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测试题五(附答案) 下载本文

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测试题五(附答案)

(时间:120分钟)

一、细心选一选,慧眼识金!(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答题栏内)注意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你面前的选择题哦! 1.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

D.4个

B.2个 C.3个

2.?4的平方根是( ) A.2

B.-2

C.±2

D.±4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只有两个三角形才能完全重合;

②如果两个图形是全等形,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 ③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形; ④边数相同的图形一定能互相重合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④

4.点P(-2,1)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A.(2,1)

B.(-2,-1) C.(2,-1) D.(1,-2)

5.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110°,则底角的度数为( ) A.70°或40° 6.在实数2,0,5,(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B.40°或55°

C.55°或70°

D.70°

?3,27,0.101001000 1……(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中,无理数的个数是37.在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3?5=-35

2C.(?13) =-13

B.-3.6=-0.6 D.36=±6

8.如下图所示,△ABC≌△EDF,DF=BC,AB=ED,AE=20,FC=10,则AC的长为( )

1

A.20

B.15

C.10

D.5

9.如下图所示,在Rt△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B于点E.当∠B=30°时,图中不一定相等的线段有( )

A.AC=AE=BE

B.AD=BD

C.AC=BD

D.CD=DE

10.已知两条互不平行的线段AB、A’B’关于直线i对称,AB、A’B’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下面四个结论中错误的

是( ) A.AB=A’B’ B.点P不在直线i上

C.若点A、A’是对称点,则直线i垂直平分线段AA’ D.若点B、B’是对称点,则PB=PB’

11.如下图所示,光线L照射到平面镜I上,然后在平面镜I、Ⅱ之间来回反射,如果∠α=55°,∠γ=75°,

则∠β为( )

A.50°

B.55°

C.60°

D. 65°

12.如下图所示,将矩形纸片ABCD沿虚线EF折叠,使点A落在点G上,点D落在点H上;然后再沿虚线GH折叠,

使B落在点E上,点C落在点F上;叠完后,剪一个直径在BC上的半圆,再展开,则展开后的图形为( )

2

二、开动脑筋,耐心填一填!

13.要使2x?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A’的坐标为(-2,7),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 15.如下图所示,在等边△ABC中,AD⊥BC,BD=3,则∠1的度数为 ______,AB= ______

16.如下图所示,∠ACB=∠DBC,要想说明△ABC≌△DCB,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只需填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

17.如下图所示,BD是∠ABC的平分线,DE⊥AB于E,S△ABC=3.6cm2,AB=5cm,BC=4,则DE=______cm

18.观察下列各式:3222=23, 773333=33, 26263444=43, 63633555=53……将你发现124124的规律用含n的式子表示为____(n为大于1的正整数)

三、耐心做一做,你一定是学习中的强者(解答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如果你觉得有的题目有点困难,那么把解答写出一部分也可以,可不要有题目下面是空白 的喔! 19.如下图所示,A、B两村在一条小河的的同一侧,现要在河边建一水厂M向两村供水,若要使自来水厂M到两村的距离和最短,厂址应选在哪个位置最合适? (并保留作图痕迹)

3

20.计算

(1)

3?5+27-125 (2)-12+27×3-2

21.如下图所示,由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中,请你用三种方法分别在下图中再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

轴对称图形:

22.如下图所示,∠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

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的射线OC便是∠AOB的平分线,为什么?

23.如下图所示,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求∠DBC的度数?

24.如下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点E是BC的中点,点F是CD的中点,且AE⊥BC,AF⊥CD (1)求证:AB=AD

(2)请你探究∠EAF、∠BAE、∠DAF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