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比较分析 下载本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货币视角下的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比较分

院(系、部)名 称 : 财经学院

专 业 名 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 生 姓 名:xxx 学 生 学 号:xxx

指 导 教 师:xxx

I

2013 年 5 月 12 日

学 术 声 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人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II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在货币理论中,有两大派别,便是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长期以来两派之间

的斗争从未停止,然而这却丰富了货币理论宝库,同时也使得政府的经济决策有了更多的理论支点。凯恩斯注重货币流动性故而他的货币理论又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把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类:一是交易动机,二是预防动机,三是投机动机。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创建了货币主义学派。弗里德曼不赞同货币需求“动机”说,提出持久收入理论。他认为,货币不仅包括现金,还包括银行存款等等,并对凯恩斯主义提出深刻的质疑。为了更好的研究,笔者在文章开头简略的介绍了传统的货币理论,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的比较分析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最后,现实中美国的经济数据对两派的理论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货币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弗德里曼

I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Abstract

In monetary theory, there are two main factions is the Keynesian and monetarist school of thought, for a long struggle between the two factions has never stopped, but this rich treasure trove of monetary theory, but also makes the government's economic decisions have a moremore theoretical points. Cairns focus on monetary liquidity and therefore his monetary theory is also known as the theory of liquidity preference. Cairns people holding money motiv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First, the transactions motive, the precautionary motive, the speculative motive. In the 1950s, however, American economist Milton Friedman monetarist school. Friedman can not agree to the demand for money \currency not only include cash, bank deposits, etc., and the Keynesian profound doubts. In order to better research, the autho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traditional monetary theory, I hope to help the reader deeper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Keynesian and monetarist monetary theory. Keywords: monetary theory; Keynesian; monetarist; Mesa Freeman

II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目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一 传统货币数量论 .................................................................................................................. 1

(一)现金交易数量说 .................................................................................................... 2 二 凯恩斯主义 .......................................................................................................................... 3

(一) 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 .......................................................................................... 4 1 交易性需求 ............................................................................................................................ 4 1. 预防性需求 .......................................................................................................................... 4 2. 投机性需求 .......................................................................................................................... 4 (二)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 5 (三)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 6 1.交易性需求 ............................................................................................................................ 6 (二) 预防性需求 .................................................................................................................. 7 (三) 投机性需求 .................................................................................................................. 8 三 货币主义 ............................................................................................................................ 10 (一) 弗德里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 10 (二) 现代货币数量论 ........................................................................................................ 12 四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验证 ........................................................................................ 13 参考文献 .................................................................................................................................. 17 致谢 .......................................................................................................................................... 18

III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历时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x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的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

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错误!未定义书签。

IV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

一 绪论

(一)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全球经济高度全球化以及人们对利益的疯狂追求,

使得在金融产品领域的创新变得异常难以掌控,世界至今还未走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同时欧债危机也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伤痕累累,金融制度不完善,经济结构有待升级,诸多因素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相对于一百年前,如今的经济已近变得高度不稳定,货币这个在经济中的主角,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曾今各区域的经济相对独立,金融产品也比较单一,从而对于货币的研究也不至于那么复杂,然而今天全球经济高度联动,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货币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不稳定的因素,但是出于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必须有可靠的理论指导,仅此一点人们不能停止对货币理论的研究,事实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自由主义,那只看不见的手一次次在经济危机中失效,对于美国次贷危机中政府的表现,我们就知道,只有政府才能堵上疯狂资本家的贪婪大口,但是政府该如何做?货币到底有什么决定?人们对货币的研究到底经历了些什么?让我们把目光再一次的放在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身上,通过对他们的货币理论的研究,或许我们会得到一些启示,从而不至于在海啸来临之际,我们束手无策。

