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题库 下载本文

C. 肺水肿 D. 肺实变

43.关于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限制性通气不足是ARDS的发生机制之一

B. 所有急性肺损伤都会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 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都是参与急性肺损伤发生的活性物质

D. 急性胰腺炎是ARDS的发病原因之一

E. 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损伤是ARDS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 产生肺动脉高压

D. 呼吸中枢抑制后引起的呼衰为Ⅰ型呼衰

51.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是指 A. 内呼吸严重障碍 B. 外呼吸严重障碍 C. 氧吸入障碍 D. 氧利用障碍

52.肺组织的顺应性是指 A. 肺的弹性回缩力大小 B. 肺内压力变化 C. 肺内容量大小

D. 肺在单位压力变化下所引起的容量变化 53.镇静、安眠、麻醉药物过量时可引起:

A. 外呼吸功能严重损害 B. 低氧血症

C. 伴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 D. 为一病理过程

8.呼吸衰竭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代谢改变的始发因素是 A. 低氧血症 B. 高碳酸血症 C. 低氯血症 D. 高钾血症

9.阻塞性通气障碍可产生 A. 残气量增加 B. 功能残气量增加

C. 时间肺活量(1秒量)下降 D. 肺总量不变或增加

10.肺内弥散障碍产生的原因是 化可以表现为

A. PaO2降低 B. PaCO2正常 C. PaCO2正常 D. PaCO2 III.简答题( 共 13 题,0 分) 1.真正分流 2.肺性脑病 3.等压点

4.肺源性心脏病

5.简述呼吸功能不全患者氧疗的基本原则和机理。 6.简述呼吸衰竭时肠源性菌群移位的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对此如何加以防治? 7.呼吸衰竭 44.针对MODS病人体内的高A. 限制性通气不足 A. 肺泡膜面积减少 代谢状态,下列哪项做法是不B. 阻塞性通气不足 B. 肺泡膜厚度增加 正确的

C. 弥散障碍 C. 血流速度过快 A. 保持热量平衡

D. 死腔样通气

D. 血液浓缩

B. 减少血中支链氨基酸的浓E. 通气/血流比值增大

11.呼吸性酸中毒时电解质紊乱度

54.慢性肺气肿引起的缺氧属于 主要的变化为 C. 减少血中芳香族氨基酸的A. 等张性缺氧 A. 血钾增高 浓度

B. 低张性缺氧 B. 血氯降低 D.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C. 低血流性缺氧 C. HCO3-增高 45.某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D. 组织中毒性缺氧

D. 血钠增高

结果是:血

55.肺气肿患者易产生呼气性呼12.(4)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时,血pH7.02,PaCO28.0kPa(60mmHg)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气变化可以表现为 ,PaO2 5kPa(37.5mmHg),HCO3- A. 气道阻塞 A. PaCO2升高 15mmol/L, 问该患者存在哪种B. 气管管壁增厚 B. PaO2降低 酸碱平衡紊乱? C. 气道痉挛收缩

C. PaCO2正常 A.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 气道等压点移至小气道

D. PaCO2降低

B.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56.Ⅰ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13.(7)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可C.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为

见于以下哪些疾病 谢性酸中毒

A. PaO2低于4.0kPa(30mmHg) A. 多发性肋间神经炎 D. 代谢性碱中毒

B. PaO2低于5.3kPa(40mmHg) B. 胸腔积液和气胸 46.有缺氧伴CO2潴留的呼吸C. PaO2低于6.7kPa(50mmHg) C. 严重的肺纤维化 衰竭患者不能用高浓度吸氧,D. PaO2低于8.0kPa(60mmHg) D. 支气管哮喘

是因为

II.多选题 (共 19 题,0 分) 14.呼吸衰竭并发右心衰竭的主A. 诱发肺不张

1.呼吸衰竭并发左心衰竭的可能要原因是 B. 消除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原因是 A. 肺动脉高压 奋性

A. 低氧血症 B. 心肌受损

C. 可能会引起氧中毒 B. 胸内压增高

C. CO2潴留导致外周血管扩张 D. 促使CO2排除过快

C. 右心扩大和室内压增高 D. 低氧使循环中枢受损

47.以下哪项原因可以引起阻塞D. 酸中毒

15.(8) 在下列肺泡通气(V)与血性通气不足 2.(10) 弥散性肺纤维化可产生 流(Q)比例失调的阐述中,哪些A. 气管痉挛收缩 A. 时间肺活量(1秒量)增加 是不正确的

