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下载本文

【解析】 根据熟制和农作物品种确定①②③④四地的名称:①——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亚热带);②——黄河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暖温带);③——东北平原(一年一熟,中温带);④——南部沿海地区(一年三熟,热带或亚热带)。

4.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差异 C.水分的差异 【答案】 C

【解析】 ①②两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分别为水田和旱地,主要是降水(水分)的多少造成的。

5.①②两地都有棉花种植,两地相比,②地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A.春季多雨,利于棉苗的生长 B.夏季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 C.秋季“秋高气爽”,利于棉花的收摘 D.春季降水少,利于棉苗的生长 【答案】 C

【解析】 华北地区有春旱,不利于棉苗的生长。

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读“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完成6~7题。

B.热量的差异 D.土壤的差异

6.在区域开发早期,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河网密布 C.土质黏重 【答案】 B

【解析】 在区域开发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河网密布、土质黏重、红壤广布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7.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提供工业原料 C.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 【答案】 C

【解析】 河网密布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B.提供生活水源 D.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B.雨热同期 D.红壤广布

二、综合题

8.“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结合“我国商品粮基地生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商品粮基地20世纪80年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南方或北方);2000~2003年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南方或北方)地区。

(2)对比分析甲、乙两图中A、B两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差异 地区 A 商 品 粮 基 地 B 商 品 粮 基 地 矿产资源 土地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气候类型 降水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环境要素 气候类型 降水变化 特征表现 ______气候 自______向 ______减少 ______土为主,耕地 ______,人均水平____ ______丰富 ______气候 从南向北减少 ________土较肥沃,耕地________,人均水平_______ 贫乏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________耕作业,一年一熟 由东向西的农作物依次为:水稻→玉米→谷子 农业生产规模________,机械化程度________,商品率________ ________工业基地 水田为主,一年______熟 水面减少,影响农业产值构成 生产规模________,粮食商品率________ 依靠进口资源发展工业,商业贸易较发

达 (3)试分析B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的“粮仓”地位让位于A地区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南方 北方

(2)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为:A地区:温带季风 旱地 东 西 黑 集中连片 高 大 高 高 石油 重

B地区:亚热带季风 两熟到三熟 水稻 分散 低 小 低

(3)B地区由于河网密布、地形破碎,生产规模小,城市发展快,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使其粮食的商品率低,进而导致其在全国的粮食生产地位下降。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向北方转移的趋势,这和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有关。A是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该区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型机械化生产,又分布有肥沃的黑土,因此粮食的商品率很高,并逐步取代了长江三角洲(B)在全国的“粮仓”地位。而B地因地理位置优越,弥补了其资源短缺的不足,商业贸易、综合性的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很快,人口分布稠密,再加上该地受水文状况的限制,土地较为分散,生产规模较小,因而粮食商品率较低,在全国的“粮仓”地位逐渐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