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为一个不大于系统总阻抗的门槛,其中Zzd为距离保护的整定值,在装置内根据保护定值自动确定。
对CA、AB相间距离和A、B、C接地距离以次类推。
条件1)使距离保护在系统纯振荡时不误动;条件 2) 使距离保护在振荡中发生反向故障时不误动;条件3) 使距离保护在振荡中发生区外故障时不误动。 3.4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3.4.1 电容电流补偿
对于高电压长距离输电线路,电容电流较大,为提高差动继电器的灵敏度,需要进行电容电流补偿。传统电容电流补偿法只能补偿稳态电容电流,在空载合闸、区外故障切除等暂态过程中,线路暂态电容电流很大,此时稳态补偿已不能精确补偿,所以本装置采用了基于线路分布参数模型的电容电流补偿方法(适用于带并联电抗器线路),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对差流中的电容电流进行精确补偿。
对于电容电流不大的输电线路如220kV线路及500kV(≤70km)的短线路(电容电流小于0.1倍的额定电流),差动继电器无需电容电流补偿就能满足灵敏度要求。而对于220kV特长线路及500kV的长线,即使电抗器已经补偿了大部分的稳态电容电流,但是仍建议投入电容电流补偿功能。电容电流补偿功能可以通过“电流补偿”控制字投入或退出。
在电容电流补偿功能投入后,定值中的线路参数: 线路正序阻抗定值、线路正序灵敏角、线路零序阻抗定值、线路零序灵敏角、线路正序容抗定值、线路零序容抗定值、电抗器阻抗定值、中性点电抗器阻抗定值、对侧电抗器阻抗定值、对侧中性点电抗器阻抗定值必须整定正确,最好按实测参数整定。
因为本装置采用的电容电流补偿算法是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其需要使用线路两侧系统真实的电流电压,并且将上述线路参数正确整定后才能得到准确的补偿,因此建议在定值校验时,将“电流补偿”控制字退出,以使带补偿的差动继电器退出。 3.4.2 差动继电器投入条件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中设有“纵联差动保护”压板及“纵联差动保护”控制字,只有在两侧“纵联差动保护”屏上硬压板及软压板定值都投入且“纵联差动保护”控制字置“1”时,差动继电器才投入。 3.4.3 常规电流差动继电器
常规电流差动继电器包括三种电流差动继电器:变化量相差动继电器、稳态相差动继电器和分相零序差动继电器。
(1) 变化量相差动继电器
1) 动作方程
???Iop???0.8??Ire?? ??A,B,C ?H???Iop???Imk 2) 参数说明
A. ?Iop??为变化量相差动电流,取值为两侧相电流变化量矢量和的幅值
?Im????In??;
B. ?Ire??为变化量相制动电流,取值为两侧相电流变化量矢量差的幅值
?Im????In??;
HC. Imk为变化量差动继电器的动作门槛:
① 当“电流补偿”控制字置“1”,取值为2.5?max(Ic,Un,Idz); XC② 当“电流补偿”控制字置“0”,取值为2.5?max(Ic,Idz); D. Un为额定电压(57.7V),In为二次额定电流值(1A或5A); E. Ic为线路实测电容电流,由正常运行时未经补偿的稳态差流获得; F.
XC为线路正序容抗,XL线路并联电抗,Idz为差动动作电流定值;
(2) 稳态相差动继电器
1) 动作方程
A. 稳态Ⅰ段相差动继电器
??Iop???0.8?Ire?? ?HI?I?mk?op??
??A,B,C
B. 稳态Ⅱ段相差动继电器(经40ms延时动作)
??Iop???0.6?Ire?? ?M??Iop???Imk2) 参数说明
??A,B,C
A. Iop??为稳态差动电流,取值为两侧稳态相电流矢量和的幅值Im???In??; B. Ire??为稳态制动电流,取值为两侧稳态相电流矢量差的幅值Im???In??;
MC. Imk为稳态相差动继电器Ⅱ段动作门槛
UnUn?,Idz); XCXL② 当“电流补偿”控制字置“0”,取值为1.5?max(Ic,Idz);
① 当“电流补偿”控制字置“1”,取值为1.5?max(Ic,HD. 上述式中参数Un、Ic、XC、XL、Idz、Imk定义同上。
(3) 分相零序差动继电器
1) 动作方程
?Iop?0?0.8?Ire?0?L?Iop?0?Imk ??Iop???0.2?Ire???IL?Iop??mk?2) 参数说明
A. Iop?0为零序差动电流,取值为两侧自产零序电流矢量和的幅值Im?0?In?0; B. Ire?0为零序制动电流,取值为两侧自产零序电流矢量差的幅值Im?0?In?0;
LC. Imk为零序差动继电器动作门槛,取值为max(Ic,Idz);
D. 上述式中参数Ic,Idz、Iop??、Ire??定义同上。 3) 其它说明
A. 分相零序差动继电器只在单相接地故障时投入,动作延时为100ms; B. 当差流选相元件拒动时,延时250ms三相跳闸;
3.4.4 电容电流补偿差动继电器
电容电流补偿差动继电器包括三种电流差动继电器:变化量相差动继电器、稳态相差动继电器和分相零序差动继电器。
(1) 变化量相差动继电器
1) 动作方程
BB???Iop???0.8??Ire?? ??A,B,C ?BBH???Iop???Imk
2) 参数说明
A.