B. 呼吸肌活动障碍 B. 肺活量减少

A. 部分肺血流不足时,病变肺C. 严重的胸廓畸形 C. 时间肺活量(1秒量)下降 泡V/Q明显升高

D. 肺叶切除

D. 肺总量减少

B. 部分肺泡血不足时,健肺肺48.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不会出现3.(9) 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泡V/Q明显升高

哪种酸碱平衡紊乱:

化特征是 C.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时,病变A.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A. PaO2降低 肺泡V/Q明显升高

酸中毒

B. PaCO2正常 D.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是,健肺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C. PaO2下降 泡V/Q明显降低

碱中毒

D. PaCO2升高

16.中央型肺癌患者呼气时产生C.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4.弥散性肺纤维化可产生 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机制是 酸中毒

A. 时间肺活量(1秒量)增加 A. 呼气时气道内压小于大气压 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B. 肺活量减少

B. 呼气时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 碱中毒

C. 时间肺活量(1秒量)下降 C. 呼气时胸内压大于气道内压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D. 肺总量减少

D. 呼气时胸内压增高 中毒

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7.呼吸衰竭并发胃出血、胃溃疡49.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肺内分时产生的死腔样通气的原因是 的发生机制是

流?

A. 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A. CO2潴留使胃壁细胞碳酸酐A. 一侧肺叶切除 B. 肺血管收缩 酶活性增强

B. 肺部肿瘤 C. 透明膜形成 B. 缺氧使胃壁血管收缩,胃黏C. 某肺区肺栓塞 D. 肺出血、肺水肿

膜屏障作用降低

D. 某肺区肺泡萎陷 6.呼吸衰竭并发脑功能障碍(肺C. CO2潴留使胃壁血管收缩 E. 广泛肺气肿

性脑病)的可能发生机制是 D. 缺氧使胃壁细胞碳酸酐酶活50.(19) 下列有关呼吸衰竭的叙A. 缺氧和酸中毒使脑血管扩张 性增强

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B. 缺氧和酸中毒对脑细胞的损18.引起Ⅰ型呼吸衰竭的原因有 A. Ⅰ期呼衰即低氧血症型,常害

A. 弥散障碍

见于肺泡换气功能障碍

C. 脑血管内皮受损所致的血管B. 部分肺泡死腔样通气 B. Ⅱ型呼衰即高碳酸血症型,内凝血

C. 肺内功能分流增加 常见于肺泡通气功能障碍

D. 脑小肿使颅内压升高 D. 限制性通气障碍

C. Ⅱ型呼衰比Ⅰ型呼衰易于7.(6) 呼吸衰竭是指

19.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时,血气变

33

8.静脉血掺杂 9.ARDS

10.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11.简述呼吸功能不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2.弥散障碍 13.死腔样通气

IV.论述题 (共 3 题,0 分) 1.试述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

2.呼吸衰竭患者能否发生左心衰竭,其机制如何? 3.试述不同类型的阻塞性通气不足呼吸困难特征出现的机理。

V.综合题 (共 1 题,0 分) 1.以COPD为例解释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VI.名词解释 (共 7 题,0 分)

1.Venous admixture(静脉血掺杂)

2.Respiratory failure(呼吸衰竭) 3..Obstrutive hypoventilation (阻塞性通气不足 4.Dead space-like ventilation(死腔样通气) 5.Pulmonary heart disease(肺源性心脏病)

6.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限制性通气不足 7..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呼吸功能不全) --------------------------------------------------------------------------------

--------------------------------------------------------------------------------

I.单选题 (共 56 题,0 分) 1.肺心病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未经治疗,出现下列哪项是不符合的 A. 紫绀 B. pH7.36

C. PaCO2 7.98(60mmHg) D. PaO2 12.64(96mmHg) 2.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

A. 呼吸肌活动障碍 B. 胸廓顺应性降低 C. 肺顺应性降低 D. 气道阻力增加

3.一般情况下,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血气变化为: A. PaO2↑、PaCO2↑ B. PaO2↓、PaCO2↓

C. PaO2不变、PaCO2不变

阿琪制作

D. PaO2不变、PaCO2↑ E. PaO2↓、PaCO2不变 B. 支气管哮喘 C. 肺不张 D. PaO2↓,PaCO2↑

27.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生呼吸条件

B. 静脉血掺杂时,有V/Q4.关于“等压点”下列哪种情况D. 肺实变

衰竭时,如存在代偿性通气增强是错误的?

