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女性心理学角度) 下载本文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摘 要: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作为《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有反抗精神,敢于追求真爱。作为一个女性形象,她敢于挑战父权 ,追求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平等,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女性形象

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作为《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有反抗精神,敢干追求真爱,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学界对杜丽娘形象的分析有很多,有的从杜丽娘的生死为情的角度展开,有的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展开,有的从杜丽娘与其他女性形象的对比来展开,却没有对杜丽娘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也没有涉及青春期女性心理和行为的角度。笔者认为,杜丽娘作为青春期少女,有其特殊性,应该被重视。本文拟从性别视角,青春期少女心理、青春期少女行为等方面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独特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一、从性别视角看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研究界关注的对象,然而把性别和文学相结合,从女性主义角度剖析女性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进之后的事①。在美国埃托奥和布里奇斯写的《女性心理学》中说“性指基于构成解剖和繁殖功能,个性作为女性或男性的分类,是男女基于生物学的区分;性别指女性或男性的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内涵,指对男女角色和行为的社会期待”②。性别的文化表征之一是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定型,即对女性或男性存在的刻板印象,认为某些特征、行为和角色更多的代表女性,其他的则代表男性③。 从这一理论来看,杜丽娘所处的社会时代认为“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④,很明显这些要求对女子的社会约束很深,也正因为有这些对女子的刻板定型,所以《牡丹亭》中的

蒋小平.晚明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P2. ②

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8. ③

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22. ④

汤显祖著,翁敏华,尤华点评.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20.

1

杜丽娘虽和春香一样的年纪,但自幼接触封建礼仪;虽然没有像春香那般勇敢单纯,但秉风貌,擅丹青、女红刺绣,知书识礼,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是封建礼教下的标准淑女。在那些所谓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下,杜丽娘的一举一动都充分地代表了当时的女子。这样的杜丽娘在当时颇具典型意义,她的前程也一目了然,即“他日到人家,知书达理,父母光辉”①。然而汤显祖却给予杜丽娘另外一种机遇:《诗经》中的《关雎》和色彩斑斓的后花园唤起了杜丽娘的觉醒,她十分憧憬和渴望爱情,以至于做起了“白日梦”。 如剧中描写丽娘情欲觉醒的《惊梦》一出中, 【山坡羊】一曲丽娘自叙思春慕色之情: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 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掸娟, 拣名门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 把青春抛的远! 俺的睡情谁见? 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 和春光暗流转? 迁延,这衷怀那处言? 淹煎, 泼残生, 除问天!

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把人格划分为“三重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一大锅沸腾汹涌的兴奋”,它既不遵循逻辑的原则,也不能分辨善恶是非,“表达了个体有机体生命的真实目的,那就是满足它的先天需要”③。因而从这一理论来看年轻男女对情欲生活的思慕, 是一种生理需要,发端于生命本能。年轻男女思春慕色正如春暖花开一样的天经地义, 是任何人都禁杀不了的。作为读者,我们一方面要体会理解杜丽娘的慕色心理, 将 杜丽娘) 看做一般女性 , 强调所有年轻女子思春慕色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则正视情色经验于女性人生的重要性, 敢于与礼教父权相抗争,正视女性存在的价值。

《女性心理学》中还提到一个术语——性别的社会建构,指与两性相关的特质、行为和角色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许多人际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力量所形成的。简而言之性别是社会建构的,它由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观所形成④。我们生活在强调性别的社会,我们对女性和男性的理解都会明显地受到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这一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杜丽娘的惆怅无奈、委屈和痛苦与当时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相联系。如剧中【皂罗袍】曲词所述: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各种色彩艳丽的花开得如此美丽,却只有“断井颓垣”来欣赏,美丽的春光如果无人欣赏,就白白浪费了。杜丽娘借此自比,感叹自己如花的容颜却没人爱恋,渐渐地意识到青春的美丽

汤显祖著,翁敏华,尤华点评.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8. ②

汤显祖著,翁敏华,尤华点评.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34. ③

弗洛伊德著,林尘等译.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P183. ④

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8. ⑤

汤显祖著,翁敏华,尤华点评.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32.

