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改善与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战部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提出了各种设备管理理论和模式,如后勤工程学、设备综合工程学、全员生产维护、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等等。我国也提出了设备综合管理的思想。但是,对许多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如何根据现有条件,通过改善管理来达到提高设备维护水平的目的,是一个普遍面临的问题。笔者曾长期在一家日资企业担任设备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结合公司重视现场改善的大背景,将设备管理工作融入现场改善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重视现场改善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既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清扫即点检
许多企业都在开展以创造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为目的的5S活动。5S活动对设备管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脏污的环境中不可能有高的设备管理水平,维护得好的设备无不是擦得一尘不染的;另一方面,清扫的过程就是点检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清扫即点检”。对设备进行认真清扫是一个和设备进行“亲密接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设备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滴漏油、螺丝松动、电线发黄等等。对这些不良现象的及时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改变了设备的5S和设备的维护分别由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负责的做法,要求操作人员负担起一部分设备维护的工作。 缺陷的自主改善
现场改善强调激活现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工作。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同样需要激发员工的问题意识和改善热情。我们主要做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鼓励员工积极发现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备之处,自己动手加以改善;其次,重视对发生源的处理。发生源是指设备上污染物的产生源头,如粉尘、液体、切削废料等的产生处。设备产生的污染物不仅造成环境脏污,而且是设备劣化的根源,必须加以解决。解决的办法是消除发生源,或减少发生量,或将污染物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
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激发员工的改善热情,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是关键。通过与公司的“个人提案”奖励制度、“优秀改善事例发表会”制度结合起来,很好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出现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小改善、小发明。 目视管理的广泛实施
目视管理就是使管理可视化,做到一目了然。目视管理在现场的
1
实施可以起到暴露问题和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可以认为,目视管理的实施水准是衡量现场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我们注重了目视管理手法的应用,着重从如下三个方面着眼对设备的管理状况加以改善,取得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效果。
一是充分揭示设备的正异常状态和参数,如仪表的正异常范围、开关的正异常位置、阀门的开闭状态、液位的上下限标识等等。这样做不仅使工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一目了然,而且能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我们通过对发电机房实施目视管理,将各种仪表的正异常范围标出,并设置点检作业通道,就使记录发电机运行参数的抄表作业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缩短到2分钟。
二是将需要引起注意的事项揭示出来,起到提示和监督的作用,避免由于疏忽而引起工作失误。良好的设备管理要求按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工作。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由于未能按时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导致设备故障的发生。我们的做法是尽量在现场揭示出设备维护的工作内容。比如,针对机器设备润滑油、过滤器、皮带等消耗品的更换,就在设备旁边立了一块牌子,上面注明了需要更换的消耗品的型号、数量、更换标准、上次更换时间和下次预计更换时间等内容。这样,如果消耗品更换的工作没有按时做,那就谁都能看出来了。
三是使作业简单化。许多设备的开机、停机、切换等过程很复杂,操作失误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应用目视管理手法,将设备复杂的操作步骤标识出来,就能使设备的操作简单化,减少失误的发生。
虽然良好的设备管理体系比较复杂,但企业即使通过一些简单的现场改善也能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
EAM,行之有效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EAM定义:
EAM是企业资产管理(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的简称。 EAM是以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为目标,以优化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通过建立一个新型的综合的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维护管理企业的设备、器材和人力资源,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生产力,使资产达到最优化利用率,从面获得更大的资产投资回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于EAM的技术探讨:
其一,美国GartnerGroup咨询公司对EAM定义为:在资产密集型
2
企业的新建、在建与运行维修中,在不明显增加维修费用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IT)降低停机时间,增加生产产量的一套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其二,EAM是资产密集型企业的解决方案。 其三,EAM是资产密集型企业的ERP。 从以上三个说法可以明确以下内容:EAM主要应用于资产密集型企业,能为资产密集型企业带来更多价值;运用现代IT技术;面向新建、在建工程及运行维修。
EAM是资产密集型企业信息化的核心,这是不言而喻的。根据对资产密集型企业的分析,可以认为对于很多资产密集型企业,比如电信、天然气、石油等企业,原则上是不允许有停机时间的;这些企业的生产更趋向一种服务,不会因为降低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可靠性就会提高生产产量,而且生产产量不是评价资产密集型企业关键要素。据此更确切的EAM定义应该是:
在资产密集型企业中,围绕资产从设计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到转让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IT)提高资产的运行可靠性与使用价值,降低维护与维修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人员素养,加强资产密集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套系统。
EAM的产生在资产密集型企业,对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价值最大。那么哪些企业是资产密集型的企业?除了大家公认的电信、电力等类型的企业外,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都可以认为是资产密集型企业:
资产高度密集,资产的管理成本在总生产成本比重最大,至少也在50%左右。
资产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保障生产完成的核心。
生产量取决于设备本身的性能,受原料投入数量影响较小。 设备技术含量和自动化程度高。
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对人的依赖性较弱。
从财务的角度,专家提出了资产密集度的概念,其计算方法为:总资产/销售额。资产密集度是相对的。随着设备技术日益朝着自动化、大型化、连续化、精密化、柔性化等方向发展,先进的设备使得企业的生产操作工人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而维修任务和维修人员的比重在不断增加;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逐渐下降,而维修的技术含量不断上升,企业的资产密集度在不断增加。从这个角度来看,EAM不是传统意义上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专利,在其他企业也有它的价值。
EAM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非资产密集型企业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所表现的是规模、时间、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对资产密集型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客
3
户服务质量、服务成本、服务效率。举例来说,家电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制造成本、最好的产品质量来满足用户需要;对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对客户的高服务质量,实现服务的低维护管理成本,以及服务的高效率。而EAM之所以在资产密集型企业产生并发扬光大,正是因为它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
EA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资产管理,保证了服务质量。
EAM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采用包括PM与CBM的多种管理手段降低维护管理成本。
IT技术的高效性与先进性,保障了服务的高效率。 因此可以说,EAM的产生与发展,全面地创新了资产密集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信,越来越多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将应用EAM这个新武器,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EAM的根源
企业资产管理作为管理理念或管理方法,实际上在资产管理,尤其在设备管理方面已经发展了许多年,现在谈到的EAM,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这些管理理论的计算机化与现代化。其中最典型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美国的RCM(ReliabilityCenteredMaintenance)。起源于美国航空界,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RCM逐渐在工业发达国家兴起并应用于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
其次,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它是以有形资产即设备的使用寿命为研究对象,强调发挥设备使用寿命各阶段机能的作用,以提高设备效率,使其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少。
第三,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TPM)。它是对生产维修和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发展,建立以设备使用寿命为对象的生产维修系统,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
第四,前苏联的计划性维修。强调设备预防性计划维修,由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测分析,事前防范,超越了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
第五,中国综合设备管理。吸收了上述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设备综合管理,即对设备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从技术、经济和组织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管理,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设备生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为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可以说,正是以上关于资产、设备管理的理论奠定了EAM的基础。最初,这些理论计算机化的系统被大家称为CMMS(计算机化的维护维修系统)。随着管理理念与IT技术的发展与完善,EAM在CMMS基础上形成了独立的系统。但上述理论的一些核心理念仍然是EAM理念与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