15.一般情况下,下列哪项血气变过度时,血气改变可能为 A. 等压点是气道中气道内压化不会出现在肺弥散障碍时 A. PaO2正常,PaCO2↓ 与大气压相等的点

A. PAO2降低 B. PaO2正常,PaCO2↑ B. 正常情况的等压点位于软B. PACO2降低

C. PaO2↓,PaCO2正常 骨性气道

C. PAO2降低伴PACO2升高 D. PaO2↓,PaCO2↓ C. COPD时等压点出现下移 D. PACO2正常

28.功能性分流可见于 D. COPD时等压点移至膜性气16.(1) 肺组织中清除病原微生A. 慢性支气管炎 道

物的主要效应细胞是 B. 肺血管收缩

E. 等压点移动是造成气道动态A. 肥大细胞 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萎陷的基础

B. 中性粒细胞 D. 肺动脉炎

5.声带麻痹会出现下列哪种情C. T淋巴细胞 29.COPD患者不会出现: 况?

D. 巨噬细胞

A. 气道等压点上移 A. 呼气性呼吸困难 17.呼吸衰竭时,引起机体各系统B. 阻塞性通气不足 B. 吸气性呼吸困难

机能改变的根本原因是 C. 弥散障碍

C. 呼气时气道内压小于大气A. 交感神经兴奋 D.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压

B. 血压升高

E. 吸气性呼吸困难

D. 吸气时气道内压大于大气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0.(5) 气道阻力主要受以下哪压

D.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项因素的影响 E. 低氧血症型呼吸功能不全 18.肺动脉栓塞可导致 A. 气流速度 6.在呼吸衰竭发病机制中,所谓A. 死腔样通气↑

B. 气体的粘度 “功能性分流”即无效血流是B. 肺泡毛细血管膜增厚 C. 气流形式 指

C. 功能性分流↑ D. 气道内径

A. 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8 D. 解剖性分流↑

31.下列哪项不是ARDS的治疗B. 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 19.哪项可以引起限制性通气不原则?

C. 通气/血流比值等于0.8 足

A. 去除病因 D. 心力衰竭

A. 中央气道阻塞 B. 充分补液 7.MODS和MSOF的防治上,B. 外周气道阻塞 C. 吸氧

下列哪种做法不当 C.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D. .营养支持 A. 缩短禁食时间

D. 呼吸肌活动障碍

E. 预防感染

B. 提倡长期静脉高营养

20.(17)正常时动脉血液PaO2比32.(6) 能反映总肺泡通气量变C. 对危重病人,提高蛋白和氨肺泡中PaO2稍低的主要原因是 化的最佳指标是 基酸摄入量

A. 物理弥散过程的影响 A. PaO2 D. 增加血中支链氨基酸浓度 B. 肺泡通气量不足 B. PaCO2 8.导致弥散障碍的原因之一是: C. 肺泡血流量不足

C. PAO2 A. 重症肌无力 D. 生理性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D. 肺潮气量

B. 急性喉炎 不协调

33.目前判断呼吸衰竭主要依据C. 连枷胸 21.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

D. 支气管哮喘 (ARDS)的发生机制中,下列哪A. 呼吸困难的程度 E. .ARDS

种细胞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B. 发绀的程度 9.在呼吸衰竭导致肾功能不全A. 单核细胞 C. 病理性呼吸节律 的发生机制中最重要的是 B. 巨噬细胞 D. 动脉血气的异常 A. 肾器质性损伤

C. 淋巴细胞 34.呼吸衰竭通常是:

B. 肾血管反射性痉挛收缩 D. 中性粒细胞

A. 由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所致 C. 心力衰竭 22.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B. 由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所致 D. 休克

