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实验指导讲义(2015环境) 下载本文

澄清池就是依据上述理论所建立的工艺设备,它是利用池中的泥渣和混凝剂及原水中杂质颗粒充分相互接触、吸附,以达到泥水分离的净水构筑物。澄清池的最大特点就是省去絮凝设备,将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综合于一个构筑物中完成。

机械搅拌澄清池是将混合、絮凝反应和沉淀工艺综合在一个池内。池中心有一个转动叶轮,将原水和加入药剂同澄清区沉降下来的回流泥浆混合,促进较大絮体的形成。泥浆回流量为进水量的3~5倍,可通过调节叶轮开启度来控制。为保持池内悬浮物浓度稳定,要排除多余的污泥,所以在池内设有1~3个泥渣浓缩斗。当池径较大或进水含砂量较高时,需装设机械刮泥机。该池的优点是:效率较高且比较稳定;对原水水质(如浊度、温度)和处理水量的变化适应性较强;操作运行比较方便;应用较广泛。

三、实验装置

1、外形尺寸:直径3高=?500mm3600mm 2、环境温度:5℃~40℃ 3、处理量:1~1.2m/h 4、分离径上升流速:1~1.2mm/s 5、进水浊度:60~100mg/L、出水浊度:10~20mg/L

6、电源:220V单相三线,功率:400W, 7、外形尺寸:1400 mm3500 mm31800mm 了解掌握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操作实验方法,加深对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特点和运行规律的认识,掌握主要几何尺寸的设计原理

装置本体包括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全部组成,如池体、一次混合反应区、二次混合反应区、清水层、污泥浓缩层、出水堰、电动机等。

3

四、实验操作步骤

1、对照实验装置熟悉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构造及工艺流程图

2、启泵用清水将机械搅拌澄清池试运行一次,检查个部件是否正常及各阀门的使用方法。

3、测定原水的pH、水温、流量,填入表1中。

4、向原水箱内投加混凝剂,搅拌均匀后再重新启动水泵开始运行。

33

5、启泵的同时要调整转子流量计

1、 当矾花悬浮层形成并能正常运行时,选几个流量进行

2、 分别测定出各流量下运行时的进出水浊度,并计算去除率填入表1中 3、 当排泥斗中泥位升高或澄清池内泥位升高时,应及时排泥。 4、 实验完成后,关闭水泵及各阀门

表1 实验记录表

序号 原水 pH 水/℃ 温流量 (1/h) 投药 名称 投 药量(Mg/L) 浊度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观察悬浮矾花层变化情况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处理

(1) 根据进出水浊度,计算去除率 (2) 将处理过程中的技术指标填入表中

六、思考题

1、 通过实验装置阐述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工作原理 2、 比较机械搅拌澄清池与其他澄清池不同之处

水力循环澄清池

一、实验目的

澄清池是将微絮体的絮凝过程和絮凝体与水分离过程综合于一个构筑物中完成,也就是它的作用相当于反应池和沉淀池作用的综合。达到这种作用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澄清池中具有高浓度的活性泥渣层。为了充分发挥泥渣接触絮凝作用,可借助于水力抽升使泥渣在池内循环、流动,这种池型就叫做水力循环澄清池。本实验装置是展示水力循环澄清池内部构造、工作原理的演示装置。通过实验可以达到下列目的:

1、通过对有机玻璃装置直接地观察,能清晰地了解其内部构造; 2、观察矾花及悬浮层的形成,了解其作用及特点;

3、通过装置动态实验熟悉运行操作方法,展示喷嘴、喉管的工作情况及泥渣重复回流、沉降等现象。

二、实验原理

1、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原理

水力循环澄清池是澄清池的一种形式,与脉冲澄清池类似,水力循环澄清池也是通

34

过水流的作用保证接触絮凝区的要求,即聚体的悬浮紊动和动态稳定性都是靠水流条件完成的。按泥渣的运动情况,水力循环澄清池属于泥渣循环型的澄清池,利用水与泥渣的接触,使泥渣在池内循环流动。在循环过程中,活性泥渣不断与水中的脱稳杂质进行接触絮凝,使杂质从水中分离出去。

水力循环澄清池是利用水力抽升使池中泥渣得以循环回流,其原理是带有一定压力的源水(投加混凝剂后)以高速通过水射器喷嘴,在水射器喉管周围形成真空,从而将2~4倍于原水的回流泥渣吸入喉管,并与之充分混合。回流泥渣和原水的充分接触、反应,大大加强了颗粒间的吸附作用,加速了絮凝,从而使原水获得了较好的澄清。泥渣的循环除了水力抽升以外,还可以借助机械抽升得以实现,机械搅拌澄清池就属于这种类型。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构造及工艺流程见图。

在水力循环澄清池中,原水从池底流入,经喷嘴高速喷入喉管,利用在喉管下部喇

集水渠5673428出水1排空进水1-进水管;2-喷嘴;3-喉管;4-喇叭口;5-第一絮凝室;6-第二絮凝室;7-泥渣浓缩室;8-份离室;叭口附近造成真空而吸入回流泥渣,原水与回流泥渣在喉管中剧烈混合后,被送入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从第二反应是流出的泥水混合液,在分离室中进行泥水分离,清水向上,泥渣则一部分进入了泥渣浓缩室,一部分被吸入喉管重新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原水流量与泥渣回流量之比,一般为1:(2~4)。喉管和喇叭的高低可用池底的升降阀进行调节。

2、水力循环澄清池工艺、构造的特点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构造:本体包括单个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全部组成,如池体、进水管、喷嘴、喉管、喇叭口、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泥渣浓缩室、分离室、集水渠、出水管、排泥管等。

本体包括单个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全部组成,如池体、进水管、喷嘴、喉管、喇叭口、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泥渣浓缩室、分离室、集水渠、出水管、排泥管等。

35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特点:

(1) 聚凝效果好。大量高浓度的回流泥渣与加过混凝剂的原水中的杂质颗粒具有根更

多的接触机会,且二者粒径相比较悬殊,故接触聚凝效果好。

(2) 靠水力作用进行污泥抽升,机械设备结构简单。

(3) 进水水压要求高,混凝剂投加量较大,池体较高,能量消耗较大。 (4) 对原水水质、水量、水温变化适应性较差。

三、实验配套设备及试剂

1、 浊度仪(1台) 2、 酸度计(1台) 3、 烧杯(500ml 3~5支)

4、 混凝剂(采用混凝实验中选定的最佳混凝剂) 5、 粘土

四、实验操作步骤

1、 熟悉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构造及原理,检查其各部件是否漏水,水泵与阀门是否完好。 2、 测定原水中的pH、温度、浊度、流量,并填入表1中。

3、 若原水浊度较低时,为加速泥渣层的形成,也可加入一些粘土,增大水中的浊度,

然后向原水中加入较多的混凝剂。 4、 开始进水流量控制在800L/h左右。

5、 根据800L/h流量的运行情况,分别加大或减小进水流量,测出不同负荷下运行时的

进出水浊度,填入表1,并计算其去除率。

6、 当悬浮泥渣层升高影响正常工作时,从泥渣浓缩室排泥。

7、 也可改变混凝剂的投加量或调节池的升降阀来改变原水流量与泥渣回流量的比值,

寻求最优运行工况,并记录下来,供今后实验参考。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的处理

1、 根据进出水的浊度值,计算其去除率。 2、 将所测得的工艺指标填入表格。

表1 实验记录表

序号 1 2 3 4 5 pH 原水 水温/℃ 流量/(l?h-1) 名称 投药 投药量(mg/L) 进水 浊度 出水 去除率/% 观察悬浮矾花层变化情况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