一 传统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理论是一种古老的经济理论,在早期,货币需求不直接被货币数量论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而是研究名义国民收入与物价是如何决定的。然而由于它建立了名义国民收入和货币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在一定名义国民收入情况下需要的货币量,因此也被看成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伴随着货币数量论的发展,它作为货币需求理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已经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货币需求理论,而弗德里曼德现代货币数量论更是被是当作一种货币需求理论来阐述的。

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一)现金交易数量说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他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进行了最好的概括。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即:

MV=PY

式中的Y代表以不变价格表示的一年中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也就是实际国民收入,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因此PY为名义国民收入;V代表一年中每一元钱用来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平均次数,它被称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

首先,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具体地说它取决于人们的支付习惯,信用的发达程度,运输与通讯条件以及其他与流通中的货币量无关的社会因素,由于这些因素是随时间大的推移缓慢变化的,所以在短期内可以视货币的流通速度视为一个常数。只要货币流通速度是固定的,就意味着名义国民收入完全取决于货币供应量,而这正是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观点之一。

其次,和许多其他的古典经济学家一样,费雪也认为通过工资和物价的灵活变动,经济会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因而实际国民收入Y在短期内也将不变。由于v和y都保持不变,所以货币供应量M的变化就将完全体现在价格P的变化上。从交易方程式不难得出货币需求的表达式

M=1/V?PY

从式中可以看出,货币需求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名义国民收入。

而现在的问题是,货币流通速度真的是一个常数吗?人们持有货币的多少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财富的多少,和利率的高低等等,因此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的时候,而名义收入没有变化时,这样,货币需求就不可能是名义收入的一个固定比例,从而货币流通速度也不可能是一个常数。

尽管如此,该方程还是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货币的流通速度变化比较平稳的时期,中央银行也常常利用它来预测货币需求。但这样做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即便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预测误差只有0.01,用它去除以名义国名收入预测值之后所得货币需求预测值误差仍是相当的惊人的。

(二)现金余额数量论

传统货币数量的另一个版本—现金余额数量论是有剑桥的经济学家马歇尔,皮古等人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得出了和现金交易说完全相同的结论,但是分析的出发点,却是完全不同的。他首先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 然后讨论哪些因素决定了人们对这种资产的需求, 并且最终得出货币量和价格水平同比利变动等货币数量论观点, 虽然现金余额说的最终结论是错误的, 但是它作为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却影响至深。他开创了

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从个人到资产选择角度来探讨货币需求的分析方法,也就是在人们的财产总额中希望以货币这种形势持有的部分是多少。

在剑桥经济学家看来,影响人们希望是持有货币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人的财富总和;其次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货币以外的各种资产的收益;最后,货币持有者对未来收入支出和物价等的预期也会影响他意愿的货币持有额。

上述分析表明,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已经考虑到了影响货币需求的多种因素。但遗憾的是,他们在做出结论的时候,把其它的因素忽略了,而只是简单地断定人们的货币需求同财富的名义值成比例,所以货币需求就同名义国名收入成比例。即:

M=k?PY

这便是著名的剑桥方程式。如果把k看成一个常数,该方程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只有符号的不同。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发现,剑桥学派是从货币需求函数出发推到出货币数量论,而不像现金交易说那样从货币数量论出发推导处货币需求函数。这种逻辑顺序的不同却使现金余额说蕴含着较多的合理成分,因为它的出发点是对的,从式子中可以发现,k是由人们的选择行为决定的,它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可能上下波动。剑桥学派仅仅因为贪图方便,或者给予得出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而放弃的对它的进一步研究,简单的将它视为一个常数。但是剑桥学派所开创的这一分析视角,却对后人在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点燃了一盏明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就是在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延续了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从资产选择的角度出发来考察货币需求。但与之不同的是,凯恩斯并不像他的前辈一样,在描述了影响货币需求的种种因素之后,就草率的决断只有名义国名收入是影响或需求的主要的因素,而是对人们持有手中的货币的动机作了详细的分析,并且进而得出实际货币需求不但受实际的收入影响,而且也与利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结论的另一含义便是,货币流通速度受利率影响,因而是多变的。

