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完整教案 下载本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自然轻盈的声音演唱《小儿垂钓》,了解诗中的人物、故事的发生、表达的感情等。

2、以《小儿垂钓》为素材的卡农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训练

2、复习歌曲《游子吟》 二、欣赏童声合唱《小儿垂钓》

1、欣赏歌曲,对比各种出现的三种形式——诵读、齐唱和二部合唱。 2、练习按节奏有表现地诵读歌词,突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再听歌曲:学生以轻声诵读加入合唱部分。在演唱和诵读中都要注意突出强拍,诵读的声音要轻,以营造古诗的意境美。

三、新歌教学 《小儿垂钓》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来复述故事,谈一谈音乐的情绪表现。 2、用模唱的方法来感受旋律,突出三拍子的韵律特点。 3、关注第三乐句中的强拍休止。

思考:这个休止符的运用是为了表现小主人什么样的音乐形象?

4、学会运用轻巧的吐字来表现轻松愉快的氛围,揣摩故事中主人公的心境。 5、角色体验:同桌互为二人小组,一位学生扮演“稚子”,一位扮演“路人”,和着歌曲伴奏进行接唱。

四、成长的足迹:

1、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卡农诵读。

2、尝试进行二部卡农演唱,掌握两个声部进入的方式,感受和谐的合作氛围。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诵读《长歌行》 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 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长歌行》,初步感悟音调与节奏的变化对形象表现的作用。 2、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能在曲谱中将各种休止符识别出来,并知道各自休止的时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儿垂钓》 用自然、轻盈的声音表现歌曲。 二、诵读《长歌行》

1、介绍汉代乐府诗歌《长歌行》,从“园中葵”到“水流到海不复还”,引喻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规劝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少,发愤图强,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2、出示原诗的最后四句,跟随节奏读一读。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两个乐句的节奏发现两者的异同——结构相似、音符时值不同。体验休止符的运用带来的情绪变化。

4、在学生读准节奏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诵读。 三、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

1、认识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自己记忆它们。 2、用相应时值的音符来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时值。 3、在学习过的歌曲中找出休止,感受它们在旋律中的作用。 四、成长的足迹《静夜思》

1、理解《静夜思》的诗意。学生自愿诵读,小组内交流。

2、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比较与自由朗读之间的不同,体会古诗诵读的韵律感。

3、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古诗,组内再次交流,讨论怎样读才好听。 4、配乐诵读,全班展示。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牧笛声声

教学内容:

唱:《牧童之歌》《牧羊女》 听:《听一阵阵歌声》《牧童短笛》 认:力度记号 奏:竖笛练习(六) 动:综合表演《牧童之歌》 评: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能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感受牧歌的基本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其特色与美。

2、对比聆听《牧童短笛》的主题,感受音乐形象与情绪变化,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并尝试为作品划分段落。通过聆听《听一阵阵歌声》,感受德国牧场音乐的风采,体验看平的形式特点。

3、牧童的歌,咏唱着孩子眼里的美丽自然和劳动创造的情景。世界各地都有动人的牧歌,让学生有比较地感受音乐中表现的山野、草原、牧童放歌的悠悠风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劳动的人文情怀。

4、在多姿多彩的“牧笛声声”中继续学习和巩固节拍、力度等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综合表现能力。尝试用卡农的形式表现简单的旋律。熟悉已学的音名与相应的柯尔文手势,能在歌曲中找出,并按高低顺序排列。

5、学习高音八孔竖笛高音RE的吹奏指法,能演奏由sol la ti do re五个音组成的乐曲《布谷》。 教学重点:

认识四二拍拍号,知道其涵义及强弱规律;认识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知道其时值,能在曲谱中将其辨认出来。 教学难点:

学习用卡农的形式进行诵读活动。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是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4年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曲名取意于

我国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此曲短小精致、形象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洋为中用”、探索中国风格的范例。

《听一阵阵歌声》是一首优美的德国民歌,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草原乡土气息。D大调,四三拍,全曲只有三个乐句。歌曲弱起进入,仿佛将听者带入清新芬芳的草原,简单而富有动感的三部轮唱,描绘出牧童一阵阵的歌声、短笛声在草原上此起彼伏的回荡,充满了童趣,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哈萨克族民歌,展现了牧童在辽阔美丽的草原放牧时的音乐形象及喜悦心情。生动地描绘出小牧童骑马扬鞭放牧的音乐形象;第四乐句又回到了平稳的节奏,概括了全曲,表达出牧童放牧时的愉悦之情。

《牧羊女》是一首明快的三拍子捷克民歌。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牧羊女的愉快心情。音乐语言简炼,乐曲结构清楚。全曲仅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四乐句很相似,第三乐句以欢快跳跃的节奏与其它乐句形成对比,描绘出羊叫声、歌声、流水声,使全曲更生动活泼,感人而又简练。需要注意每个乐句句尾的不同之处。 教学时间:三课时 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