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题目答案 下载本文

B、吴考叔 C、金光先 D、梁袠 正确答案:A

3朱简将何震称作“雪渔派”,是以篆刻家印风来命名的。 正确答案:√

4朱简篆法取法赵宧光草篆,有写意倾向。 正确答案:√

5朱简《印经》是晚清重要的印史、印人、印派研究文献。 正确答案:√

1以下是西泠印社开创人之一的是( )。 A、黄士陵 B、黄宾虹 C、叶为铭 D、邓石如 正确答案:A

2以下不属于晚清篆刻四大家的是( )。 A、黄士陵 B、赵之谦 C、吴昌硕 D、叶为铭 正确答案:D

3“黟山派”也被称作“粤派”、“ 岭南派”。 正确答案:√

4西泠印社有“天下第一名社”、“印学研究中心”美誉。 正确答案:√

5黄宾虹治印师法秦汉、浙派及徽州先贤,作品数量在清末印人中首屈一指。 正确答案:√

1“开印人汇辑自刻印成谱之先河”的是( )。 A、《考古正文印薮》 B、《何雪渔先生印海》 C、《顾氏印谱》 D、《何雪渔印谱》 正确答案:D

2被程原、程朴为父子称为“秦汉后一人而已”的篆刻家是( )。 A、汪启淑 B、何震 C、黄宾虹 D、顾从德 正确答案:B

3中国印谱史上首次以原印钤拓的印谱是《何雪渔印谱》。 正确答案:√

4《何雪渔先生印海》由篆刻家程朴历时两年辑成。 正确答案:√

5为民国间歙县雄村篆刻家、藏印家曹一尘所编《一尘草堂藏古鈢印》作弁言的是黄宾虹。 正确答案:√

1简述徽州篆刻的产生与发展 正确答案:徽州地区或称之为徽州籍篆刻家或篆刻群体,在中国文人流派篆刻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明末何震、苏宣、金光先、朱简、汪关、胡正言等掀起了徽州篆刻的第一个高潮。康、乾之际,程邃、巴慰祖等人使徽州篆刻再度振兴。嘉庆至清末,徽州篆刻虽不乏作手,但群星璀灿的时代不再,直到同、光后黄士陵的出现,才使沉寂已久的徽州印坛再次放出耀眼的光彩。

2明代徽州篆刻有哪些艺术流派

正确答案:朱简将何震称作“雪渔派”,是以篆刻家字号来命名的。师从何震的有梁袠、胡正言、吴正旸、吴考叔、金光先等。苏宣的印风对后世程邃、丁敬、邓石如等产生了影响。人称其印风为“泗水派”。汪关印中工整铸印一路,印风工稳雅致,为印家之工笔者,明代许多名流用印多出其手,人称其印风为“娄东派”。 朱简篆法取法赵宧光草篆,有写意倾向。切刀刻印,涩滞苍莽,别树一帜,对后世浙派用刀有先导作用。朱简《印经》是晚明重要的印史、印人、印派研究文献,开篆刻家研究和批评的先河。

1徽州文书的载体以( )为主。 A、纸质 B、石质 C、砖质 D、缣帛 正确答案:A

2徽州文书,既包括了古徽州官府的各类公文,但不包括民间历史上保存下来的资料。( ) 正确答案:√

3古徽州一府六县是指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婺源县。( ) 正确答案:×

4徽州文书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早期历史实态的各种原始材料。( ) 正确答案:√

5徽州文书时间上限为北宋,下限可划到民国38年。( ) 正确答案:√

1歙县紫阳书院始建于( )。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正确答案:C

2以下不属于徽州文书能保存下来的原因的是( )。 A、商业发达 B、崇文重教

C、开放的地理自然环境 D、宗法社会 正确答案:A

3徽州文书中的契约文书是财富的凭证,但不具有法律效力。( ) 正确答案:×

4古徽州素有“东南邹鲁”、“程朱阙里”之称。( ) 正确答案:√

5徽州文书中有关土地等财产买卖、租佃、典当文书占有数量最多。( ) 正确答案:√

1徽州文书的发现

1、徽州文书的发现第一个高潮出现的时间是( )。 A、1955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正确答案:B

2、徽州文书的发现第二个高潮开始的时间是( )。 A、1965年 B、1970年 C、1975年 D、1980年 正确答案:D

31957年社科院历史所在祁门县等地收购了约( )件文书。 A、.1万 B、3万 C、5万 D、10万 正确答案:D

4、1950年代土改之后,大量的徽州文书流向社会。( ) 正确答案:√

5根据最新预测,徽州文书总数当在200万件以上。( ) 正确答案:×

1歙县宋村文肃祖祠保留下来的( )份宗祠活动的契约文书。 A、133 B、134 C、135 D、136

正确答案:A

2以下不属于徽州文书特点的是( )。 A、连续性 B、真实性 C、官方性 D、典型性 正确答案:C

3徽州文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其主要来源于官府。( ) 正确答案:×

4徽州文书具有启发性,其实物性资料启发我们对某个事物的认识。( ) 正确答案:×

5徽商文书,不仅涉及徽州,还涉及地区江浙、广东、湖北等地。( ) 正确答案:√

1以下不属于反映徽州商业活动的文书是( )。 A、会书 B、税照 C、鱼鳞册 D、合同 正确答案:B

2徽州文书记录的是徽州从汉代以来,特别是明清社会民间百姓生活实态的全景式原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