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一) 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

1 交易性需求

货币交易需求是指企业或者个人为支付日常生活中的交易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这是因为货币交易媒介职能所导致的一种需求。是因为,收入的获得与支出之间总会有一定的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企业或个人可以选择将收入以货币资产外的形式保存,但是为了方便,人们还是会持有一部分的货币。凯恩斯认为,它主要取决于货币收入的大小。 1.预防性需求

货币预防性需求是指个人或者企业为了防止一些意外发生,或抓住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机会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凯恩斯一直坚持,未来是多变的,人们难以作出全面的预测,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疾病,自然灾害,股市形势大好,商品降价等等。所以为了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诸如此类的事情,凯恩斯把人们所持有的这一份货币称作:预防性需求,很明显它同收入是成正比的。 2.投机性需求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真正创新之处在于,他引进了投机性需求的分析,从而说明了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重要作用。这点对于他的整个宏观经济理论也是至关重要的。

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时间从事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的货币。然而决定这部分货币需求的因素是什么呢?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财富有两种形式:一是货币另一种是生息资产。人们对这两种资产的选择,分别取决于他们各自的预期报酬。凯恩斯假定,货币的预期报酬率为零,因为他所处的年代支票存款是没有利息的,和货币不一样的是,债券的生息资产可能有两种报酬:利息和资本利得。利息的收入取决于利率的高低,资本利得则是债券卖出价和卖出价之间的差额,它也和利率相关。凯恩斯假定,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利率的“安全水准”。当实际利率低于它时,人们预测会上升;当实际利率高于它时,人们预测会下降。因此,资本离得便取决人实际利率与安全利率的偏离程度。

由此我们有两个理由相信,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比例。因为当利率高时,持有生息资产所获得的利息客观,其次,当利率远远超出安全水准时,从而在未来下降

4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的可能也比较大,这样也可以获得较为客观的资本利得。此外就是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之下,利率低到让所有人都认为它会在未来上升,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变得无限大,以致于任何新增的货币供给都被人们持有,而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结果导致利率的进一步下降。这便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然而这种情况是否真的存在,经济学家们有着广泛的争论。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将上面的归纳起来就可以得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需要注意的是,凯恩斯所说的货币需求是指的实际的货币需求而不是名义货币需求。他认为人们在持有多少货币时,是由货币可以购买到多少商品决定的,而不是其面值的大小。所以实际货币需求为名义货币需求除以价格水平,即:M/P表示。

凯恩斯将与实际收入成正比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归纳在一起,称为L1,它随实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

L1=L1(Y),dL1/dY>0

将受利率影响的投机性需求称为L2,它与利率成反比,即

L2=L(i),dL2/dY<0

将这两项结合起来,就得到了货币需求函数: M/P=L1(Y)+L(i)

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加入进来是凯恩斯这一理论的最大创举。在之前的传统货币理论,要么是完全否定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如现金交易说),要么也只是模糊的提到利率可能发生的作用(如现金余额说)。凯恩斯则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做为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支点,并以此来抨击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由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因此得出一系列与货币数量论相左的结论: 首先,货币需求不是稳定的。由于市场利率有较大的波动,所以人们对货币这种资产的需求也是会随之受影响的,再者,由于人们对安全利率的看法也是会不断的改变,所以货币需求函数自身也是不稳定的,它会随着人们对安全水准变化而位移。因此,货币需求不但是不稳定的,而且是难以预测的。

其次,在货币需求波动较大的情况之下,货币流通速度也将会有较大的波动,即: V=PY/M=Y/L1(Y)+L2(i)

最后,当货币流通速度很大的时候,货币量与名义收入之间是没有稳定的关系的,因而名义收入由货币量决定的货币数量论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例如当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从而实际货币需求上升,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这样货币攻击的增加量可以被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而抵消,从而对名义收入没有影响。更进一步,虽然在货币流通