的基本发病环节是 C. 由内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所致 10.肺心病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未A. 肺内DIC形成 D. 由血液携带氧气的功能下降经治疗,出现下列哪项是不符B. 急性肺淤血水肿 所致

合的 C. 急性肺不张

E. .由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A. 紫绀 D. 弥慢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降低所致

B. pH7.36

23.下列哪项不是肺泡通气不足35.呼吸衰竭最常引起的酸碱平C. PaCO2 7.98(60mmHg) 时的血气变化 衡紊乱是

D. PaO2 12.64(96mmHg)

A. PAO2降低 A. 代谢性酸中毒 11.某声带严重炎性水肿的患B. PAO2降低 B. 呼吸性酸中毒 者,最可能出现的呼吸运动改C. PACO2升高

C. 代谢性碱中毒

变是

D. PACO2正常或降低

D.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A. 吸气性呼吸困难 24.因呼吸中枢抑制所致的呼吸36.以下哪项不是呼吸衰竭累及B. 呼气性呼吸困难 衰竭,血气改变表现为

左心的可能机制 C. 潮式呼吸 A. PaO2↓,PaCO2↑二者存在一A. 肺动脉楔压升高 D. 叹气样呼吸

定比例

B. 右心室压增高 12.慢性Ⅱ型呼衰病人输氧的原B. PaO2↓,PaCO2↓

C. 胸内压升高 则是

C. PaO2↓,PaCO2↑二者不存在D. 低氧血症

A. 持续低浓度低流量给氧 一定比例

37.阻塞性肺气肿引起呼吸衰竭,B. 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 D. PaO2↓,PaCO2正常 血气改变可表现为

C. 间歇性高浓度给氧 25.死腔样通气可见于 A. PaO2↓,PaCO2↑,二者存在D. 呼吸末正压给氧

A. 肺动脉栓塞 一定比例

13.关于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B. 呼吸肌麻痹 B. PaO2↓,PaCO2↓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肺不张 C. PaO2↓,PaCO2↑,二者不存A. 阻塞性通气障碍 D. 肺实变

在一定比例

B. 限制性通气障碍 26.阻塞性通气不足引起呼吸衰D. PaO2↓,PaCO2正常

C. 弥散障碍

竭时,血气改变为

38.在肺泡通气(V)与血流(Q)D. 呼吸困难、缺氧 A. PaO2正常,PaCO2↓ 的关系中,下列阐述哪一项不正14.死腔样通气可见于 B. PaO2↓,PaCO2↓ 确

A. 肺动脉栓塞 C. PaO2↓,PaCO2正常

A. V/Q正常是有效换气的必要

34

下降

C. V/Q失调亦可见于休克肺 D. 支气管哮喘

39.下列哪一面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

A. 呼吸中枢及呼吸肌麻痹 B. 气道阻塞

C. 肺部疾患通气障碍 D. 通风不良

40.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引起肺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A. 肺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加

B. 肺淋巴回流障碍 C.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使通透性升高

41.在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发生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缺氧使细胞内能量生成障碍

B. 缺氧使细胞内酸中毒 C. 缺氧使脑血管扩张

D.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使脑细胞酸中毒和脑血管扩张 42.下列哪种情况不常出现真性分流? A. 支气管扩张

B. 肺内动-静脉交通支开放 C. 肺水肿 D. 肺实变

43.关于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限制性通气不足是ARDS的发生机制之一 B. 所有急性肺损伤都会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 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都是参与急性肺损伤发生的活性物质

D. 急性胰腺炎是ARDS的发病原因之一

E. 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损伤是ARDS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

44.针对MODS病人体内的高代谢状态,下列哪项做法是不正确的 A. 保持热量平衡

B. 减少血中支链氨基酸的浓度

C. 减少血中芳香族氨基酸的浓度

D.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45.某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是:血pH7.02,PaCO28.0kPa(60mmHg),PaO2

5kPa(37.5mmHg),HCO3- 15mmol/L, 问该患者存在哪种酸碱平衡紊乱? A.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B.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C.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46.有缺氧伴CO2潴留的呼吸衰竭患者不能用高浓度吸氧,是因为 A. 诱发肺不张

