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复习2-经济史 下载本文

2.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方盛产青瓷,后来制作技术传到北方。北方创制出白瓷。

3.隋唐: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陶瓷业的 新产品有白瓷、唐三彩和青瓷的秘色瓷。

4 .明清:江南景德镇制瓷业就有春土、澄泥、造坯、字画等十几道工序。 (三)商周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1.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

2.夏朝青铜器目前尚未发现,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

3.商朝青铜器由官府垄断,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4.西周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

5.春秋战国时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贵名器;战国青铜器出现金银错新技术;青铜雕塑艺术也有创新,器物上已有建筑雕塑图案。 (四)古代制漆业的发展

1.原始社会: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红漆碗。

2.商朝:漆器出现了浮雕式花纹,并镶有绿松石和钻花金箔。

3.周朝:漆髹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种植漆林,已被征收税赋。 4.秦朝:专设官吏管理漆园的种植和漆器的制作生产。

5.两汉:湖北江陵凤皇山汉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都是汉代漆器当中的精

(五)古代冶铁业的发展

1.秦朝:蜀人卓氏、宛人孔氏等都靠冶铁成为巨富。

2.两汉:分为官营和私营两种。西汉时煤已成为冶铁燃料,还发明了淬火技术。东汉时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宛、巩是有名的冶铁中心。低温炼钢技术也已发明并得到推广。

3.三国两晋南北朝:冶铁业仍以官营为主。后赵、南燕等都没有冶铁场,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东晋南朝时,扬州成为冶铸中心。魏晋时期发明了灌钢法。

4、隋唐:铁的产地在全国有一百多处。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5.明清: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业每一炉场,一日可出铁六七千斤。 (六)古代造船业的发展

1.隋唐: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4.辽宋夏金:①东南漕运和海外贸易的需要,促进北宋造船业的发展。造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长江最大航船称万石船;江南和东南沿海是造船业最发达的地方。②南宋造船十分发达,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中心。能建造适应远洋航行的大型航船。南宋制造的车船装有轮子,能踏轮激水而行,速度很快。 5.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先进船队,反映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 (七)古代造纸业的发展

1.三国两晋南北朝:纸张逐渐取代简犊,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建业、扬州等都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2.唐朝:宣州、益州的纸,都十分有名。

3.五代十国:成都、金陵是全国最大的印刷业中心

【认识】我国古代手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①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奴隶社会就有了冶铜工业(即青铜工业),封建社会增加了冶铁、棉纺织业等部门。如在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其后棉纺织业日益发展,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另外,某个工业部门的创立或发展,往往会带动其他有关部门的创立或发展。如中国冶铁工业的兴起,使农具制造和兵器制造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②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以冶铸技术的发展为例:商朝时有了青铜铸造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唐朝的铸造业已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③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从经营的方式来说,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到了封建社会,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扩大,劳动分工也渐趋细致。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城市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④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起初在北方,以后逐步移至南方。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变迁。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尽管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很发达,在世界上曾经居于领先地位,但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始终为农业文明经济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虽然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并有了缓慢发展,但又由于封建生产关系阻碍,始终没有进入手工工场时代。 三 商业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与阶段特征

1、商朝: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的都城是繁荣的商业城市。

2、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市场上商品品种较多,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郢。

【特点】这一时期兴起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些都城一般都是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都是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是很密切。而且各个诸侯国中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反映了封建社会初期的经济特征。

3、隋唐商业发展: ①关于“市”:

a.城市中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 b.市中有邸店和柜坊,后者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c.市里的买卖有时间的限定,“日中为市”。到唐朝后期,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

d.在广大农村,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②关于“商人”:经商不仅有汉人,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③唐朝城市的兴旺:

a.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b.商业都市:扬州: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被誉为“天下之盛,扬为首”,繁华的夜市是当时扬州城的一个特点。成都:“扬一益二”。

【特点】①隋唐时期,我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仍在关中,而经济中心已移到江淮流域,出现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情况。隋统一后,大力修通大运河,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联系问题。这一时期,南方城市发展较快,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当时瞩目的主要城市发展区,这与海外贸易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大运河的开凿有密切的关系。②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是都城建设,如唐代长安城,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城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既反映了唐朝国力和科技水平,也体现了唐朝前期封建统治秩序井然有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的政治面貌。特别是长安城的经济布局突出了“坊”“市”之分,“市”内店铺林立,非常繁华。 4、明清时期:

①商业的发展:商品种类: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品种达到两百余种。贸易城市: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②商品经济发展方面: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

③影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特点】(1)明朝中后期的城市已不仅仅是封建统治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已经日益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开始逐渐密切起来。(2)出现了有一定的专业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1)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前提条件】在农业、手工业新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的东南地区。 【产生部门】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

【产生过程】①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创造了条件;②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生产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全国出现了30多座较大的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手工业者不断分化,少数关于经营者富裕起来,多数手工业者贫困破产,丧失生产资料,不得不去当雇佣工人,于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④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力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就是工人。

【主要特征】①微弱、稀疏;②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③发展水平低;④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2)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发展表现】①范围扩大;②部门增多;③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缓慢原因】①国内市场小:封建剥削很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②资本少:地主、商人剥削所得钱财,多购置田产,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③社会环境:封建国家设立众多的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重农抑商);④国外市场:实行闭关政策,下令禁止海外贸易;⑤封建行会

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

【重点提示】明清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③发达的商业。30多座大中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④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⑤一定的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不利条件:①自给自足的自然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碍。②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着已经聚集起来的商业资要本、高利贷资本投向土地,加强了封建经济。③“重农抑商”传统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④在自然经济形态下,生产手段落后、分散保守,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积累,使旧的生产方式得以牢固、持久的保持。⑤手工作坊和包买商与封建统治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⑥封建地租很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产品。这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⑦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 (二)古代交通的发展概况

1 .夏:交通工具有车、船、橇等。

2.西周:交通比商朝进步,从都城镐京到全国有几条大道。

3.隋唐:长安、洛阳为中心的驿道,四通八达,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交通要道上还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 4.元朝:(l)陆路。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重新繁荣。由元大都启程往西,经过新疆,有三条路通往西方:一条往西北宜达俄罗斯和东欧各国;另两条分别经过撒马尔罕和阿富汗通往伊朗。

(2)海上交通:杭州、泉州、广州都是重要的对外航运港口。元朝在各个港口设市舶司,和各国通商互市。

(3)内河航运:忽必烈时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元代的大运河从杭州启程,可直达大都。

(三)古代城市的发展概况

1 .夏、商、周: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门供居民出人,城内有整齐宽广街道。

2.两汉: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和宛被称为\五都\。 3.隋唐--城市的兴旺

①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商业大都会--长安、洛阳。 ②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扬州、成都

③南方商业都会、国际贸易港口--广州。 ④北方商业大城市--位于通济渠沿岸的汴州。

4 .北宋:东京是全国最大的商业都会.扬州商业十分兴旺。 5.南宋:临安繁华一时。

6.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商业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马可·波罗称之为\天堂\。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外国旅行家称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四)古代货币的发展概况

1 .秦: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