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研究 - 图文 下载本文

第2章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第7页

分类模式:居住区实行“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分类;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办公场所实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分类;在公共场所实行“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二分类;另外对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建筑垃圾、一次性塑料饭盒进行分流处置。十多年过去了,垃圾分类试点虽不很成功,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势在必行“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2011年,上海开展以1080个居住区为先导的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涉及约50万户家庭,分布在上海18个区县的18个街镇。

经验:上海市实行的包括有害垃圾收运联单管理制度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社会告知制度,即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新方式的垃圾箱房上张贴分类收运告知牌,明确分类收运的作业单位、作业时间、投诉方式,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存在的问题:(1)由于垃圾分类立法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垃圾分类标准设计不够具体,分类设施标准有待统一、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分散。(2)无论是国家法律或地方条例,都缺乏对如何分类、如何收集和处置等实施细则的规定,分类责任主体不清,并且地方法规也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强制性不强,总体可操作性较差。(3)由于对回收的品种进行掺杂处理,导致品质不高,加之目前资源化技术较低,导致垃圾资源化方式粗放、附加值较低的局面。(4)目前上海推行的“四分类”垃圾分类法中其中一类是“可回收垃圾”。但“回收”仅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每个人对“回收”的具体定义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可以回收的东西,其他人可能认为“不可回收”,从而可能导致投放选择不一样,最终达不到垃圾分类效果。(5)在现有体系下,国营废品回收站点和回收队伍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民营回收企业,以及以进城的

第2章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第8页

农民和无业人员为主体的“拾荒大军”。由于我国的环境工作历来由政府主导,造成公众的思维定势,绝大部分公众仍认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都只是政府的职责,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仍停留在简单废品回收的基础上,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不深,再加上回收和再利用体系过于分散,再生资源利用领域得不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垃圾分类的深入开展也遇到了瓶颈。 C南京

南京市则避免了分工不细的情况,直接采取7种特殊垃圾实行专项分流:1集贸市场垃圾:丢弃的蔬菜等。2餐厨垃圾:废弃的生、熟食物。3装修垃圾:废弃的建筑材料、装修材料。4大件垃圾:家具、马桶、浴缸等。5电子垃圾:电器和元器件。6绿化垃圾:落叶和修剪下的枝叶。7道路机扫垃圾:以有害灰尘为主的垃圾。

好的经验:(1)对于居民的生活垃圾,南京市将居民家庭的垃圾四分类后,由城管部门负责直收直运。投放时间:早上6∶00—7∶00晚上20∶00—21∶00沿街单位的垃圾分类后直接投放到城管部门的专用收集车。投放时间: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2)介于混运现象的普遍性,南京市还明确指出在推广阶段,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电子垃圾、绿化垃圾、道路机扫垃圾等五种特殊垃圾由专业部门的专用车辆进行收集运输杜绝与生活垃圾“混装、混运”。

存在的问题:(1)各部门协调不流畅浪费时间和财力的行为屡屡发生、财政投入去向不透明,专业分类运输设备与政府、技术不足,有害垃圾处理能力明显欠缺、关键环节工作没有跟进,混装现象时有发生等羁绊试点实施的问题。(2)垃圾分类中对二次分拣的依赖性较强。由于分类收集过程中的混装现象的发生,导致二次分拣成为了南京市主要的

第2章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第9页

垃圾分类任务,既费事又费时。南京市提出2013年1月至2014年在建城区内全面实施垃圾分类。这不仅让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消耗殆尽,也损害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D杭州

杭州市是第一个实施实名制、垃圾不落地等垃圾分类管理模式的试点,实户制、编码袋等数字化管理模式在杭也将实施。第一个实施实名制、垃圾不落地等垃圾分类管理模式的试点,实户制、编码袋等数字化管理模式在杭也将实施。相对其他试点城市这是个新的改革。但杭州市并没走出试点失败的怪圈,公众意识极为欠缺——杭州市垃圾分类试点实践经验,垃圾分类工作瓶颈在于公众自觉参与分类投放率不高。政府盲目引导——政府部门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急于求成,规划三五年实现全覆盖。 E桂林

桂林市鉴于管理模式落后制约垃圾分类管理的实况,政府出面,多部门一同协调,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处理体系。但是试点后期桂林市出现了许多“面子工程”, 缺少分类车,所有垃圾统一装;垃圾“含金量”不高,分类处理很粗浅,由于“卖废品”、“拾荒”等现象的存在,垃圾分类的“含金量”进一步被削减,垃圾处理收益被压缩,“垃圾分类环节常常缺乏经济效益得不偿失”;公众意识极为欠缺,分类箱前丢垃圾怎么顺手怎么扔。刚开始推广“分类箱”时,还有工作人员专门监督、指导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可之后,各种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监督就都没了,现在,大家仍然没有形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 F广州

第2章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第10页

广州市将垃圾分类系统化,形成统一、开放、多元参与竞争的环卫市场格局;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效益,促进环卫市场的发育。特别是2001年下半年开始向家庭、企业和集团单位征收垃圾处理费。广州市成为了首个向家庭、企业和集团单位全面征收垃圾处理费的城市。出于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只看到“门面功夫”,导致了生活垃圾的分类仅能在各条大型道路的果皮箱上看到,而在一些小街小巷,不能找到这些分类果皮箱。虽已实施生活垃圾袋装收集、压缩中转、密闭运输,但这种方法仅停留在简单的收集阶段,各类的垃圾混合在一个塑料袋中,根本没有实现从每户居民开始实行最基本的“分类收集”,给下一步垃圾分类处理带来许多不便。 G深圳

深圳市注重垃圾减量化,厨余垃圾也做到了针对性收集处理。每天小区产生的可回收生活垃圾,都会运到这个垃圾房分拣;而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则有专门的设备进行处理。小区垃圾减排量达到了38%。(但是垃圾分类涉及的其他方面欠佳,尤其是企事业的垃圾分类工作)深圳市试点后期出现了严重的管理漏洞,多头管理,因其涉及到市区两级政府及宣传、教育、发改、人居委、科工信贸、城管、财委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人人有责的结果是人人都不负责,最终使当年的分类试点流于形式。缺乏强制性法规,没有奖罚公众仅把垃圾分类作为一个公益性的行为,并不能根本改变垃圾分类的现状,导致一些企业,打着环保的名号,从政府套取补贴,一旦钱到手,根本不从事环保事项,而是用作他途。借垃圾分类之名套取政府补贴的企业大有存在。更甚存在政府空喊现象:最重要的末端处理环节根本没行动,末端处理需要相关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