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之余额宝 下载本文

推出了“活期宝”类产品,这些产品在风险和流动性两方面都优于“余额宝”,收益水平与“余额宝”相似,只是这些产品都有起始金额的限制(5万元左右),让大部分“屌丝”客户敬而远之。

这也是为什么有评论说,互联网金融是个苦差事。因为余额宝的推出看起来顺风顺水,但背后凝聚了相当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客户使用习惯的培养。先抛开技术层面的积累不算,光客户使用习惯培养这件事情上,阿里花费了差不多10年,沉淀了海量的客户群体,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好不容易推出了一个合适的产品,总量看起来还不错,但跟银行的客户规模跟利润规模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屌丝理财肯定会有大未来。类似的案例在国外的市场上已经相当丰富,只要用户总量上去了,单个客户的利润虽然低了点,但总体来看还是有利可图的。国内的银行由于分业经营的管制与利率市场化进度的迟缓,靠现在手头的客户就可以过得比较舒服了,完全没有去争取屌丝客户,发展屌丝理财的动力。

不过,话说回来,屌丝理财这样的模式肯定需要更精细的管理运营,以及最为重要的:对于整个业务运营思路的重新定位。要用互联网的思路来做金融,不要用金融的框架来限定互联网;要用互联网的逻辑来看待银行的优势,不要用传统金融业的逻辑来认定银行的资本。这种思路和定位是银行最欠缺的。

从几家银行目前在电商领域的动作就可以看出,银行还是在用自己的一套思路来“插入”互联网,以为自己在传统金融领域的诸多优势同样可以延伸到互联网这个全新的生态系统中来,但实际上效果怎

样呢?以建行的善融商城为例,或许建行的支持可以让它一直活下去,但很难帮助它进入行业的前五名——而整个电商行业已经进入洗牌重整期,整个市场上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大型电商不会超过四家。

——“入口”的重要性

在余额宝推出之后,华夏基金零售业务总监赵新宇公开表示,未来淘宝、百度、腾讯这些占据了网络大部分入口的互联网公司,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很可能就是未来网络上的“工农中建”。这种话转换成银行业人士比较能理解的术语就是:以后代销基金不用找你们银行了,我们基金公司自己卖未必也有好结果,直接找目前网上最主流的几个网站就行了。总而言之,不好意思,银行又被脱媒了。

肯定有银行业人士会说,我们银行有自己的网银、商城、手机客户端、平板客户端,并没有落后于互联网的大潮啊。

推出客户端并不等于占据了“入口”。调查数据表明,网民平均每天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接近3个小时,但每个月花在网银上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这是什么意思?银行的这些服务只是一个简单的互联网工具,而不是我们所强调的“入口”。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银行推出的各种互联网端口都处于所谓“会所制”的阶段,只有成为银行的客户,才能享受银行的服务,不符合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

其次,银行在整个网络生态链、网购产业链并未占据主导地位,沦为比较次要的工具。导致银行虽然推出了相当丰富的网银产品和功能,但使用的人不多。

互联网金融肯定是日后金融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在这个趋势中,网络入口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真正流畅的客户体验

在余额宝推出之后,建行很快推出了专门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非常值得玩味:“此次余额宝的推出,对商业银行的最大启示应当是,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切实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创新产品、优化流程、提升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另外,建行还赞赏了支付宝公司在金融产品设计上的高明之处:把基金销售行为定义为直销,并严格按照直销来设计业务流程,使资金和资产的所有权在转移流动过程中不会转移给支付宝公司,而且支付宝公司把从基金公司获得的收益作为支付宝提供交易平台的对价,名称上界定为“管理费”,这样就成功地规避了监管风险。

这样的赞誉在外人看来,其实无异于在打天天高喊着“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产品创新,满足客户需求”等口号的银行的脸。流畅的客户体验,完全站在客户的使用角度和使用习惯来研发、设计产品,这是余额宝一炮打响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余额宝的这些特性,放在互联网世界里面,其实都算不上什么很特别的客户体验了。这正式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客户为中心不仅仅是流程的重塑,不仅仅是产品的研发,也不仅仅是搭建几个新的网站、平台,更体现在客户使用界面的每个细节,客户操作的每一个小环节上。一句话,客户怎么舒服怎么来,别老摆着一副“我最专业,你们

都得按我的逻辑来”的态度!银行如不能意识到这一点,还老揪着货币型基金能不能跟存款混为一谈、支付宝没有银行那么稳健、不如银行一样有政府做信誉背书等问题不放的话,我也只能说:各位,该换换思路了!

七、央行对余额宝的打压

自从余额宝问世,各界舆论及央行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打压。而最为严重的是外界流传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一个版本,拟规定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同一客户所有支付账户转账年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支付机构应对转账转入资金进行单独管理,转入资金只能用于消费和转账转出,不得向银行账户回提;个人支付账户单笔消费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同一个人客户所有支付账户消费月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超过限额的,应通过客户的银行账户办理。这无疑是在打蛇打七寸,从本质上把余额宝往死里整。但最终如何,我们也只能笑看各界学者专家针锋相对了。 八、余额宝的未来

众所周知,美国的PayPal公司其实早在1999年就推出了美国版“余额宝”,十几年后不得已从历史舞台谢幕。美国标杆资本风险投资者格斯·菲尔德纳表示,PayPal关闭货币市场基金的主要原因是不挣钱。那余额宝会重蹈覆辙么?随着银行的存款利率管制放开,逐步完全市场化,余额宝的用户随时可能把钱投到收益更高的产品。那余额宝很可能是下一个PayPal。对此,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已有预期。他说,如果有一天余额宝的利率和银行的存款利率并轨了,即便

余额宝的使命真的终止了,它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结论

余额宝到底怎样,是好是坏,不是单纯的某个人能评判的,至少作为一名普通用户,我觉得它挺好的。它为我们“穷人”带来更大的储蓄收益,又很安全、方便。但这也仅属于个人观点。余额宝的未来怎样、余额宝是否值得信任等问题,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最后以余额宝的一句话作为总结:货币基金不等同于银行存款,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参考文献 1、搜狗百科

2、百度文库《评价余额宝的9大观点》

3、百度文库《阿里余额宝PK银行:10万年息4K》 4、百度文库《哈哈阿里推出“余额宝”,旨在抢银行生意》 5、微信报道首都金融《巨头的对决》 6、圣才学网《余额宝的现状及发展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