B. 消除外周化学感受器的

阿琪制作

兴奋性 A. 低氧血症 C. 可能会引起氧中毒 B. 胸内压增高 D. 促使CO2排除过快 C. 右心扩大和室内压增高 47.以下哪项原因可以引起阻塞D. 酸中毒 性通气不足 2.(10) 弥散性肺纤维化可产生 A. 气管痉挛收缩 A. 时间肺活量(1秒量)增加 B. 呼吸肌活动障碍 B. 肺活量减少 C. 严重的胸廓畸形 C. 时间肺活量(1秒量)下降 D. 肺叶切除 D. 肺总量减少

48.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不会出现3.(9) 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哪种酸碱平衡紊乱: 化特征是 A.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A. PaO2降低 酸中毒 B. PaCO2正常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C. PaO2下降 碱中毒 D. PaCO2升高

B. 心肌受损

C. CO2潴留导致外周血管扩张 D. 低氧使循环中枢受损

15.(8) 在下列肺泡通气(V)与血流(Q)比例失调的阐述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A. 部分肺血流不足时,病变肺泡V/Q明显升高

B. 部分肺泡血不足时,健肺肺泡V/Q明显升高

C.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时,病变肺泡V/Q明显升高

D.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是,健肺泡V/Q明显降低

16.中央型肺癌患者呼气时产生心脏病)

6.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限制性通气不足 7..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呼吸功能不全) --------------------------------------------------------------------------------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

--------------------------------------------------------------------------------

I.单选题 (共 74 题,0 分) 1.CRI最常见的病因是 A. 肾小动脉硬化症 C.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4.弥散性肺纤维化可产生 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机制是 酸中毒 A. 时间肺活量(1秒量)增加 A. 呼气时气道内压小于大气压 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B. 肺活量减少 B. 呼气时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 碱中毒 C. 时间肺活量(1秒量)下降 C. 呼气时胸内压大于气道内压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D. 肺总量减少 D. 呼气时胸内压增高 中毒 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7.呼吸衰竭并发胃出血、胃溃疡49.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肺内分时产生的死腔样通气的原因是 的发生机制是

流? A. 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A. CO2潴留使胃壁细胞碳酸酐A. 一侧肺叶切除 B. 肺血管收缩 酶活性增强

B. 肺部肿瘤 C. 透明膜形成 B. 缺氧使胃壁血管收缩,胃黏C. 某肺区肺栓塞 D. 肺出血、肺水肿 膜屏障作用降低

D. 某肺区肺泡萎陷 6.呼吸衰竭并发脑功能障碍(肺C. CO2潴留使胃壁血管收缩 E. 广泛肺气肿 性脑病)的可能发生机制是 D. 缺氧使胃壁细胞碳酸酐酶活50.(19) 下列有关呼吸衰竭的叙A. 缺氧和酸中毒使脑血管扩张 性增强

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B. 缺氧和酸中毒对脑细胞的损18.引起Ⅰ型呼吸衰竭的原因有 A. Ⅰ期呼衰即低氧血症型,常害 A. 弥散障碍

见于肺泡换气功能障碍 C. 脑血管内皮受损所致的血管B. 部分肺泡死腔样通气 B. Ⅱ型呼衰即高碳酸血症型,内凝血 C. 肺内功能分流增加 常见于肺泡通气功能障碍 D. 脑小肿使颅内压升高 D. 限制性通气障碍

C. Ⅱ型呼衰比Ⅰ型呼衰易于7.(6) 呼吸衰竭是指 19.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时,血气变产生肺动脉高压 A. 外呼吸功能严重损害 化可以表现为 D. 呼吸中枢抑制后引起的呼B. 低氧血症 A. PaO2降低 衰为Ⅰ型呼衰 C. 伴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 B. PaCO2正常 51.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是指 D. 为一病理过程 C. PaCO2正常 A. 内呼吸严重障碍 8.呼吸衰竭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D. PaCO2

