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用书含解析 下载本文

专题十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考试内容、考核要求 5年考情 真题示例 考查角度 学科素养 考查热度 社会主义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建设道路和影响(b) 的 “斯大林模式” 的社会主“斯大林模式”(c) 义 建设道路 苏联社会 主义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c) 与挫折 分析解读 本专题在浙江过去的选考考试中均未出现相关试题。根据本专题的现实意义,预测今后有可能会考查,在考查内容上可能涉及苏联不同时期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影响,同时会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综合比较。

复习本专题过程中既要注意苏联的主要领导人在历史转折点所起的重要作用,更要注意历史的转变关头或改革的初始阶段所处的历史背景。无论是列宁、斯大林还是其他苏联领导人,他们所采取的政策都针对当时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或主要问题而展开。因此,无论是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还是其他的改革措施,都有它们出现的原因和背景。而赫鲁晓夫改革及其后改革的失败,不仅与主要领导人的指导思想有关,更与当时苏联社会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

【真题典例】

— — — ☆☆☆ — — — ☆☆☆ 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初期探索 和意义(c) — — — ☆☆☆ 1

破考点 【专题概览】

一、时空定位

二、知识线索

苏联是人类社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本专题阐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改革的成就与经验教训,勾画了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轨迹。通过学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程,理解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的必然性、进步性、复杂性和曲折性。

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苏维埃政府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结束后,新经济...列宁时期 政策的出现是列宁根据社会现实做出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尝试 ..............................斯大林模式的出现是探索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近代化历程,开辟了不同..................................,它创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斯大林时代 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奇迹。斯大林模式存在的严重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根源 ..苏联的改革 认识 二战后,苏联的改革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渐进的过..............................程,最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 .反思苏联的历史,对我们认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我们今天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会有新的思考和体会 ...............【考点集训】

考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2

1.(2018浙江宁波十校高三9月联考,27)关于在一个落后国家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与改革道路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及其理论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有( )

①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 ②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要结合本国国情 ③强调要利用经济中的市场要素 ④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包围的国际形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C

2.(2017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市质检,29)1920年,许多农民向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这说明( )

A.农民对苏维埃政府有不满情绪 B.农民拥护和支持余粮收集制

C.三年国内战争中农民贡献最大 D.粮食税的实施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答案 A

3.(2017浙江稽阳联谊学校8月联考,29)1921年11月,苏俄政府与美国商人哈默签订了关于租让阿拉帕耶夫石棉矿区的协议。协议:苏政府将石棉矿区租让给承租者,期限20年;承租者每年所采矿藏及制品的10%归苏政府;苏公民不少于企业总人数50%;承租者须向苏国家银行缴纳500万美元的黄金作抵押;合同期满后企业所有的矿藏、设备等完全无偿转归苏维埃国家所有。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苏俄加入国联扩大了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 B.苏联自此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C.优先发展重工业推动工业体系的健全 D.谨慎地尝试资本主义以恢复苏俄经济 答案 D

考点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2018浙江台州高三期末,29)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经济危机为苏联实现五年计划提供了契机

②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的工业化得到西方大国的支持 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④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A.①② B.②③

3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2.(2018广东汕头一模,35)1929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730名。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这表明当时( )

A.苏联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 B.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 C.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D.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 答案 D

3.(2018山东济南二模,34)1930年3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000万户农民退出农庄,据此可知( )

A.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 B.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 C.世界性危机影响苏联农业决策 D.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答案 A

4.(2017江苏南京9月,16)“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的私人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产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的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答案 C

考点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2018安徽蚌埠一模,23)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即: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 C.经济改革直接导致解体 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答案 B

2.(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35)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但1990年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苏联民众对此的反应却是敌对的、冷淡的。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冷战’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对此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解体主要由于西方和平演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