2

和可贵。但生活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家庭下,杜丽娘意识到了幸福也无能为力,只能发出发出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的长叹。 她叹的不是满园的春色,而是自己即将逝去却又无力自主的青春年华以及如花般

绽放的容颜。死而复生后的杜丽娘一改往日的惆怅无奈,据理力争,如最后一出<圆驾>中:

当父亲拒不认女还指她为“花妖狐媚”时,她勇敢地说出“眼前活立着个女孩儿,亲爹不认。”①

。在金銮宝殿陈述情由时也毫无俱色。可以说,此时的杜丽娘已由一个“嫩脸娇羞”的少女

成长为为幸福抗争的觉醒女性,展现出一个勇敢的女性形象。这种争取幸福的胜利也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宣泄。

所谓女性意识,一般指女性对自身作为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在杜丽娘所处的封建男权社会里,女性意识表现为打破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和刻板印象,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牡丹亭》中杜丽娘活着时不能做到的事情,在死后却做到,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强烈讽刺的同事,主张女性情欲自主, 强调女性才智不输于男子,以及文本中对于历史、文学、婚姻、医疗与生命情境等诸多方面的关注, 显示出了丰富的女性意识,也为我们展示出一个饱满的女性形象。汤显祖在刻画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时认识到女性在父权社会下的存在, 能认同女性作为人与男性有同等的价值, 关怀女性的特殊人生境遇与生活福祉,显示出清醒的女性意识。所有这些, 无疑对深化《牡丹亭》的内在意蕴和丰富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二、从青春期女性心理看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女性心理学认为, 青春期(puberty)是指从性器官成熟到出现繁衍能力的人生阶段。这个时期不断增长的性激素水平促进了第一和第二性征的发展。第一性征(Primary sex characteristics)是使女性进行繁衍成为可能的结构。第二性征(secondary sex characters)是性成熟的标志,它们并不直接参与繁衍②。《牡丹亭》中杜丽娘自叙道:

“天呵, 春色恼人, 信有之乎! 常观诗词乐府, 古之女子,因春感情, 遇秋成恨, 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八, 未逢折桂之夫; 忽慕春情, 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 张生偶逢崔氏, 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 前以密约偷期, 后皆得成秦晋。 吾生于宦族, 长在名门。年已及笄, 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 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 岂料命如一叶乎! ”。

汤显祖著,翁敏华,尤华点评.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134. ②

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90. ③

汤显祖著,翁敏华,尤华点评.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32.

3

从杜丽娘的自叙中,我们很明显地知道杜丽娘属于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有属于她们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下面我将从认同的发展与形成、自尊、认知能力等方面来探讨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认同的发展,也就是说,决定我们是谁和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有学者认为青春期认同的形成是指对一种人生哲学的认同。为了实现这种认同,青春期的孩子会慢慢显示出个性化①。杜丽娘由一个唯唯诺诺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在此基础上丽娘又转变为为情复生,据理力争捍卫幸福的觉醒女性,显示出杜丽娘作为青春期女性慢慢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过程,也是杜丽娘作为青春期女性的认同的发展过程。

自尊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感。高自尊总是与健康的心理调节有关②。当女孩进入青春期时,她们开始意识到她们生长在一个不重视女性且认为“好女人”的刻板定型是美丽、讨人喜欢且不过分自信的族长社会。这就使女孩与她们把自己看做是过于自信的、独立的、率直的自我相矛盾。许多女孩通过对自己失去信心和压抑她们的思想、观点和感受(即“不发言”)来回应这种冲突③。这也是为什么女孩在青春期自尊下降。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调节,女孩在青春期会对自己表现出更多的不满,这种不满一般表现为对外表、体型、能力、重要性的不满,严重的话会导致抑郁、焦虑和社会退缩①。然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虽处于封建时代,却表现出超时代的女性魅力。剧中一开始杜丽娘像一般的封建淑女一样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终日在闺阁里做女工、读《女训》《女戒》,对自己人生毫无计划,用沉默来回应与社会的矛盾,最终抑郁而死。死而复生后的杜丽娘一改往日的沉默,努力追求自己的所爱,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说《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死而复生后的杜丽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自尊,自信,自强的新的女性形象。

女性和男性在一般智力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在某些认知技能上却表现出一些差异④。一般认为女孩在言语技能上有优势,而男孩在视觉空间技能上有优势。对认知技能性别上的差异有生物学解释也有环境的解释。生物学解释强调遗传,激素和脑结构与组织,环境的解释包括父母教师对女孩和男孩的不同社会化,女性或男性活动的性别形成,对不同认知技能的态度的性别差异⑤。在这里我们主要看环境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14. ②

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15. ③

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16. ④

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23. ⑤

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3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