B. 外呼吸严重障碍 代谢改变的始发因素是 III.简答题 (共 13 题,0 分) C. 氧吸入障碍 A. 低氧血症 1.真正分流 D. 氧利用障碍 B. 高碳酸血症 2.肺性脑病 52.肺组织的顺应性是指 C. 低氯血症 3.等压点

A. 肺的弹性回缩力大小 D. 高钾血症 4.肺源性心脏病

B. 肺内压力变化 9.阻塞性通气障碍可产生 5.简述呼吸功能不全患者氧疗的C. 肺内容量大小 A. 残气量增加 基本原则和机理。

D. 肺在单位压力变化下所引B. 功能残气量增加 6.简述呼吸衰竭时肠源性菌群移起的容量变化 C. 时间肺活量(1秒量)下降 位的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53.镇静、安眠、麻醉药物过量D. 肺总量不变或增加 对此如何加以防治? 时可引起: 10.肺内弥散障碍产生的原因是 7.呼吸衰竭 A. 限制性通气不足 A. 肺泡膜面积减少 8.静脉血掺杂 B. 阻塞性通气不足 B. 肺泡膜厚度增加 9.ARDS

C. 弥散障碍 C. 血流速度过快 10.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D. 死腔样通气 D. 血液浓缩 11.简述呼吸功能不全对中枢神E. 通气/血流比值增大 11.呼吸性酸中毒时电解质紊乱经系统的影响。 54.慢性肺气肿引起的缺氧属于 主要的变化为 12.弥散障碍 A. 等张性缺氧 A. 血钾增高 13.死腔样通气

B. 低张性缺氧 B. 血氯降低 IV.论述题 (共 3 题,0 分) C. 低血流性缺氧 C. HCO3-增高 1.试述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D. 组织中毒性缺氧 D. 血钠增高

制。

55.肺气肿患者易产生呼气性呼12.(4)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时,血2.呼吸衰竭患者能否发生左心衰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气变化可以表现为 竭,其机制如何?

A. 气道阻塞 A. PaCO2升高 3.试述不同类型的阻塞性通气不B. 气管管壁增厚 B. PaO2降低 足呼吸困难特征出现的机理。 C. 气道痉挛收缩 C. PaCO2正常 V.综合题 (共 1 题,0 分) D. 气道等压点移至小气道 D. PaCO2降低

1.以COPD为例解释呼吸功能不56.Ⅰ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13.(7)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可全的发病机制。

为 见于以下哪些疾病 VI.名词解释 (共 7 题,0 分) A. PaO2低于4.0kPa(30mmHg) A. 多发性肋间神经炎 1.Venous admixture(静脉血掺杂) B. PaO2低于5.3kPa(40mmHg) B. 胸腔积液和气胸 2.Respiratory failure(呼吸衰竭) C. PaO2低于6.7kPa(50mmHg) C. 严重的肺纤维化 3..Obstrutive hypoventilation (阻D. PaO2低于8.0kPa(60mmHg) D. 支气管哮喘

塞性通气不足

II.多选题 (共 19 题,0 分) 14.呼吸衰竭并发右心衰竭的主4.Dead space-like ventilation(死1.呼吸衰竭并发左心衰竭的可要原因是 腔样通气)

能原因是 A. 肺动脉高压 5.Pulmonary heart disease(肺源性 35

B. 慢性肾盂肾炎 C. 尿路慢性梗塞 D. 慢性肾小球炎

2.肾小管中尿液pH值增高时,可使:

A. 肾小管排NH4+减少 B. 肾小管排NH4+增多 C. 肾小管排NH4+减少,NH3重吸收增多

D. 肾小管排NH4+增多,NH3重吸收减少

E. 肾小管泌氨不受影响 3.产生肾小球滤过分数升高的机理是:

A. 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

B. 出球小动脉比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

C. 人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同样明显

D. 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舒张更明显

E. 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舒张更明显

4.CRI时钙、磷代谢障碍表现为

A. 血磷降低,血钙升高 B. 血磷正常,血钙升高 C. 血磷正常,血钙降低 D. 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5.急性肾衰时最危险的阶段是: A. 少尿期 B. 多尿期 C. 恢复期 D. 整个时期

E. 恢复期出现高血钾

6.小管破裂性损伤的特点是 A. 主要损伤近曲小管 B. 主要损伤髓袢 C. 主要损伤上皮细胞

D. 上皮细胞和基底膜均损伤

7.ARI的中心环节是 A. 肾小管原尿反流 B. 肾小管阻塞

C. 肾毛细血管内凝血 D. GFR降低

8.正常人血中非蛋白氮的含量是: A.

