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2、社会越轨的类型:违法行为、违警行为、违规行为。 二、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
1、生物学解释:(1)龙勃罗梭(C.Lombroso)的体质理论。即把人类生物、生理方面的特征作为社会越轨的原因。他认为犯罪人是退化的人,是再现于现代文明社会的野蛮人。(2)体态理论。江人的体态分为三种:一种是内容型,其特征是身体柔软、圆胖;一种是中胚层型,其特征是肌肉丰富,体格健美;还有一种是外胚层型,其特征是肌肉较少,体质虚弱。该理论认为中胚层型要比其他人更容易犯罪。(3)染色体理论。
2、心理学解释: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代表。该理论认为,人的人格有三个部分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奔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应该有一个协调、平衡的关系。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是人格中的超我和自我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破坏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使本我得不到应有的控制,从而导致个人越轨行为。
3、社会学解释:(1)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最早使用“失范”概念的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克姆。他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失范。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就认为失范是指这样一种社会状态:社会所规定的目标与决定着达到这些目标的规范不一致。默顿从价值上讲社会结构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目标;一类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根据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越轨行为就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矛盾的产物。(2)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该理论将引起社会越轨的原因归结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因而将注意力集中到民族、宗教、职业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认为不同的民族、阶层、地域的人的信仰、信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各不相同,当不同集团的利益和目标发生矛盾时,往往引起冲突,这种冲突往往导致越轨。文化冲突论的代表人物塞林在《文化冲突与犯罪》(1958)一书中,对文化冲突理论作了比较系统地论述。他首先区分了两种文化冲突:纵向文化冲突和横向文化冲突。他认为容易产生文化冲突的情形有四种:①当某种文化集团的文化法律规范扩展至另一个文化集团的领域时;②当某个文化集团的成员迁移到另一个不同文化的区域时;③在相邻两种文化的边界结合处;④当社会结构由简单趋于复杂化、文化价值由单一区域多元化时。塞林的理论是极富启发性的。他从文化冲突的角度指出了社会越轨的相对性,并将社会越轨归结为文化冲突的产物,这一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的社会越轨状况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3)科恩的亚文化群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可能在这样一个集团或群体内生活,这个群体有一种稳定的、蛋预祝文化的价值体系不同的价值体系,这样的群体成为亚文化群。个体如果长期生活在亚文化群体里,受其价值体系的影响,就可能产生犯罪。科恩是在《亚文化群体》一书中提出了亚文化群体犯罪理论。科恩认为,犯罪亚文化群产生和维护的价值观体系和行为倾向于竹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相抵触、相背离,这是犯罪和非法行为的真正根源,而亚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化过程的不完善、不适当引起的。 三、社会越轨的控制
社会越轨,作为一种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行为,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对象。社会越轨有消极的、积极的和中性三种不同的性质,对这三种性质的社会越轨要做具体分析,作不同程度的控制。 布置作业:
1、思考题:(1)社会问题的含义及其构成因素。(2)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3)文化堕距的含义。(4)我国社会问题的成因及其特征。(5)理解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6)社会控制的含义。(7)试以示范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社会越轨。 2、推荐阅读:(1)郑杭生《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问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0
1996。(2)袁亚愚等《社会学家的分析:中国社会问题》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3)童星《世纪末的挑战: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4)美国,E.A.罗斯,《社会控制》,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5)美国,R.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第十五章 集合行为与社会运动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集合行为的涵义、特征和理论解释,了解其主要类型。2、让学生掌握社会运动的含义,了解其类型、过程,理解西方对社会运动的理论解释。 教学重点:集合行为和社会运动的含义和理论解释。 教学难点:集合行为和社会运动理论解释。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时安排:4 教学内容
一、集合行为的运行机制 1、什么是集合行为
(1)含义:指许多人面对某一共同的影响、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没有组织、不可能预料、缺乏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
(2)特征:无组织性(最显著特征);不稳定性;非常规性;易受暗示性。
2、集合行为的形成机制
(1)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结构性助长;结构性紧张;潜在的信念变成普遍情绪;诱发因素;行动动员;社会控制机制。 (2)
二、集合行为的主要类型
1、群众性为 2、大众行为 3、传言和谣言 三、社会运动
1、什么是社会运动
(1)社会运动的含义:只被排除在社会权力结构之外的群体用非制度化的方式来促进或抗拒社会变迁,解决社会问题的集体行动。 (2)社会运动的类型
(3)社会运动的过程:预备阶段;普及阶段;正式组织阶段;制度化阶段。 2、西方的社会运动理论 (1)资源动员理论
传统的社会运动理论
资源动员理论 (2)社会建构理论 3、对中国社会运动的解释
布置作业:
1、思考题:(1)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2)集合行为的引导和控制。(3)社会动员理论的主要内容。
2、推荐阅读:(1)戴维 波普诺著《社会学》;(2)孙立平著《社会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