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原理第1、第2章 下载本文

平顶山学院教案

K1?CmRaK2?Rafm?CmCe Rafm?CmCe 电动机传递系数

如果电枢电阻Ra和电动机的转动惯量Jm都很小而忽略不计时 ⑥还可进一步简化为

Ce?m(t)?Ua(t) ⑦

电动机的转速Wm(t)与电枢电压Ua(t)成正比,于是 电动机可作为测速发电机使用。

系统最基本的数学模型是它的微分方程式。建立微分方程的步骤如下: ①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

②将系统划分为若干环节,从输入端开始,按信号传递的顺序,依据各变量所遵循的物理学定律,列出各环节的线性化原始方程。

③消去中间变量,写出仅包含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式。

2.1.2 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

初条列出方程求解方程输入量求解微分方程

2.1.3 非线性元件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具有连续变化的非线性函数的线性化,可用切线法或小偏差法。在一个小范围内,将非线性特性用一断直线来代替。(分段定常系统) ·一个变量的非线性函数 y=f(x)

在x0处连续可微,则可将它在该点附件用台劳级数展开

y?f(x)?f(x0)?f'(x0)(x?x0)?增量较小时略去其高次幂项,则有

1''f(x0)(x?x0)2???????2!

y?y0?f(x)?f(x0)?f'(x0)(x?x0)

Δy=kΔx 比例系数,函数在x0点切线的斜率

·两个变量的非线性函数

y=f(x1,x2),同样可在某工作点(x10,x20)附件用台劳级数展开为

?f(x10,x20)?f(x10,x20)(x1?x10)?(x2?x20)]?x1?x21?2f(x10,x20)?f(x10,x20)2?[(x1?x10)?2(x?x10)(x?x20)2!?x1?x2?x12?2f(x10,x20)2?(x1?x20)]???????2?x2 y?f(x1,x2)?f(x10,x20)?[平顶山学院教案

略去二级以上导数项,并令Δy=y-f(x10,x20)

Δx1=x-x10 Δx2=x-x20

?y??f(x10,x20)?f(x10,x20)?x1??x2?K1?x1?K2?x2?x10?x2

这种小偏差线性化方法对于控制系统大多数工作状态是可行的,平衡点附近,偏差一般不会

很大,都是“小偏差点”。

例2-4 试把非线性方程 z=xy 在区域5≤x≤7、10≤y≤12上线性化。求用线性化方程来计算当x=5,y=10时z值所产生的误差。

解: 由于研究的区域为5≤x≤7、10≤y≤12,故选择工作点x0=6,y0=11。于是z0=x0y0 =6×11=66.

求在点x0=6,y0=11,z0=66附近非线性方程的线性化表达式。将非线性方程在点x0,y0,z0处展开成泰勒级数,并忽略其高阶项,则有

z-z0=a(x-x0)+b(y-y0) 式中 ? z ? y 0 ? 11 a ? x ? x 0 ? x y ? y 0

b ? ? z ? y x ? x 0 y ? y 0 ? x 0 ? 6

因此,线性化方程式为:

z-66=11(x-6)+6(y-11) z=11x+6y-66

当x=5,y=10时,z的精确值为z=xy=5×10=50

由线性化方程求得的z值为z=11x+6y=55+60-66=49

1?2P因此,误差为50-49=1,表示成百分数

【自学内容】 预习第二节。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教学目的】

1.掌握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求法。 2.熟悉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教学重点】 1.传递函数

平顶山学院教案

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的概念适用于线性定常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求传递函数通常有两种方法:对系统的微分方程取拉氏变换,或化简系统的动态方框图。对于由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组成的电气网络,一般采用运算阻抗的方法求传递函数。

2动态方框图的变换与化简

化简方框图是求传递函数的常用方法。对方框图进行变换和化简时要遵循等效原则:对任一环节进行变换时,变换前后该环节的输人量、输出量及其相互关系应保持不变。化简方框图的主要方法就是将串联环节、并联环节和基本反馈环节用一个等效环节代替。化简方框图的关键是解除交叉结构,即移动分支点或相加点,使被简化的环节中不存在与外部直接相连的分支点和相加点。 【教学难点】

非线性函数线性化。 【教学方法及手段】

通过课堂授课讲解几个典型例题使学生对概念能够理解,建立传递函数的概念,并会求解传递函数。 【课外作业】

习题2-9,2-10。 【学时分配】

2课时。 【教学内容】

2.2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2.2.1 传递函数

是在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过程中引申出来的概念。

微分方程是在时域中描述系统动态性能的数学模型,在给定外作用和初使条件下,解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输出响应。系统结构和参数变化是分析较麻烦。

用拉氏变化法求结微分方程时,可以得到控制系统在复数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定义: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设线性定常系统由下述n阶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

dndn?1da0nc(t)?a1n?1c(t)?????an?1c(t)?anc(t)dtdtdtdmdm?1d?b0mr(t)?b1m?1r(t)?????bm?1r(t)?bmr(t)dtdtdt

式中c(t)是系统输出量,r(t)是系统输入量,

ai(i?1,2,3,???,n)和bj(j?1,2,???,m)是

与系统结构和参数有关的常系数。

设r(t)和c(t)及其各阶系数在t=0是的值均为零,即零初始条件,则对上式中各项分别求拉氏变换,并令c(s)=L[c(t)],R(s)=L[r(t)],可得s的代数方程为:

[a0sn?a1sn?1?????an?1s?an]C(s)?[b0sm?b1sm?1?????bm?1s?am]R(s)

于是,由定义得系统传递函数为:

C(s)b0sm?b1sm?1?????bm?1s?bmM(s)G(s)???nn?1R(s)a0s?a1s?????an?1s?anN(s)

平顶山学院教案

mm?1M(s)?bs?bs?????bm?1s?bm 01式中

N(s)?a0sn?a1sn?1?????an?1s?an

Xc(s)Uc(s)X(s)和Ur(s)

例5 求例2机械系统与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r(B1?B2)Xc?(K1?K2)Xc?B1Xc?K1Xr

??(B1?B2)sXc(s)?(K1?K2)Xc(s)?B1sXr(s)?K1Xr(s)

Xc(s)B1s?K1?Xr(s)(B1?B2)s?K1?K2

?111(R1?R2)Uc?(?)Uc?R1Ur?Ur

C1C2C1?(R1?R2)SUc(s)?(

111?)Uc(s)?R1SUr(s)?Ur(s) C1C2C1R1S?1Uc(s)C1?

11Ur(s)(R1?R2)S?(?)C1C2性质1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m≤n,且所具有复变量函数的所有性质。

性质2 G(s)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与输入量的形式(幅度与大小)无关。

性质3 G(s)虽然描述了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但它不提供任何该系统的物理结构。因为许多不同的物理系统具有完全相同的传递函数。

性质4 如果G(s)已知,那么可以研究系统在各种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 性质5 如果系统的G(s)未知,可以给系统加上已知的输入,研究其输出,从而得出传递函数,一旦建立G(s)可以给出该系统动态特性的完整描述,与其它物理描述不同。

数学模型 是(表示)输出变量和输入变量微分方程的运算模型(operational mode)

性质6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之间有关系。

G(s)?C(s) R(s)d置换 传递函数?微分方程 dt性质7 传递函数G(s)的拉氏反变换是脉冲响应g(t)

如果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