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评价 下载本文

1、社会性与情感发展评价的内容

?自我系统的发展: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如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等)、自尊心、自我价值感、成就感、好胜心、自信心等;

?情绪情感发展:一般情绪状态、情绪情感的表达与控制、同情心、好奇心、责任感、道德感等

?社会交往的发展:交往态度、交往能力(合作、分享、互助、解决冲突等)、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

?品德发展: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

2、幼儿社会性与情感发展的评价方法 ?观察法 ?访谈法 ?同伴提名法 ?情景测验法 ?问卷调查法 3、发展检核表 (1)自尊

?和主要照料人分离没有问题 ?与教师形成安全依恋 ?能成功完成一项任务 ?选择活动时无需教师帮助 ?主动寻找同伴一起玩

?在表演游戏中,能自信地扮演角色 ?能维护自己的权利 ?自己做事时充满热情

(2)情感发展

?用适当的方法释放压抑的情绪 ?用言语而不是消极行为表达愤怒 ?在困难或危险情景下,能保持冷静 ?用适当的方式消除忧伤情绪 ?遇到突发事件不慌乱

?对他人表现出柔情、热心和关爱 ?对班级活动表现出兴趣,能集中注意 ?经常面带微笑,开心快乐

(3)社会性游戏 ?愿意看别人玩游戏

?用自己的玩具/材料独自玩游戏 ?用和他人相似的玩具/材料平行游戏 ?在小组游戏中与其他幼儿游玩 ?能与其他幼儿交朋友

?用积极的方式参与到正在进行的游戏中 ?用积极的方式在游戏中扮演自己的角色 ?用积极的方式解决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冲突

(4)亲社会行为

?对忧伤的幼儿表现出关心

?遇到冲突时,能说出对方的感受 ?能与他人分享 ?能把东西给予他人 ?在轮流过程中不烦躁 ?自觉自愿地服从要求 ?帮助其他小朋友完成任务 ?帮助有需要的其他小朋友

案例1:小班幼儿愤怒情绪应对方式观察

?观察目的:观察小班幼儿在园愤怒情绪的应对方式,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提出合理干预、调节幼儿愤怒情绪的策略。

?观察方法:自然情境下非参与式的、系统的直接观察

?观察对象:选取某市实验幼儿园中的一个小班为观察班,共有30名幼儿,男孩18人,女孩12人。

?取样方法:事件取样法

编制观察工具:《幼儿愤怒情绪应对方式观察记录表》

?第一,设立观察记录表的基本信息项,包括观察时间、观察场景、观察者、观察对象、教师及幼儿的应对方式等;

?第二,根据观察目的确立观察域,即幼儿愤怒情绪事件;

?第三,记录观察内容,为方便记录和确保观察过程信息不被遗漏,笔者对幼儿愤怒情绪产生的场景、起因和事件发生过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编码,观察记录采取编码记录与事件简要描述相结合的方法

《幼儿愤怒情绪应对方式观察记录表》 事件编场景 事件起事件经应对方式 观察对观察者 观察时号 因 过 象 间 教师 幼儿自身 编码

场景编码:

A教学活动;B游戏活动;c生活活动;D体育活动?-?- 起因编码:

A被教师批评或权益受损;B同伴冲突;c身体不适; D被忽略;E嫉妒;F不喜欢?-?- 行为表现编码:

1.表情:A生气;B冷漠;c厌恶?-?- 2.言语:A哭诉;B叫嚷;c骂人?-?-

3.动作:A拍打;B脚踢;C摔打物品;D逃跑?-?- 观察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一)对观察资料进行处理 ?观察结束后,对收集到的观察资料进行处理。笔者在本次观察研究中共收集小班幼儿典型愤怒

情绪事件20起,资料处理程序为:首先,根据编码将原始记录按“教师对幼儿愤怒情绪的应对方式”和“幼儿自身对愤怒情绪的应对方式”这两个维度进行整理归类;然后,计算每一维度下具体被观察的行为及其频次和百分比;最后,依据统计结果制成图表 (二)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在本观察研究中,当小班幼儿产生愤怒情绪时,主要通过幼儿调节和教师干预来调节情绪,而且在同一愤怒情绪事件中,幼儿调节和教师干预往往交互作用,并非单一存在。 ?幼儿调节:自由发泄、问题解决、转移注意力 ?教师干预:说明指导、安抚、批评压制、 鼓励强化、提醒后果

? 从教师的主要干预策略可见,教师对幼儿愤怒情绪的干预多是教师加以主导控制,较少通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发挥幼儿情绪调节的自主性,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幼儿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和可塑性决定了教师在幼儿情绪调节中的不可或缺性,但这不等于教师可以替代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学习情绪调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引导而非控制。此外,无限制地发泄或是完全压抑愤怒情绪,两者都不是真正消除愤怒情绪的好办法。在本观察研究中,?°自由发泄?±的比率为25%,?°批评压制?±的比率为10%,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幼儿愤怒情绪的应对策略还有待科学化。 案例2:幼儿分享行为观察

?背景:在一次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幼儿在家里?°有求必应?±,家长也流露出很伤脑筋的问题,自己的孩子不肯与别人分享,表现得很自私,不知道该怎么办?