5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速度不稳定的时候,交易方程式是随时都成立的,但其本身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这也是凯恩斯摒弃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述分析中,一个核心点便是货币需求对于利率是否敏感,就关于这一问题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展开了长期的争论。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50年代之后,一批受凯恩斯影响的经济学家对他所提出的三种不同的动机做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修正了凯恩斯理论中一些明显与现实不符的结论,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这些新发展的理论模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强调了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影响。 1.交易性需求

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之中,将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假定为主要是收入的函数,与利率没有关系。早在40年代末期,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和詹姆斯托宾各自发展了相似的理论模型,证明了交易性需求也是受到利率影响的,他们的模型的合称为鲍莫尔-托宾模型。

假定消费者每过一段时间便会有一定量的收入Y,并且在这段时间内平均的花出去,消费者可以再获得收入之后,全部以货币的形式持有,然后均匀的花出去,知道末期全部花完,这样他的平均持有额就围Y/2。由于持有货币是没有利息收入的,如果利息为i的话,所以他的利息损失为Yi/2。

另一种情况,消费者为了获得利息收入,会将一部分货币购买生息资产。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下,会讲所有的货币购买生息资产,直到消费发生的时候再将它卖出,获得货币,但如此一来,卖出的数量会很大,每一次都需要时间,精力和手续费等等的成本,这些就构成了生息资产交易的成本,消费者的利息收入可能会不够支付交易成本。

因此消费者需要在利息收入和交易成本之间做出一个权衡,以确保利益最大化。假定消费者以全部收入Y持有债券,然后定期出售K数量的债券从而获得所需货币,那么债券出售的次数为Y/K,交易成本则为bY/K,同时平均货币的持有额为K/2,损失的利息收入为iK/2。所以此时消费者的总成本为C:

C=bY/K+iY/2

通过对上式子求关于K的一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 ?c/?k??b?Y/KK?i/2?0 最后推导出交易性需求货币平均持有额:

6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L=K/2=2bY/i/2

上式便是著名的“平方根公式”。它表明货币的交易性需求随收入Y和债券b成正向变化,与利率i成反向变化。

(二)预防性需求

惠伦等经济学家,根据和鲍莫尔——托宾模型大致相同的思路,也得出了预防性需求也和利率成反向变化的关系。和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相似,人们持有预防性需求也是为了避免流动性不足,当净支出大于预防性货币余额的情况下,个人或者企业要么设法贷款,要么变卖手中的非流动性资产获得资金,若两者都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那么便会陷入破产的境地。为方便讨论,我们将流动性不足造成的损失射为b。接下来就是估计出现流动性不足的概率,按照惠伦的方法,假设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净支出X遵循某一随机分布,切均值为0,方差为S^2,企业或个人所持有的预防性货币余额为L,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就可知与均值之间的偏差大于预防性货币余额的概率P将满足:

S^2《X?0》L P{}L

S^2保守估算,将流动性不足的概率估计为L。如此一来,企业和个人因流动性不足S^2造成的损失的预期值为L?b。另一方面,持有预防性余额的利息损失是和预防性余

额成正比的,它等于L?i。所以一个理性的决策者会选择成本最小的预防性货币余额持有量:

S^2 C=i?L+L?b

求关于L的一阶导数,令其为零:

?C2S^2?i??b?0?CL

从而得到最有预防性余额持有量:

2bS^2i L=

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这个式子便是惠伦的结果。

由于货币的预防性需求和交易性需求都是和利率相关的,同时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也和利率有这紧密的联系,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被发展为:

M?L?Y,i?P

(三)投机性需求

凯恩斯对于投机性需求的研究方法开拓了经济学家们的视野,但是其分析方法过于单一,使理论并不能完全吻合现实,因为按照凯恩斯的假设,人们对于货币和债券的选择仅仅取决于它们的预期报酬率,那么除非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两者的预期报酬率是相等的,不然人们要么是持有债券要么是全部持有货币,然而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为了填补这一不足,詹姆斯托宾将马克维茨等人开创的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引进到货币需求的分析中来,从人使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货币需求的决定。

