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下载本文

.

附录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而

作用 例 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并列关系 (《过秦论》)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递进关系 连词 承接关系 转折关系 假设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荆轲刺秦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始得西山宴游记》)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代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你的、你、你们的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复音 虚词 2.何 作用 疑问 代词 .

解释或翻译 又 而且、并且 就、接着,或不译 但是、却 如果、假如 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可不译 而已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限止语气,罢了 例 句 作宾语 解释或翻译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前置,哪里、什么 .

作定语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什么 作谓语 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什么原因、为什么 疑问 副词 复音 虚词 3.乎 作用 句首、 动词前 形容词前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 为什么、怎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怎么、多么、怎沧海》)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么这样 怎么样、什么样 何如 例 句 疑问语气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解释或翻译 吗、呢 语气 助词 测度语气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谏太宗十思疏》) 吧 感叹语气 词尾 介词 4.乃 作用 .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阿房宫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逍遥游》)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啊、呀 ……的样子 对、对于、比、向、跟 相当于 “于” 例 句 解释或翻译 .

顺承紧接 刿曰:“……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就、这才 却、竟、反而、才 才、仅 是、就是 你的 副词 逆转相背 范围限制 确认判断 代词 5.其 作用 第三人称 第二人称 例 句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解释或翻译 他(们) 代词 第一人称 (《游褒禅山记》)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始得西山宴游记》) 我,自己 远指代词 指示代词 测度 反诘 副词 婉商 期望 连词 6.且 作用 连词 表选择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呜呼!其真无马邪?(《马说》)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那,那个 其中的 大概 难道 还是 可要 是……还是…… 例 句 并列关系 河汉清且浅。(《迢迢牵牛星》) 解释或翻译 又、并 .

.

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递进关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固不如也,且如之奈何?(《鸿门宴》) 而且、况且 让步关系 尚且 转折关系 然而、可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副词 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7.也 作用 句中 语气 助词 例 句 解释或翻译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表停顿, 舒缓语气 将、将要 暂且、姑且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不译 句末 语气 助词 表判断 语气 (《邹忌讽齐王纳谏》)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不译 表陈述 或解释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过秦论》) 不译 表肯定、 感叹语气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