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1. 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 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3. 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 如水果 根茎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 如马铃薯块茎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3.简述自由水束缚水的区别
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以蒸发丧失的水为束缚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能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称为自由水。. 6. 为什么推广CO2施肥还有很大难处
CO2施肥主要还是还是再有控制条件的温度中。1)每生产1kg的干物质需要消耗1.5kgCO2,用量大体积大。CO2是气体状态,流动性大,应用起来困难。2)目前生产CO2成本较高,价格不菲,效益不高。 7.是否为作物必须营养元素,三条判断标准;
1)由于该元素缺乏,作物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表现出专一的的缺乏症状,而且这种症状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作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出直接的效果,不是因为土壤或培养基的改变产生的间接效果。
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与配置的总称
复种:指同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单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相同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间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同一生长季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 、 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轮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
*(论述)我国种植制度主要类型的特点
按作物的构成分类,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以饲料作物为主的,以多年生植物为主的种植制度
按降水与灌溉程度分类,分为干旱地区种植制度,半湿润地区或无湿润区,无灌溉种植制度,灌溉旱地种植制度和水田种植制度
按农田的利用程度分,分为撂荒制度,休闲制度,连年制度和多熟制度 1)人多耕地少,土地利用率高,复种指数高达156%。是世界上复种面积最多的国家
2)作物组成中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多年生牧草在耕地上所占比列低
3)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单做与间套做轮作与连做均有分布,连做换茬比较灵活。
2.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
1.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2.查明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3.选择适应的作物种类和品种,4.作物配置的确定。
3.复种对增产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增加了作物有效播种面积 2 是缓种了作物之间争地的矛盾 3.有利于稳产,即复种有利于前后茬产量互补,增加农产品刚给的稳定性
4.间套作的增产的原理 1.充分利用增长季节(关键) 2.充分利用光能 3.改善通风条件 4.充分利用土壤条件 5.增加群体抗灾,抗逆性 6.边行优势 5、简述轮作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答: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3、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4、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7. *连作的危害
1. 生物原因: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 2.化学原因:营养物质偏耗,有毒物质积累 3.物理因素;主要是土壤理化性状的恶化
良种繁育:是指在保持品种 种性的前提下有计划、迅速地、大量地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或苗木的技术。 1. 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同时并且不断的供应和调节作物生产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等生态因子的能力
土体构造分为表土层(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务消耗的水分克数
需水临界期:作物对缺水特别敏感的 时期。这个时期缺水对产量影响较大 营养临界期:需要量不多,但是很迫切的时期(幼苗p生长繁殖n) 种子寿命: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2. 为什么有机肥要充分腐热后施用
讲授病虫危害的作物体制成有机肥,如不经发酵腐热,病虫就能存活,并通过施肥而传播。
3.病虫草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也给作物的生产带来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1. 病原物虫草的抗性增加
2. 大量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 3. 污染和环境和农产品,造成公害 二、害虫主要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2.生物防治3. 化学防治4、农业防治5、物理机械防治 1.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技术科学化(1.品种改良 2.化肥生产3.农药、栽培技术、灌溉技术) 2)操作机械化 3)产销社会化 4)生产高效化 5)农民知识化 1、种子指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学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3、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4、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 、输导 、支持、合成、贮藏。 2、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水分 、温度及氧气。
3、作物生长必需的生活因子有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 4、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5、 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6、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 7、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8、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9、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温度 。 10、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个临界日照长度,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 A.大豆 B.油菜 C.黄麻 D.烟草
2、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A )。 A.冻害 B.热害 C.旱灾 D.涝灾 3、(C )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A.种植制度 B.作物布局 C.复种 D.连作 4、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D )。 A.豌豆 B.大豆 C.蚕豆 D.青稞 5、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 A. 大豆 B. 玉米 C.茄子 D.马铃薯 6、小麦属于(A )。
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 C. 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