托宾假设,人们对于货币和债券的组合有多种不同的选择,用来分配自己的财富。人们在不同的资产组合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其预期报酬率,而且必须考虑到它们的风险。对于一个风险规避者来说,他总希望在既定的风险下实现预期报酬率最大化,也就是说任何的风险增加都必须以更高的预期报酬率最为回报,这样才有吸如图所示

引力,投资者对风险和预期报酬率之间的权衡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

8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上图表示,要使风险规避者对不同的资产感到无差异,那么其中一个风险较大的组合必须有较高的预期报酬率,此图还表明随着风险的增加,预期报酬率也越来越大作为对风险增长的补偿。

当我们有了无差异曲线之后,还需要有投资者的可选择集合,才能得到均衡点。假设投资者全部以债券的形式持有其财富,其预期报酬率为?·,风险为?·,那么当他选择以a(01)的比例来持有债券,则持有货币为(1-a),此时,资产组合的预期报酬率?=a?·,风险为?=a?·,因此就有:

?· ?=?·?

这表明资产组合的预期报酬率和风险是是成线性关系的。这样的话

我们就可以得到一条从原点

如上图所示原点代表投资者完全以货币形式持有其 财富,C点代表豆子这完全以债券形式持有财富,从而达到最大收益和最大风险,O和C之间则代表了不同的资产组合所代表的预期报酬率和风险。

把无差异曲线和投资者选择集合叠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到最优的货币,债券组合P。

这样就克服了凯恩斯模型中要么持有债券,要么只持有货币的局限性。此图同样

9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可以说明利率上升会使每一既定风险预期报风险预期报酬率上升,所以机会曲线的斜率将增大。同样表明利率同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成反向关系。

托宾的研究弥补了凯恩斯有关于货币投资性需求的不足,其中最大的贡献在于,将风险这一重要因素加入到货币需求的分析中来,这全新的突破了以往经济学家单纯的预期报酬率来考虑资产选择狭隘视野。

以上所有的论述都强调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所以它们进一步的论证了货币流通速度不是一个常数的论点,从进一步的证实了货币数量论的不可靠性。

三 货币主义

1956年在对货币数量论的一片讨伐声之中,弗德里曼带着他的新作——《货币数量学说——新解说》站了出来,从而标志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诞生,与之伴随的也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宏观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学派,它的出现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构成了有力的挑战。

(一)弗德里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德里曼延续了凯恩斯等人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的观点,从而把货币需求当做财富所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来研究。与凯恩斯不同的是,他没有用债券来代表货币以外的所有金融资产,从而把资产选择的范围局限在货币和债券之间,弗德里曼吧债券,股票,以及各种实物资产都做为可代替货币的资产,将资产选择的范围大大的扩大,并从中得出了与凯恩斯主义者完全不同的结论。

10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财富所有者以货币这种资产形式持有财富的愿望受以下几种的因素影响。 首先就是财富总量。在现实生活中财富很难估算,所以必须用收入来代替。但是弗德里曼认为,用一般的现期收入来衡量财富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会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弗德里曼提出要用持久性收入来衡量,即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利用这一变量可以排除一些暂时性的干扰因素。

其次是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的比例上划分。所谓的人力财富主要是指个人的谋生能力。由于人力财富在向非人力财富转化的时候受社会制度的转化而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所以人力财富流动性很低,而不像债券,股票那样随时都可以出售。因此,人力财富在财富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财富拥有者试图通过拥有较多的货币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高的资产。弗德里曼认为,人力财富占财富的比重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它包含两个部分:首先是银行为支票存款支付的少量利息;其次是银行为支票存款提供的种种服务,例如自动为存款人交水费和电费等等。

第四是其它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也就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它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利息收入,其次是资本利得。

