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较,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通过自己活动的成果认识自己,不断地对自己的情感做出客观的评估
3教会学生从理智上防止或延缓不适当的情感,养成自我监督自己情感的习惯,提高小学儿童调节和控制情感的能力
意志的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1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
2意志和行动是不可分的,意志总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这种在意志调节和支配下的有目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称之为意志行动 3人的行动主要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 4人的意志有哪几个特征?
(一)明确的目的性 (二)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5人的意志水平主要表现在克服困难的水平上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在行动之前,人为了确定行动的目的,为了选择方法和步骤,必须要审时度势 在行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还要深思熟虑,找出有效的方法克服它,战胜它 另一方面,认识过程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
积极的意志,品质会促进一个人认识能力发展 消极的意志,品质会阻碍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
(二)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从另一方面,意志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例:不要意气用事或化悲痛为力量 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1在意志行动中,主要的心理成分有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意志努力 2动机冲突的类型有原则性冲突和非原则性冲突
3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最佳地实现目标过程称之为决策
4在意志行动的决策中,决策的知识经验、思维能力、意志品质等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5意志努力是指人在确定目的,解决动机冲突,制定计划、进行决策以及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内外各种困难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的心理力量
6意志努力表现在整个的意志行动过程中,意志努力集中表现为克服困难,以保证意志行动的顺利进行
小学儿童的意志
一、小学儿童意志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意志发展的一半特点
问答: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的发展的特点?
答:首先,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他们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多半是由成人提出的。他们的行动动机和目的常常是比较短暂的、狭隘的、具体的。那些远大的、抽象的行动动机和目的对他们来说,还是不容易理解,还不能对他们的行动起很大的作用
其次,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行动动机和目的,一半是很不稳定的,还不能再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为实现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而积极地行动
最后,小学儿童在解决动机冲突,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中他们常常表现出不善于运用抽象原则来解决动机冲突,更多地受一些有关的具体时间所左右 小学儿童克服困难的毅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强的 (二)小学儿童意志品质的发展
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1自觉性的发展(自觉性指一个人是否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目的,并调整和控制行动的意志品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觉性是比较差的
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相对而言,小学儿童的受暗示性和独断性比自觉性特征明显
2果断性的发展(果断性指一个人是否能辨别事物真相,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定,并采取积极行动的意志品质,缺乏果断性的人变现为优柔寡断或冒失,小学儿童意志的果断性还是比较差的)
3自制性的发展(自治性表现为是否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约束自己产生不利于完成任务的行为)
小学儿童意志的自制性品质随年纪升高而稳步发展,这种稳步发展的趋势呈迅速发展(一至三年级)→平稳(三、四年级)→迅速发展(四、五年级)→平稳(五、六年级)的状态
4坚持性的发展(意志行动的坚持性表现为能否不屈不饶地克服困难,把决定贯彻始终)
小学儿童的坚持性品质还是比较差的,往往表现出一种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二、小学儿童意志的培养
问: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意志力?
(一)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小学儿童行动的自觉性
开展理想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确定自己行动的目的,并对一切个人的,团体的思想和行为做出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明辨是非,善恶和荣辱,使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提高行动的自觉性
教师应当十分注意把抽象的道理和儿童的具体行为结合起来,用理想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二)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儿童的自制能力
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儿童自觉遵守纪律和生活制度的常规训练,使儿童形成自动控制的行为习惯
怎样进行养成教育?
