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一章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现状研究
1.1品种最全、价格低廉
汇集了来自海内外数十万家生产企业的43个行业,1901个大类的40余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雨具、电子电器、玩具、化妆品、文体、袜业、副食品、钟表、线带、针棉、纺织品、领带、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制造一把伞骨赚不到几分钱,一只发卡甚至一分利都不到,但义乌人不嫌少。物美价廉,应有尽有的特色鲜明,在国际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1.2管理规范、服务配套
义乌小商品市场是我国首个建立工50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专业市场。2003年,自主编程开发的我国首个专业市场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投入了使用,实现市场开发、商位租赁、经营户行为规范、商务信息等服务全电脑管理。物流发达,是浙江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市
场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200个大中城市;六条铁路行包专列;建有浙中地区唯一的民用机场;紧邻宁波、上海港,海运发达,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同时,开办海关办事处,开通“一关三检”,配套建设了国际物流中心、商城物流中心两个现代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高效。拥有先进而发达的市场体系,会展业发 起早、影响力大。从1995年开始举办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博览会”。 5
自2002年起升格为“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由国家外经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展会规模进一步扩大,档次进一步提升,外向性更高,会展成效更加明显。2008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展会成交额达103.6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占总成交额62.3%。
1.3网络庞大、辐射强劲
市场信息传播渠道宽畅,拥有各种专业报刊、中国小商品数字城等多家小商品市场信息网站。其中,中国小商品数字城是中国小商品城网上市场,有形市场商位全部搬上网站,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义乌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30多个分市场;在南非、乌克兰等国家设立了5个分市场;12万义乌经商大军,其中5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全国经商者30000多人。商品辐射212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年出口量已达总成交额的60%强。其中,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行业销量的
70%以上;市场内60%以上的商户发生外贸供货业务,境外商务机构200余家。
第二章 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市场内部的缺陷
义乌市从原本一个农业县,通过短短的lO多年时间,发展成了国际商贸名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被世人称为“奇迹” 后,自然就少不了别人的借鉴和模仿。义乌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义乌
6
市小商品城的成功发展模式便在全国很多地方出现了复制者。在浙江省就有“永康五金城”、“海宁皮革城”等等商贸集散地的出现,这 外省就更加屡见不鲜了。这些市场的出现,无论对义乌市场的经营者还是义乌市场本身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强大的竞争力。
义乌企业规模较小,并以家族企业为主,缺乏竞争力义乌市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2010年末全市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02家,而主营业务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20家,其中1O亿元以上仅3家,无百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在组织结构上,还以家族企业为主,还是传统的子承父业的经营模式。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由于规模较小也使企业缺乏竞争力。
缺少品牌产品,义乌许多企业只知道做产品而不知道做品牌和培育品牌,品牌影响力十分薄弱,产品知名度不高,普遍存在档次低、品牌少、名气小的问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不仅是名牌产品要创名牌企业,所有企业都要增强品牌观念,争创各级名牌和知名商标,
由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
缺乏高素质人才,因发展快速,义乌的人才始终跟不上市场、城市发展的步伐。其中的问题有很多:第一,居民的素质提高,这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第二,城市用人的制度,这需要因地制宜。第三,是留住人才的氛围。这需要城市各项设施、软件等方面的互相配合。虽然人才的吸收有难度,但是如果要进一步国际化,义乌需要的就是 人才的支撑。
7
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是当今品牌争夺市场参与竞争、扩大生存空间的有力武器。对于一个要发展的企业来说,应该突破,更应该创新。对于企业品牌经营,应该是在务实的基础上创新。可以肯定的说,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一个企业要想做长久,除了能把握机会外,还应不断出现的创新。过去,人们把创新看成一种风险,现在可以肯定的说,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只有创新才能领先,也才能保持领先,也只有创新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产品,无论是多久的历史、多么显赫的业绩、多响的名气、多厚的资本,对市场的变化和顾客只是抱无动于衷的态度,失败一定是必然的。对于创新,至今还只是停留在以产品推出的层面上,还有许多企业还未进入以品牌推出的阶段。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要在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就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变化,超前一步进行产品研制,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才有可能让“中国制造”大行其道。 2.2外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