2.15~3.58mmol/L(3~5mg/dl) B. 3.58~7.15 mmol/L(5~10mg/dl) C. 7.15~10.73 mmol/L(10~15mg/dl) D. 17.8~25 mmol/L(25~35mg/dl) E. 14.3~28.6 mmol/L(20~40mg/dl) 9.少尿是指

阿琪制作

A. <1500ml/d B. <750ml/d D. GSH减少

21.下列尿的变化中哪项指标表D. 肌酐增多

33.无尿的概念是指在24小时的D. 皮质肾单位入球动肪的收缩先于全身血管收缩 C. <400ml/d 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更严重? 尿量少于: D. <200ml/d

A. 出现蛋白尿 A. 500ml 10.ARI时,肾毒性损伤的特点B. 夜尿 B. 400ml 是

C. 等渗尿 C. 300ml A. 肾小管各段均可受累 D. 高血压 D. 200ml B. 并非每个肾单位都受累 E. 低渗尿 E. 100ml

C. 肾上皮细胞与基底膜均受22.CRI时,快速纠正酸中毒产生34.肾缺血或中毒时,引起系膜细损

手足抽搐的原因是 胞收缩的内源性因子是 D. 主要损伤上皮细胞,基底膜A. 使血磷升高

A. 腺苷 可完整

B. 促进Ca2+在肠道形成磷酸钙 B. PGE2 11.与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无关C. 脶伤肠黏膜,影响钙吸收 C. PGA2 的因素是

D. 使钙解离度降低

D. ADH

A. 促红素生成减少 23.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35.非少尿型ARI的尿变化特点B. 铁的结合能力降低 的疾病是:

不是

C. ATP酶活性降低 A. 慢性间质性肾炎

A. 尿钠含量低 D. 1,25(OH)2D3减少

B. 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症 B. 相对密度较低 12.ARI时,使血黏度升高的主C. 慢性肾小球肾炎 C. 尿浓缩功能障碍 要因素可能是 D. 肾结核 D. 尿沉渣中细胞较多

A. 红细胞聚集

E. 多囊肾

36.所谓肾血流重新分布是指 B.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24.汞中毒可引起哪种类型的急A. 心排出量减少,肾血流量增C. 纤维蛋白原增多 性肾衰? 加

D. 血小板聚集

A. 肾前性 B. 心排出量减少,肾血流量减13.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B. 肾性 少

的病因是:

C. 肾后性 C. 肾小球流量减少,肾小管血A. 急性肾小球肾炎 D. 缺血性 流量增加

B. 汞中毒 E. 阻塞性

D. 皮质肾单位血流量增加,近C. 尿路梗阻 25.下列哪一项不是急性肾功能髓质肾单位血流量减少

D. 急性溶血反应 衰竭的临床表现? E. 皮质肾单位血流量减少,近E. 过敏性休克

A. 氮质血症 髓质肾单位血流量增加

14.必须通过肾才能排出体外的B. 高钾血症 37.使肾灌注压明显不降的全身物质 C. 代谢性酸中毒 血压为

A. 肌酸 D. 高钙血症 A. 低于40mmHg B. 谷氨酰胺 E. 少尿

B. 低于50mmHg C. 尿素 26.ARI时肾微血管变化主要表C. 低于70mmHg D. 氨基酸

现在

D. 低于80mmHg

15.慢性肾衰合并高血钾主要是A. 白细胞阻塞微血管 38.肾病综合征患者水肿的发生因为:

B. 细胞聚集 是由于:

A. 晚期大量肾单位破坏 C. 血小板聚集

A. 钠潴留所导致的动脉流体静B. 肾小管中原尿过多 D. 自动调节功能丧失

压升高

C. 长期使用排钾利尿剂 27.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等B. 血清白蛋白减少所引起的肾D. 严重的脱水 渗尿的原因是:

血流量增多

E. 代谢性碱中毒

A.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C. 肾上腺疾患导致的醛固酮分16.各种慢性肾疾病产生慢性肾B.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泌减少

功能衰竭共同发病环节是: C. 肾浓缩和稀释功能障碍 D. 血清白蛋白减少导致的胶体A. 肾缺血 D. 机理不清 渗透压下降

B. 肾血管阻塞 E. 肾血流减少

E. 腹水导致的垂体抗利尿激素C. 肾单位广泛破坏 28.慢性肾衰进行性发展的主要分泌减少

D. 肾小管阻塞 原因是:

39.ARI少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E. 肾小管间质水肿 A. 肾血流量进行性减少 是

F.