?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专门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分享活动,请小朋友把家里好吃的零食带到幼儿园来,让他们相互互换零食,体验分享的快乐。并对他们在分享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了记录。

案例2:分享活动开始了,当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好吃的零食拿出来,分给其他小朋友尝一尝时,孩子们的表示是千姿百态,耐人寻味的。 大胖子乐乐,性急手快,打开自己的包,抓起好吃的东西就往嘴巴里塞,三下五除二,一口气把自己带来的东西吃完了。然后他就费尽心机想办法 品尝别人带来的新鲜食物,碰上别人见他没东西互换,不愿给他尝时,他就着手去抢,毫无探讨的余地,嘴里还义正辞严的说,老师让每个人都试试的。 瘦小的高劭见状匆匆用双手牢牢捂住自己的食物,藏在怀里不让乐乐看见,他自己也不去尝别人的食物。看见小朋友朝他走来,他就匆匆嚷着:“我不吃你们的东西,你们也不许吃我的东西,我不想交换。” 灵巧的安安和小朋友互换食物时,显的特别“夺目”,只见他一下子和别人比互换物的大小,一下子和别人比互换物的多少,讨价还价,恐怕自己吃亏。 眯眯眼阿信很慷慨,谁来到她身边,她都热忱、好客的请别人吃她带来的东西,自己也试试别人的食物,还时时的说一句;“好吃,真好吃。” 案例3:孩子们为什么争当排头

?背景:随着户外音乐的响起,孩子们像要出笼的小鸟,“老师,咱们是不是要出去了?”“对,准备排队吧。”我的话音刚落,大宝“嗖”地跑了过来,丁丁也跟着跑到我的面前,为了当上排头,这两个人就当着我的面儿,用胳膊撞、用小屁股顶,都想把对方挤到后面去。别看大宝是女孩子,她一点也不甘示弱,我拉起大宝的手,丁丁立马哇哇大哭:“明明是我先来的,是大宝把我挤到后面的。”我好笑地对丁丁说:“你看,大宝已经站在前面了。”丁丁哭得更加委屈了。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为了当上小排头,不论男孩还是女孩,经常发生争执甚至用身体碰撞来达到目的。

?在幼儿园,孩子们争当排头的现象屡见不鲜。户外活动出门前,孩子们你争我抢地站队当排头。有时,集合的信号刚发出,幼儿立刻收好正在玩的玩具跑到老师的面前站队了。户外活动结束时,进餐音乐一响,在大型玩具上玩得不亦乐乎的孩子一溜烟儿跑下来,你推我搡地争当排头。到底是什么原因亦或是什么力量促使幼儿争着抢着当排头,甚至不惜用?°武力来对决?±?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笔者围绕?°你想当排头吗?为什么??±这两个问题,

在幼儿最放松的时间段(玩活动区的时候),对中(1)班和中(2)班的60名幼儿进行了单独访谈,并进行录音记录,然后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显示,93.3%的幼儿喜欢当排头,6.7%的幼儿不喜欢当排头。5名幼儿不喜欢当排头的原因分别为:?°(当了排头)就没办法和后边的小朋友聊天了?±、?°我喜欢站在(队)里面?±、?°当了排头我就不能到处看了?±、?°我不想走那么快?±、?°我个子太高了,会挡着后面的小朋友?±。

孩子们想当排头的原因如下: ?自身需求强烈

1.乐于与教师亲近。

2.矮个子的小朋友想当排头为了看得更远。 3.有领袖意识。

4.从来没有当过,想尝试。 ?受教师影响

1.当排头的小朋友是受到教师肯定的小朋友。 2.获得某种优先权。 同伴提名法

同伴提名法是社会测量法中历史最长、也可能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它要求班级(或其他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按照一定标准挑选出一定数量的同学。儿童所得的提名次数就是其分数。积极提名的分数被看作是儿童的人缘或同伴接纳的指标。一般将提名的积极标准与消极标准结合使用,消极提名一般是让儿童挑出最不喜欢或最不愿意一起玩的同伴。消极提名分数高的儿童被看做是被拒绝者。 如何运用同伴提名法

?正确地确定有效、适当的提名标准 ?采用个别施测的方法

?采用照片提名法或现场提名法

?提名结果的记分与应用:单项记分与综合记分

第六节 学习品质评价

一、什么是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指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

?它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那些技能,而是儿童自己怎么样使自己去获得各种各样的技能。 学习品质的内容 ?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学习的主动性 ?坚持与专注 ?想象与创造 ?反思与解释

二、学习兴趣与好奇心的评价

?提问:提问的频率、提问的类型、所提问题的质量、如何面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 ?对自然事物的态度

?对人、对社会事件的态度 三、学习主动性的评价 ?面对任务的态度

不同类型的任务:喜欢的、不喜欢的 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容易的、有挑战的 ?儿童的目标意识 计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