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下载本文

A.比喻 B.拟人 C. 排比 D.夸张

3.选文写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 、 、 和 等几件事,由此可以看出“我”在祖父园子里 。(5分)

4.“这不是一样的吗?”这句话中“我”认为 和 是一样的,说明了“我”因年龄小而 。(3分)

5.选文中多次写到祖父的笑,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写出了祖父在园子里的劳动本领高超,瞧不起“我”。 B.写出了祖父老实、没有脾气,这是对“我”的一种溺爱。 C.写出了祖父的和善与富有爱心。

D.说明祖父生活很乐观,每天总是笑眯眯地劳动。 七、阅读课外短文《春天放纸鸢》,完成练习。(12分)

春天放纸鸢

夜幕降临,漫步在乡间道路上,除了春风扑面有一种柔和的感觉之外,时而传来阵阵熟悉的风筝葫芦声,那“嗡嗡”的声音,不由得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我十二三岁时,每到春季,父亲总要扎个风筝去放飞,供我们赏玩。父亲( )风筝时,左邻右舍好多人帮着( )竹篾(miè)、打面糊、糊纸等。风筝准备就绪,还是那批人帮助( )着风筝到田野里,拉绳的和( )风筝尾巴的就配合我父亲放风筝,一旦风筝飞到了空中,个个看了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父亲见到别人的风筝上挂着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于是,他也制作风筝葫芦。他先弄来几个干燥的瓠(hù)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这样,风筝葫芦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那葫芦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挂在风筝上,老远就能听到时高时低的风筝葫芦声。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开始时,我只是用麦秸秆和旧报纸,制作简单的小风筝。后来,我又萌发了制作大风筝的念头。同伴们见到我要制作大风筝了,个个鼎力支持,跟在我后面溜溜转。我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了空中,我和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每到春天大风时节,我就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惯。

我在同伴中是放风筝的高手,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否则我们放风筝时就不带他去。

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

1.“手舞足蹈”的近义词是 。(1分)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短文的括号里。(2分) 提 托 扎 劈

3.下列对风筝葫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做风筝葫芦的原料是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一。

B.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 C.最后要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

D.风筝上挂着的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能发出时高时低的声音,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

4.下列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写出了“我”很自私,谁要是不听话,就不带他去放风筝。 B.写出了“我”和小伙伴很贪玩,也写出“我”的淘气与天真。 C.写出了“我”在小伙伴心中的地位,“我”常用放风筝来威胁小伙伴,让他们听话。

D.写出了 “我”对那时的任性感到后悔和自责。

5.“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这句话的作用是( )。(2分)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统领下文

6.“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这句中“美好”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写写你的体会。(3分)

八、语言运用。(35分)

1.你打算和小朋友一块儿到社区的广场上玩,妈妈却因为担心你的安全而让你在家看书,你会怎样说服妈妈呢?(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