1从生活小事上进行训练 2耐心指导,反复训练 3教师注意以身作则
三、教育儿童正确地对待挫折(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挫折中表现,并在克服挫折中形成的) 教师要帮组儿童正确地对待挫折,做法是:
1帮助儿童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找出避免挫折的方法 2面对挫折,鼓励儿童充满信心地战胜挫折 3提高小学儿童的挫折耐受力
四、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小学儿童的意志
第一、教师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二、要给予鼓励和必要的指导,但不要代替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因人而异
小学儿童的品德
品德的概述
一、品德: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反映,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二、问:道德和品德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联系:没有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体的品德;同时,个体品德又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个体品德的集中表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并影响社会道德的内容和社会风尚
区别:1道德是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则是依赖于某一个体而存在的一种个体现象
2道德的发簪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还要服从于个体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
3道德主要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主要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一)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品德的水平) (二)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道德意志(它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
(四)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时一个人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式)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
(一)道德概念的理解(如同认识范围内概念的发展一样,小学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意识从直观的、具体的理解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本质的理解)
(二)道德判断(它的发展趋势是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1从他律到自律(道德判断是从他律逐步发展到自律)(从三年级开始儿童对老师的话就不是盲目听从)转折期 2从效果到动机(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依据是由行为后果逐步发展到行为动机,然后才达到后果与动机统一的水平 3由片面到全面
二、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1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发展速度最快 2义务感排在第一位
三、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一般趋势
1道德行为的发展与认识的提高相适应(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与其认识水平的提高时相适应的)
2由外部调节向内部控制过度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噶站水平出一个低年级和高年级高而中年级低的,“马鞍型”
(1)“马鞍型”“优型”现象指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出现一个低年级和高年级高而低年级低
(2)产生“马鞍型”现象的原因:低年级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由教师和家长等外部因素的调节阶段,行为习惯虽缺乏自觉性且不巩固,但受一定控制;中年级儿童,由于独立性的发展,不少儿童显得不那么“听话了”,于是就可能破坏了原先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导致行为习惯水平的下降,既没有外部调节又缺乏内部控制;高年级儿童行为习惯水平的上升,表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已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开始向内心自觉地方向过渡
(二)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发展
(1) 自坚持性的发展 (2) 自制力的发展
四、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攻击
1.小学儿童的攻击通常表现为两种请况:一种是因为不能控制自我的怒气和沮丧而产生的攻击行为,另一种是恶意的,带有挑衅的攻击。这两种攻击都属于品行障碍、
2.产生攻击的原因包括:攻击是一种本能反应;把攻击行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在方式攻击行为主要是模仿的结果
3.为何帮助有攻击行为的儿童?教养要得当;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适当的宣泄 (二)撒谎
撒谎是一种虚构或捏造事实的行为,隐瞒部分或全部事实 (1)造成撒谎的原因:
a家庭中父母与孩子间缺乏民主,信任与沟通; b儿童爱撒谎也与他期望获得重视有关; c撒谎也来自于不良榜样的模仿 (2)怎样对待撒谎儿童?
a区分撒谎和想象与现实不分;
b教养要得当,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c对撒谎的儿童,应认真严肃的指出说谎的危害,要让学生知道,用撒谎来掩饰错误将是错上加错;
d要注意帮助儿童克服因过去说谎而产生的罪恶感,使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 e儿童既已形成的旧习惯往往很难一下子彻底改正过来,即使偶然再犯,也不需要大惊小怪,认为前功尽弃了 (三)逃学与离家出走
逃学与离家出走是一种因为儿童拒绝学校或家庭而造成的社会行为问题。 (1)逃学与离家出走的原因?
a教师或父母对儿童的过失给予过分严厉的惩罚;
b同学或一些社会组织团伙中用极具有诱惑力和易使人成瘾的活动吸引儿童; c出走还和儿童个性心理有关。
d过分娇惯任性和缺少经历生活挫折的孩子容易逃学或离家出走。 (2)为何防止和对待儿童逃学或离家出走?
a教育要得当,要民主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b杜绝社会上的不良诱惑;注意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3)对于已逃学或离家出走的儿童,应怎么办?
a对出走行为表示理解,使儿童感受到将不会对出走本身做出更多的惩罚; b与儿童诚恳交谈,设法寻找出走的原因 c对造成儿童出走的原因做出必要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