B. 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 A. 代谢性酸中毒 17.引起ARI肾后性因素是 C. GFR进行性减少 B. 水中毒 A. 高胆红素血症 D. 原始病因仍然存在

C. 氮质血症 B. 挤压伤 E. 渗透性利尿致肾小管重吸收D. 高钾血症

C. 前列腺肥大 负荷增加

40.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中原D. 高红蛋白性肾病

29.CRI时,尿相对密度在尿漏回是由于: 18.ARI时,引起入球动脉收缩1.008~1.012是由于 A. 肾小管阻塞 的因素不是 A. 肾脏浓缩功能障碍 B. 原尿流速过慢 A. 儿茶酚胺增多 B. 肾脏稀释功能障碍 C. 肾间质水肿

B. ATⅡ增多

C. 肾脏浓缩稀释功能障碍 D.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 肾小管细胞内Ca2+增多 D. 近曲小管再吸收功能障碍 E.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D. PGE2增多

30.CRI时,最能反映肾功能的是 41.ARI时,肾小管最早的变化是 19.慢性肾衰出血的机制是: A. 血浆尿素氮 A. 细胞内Na+增多 A. DIC

B. 血浆尿酸氮 B. 细胞内K+增多 B. 血小板功能异常

C. 血浆肌酐 C. 细胞内Ca2+超载

C.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数目明D. 肌酐清除率

D. 细胞内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显减少

31.肾小管原尿反流是由于 能障碍 D.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A. 尿量过少 42.休克时,全身血压不能反映肾E. FDP增加

B. 原尿流速改变 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因为

20.ARI时,内源性自由基清除C. 肾间质水肿 A. 全身血管收缩先于近髓肾单系统的代谢底物减少,主要表D. 上皮细胞坏死

位入球动脉的收缩

现在

32.与尿毒症脑病有关的因素是 B. 全身血管收缩先于皮质肾单A. SOD减少 A. 胍类物质增多 位入球动脉的收缩

B. GSH-PX减少 B. 尿酸增多 C. 近髓肾单位入球动脉的收缩C. CAT减少 C. 酚类物质增多

先于全身血管收缩 36

43.ARI时,引起GFR降低的原因不是

A. 皮质内皮细胞肿胀 B. 髓质内皮细胞肿胀

C. 肾小管内皮细胞窗变小,减少

D. 内皮细胞释放舒血管因子减少

44.肾缺血和肾中毒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多表现为 A. 肾小管细胞坏死 B. 肾小管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C. 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障碍

D. 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紊乱

45.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由于尿量不少下述哪一项不易出现?

A. 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 B. 氮质血症 C. 高钾血症 D. 代谢性酸中毒 E. 泌尿功能降低

46.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继发性PTH分泌过多始动原因是:

A. 低钙血症 B. 骨营养不良 C. 1,25-(OH)2-D3生成减少 D. 高磷血症 E. 肠吸收钙减少

47.慢性肾衰早期尿量变化的特点是: A. 白天多尿 B. 夜间多尿 C. 白天少尿 D. 夜间少尿 E. 少尿

48.慢性肾衰病人有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是: A. 血小板数量减少 B.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C. Vit K缺乏 D. 凝血酶减少 E. 血小板功能障碍

49.下列哪一项不是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A. 钠、水潴留

B. 肾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C. 肾素-血管紧张素增加 D. 肾分泌的舒血管物质减少

E. 醛固酮分泌增加

50.CRI时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

A. 红细胞脆性增加 B. 血小板娄量量减少 C. 血小板功能异常 D. 促红素生成减少

51.肾前性ARI的病因是 A. 严重的低钾血症 B. 急性肾小球肾炎 C. 严重感染 D. 前列腺肥大

52.ARI初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 肾小管原尿反流 B. 肾小管阻塞 C. 肾缺血

D. 毛细血管内凝血

53.尿毒症时与尿素毒性作

阿琪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