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复旦大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纪实 下载本文

王沪宁、俞吾金深思熟虑,对作为反方论题“人性本恶”的基本论点作了三次调整:

赴新加坡之前,复旦队对“人性本恶”的辩题已作了一些准备,但当时的陈述词的格调是比 较低沉的,其中有“究竟历史上的哪一页是用玫瑰色写成的?”这样的句子,这可能会使人 觉得,把人性看得漆黑一团,悲观主义的色调太重了,不利于听众接受。在新加坡的赛前准 备中,起先又过多地考虑了辩词的可接受性,大量增加了教化和人性后天向善的内容,但这 样一来,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人性本恶”这个辩题反倒显得语焉不详了。在反复斟酌的 基础上,复旦队在立论中引入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两个层面:在事实判断上,理直气壮地 肯定人性本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价值判断上,又竭力主张通过好的教化引导人性向善。 复旦队还把“恶”定义为“人的欲望的无节制的扩展”,把“善”定义为“对人的欲望的合 理的节制”,积极倡导抑恶扬善的思想。经过这样的改动,复旦队立论不仅简洁明了,十分 严密,而且具有了广泛的可接受性,为了在决赛中掌握主动权,还决定采用“连续追问、攻 其要害”的新战术,务必使对方“就范”,跟着复旦队的思路走。

王沪宁、俞吾金鼓励队员们: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智商的竞争。从已有多场比赛看,你

的智商要高出台大辩手,战胜他们应该有信心。

8月29日下午3点,人们企盼已久的大决赛终于在狮城拉开了序幕。新加坡的李显

副总理和许多社会名流都出席了辩论会,演播厅内气氛凝重,座无虚席;评委的阵容也是强 大的,其中有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杜维明,也有香港明报的创办人查良镛先生(笔名金庸, 其武侠小说风靡全球)。

辩论开始后,正方一辩在表明观点时引用了康德“人有理性”的一段话。就在同一时

,反方复旦二辩季翔、三辩严嘉各自递给一辩姜丰一张同样内容的卡片。姜丰会意,在表明 观点时首先指出:对方辩友爱谈康德,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康德是怎么说的吧。康德曾经说过 ,人之所以会行恶,有时是由于人的天性,有时是由于人的自私性。第一句话就使对方处于 被动。于此可见复旦队的配合之默契。

接着,正方二辩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论证人性本善:如果要吃西瓜,就得撒西瓜种

。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的善行,就是因为人类本性中早已有善的种子。反方复旦队二辩季翔从 容不迫马上给予反驳,还套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四大恶人,即恶贯满盈、无恶不作 、凶神恶煞和穷凶极恶来反问对方:如果人性中没有恶的种子,那善花怎么能开出恶果呢?

正方三辩激动地反驳说:如果人一生下来就是恶的,善是后天教化培养的,那谁又能

教化谁呢?给观众留下活泼机智印象的反方三辩严嘉针锋相对:对方辩友刚才讲到“放下屠 刀,立地成佛”,请问,如果人性本善,那谁又会去拿起屠刀呢?

在自由辩论中,复旦队连续五次追问对方立论中的要害:“如果人性本善,最初的恶

如何产生的?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来的?”对方回避不了这个问题,只能回答:“恶是由外 在环境引起的。”复旦队季翔又穷追不舍:“如果人性本善,环境的恶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严嘉也调侃对方:“如果鸡蛋没有缝,苍蝇怎么去叮?人性中没有恶根,世界上何来那么 多的恶人?”这些连珠炮似的追问打乱了对方阵脚,以致对方三辩竟把荀子和告子的人性论 混同起来,并公开指责荀子的理论是错误的。复旦队蒋昌建立即反唇相讥:“如果你认为荀 子错了,荀子就错了,那还需要在座的这些儒学家干吗?”场内马上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如果人性本善,那么善花是如何开出恶果的?如果人性本恶,那善又是从哪里发端

的?

决赛辩题的焦点正在于此。正方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没讲清楚,而反方复旦队则表述得清楚, 因为人性本恶,为了不在互相争斗中都毁灭,就必须建立一个游戏规则,于是就有了权衡制 约,就是人类善的发端。而正方却没能理解这一表述,反复追问同一问题,以至埋下兵败狮 城之根。

精彩的自由辩论结束后,复旦队四辩蒋昌建以高屋建瓴之势慷慨陈词,他辩词的结尾

分把听众的注意力引向高潮:“只有从人性本恶的正确认识出发,人的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 的追求才会得到合理的节制和正确的引导,人类理性才会由他律走向自律,由执法走向立法 ,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要用它去寻找光明。”