最后,其他因素。如财富所有者的偏好等等。它们在短期内被视为不变的。 通过上面对分析,弗德里曼最终得出了货币需求函数:

M1dp?f(Yp,W,r,r`,r``,?,u)pdt P

其中:

M 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

Yp表示实际持久性收入,用来表示财富 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r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报酬率

r`表示债券的预期名义报酬率,包括债券的资本利得。 r``表示股票的预期名义报酬率,包括股票的资本利得。

1dP?pdt表示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化率,也就是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报酬率;

U表示其他影响因素

1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1dP?pdt, 在上述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中,Yp,r与货币需求成正比例关系,r`,r``,W

与货币需求成反比例。

虽然同是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考虑货币需求的,但是弗德里曼与凯恩斯有着完全不同的结论。首先,凯恩斯只是考虑了货币与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而弗德里曼的范围则要广得多,它不仅包括了货币和债券,还包括公平和实物资产。其次,弗德里曼没有想凯恩斯那样将货币视为预期报酬率为零的资产,而是把它当做随其他资产预期报酬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量。这两点的分歧,是他们对货币需求函数的看法大相庭径,并且使他们对货币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现代货币数量论

首先,弗德里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暗含着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的的结论。因为利率的变动往往是和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同向变化的。当利率上升的时候,银行可以从贷款汇总获得较高的收益,所以希望吸收更多的存款来放贷,所以当利率不受限制时,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来做到这一点,当利率有限制时,银行通过完善服务来竞争存款。由于影响货币需求的是货币和其他资产之间相对预期报酬率的高低,所以当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和其它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同向变化时,货币需求就将保持不变。

弗德里曼人为货币和其它资产的预期报酬率是同向变化的,所以主要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是持久性收入,即是:

M?f(Yp)P

这意味着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因为持久性收入的变换是缓慢的,它不向利率经常上下波动。

其次,弗德里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不会发生大幅度位移,所以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保持着稳定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利用过去数据估计出来的货币需求经验公式来估计未来的货币需求,这与凯恩斯有着很大的不同,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因人们对安全利率看法的改变而发生位移。

于是可以直接导出,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预测的。因为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有交易方程式可知:

YY? V=M/Pf(Yp)

1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从式子中可以看出,当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可预测的,那么货币流通速度就是稳定可以预测的。然而只要是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预测的,那么当货币供给发生变化的时候,将货币流通速度代入交易方程式,就可以估计出名义国名收入的变动。因此,货币供给决定名义国名收入这一货币数量论的观点仍然能够成立,弗德里曼对它进行了全新的阐述。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有两点显著的区别:第一,货币流通速度不再被假定为一个常数,而是一个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变量。第二,它否定了传统货币数量论所认为的经济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从而当货币供给发生变化的时候,实际国名收入保持不变,价格与货币供给发生同比例的变动,而认为短期内实际国民收入伴随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至于变化的幅度的大小,以及导致价格水平变化的幅度的大小,要视其他条件而定。

弗德里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存在明显的分歧,长期以来双方展开了持续不断的争论。

四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验证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要对这些这些对立面做出合理的评价,光从理论出发是不够的,因为双方从各自的理论角度来看都是符合逻辑的,所以我们很难判断出孰优孰劣,必须结合事实,与实际生活进行对照,看谁跟贴近现实,这样便涉及到经验研究的内容,由于经济学大多研究对的是现实问题,有注重经验研究的传统,自20实际中叶以来发展出了一套就社会科学而言有较为完善的经验研究方法,尤其是计量经济学,利用这套方法我们可以对经济理论进行验证。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分歧可以归结为三个问题: (1)货币需求对利率是否敏感? (2)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如何? (3)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如何?

