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导师 下载本文

A唐丽灵

重庆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研究领域(RESEARCH AREA): ? 细胞信号转导 ? 功能基因的克隆与应用 ? 肿瘤凋亡机理及癌症治疗新技术开发研究 ? 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机理 ?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 在研课题支撑(GRANTS):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1-2015,12):力环境下染色质重塑复合物SWI/SNF对基因可变剪接的调控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1-2012,12): 力信号调控的成骨细胞IGF-I交替剪接的加工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然科学类重点项目(2010,9-2013,9):介导力生长因子功能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研究,项目负责人 4. 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0,7-2013,7):力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的生理调控作用及细胞膜表面受体研究,项目负责人 1

重庆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B霍丹群,女,1965 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

负责研究生培养与教育工作。

1986年毕业于四川轻化工学院,1994年获得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重庆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到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访问学习,指导有硕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研究生9名,博士后2名。 现为科技部国家高科技计划“86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福建省、四川省、山东省、广东省及重庆市等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生物技术学会高级会员,生物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重庆市食品安全促进会理事,生物学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攻关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申报发明专利12项,获权3项。在Sensor Letters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Microfludics & Nanofluidics、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环境工程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细胞融合与利用 微生物代谢与资源开发 微生物检测新技术

纳米技术在生物信息识别中的应用 生物大分子、生物芯片与检测技术 细胞信号检测技术与应用

2

重庆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钟莉

(PhD, MD)女,1965 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9.3重庆大学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重庆市首批‘百人计划’创新人才并获重庆市特聘专家; 学习和研究经历:2001.12月获英国巴斯大学药理学系 博士; 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医学系6年制本科; 原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临床医生;

2002-2009 伦敦国王学院神经生理学研究中心初级博士后;英国东安哥里亚大学生物系高级博士后;英国巴斯大学药理学系副博士导师/高级研究员(相当于讲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修复,光生物学及光治疗;肿瘤药理药物靶向输送、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等。自2003年以来,在皮肤界最佳杂志J. Invest Dermatol, Mol. Cancer Res,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Photobiological and Photochemical Sciences,Lung Cancer等相关权威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近30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文章共15 篇。

学术兼职: 1. 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 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 3. 中国医师协会会员

主要支撑项目: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 主研

2、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主研

3. 参与国家教育部“111”计划-生物力学与组织修及重庆市科技攻关国际合重大项目。

招收学生:欢迎生物医学工程或生物学(分子及细胞生物学专业)以及医学、物理等背景并对生物医学工程有兴趣的优秀本科生报考研究生,也欢迎有类似背景的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学习。 联系方式:邮箱: jlzhong@cqu.edu.cn; jlz20@bath.ac.uk 电话:023-65111632;15802371097

3

重庆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吕凤林,男,1964 年2 月生;1984 年获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学'学士学位,

1991 年获四川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学'硕士学位,1999 年获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先后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预防医学会理事;全军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实验外科学杂志》编委。2008 年到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目前主要从事?补体系统天然免疫防护机制研究'、?多肽疫苗及其佐剂的分子生物学'、? 活性蛋白(多肽)的分子设计及表位生物学研究 '、?纳米生物学及其生物效应研究'。招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 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截止 2008 年,共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6 项、国家? 863 '课题 1 项、省市科技攻关课题多项、企业横向合作开发新药项目 1 项。近 5 年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 20 余篇、其中国外 SCI 论文 12 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 5.15 ;已有 6 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 2 项获得授权、4 项公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