这一气势宏大的总结博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接着发言的台大四辩,竭力曲解复旦队

点,企图以情动人,挽回颓势,遗憾的是,他已经回天无力了。

评委、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点评中赞扬复旦大学代表队配合默契、错落有致、

经据典、妙语连珠,体现了“流动的整体意识”。

评委香港明报创办人查良镛先生认为双方表现都不错,而复旦队在语言上更胜一筹。 王沪宁教授评论复旦队夺冠,是知识的胜利,智慧的胜利,智商的胜利。

新加坡《联合早报》写下了这样的报道:五年前亚洲大专辩论会的历史重演,复旦大

队在大决赛中击败劲旅台湾大学队,荣获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词锋锐利,反应敏捷的 蒋昌建获“最佳辩论员”称号。复旦大学队今年的收获比上次更丰富,一口气捧走了本届比 赛中两项大奖。

复旦大学队重演历史狮城再圆梦。

台湾大学队再度饮恨狮城梦难圆。

在优美欢畅的乐曲声中,复旦大学队代表姜丰和蒋昌建从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手里接

了奖杯。

奖杯,意味着荣誉;奖杯,象征着拼搏。手捧奖杯,复旦代表队的队员显得异常的平

。然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翻腾着100多天训练生活的酸甜苦辣,青年、祖国、母校、 集体、个人、荣誉、责任,这些习以为常的概念,此时此刻变得分外清晰:

姜丰:当我接过奖杯时,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个人是多么微不足道,最重要的是复旦

个大集体的力量。

蒋昌建:我自始至终以“我代表复旦大学、代表前进中的中国”来为自己鼓劲。我要

新加坡人民和评委们看到,在中国,在中国的一所大学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在这位学生身 上感受到华语的优美和中国学生的知识水平。

从领奖台上下来,一位华人激动地拉着蒋昌建的手说:“我不仅在为你们鼓掌,也在

祖国鼓掌。只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安泰祥和,才能培养出像你们这样的青年人才。”

蒋昌建握着这位同胞的手,感动万分。

沿着夜色中的新加坡河河岸,复旦辩论队的队员、教练谈笑风生。由于比赛日程紧张,

这是他们在新加坡十天里唯一的一次散步。百天训练不寻常,又逢狮城圆梦时,想起在文科 十楼度过的日日夜夜,想起为琢玉成器而默默奉献的老师们,队员们急切思念复旦的心潮不 禁油然而生。

尾声 明天会

更好

9月3日下午,相辉堂——复旦大学历来举行重大庆典和聚会的地方,不时传出近千

师生的掌声、笑声。荣获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桂冠及最佳辩手称号的复旦大学辩论队在 这里正受到复旦大学的通报表彰,并举办首场报告会。

中科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向与会师生介绍夺冠归来的俞吾金教练和

位辩论员——姜丰、季翔、严嘉、蒋昌建。当杨校长讲完“值得向大家介绍的还有辩论队候 补队员何小兰、张谦同学和他们顾全大局、甘为人梯的精神”这句话时,场下的掌声显得特

别热烈。是呵,此时此刻,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也是一种崇高的荣誉。虽然,何小兰、张谦未 能在新加坡辩论席上展示他们的才华,但他们为复旦辩论队所作出的贡献,已经自豪地写在 复旦的历史上。

“只能赢,不能输。”此时此刻,悉知决策内情的人们一定会感受到杨校长接到国家

委一纸电传时写下的六字批语所蕴含着的自信和力量。

复旦人十分爱戴的老校长谢希德教授,特意从市区赶来,以一个“老复旦人”的名义

辩论队致贺。谢老一直十分关心这次赛事,第一场辩论题目抽签,就是她托新加坡的一位老 朋友帮忙抽的。后来又托另一位老朋友关照复旦辩论队在新加坡期间的食宿起居。当她得知 复旦辩论队扬威狮城再度捧杯,马上给远在美国访问的杨福家校长传送喜讯。当校党委副书 记秦绍德把这些“秘密”一透露,与会师生无不感动万分。谢老在讲话中希望同学们把辩论 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业余活动之一。她还赞赏俞吾金教授把辩证法成功地运用到辩论指导中去 的实践。

“你是复旦人,我是复旦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今天的校歌似乎特别温

而雄壮。

走出相辉堂,校歌声仍在耳畔回响,新加坡唇枪舌剑的情景不断地浮现在眼前——复

人在反思校辩论队队员选拔、训练及赴新加坡参赛夺冠的整个过程,从中获取完善自我、奋 发成才、振兴复旦、争创一流的智慧、信心和动力。

当笔者行将结束这篇稿子时,有幸读到了复旦大学写给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其中有

段是这样写的:“辩论赛看起来只是唇枪舌剑,实际上是辩论队员间整体素质的较量。去新 加坡夺冠的是我校辩论队,却反映出大陆高等教育仍有自己的特色和潜力。”

复旦辩论队夺冠归来,似一股清新、强劲的复旦风,刮遍了整个复旦园的角角落落,

每个复旦人的心海里荡起了思考的涟漪。

正在讨论中的《复旦大学1993—2005年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总体目标,

就是:面向新世纪,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综合大学。为实现这一 目标,全校将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参照系,集中精力提高质量和水平,创一流的教学、一流的 科研、一流的高技术产业、一流的服务和一流的管理。

复旦要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这正是全体复旦人更大的光荣和梦想。

华!

1993.10

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