上述的三个问题不仅涉及到货币需求理论本身,而且还牵涉到货币对经济的作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货币政策具体操作时的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

1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对这一问题较早进行研究的是詹姆斯托宾,他将货币分为交易余额和闲

置余额,并且利用1922年到1941年间美国经济资料证明,利率确实和闲置金额成反向关系,托宾由此推论货币需求对利率是敏感的。但在后来进一步的研究当中,托宾发现交易性需求同样受利率影响。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同时也被货币主义者经验研究所证实,例如阿伦梅尔森曾利用美国1900至1958年的有关数据,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回归:

ln

wMP=a+blni+clnp

wMlnP,lni,lnp分别代表实际货币余额,利率和实际非人力财富占的对数形式,式中

a,b,c则分别为待估系数,他发现货币需求对利率非常敏感,而且非人力财富比嫌弃实际收入和持久性收入更能有力的解释货币需求的变量。

另外一位货币主义者,英国经济学家大卫莱德勒利用1892到1960年间的美国数据对下面函数形式进行了回归:

lnMP=a+blni+clnY

ln式中

MP,lni,lnY分别代表实际货币余额,利率和持久性收入的对数形式,他同样

发现利率对货币需求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但他认为该式子更适合描述货币需求,也就是说,持久性收入是一个比非人力财富更有力的解释变量。

上述的结果表明,货币需求是否对利率敏感这一问题上,凯恩斯主义是更符合现实的。但是货币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是否会无限增大,以致于出现流动性陷阱,导致货币的供给量完全不能影响名义收入?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按流动性陷阱的假设,当利率水平极低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将比正常情况下高处非常多,甚至变得无限大。但是莱德勒和其它一些经济学家都证实,当利率下降是,并没有出现货币需求利率弹性增大的趋势。莱德勒曾将美国1892至1960年的资料分成两组,一组是利率高于平均值的年份,另一组则是利率低于平均值的年份,并且分别估计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结果发现二者的偏差微小到不具有任何统计学上的意义,因此流动性陷阱在此予以推翻。

(二)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14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关系到货币需求函数与其相关的解释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也就是说在某一时间,某一点估计出来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否能用在另一时间或地点的货币需求估计上,只有当货币需求函数本身稳定时,它才可能有较强的理论实践意义。

关于这个问题,那美国做为分析,通常将1974作为一个分界点。在此之前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当稳定的。经济学家卡尔布伦纳和阿伦梅尔泽证明,即使是30年代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政治,经济和社会都高度不稳定的这样一个时期所估计出来的货币需求函数,也都能很好的预测美国战后的货币需求。

但是自从1974年开始,传统货币需求函数对货币需求的预测都出现了系统性误差。从1974年到70年代末,传统货币需求函数预测出来的货币需求量持续高于实际的货币存量,而且偏差不断的扩大。哥德菲尔德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货币失踪现象”。然而正当经济学家为此苦思冥想的时候,从80年代初期开始,货币需求又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反常的上升,这同样也是传统货币需求理论无法解释的,这些问题一致表明货币需求函数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传统货币需求函数难以解释70年代中后期的货币需求,经济学家们开始寻找新的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形式,这种努力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首先是对货币进行新的定义,由于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导致出现了大量的金融工具,如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股份,隔夜回购协议等虽然没有包括在传统的货币定义中,但是由于其高度的流动性使得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就好比持有大量可随时变现资产的银行不必持有太多的超额准备金一样,拥有这些金融工具的人们,也不需要持有太多的货币,因为当他们需要货币的时候,只需要将这些具有高度流动性资产卖出即可。按照这种推理,那么使用一种能够将上述几种,甚至更多金融资产包括在内的货币定义,然后找出这种货币与相关变量的关系,也许就是更为适合的。事实上,今年来M2需求函数确实比M1更稳定一些。但没有人敢保证这种稳定性可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为金融创新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另一种办法是在原有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加入一些新的可能会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变量,从而避免传统的货币需求函数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解释变量,可惜的是这方面还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总之,自从7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货币需求函数已经变得相当不稳定,经济学家也未能在寻找到新的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这就对货币需求函数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同时也对货币主义理论构成了挑战。

