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教师版) 下载本文

1、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 ②屠惧,投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①竖子不足与谋。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肯与会。 补充省略成分:

1、①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之。 ②屠惧,投(之)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①竖子不足与(之)谋。

②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肯与(之)会。 【句式特点:】省略宾语:省略动词宾语;省略介词宾语。

第四组:

1、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补充省略成分:

1、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句式特点:】省略介词(主要是“于”“以”两词)。

【省略句主要形式:】

1、省略主语: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省略动词宾语;省略介词宾语 4、省略介词:主要是“于”、“以”

知识迁移: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3、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4、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5、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补充省略成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2、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3、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将)。” 4、叶公见之,弃(之)而还走。

5、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5

四、倒装句

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变式句)。文言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 3、状语后置; 4、主谓倒置。

(一)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第一组: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3、客何为者? 【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恶、曷等。) 第二组:1、忌不自信。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古之人不余欺也! 【结论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否定词:不、未、莫、无、弗、勿等) 第三组: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4、唯利是图 【结论三:】用 “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第四组: 1、何以战?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项王项伯东向坐 【结论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4、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练习巩固:

1、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译文:假使为了子孙而去做这些事,那么子孙不能救我

6

2、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

译文: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什么还要攻打它呢?(为曷)

(二)定语后置

概念:定语是修饰限定名词的,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有时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称为“定语后置”。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第一组: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第二组:1、马之千里者

2、石之铿然有声者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第三组: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第四组:1、尝遗余核舟一。

2、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中心词+ 数量词

定语语前置的几种形式: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3、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4、中心词+ 数量词

练习巩固: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B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7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三)状语后置

概念:文言文中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做补语,而现代汉语则习惯将它放在谓语之前做状语。这种现象又称状语后置。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申之以孝悌之义。

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5、遂与秦王会渑池。 6、得璧,传之美人。

7、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的介词结构大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面,其中尤以由“以”“于”构成的介词结构居多。

(四)主谓倒装

概念:也叫谓语前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甚矣,汝之不惠! 2、美哉,我少年中国!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4、何哉,尔所谓达者?

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大都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的需要。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疑问句居多。

课本知识迁移:

(一)、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 2、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宾语前置)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定语后置)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6、会于西河外渑池。(状语后置)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定语后置) 8、善哉,祁黄羊之论!(主谓倒装) 9、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