B?Iop??为经电容电流补偿后的变化量相差动电流,取值为两侧经电容电流补偿后的相电
BB流变化量矢量和的幅值?Im????In??;
BB. ?Ire为经电容电流补偿后的变化量相制动电流,取值为两侧经电容电流补偿后的相电??BB流变化量矢量差的幅值?Im????In??;
BHC. Imk 为经电容电流补偿变化量差动继电器的动作门槛,取值为2.5?max(Ic,Idz)。
(2) 稳态相差动继电器
1) 动作方程
BB??Iop???0.6?Ire?? ?BBM??Iop???Imk ??A,B,C
2) 参数说明
A.
BIop取值为两侧经电容电流补偿后的稳态相电??为经电容电流补偿后的稳态相差动电流,
BB流矢量和的幅值Im???In??;
BB. Ire取值为两侧经电容电流补偿后的稳态相电??为经电容电流补偿后的稳态相制动电流,
BB流矢量差的幅值Im???In??;
BMC. Imk 为经电容电流补偿稳态相差动继电器动作门槛,取值为1.5?max(Ic,Idz)。
(3) 分相零序差动继电器
1) 动作方程
?Iop?0?0.8?Ire?0?L?Iop?0?Imk ?BB?Iop???0.2?Ire???BLI?Iop??mk?2) 参数说明
BL 上述式中参数Iop?0、Ire?0、Iop??、Ire??、Imk定义同上。
B3.4.5 CT断线及差流越限
(1) CT断线
1) CT断线条件
A. 本侧零序电流、零序差流都大于0.05额定电流; B. 对侧不启动且本侧相差流大于0.1额定电流;
C. 本侧相电流减小幅值大于0.1额定电流或相电流幅值小于0.05额定电流;
上述三个条件都满足时置CT断线标志,并利用光纤通道传至对侧,用于差动保护逻辑判断。条件满足时,延时1秒报“CT断线”事件,并点亮面板“CT断线”指示灯;在条件不满足后,延时0.5秒收回相关事件和指示灯。
2) CT断线说明
CT断线瞬间,断线侧的启动元件和差动继电器可能动作,但对侧的启动元件不动作,不会向本侧发允许信号,从而保证纵联电流差动保护不会误动作。CT断线时发生故障或系统扰动导致启动元件动作,若定值中的控制字“CT断线闭锁差动”投入,则将闭锁断线相差动保护;若定值中的控制字“CT断线闭锁差动”退出且断线相差流大于“CT断线差动电流定值”,则仍将开放断线相电流差动保护。
CT断线后无论“CT断线闭锁差动”控制字是否投入,非断线相发生区内故障两侧差动保护都将三跳。 (2) 差流越限
1) 当电流补偿功能投入的情况下,取经电容电流补偿的相差流,任一相差流大于0.9倍“差动动
作电流定值”;
2) 当电流补偿功能退出的情况下,则取常规稳态差动电流进行判断,任一相差流大于0.9倍“差
动动作电流定值”;
上述任一条件满足,延时10秒展宽1秒报“差流越限”报告,不闭锁保护。 3.4.6 CT饱和
在CT饱和时,为了不降低区内故障时的保护灵敏度,又能躲过区外故障CT饱时的不利影响,保护装置利用输电线路故障时刻电流流向以及CT饱和时波形畸变的特点,能够可靠检测出区外故障CT饱和,从而使电流差动继电器可以根据上述判断结果进行相对应的处理。对于饱和后区外转区内故障的情况,由于采用了瞬时性判别方法,因此可以快速可靠开放,保证了差动保护的动作灵敏度。 3.4.7 双端测距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采用双端电气量的测距方法,测距计算公式为:
Dmf??U??I??Z?DUmnnl ???(Im?In)Z?本侧正序电压,U?本侧正序电流,I?对侧正序?为对侧正序电压,I其中:Dmf为测距离结果,Umnnm电流,Z为线路单位长度阻抗,Dl线路全长。 3.4.8 数据同步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采用采样时刻结合采样序列号的同步算法,两侧装置一侧作为同步端(主机),另一侧作为参考端(从机),以同步方式交换两侧信息,参考端采样间隔固定,并在每一采样间隔中固定向对侧发送一帧信息,主机和从机不需要整定,由保护装置自动确定。两侧装置采样数据同步的前提条件为:
(1) 通道单向最大传输时延≤16ms;
(2) 通道的收发路由一致(两个方向的传输延时相等)。 3.4.9 通道说明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中通信可靠性是影响保护性能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对通信进行了严密细致的监视。每帧数据进行CRC校验,错误舍弃,错误帧数大于一定值时,报通道失效;通信为恒速率,每秒钟收到的帧数为恒定,如果丢失帧数大于某给定值,报通道中断。正常时显示上述指标方便通道监视。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