(三)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

15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从各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数据中大致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在经济繁荣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上升;在经济萧条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也就是说货币的流通速度是顺周期变动的。这一现象和凯恩斯主义观点是吻合的,因为按照凯恩斯的理论,货币需求同利率成反向的关系,而利率又是顺着经济周期变动的,所以货币需求同经济成反向关系,也就是说货币流通速度表现出顺经济周期的特征。

然而,弗德里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也可以对货币流通速度顺经济周期波动做出合理解释。因为货币需求是有持久性收入决定的,而在繁荣时期,持久性收入的增长慢于现期的增长,因而货币需求的增长慢于国名收入的增长,货币流通速度也就上升或加快上升;反之亦然。这样一来,货币流通速度就表现出顺周期的特征。

因此,就这一点而言,双方并没有分出高下。但是从长期的数据来看,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观点还是受到了挑战。以美国为例,在1915年至1950年之间的35年,货币M1的收入流通速度变化率的绝对值超过0.1的有9个年份,而货币M2的收入流通速度变化率的绝对值超过0.1的有8个年份。特别是在大危机期间1931-1932年,M1的收入流通速度下降达0.181,M2的收入流通速度下降也达0.16,货币流通速度的急剧下降,表明这一时期货币需求急剧上升。

这些情况表明,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作一个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量是缺乏现实依据的,将它看做一个常数就更加不科学了,尤其是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或者剧烈波动的时期。人们应该用货币需求来解释货币流通速度,而不是反过来。

结论

只要还有人的存在,那么就会有经济行为,那么货币就不会消失,很显然的一点,货币随着社会的发展是越来越复杂的,从贝壳,羊皮,铁,铜,金,银到纸币,各种债券,金融衍生品等等,今天的货币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古人的想象,货币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货币将是永恒,然后一个人的存在是有限,用有限的时间去研究无限事情很显然是徒劳的,如此一来似乎是悲观的,但是相对于永恒货币,人类经济学家的存在却是稳定的,所有或伟大或渺小的货币研究者们,在他们所存在的时代里,贡献出自已的

16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研究理论,为我们调控经济献上可供参考的理论,这便是一件造福他人的事情。货币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微观到对它研究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是人类智慧的动人光芒。

参考文献

[1] 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2]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1998b:<<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对中国的启示>>,<<战略管理>>1998年第三期

[3]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2012a:<<寻求多重经济目标下的有效政策组合>>,<<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

[4] 陈涛.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f2):13-18。 [5] 樊明太.金融结构及其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7):8—12。 [6] 王小平.美国次贷危机考察报告『J].西部金融,2010,(1):18—20。 [7] 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8):15—18。 [8] 易纲,王召.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J].经济研究,2002,(3):24—29。 [9] 傅殷才主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160页。 [10] 傅殷才:《新保守主义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70一87页。

[11] 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14、57—58、44、45页。 [12] 《“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逝世》,《上海证券报)2006年11月18日。 [13] 布鲁斯·考德威尔:《哈耶克评传》,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92页。

1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致谢

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片论文,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易纲的《货币银行学》,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让我的相关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另外,我要特别感谢的我指导老师—xxx,他及时的提醒我要尽快完成论文,以免对毕业早成影响,督促我要抓紧时间,如果不是老师的电话监督,或许论文根本无法及时完成。同时学校的图书馆里的丰富资料,尤其是电子阅览式的万方数据平台,给我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给予我的非常大的帮助,很感谢学校在数据库上的投入,为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术帮助,图书馆的宝贵学习资源,让学生们受益匪浅,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刘君怡同学,在论文资料编辑上她给予了我至关重要的指导,这次论文格式的编辑,没有她是不能这样完美的。

这次论文的经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人生体验,同时也对我的知识做了很好的回顾,并且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学校对于毕业生的重视,老师们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我踏入社会前必须学习的,感谢在学校四的学习生活,感谢老师们的辛勤栽培,感谢有同学们相伴的青春岁月,谢谢你们!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