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习题集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Δ?NH???NH3??H2O 4?OH?? NH3 + H3BO3== NH?+ HBO234?H++ H2BO3== H3BO3

终点的产物是H3BO3和NH4+(混合弱酸),pH ≈ 5 ,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按下式计算含量:

c(NH4)2SO4?(cV)HCl?1000(mmol?L-1)

2V(NH4)2SO4

10. 答:(1) 使测定值偏小。

(2) 对第一计量点测定值不影响,第二计量点偏大。

11. 答: 不对

(1) 利用?求浓度时,Ka仅两位有效数字,pH仅一位,计算得到四位有效数字不合理。

(2) 更重要的是终点远离突跃范围,确定终点pH有出入将导致计算结果很大差别。以指示剂确定终点有±0.3 pH 出入,若终点早0.3pH(即pH4.1),则 ?HAc

82%,由此计算cHac = 0.16 mol?L-1,差别太大,因此乙的方法是错误的。

12.答:Cu2+、Zn2+的配位数为四,Cd2+、Ni2+配位数为六,它们与NH3配位过程中逐级形成配合物,络合比复杂,各级稳定常数相差较小,不可能分步完成,也就是说不能按照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完成,金属离子的浓度不可能发生突变,所以以氨水为滴定剂滴定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不高,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13.答:配位剂一般为有机弱酸配位体,由于H+存在(或酸度提高)使配位体参加主反应(或滴定反应)的能力降低的这一现象称为酸效应。 αY(H)=1+β1H[H+]+β2H[H+]2+…+ β6H[H+]6

??2?6[H][H][H]或 ?Y(H)?1? ??...?Ka6Ka6Ka5Ka6Ka5...Ka1或 ?Y(H)

[H?]6?[H?]5Ka1?[H?]4Ka1Ka2?L?Ka1Ka2Ka3Ka4Ka5Ka6???YKa1Ka2Ka3Ka4Ka5Ka61

14.答: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既要使金属离子滴定完全,又要让金属离子不水解,让αM(OH)较小,同时要使EDTA的αY(H)较小,即必须在最低酸度和最高酸度之间,必须控制溶液在一定的pH值;另外在滴定过程中EDTA不断释放出H+,即 M+H2Y2-=MY+2H+ 酸度不断增大,为了控制适宜的酸度范围,就需加入缓冲溶液;此外,为了终点判断,使得MIn和In的颜色有明显区别,溶液的pH值也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

15. 答:根据分布分数 ???0??M?[某型体]定义先求各型体分布分数: cM

[M]1?cM1??1[L]??2[L]2??????n[L]n?1??ML??1[L][ML]???o?1[L] 2ncM1??1[L]??2[L]??????n[L]…

?n[L]n[MLn]?n????o?n[L]n 2ncM1??1[L]??2[L]??????n[L]再由[MLi]=δicM 估算,由于cM是一定值的,故溶液中配合物的主要存在型体由δi决定。因此只要看哪个?i[L]i值最大的,就以配位数为i的型体存在。

16. 答:(1) 不需准确加入;

(2) 必须保持1:1精确关系,Mg2+少则测定结果偏低,多则偏高;

(3) 在此溶液中加入氨性缓冲液及铬黑T,应当在加半滴0.02mol?L-1 EDTA后呈蓝色,而加半滴0.02mol?L-1 Mg2+呈红色,若不合格则应滴加EDTA(或Mg2+)使其合格。

17. 答:由于lgKCuY = 18.80,lgKCaY = 10.69,在pH=10~12时,于PAN中加入适量的CuY,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CuY(蓝色)+ PAN(黄色)+ Ca2+ = CaY + Cu—PAN

(黄绿色) (紫红色)

Cu—PAN是一种间接指示剂,加入的EDTA与Cu2+定量配位后,稍过量的滴定剂就会夺取Cu—PAN中的Cu2+,而使PAN游离出来, Cu—PAN + Y = CuY + PAN (紫红色) (黄绿色)

在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加入准确浓度的CuY。因为加入的CuY和滴定至终点时生成的CuY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

18.答:由于Fe3+ 极易水解( pH≥4 ),若在pH = 6.0的条件下进行滴定,此时绝大

'部分Fe3+已水解形成沉淀,从而无法进行滴定。因此,不能单纯地从KM-的大小

来判断能否准确滴定,还要考虑金属离子的水解酸度。而在pH = 1.5时,

'说明Fe3+和EDTA络合物在pH = 1.5时还很稳定,能lgKFeY-=25.1-15.55= 9.6,

准确滴定。

19. 答:(1) 由于EDTA水溶液中含有Ca2+ ,Ca2+与EDTA形成络合物,标定出来的EDTA标准溶液浓度偏低,当EDTA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的Zn2+,使测定Zn2+ 浓度偏低。

(2) 由于EDTA水溶液中含有Ca2+ ,部分Ca2+与EDTA形成络合物,标定出来的EDTA标准溶液浓度偏低,当EDTA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的Ca2+、Mg2+,使测定结果偏低。

(3) 用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标准溶液 ,出了CaCO3中的Ca2+被EDTA标准溶液滴定外,还有水中的Ca2+ 也能被EDTA标准溶液滴定,标定出来的EDTA标准溶液浓度偏低,当用来滴定试液中Ca2+、Mg2+,使测定结果偏低。

20. 答:(1) 在用EDTA滴定Ca2+、Mg2+ 时,pH = 10,用三乙醇胺和KCN来消除Fe3+的干扰,若使用盐酸羟胺和抗坏血酸,此时只是将Fe3+ → Fe2+,Fe2+ 同样干扰Ca2+、Mg2+ 的测定,而三乙醇胺、KCN在pH = 10碱性条件下能与Fe3+ 配位 ,故可掩蔽Fe3+。(2)pH = 1滴定Bi3+时,若用的三乙醇胺,则不会与Fe3+

配位,达不到掩蔽Fe3+的目的;若用KCN,在酸性条件下就会形成HCN有毒气体;故采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氧化还原法掩蔽Fe3+,将Fe3+ → Fe2+,此时Fe2+ 不干扰Bi3+的测定。(3) 在pH<6的溶液中,KCN会形成HCN巨毒气体,所以在pH<6溶液中严禁使用。

21. 答:由于Fe3+和NaOH溶液生成Fe(OH)3沉淀,导致游离的HCl的浓度偏小,可以用EDTA消除干扰,由于EDTA和Fe3+ 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大,减少了溶液中游离的Fe3+浓度,不产生Fe(OH)3沉淀。而柠檬酸三钠,三乙醇胺在酸性条件下不会与Fe3+ 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达不到消除干扰的效果。 22. 解:

EDTA标液 Zn2+标液 Zn2+标液

↓ ↓ 返滴 ↓

Bi3+ pH=1 BiY 加过量EDTA,△ NH4F,△ Al3+ ───→ Al3+ ────────→ AlY ────→ AlF63- Pb2+ 二甲酚橙 Pb2+ pH=5-6,冷滴 PbY 冷滴 PbY

测Bi 测Al+Pb 测Al

两者之差即Pb

23. 解:

KCN pH=10 NH3-NH4+ Cu(CN)2- Cu2+、Zn2+、Pb2+ ────────────→ Zn(CN)42-

酒石酸 EBT,EDTA滴定 PbY2- (测得Pb2+含量)

甲醛 Cu(CN)3- Cu(CN)3-

──→ Zn2+ ───────→ ZnY2- (测得Zn2+含量) PbY2- EDTA滴定 PbY2- 24.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