。 7 学习习惯 1 诚实、不说谎、知错就改。 93﹪ 5.6﹪ 4.5﹪ 2.4﹪ 3.5﹪ 0 0 4.3﹪ 0.7﹪ 3.5﹪ 0.5﹪ 放学后及时回家,完成作业后再92﹪ 玩。 2 3 能自己整理并爱惜学习用品。 94﹪ 4﹪ 7﹪ 2﹪ 2﹪ 上课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91﹪ 及时完成各科作业。 4 5 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能做好课前准备,摆放好当堂的书本和学习用具。 95.4﹪ 1.5﹪ 93.3﹪ 2.8﹪ 3.1﹪ 2.9﹪ 6 按时上学,备齐学习用品,有事有病请假。 97﹪ 3﹪ 0 健康环保 1 爱护公物,不乱涂乱画,节约用电、用水。 97﹪ 2﹪ 1﹪ 2 勤洗头、洗澡、换衣、理发。早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 99﹪ 1﹪ 0 3 4 早睡早起,不贪看电视。 93﹪ 5﹪ 3.9﹪ 2﹪ 2.1﹪ 不任性,不吃零食、不乱丢垃圾,94﹪ 不攀枝折草。 5 学会扫地,擦桌子、窗户,当好值日生。 93﹪ 5.4﹪ 1.6﹪ 7 会自己穿衣服,佩戴红领巾,系鞋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92﹪ 7.5﹪ 0.5﹪ 14

安全卫生 1 室内外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95﹪ 轻声慢步靠右行;放学及时回家, 不在路上逗留玩耍。 2.4﹪ 2.6﹪ 2 走人行横道,不在公路上溜冰,过马路时要注意看是否有车辆。 95﹪ 3.7﹪ 1.3﹪ 3 4 不玩火,不做危险游戏。 不吃陌生人给的食品,不接陌生人的钱物。 96﹪ 93﹪ 1.1﹪ 3.8﹪ 2.9﹪ 3.2 5 6 7 不下塘下河下堰洗澡。 注意用电安全。 不挑食,多吃绿色食品。 98﹪ 94﹪ 92﹪ 2﹪ 5.6﹪ 4.3﹪ 0 0.4﹪ 3.7﹪ 总之,两年来,通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实验课题的研究,我校制度更加完善,学习风气更浓、校貌大为改观,良好的班风已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规范,校园随时随地干净整洁,教学秩序井然,环境优雅舒适,家长反响良好,多次得到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了我校特色教育的有效实施,取得了较大进步,全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人次达100人之多,其中获省,市级奖30人,涌现了一批书法、唱歌、舞蹈、绘画、体育小能手,学校分别获得了市“文明交通示范学校”、区“先进大队部”称号。

(四)参加实验的相关人员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逐步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学校青年教师自从参加课题研究后,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总结得失。在这段时间内,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

教师获奖、发表情况 序号 题目 形式 作者 备注 15

1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刘宗华 论文 论文 课件 案例 论文 论文 刘宗华 李文 陈淑贞 叶莉 刘容 邹和平 国家级 省级 国家级 市级 省级 市级 2 《好习惯收获好人生》 3 《课堂里飞进了一只黄蜂》 4 《我是好少年》 5 《孝敬父母案例》 6 《让好习惯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7 《我对低年级德育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可行性对策》 8 案例 论文 论文 论文 论文 袁巅 何鸿 周小秋 李成果 郭珍红 省级 市级 区级 市级 市级 9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案例》 10 《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11 《我对我班后进生的工作》 12 《怎样让学生有个健康的心理》 13 《在童规中成长》

八、结论:

校本教材 课题组 1、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城区边缘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研究内容全面具体。实践证明,对我校是切实可行的,效果良好。

2.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对比、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法,结合学校的实际,充分调动了学校党、政、队、班级的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了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活动育人、研究与实践、正面引导与负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了有计划实施、按目的探究、有方法导引、按规范进行了装档。

16

4.把握标准,建立了科学的行为习惯评价机制。实验中,评价内容全面,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灵活性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评价和矫正。

5.实验效果明显:通过两年的努力,文明礼仪方面:绝大多数同学能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使用礼貌用语,在家能孝敬父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基本做到公共场合不拥挤、不喧哗。学习习惯方面:上课能做到专心听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主动做好笔记,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资料并敢于实践。健康生活方面: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基本能成为老师的劳动好帮手,卫生习惯较好,基本做到了勤换衣、勤洗澡,能够自觉做好个人卫生。安全教育方面:通过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能认识生活中的不安全隐患,做到了不安全的事不做,“三管九不”行为准则得以有效落实,学生各方面的习惯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九、今后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我校对城区边缘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方法的欠缺,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还有差距,还有极少数同学的行为习惯还需加强,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的模式还不成熟。如何发挥评价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仍显薄弱,学校的督导评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

针对上述不足,为了让实验的预期目的达到更好的实效,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在今后的实施中特提出如下对策思考: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小学生文明习惯督导评价机制的改革。

在新的形势下,要围绕研究如何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重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发现自我,了解他人,在参与中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并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创造的潜能,培养创造的能力。

17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学校领导、教师在评价时,首先应该更新评价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发展变化的动态个体,这是搞好学生督导评价的前提。同时,要坚持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是科学的评价观与传统的评价观的根本区别,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3.发挥学校小学生文明习惯督导评价机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

做好这一点,一要强调学生评价的教育性,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二要坚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诊断教学方案、计划、过程、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改进、完善教育教学工作,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提高。三要创造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可采用调查、归纳、分析、比较、综合等多种评价方法,根据不同要求和学生不同情况,评价方法应灵活多样,使学生个性更活跃。

4.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习惯,进一步开展实验系列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各种有意义的专题讨论和交流等,深化“城区边缘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果,积极推进学校常规管理建设。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城区边缘学校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要以课改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和品德高尚的有用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2、《教育的智慧》 主编 林崇德

3、《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18

4、于永正《教海漫谈》 5、《童规》周德藩 6、魏所康《主体教育论》

7、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年第4期

8、参阅鲁洁王逄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省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9、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10、《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