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下载本文

八、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学期 职业能力要求 学习目标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运用》 第4学期 学时学分 81学时 4.5学分 主要研究化工生产过程的核心 化学反应过程及其设备的基本规律及操作控制,目的是使化工生产中的反应过程最优化;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设计计算、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和实际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会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研究的内容及本课程学习的任务; 2.知道反应器的特点和工业应用; 3.知道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器的分类; 4.知道化学反应器的操作方式、基本研究方法。 主要学习均相、非均相反应过程的原理与操作,使其理解均相和非均相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影响均相与非均相反应过程的因素,掌握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流化床、固定床反应器等各类反应器的的构造、特点及其操作要点,并能应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化学反应单元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1.知道均相反应的特点、基本概念; 2.会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动力学方程; 3.会恒容过程的动力学方程的计算; 4.知道三种反应器的特点及掌握三种反应器的计算方法; 学习内容 5.知道理想反应器优化的方法; 6.会返混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掌握如何采取措施降低或利用返混提高反应效率; 7.知道停留时间的分布规律; 8.知道两种理想流动模型的概念及其特点; 9.知道催化剂的结构,掌握催化剂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10.知道气固相反应的七个步骤,以及本征和宏观动力学的概念; 11.知道理想吸附模型及其吸附方程; 12.知道扩散过程对气固相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 13.会气固相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有关计算; 14.知道流态化的概念和流化床的特点; 15.知道气液相反应器的结构特点; 16.知道反应器的操作、日常运行和管理。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学期 《化工单元操作》 第4学期 学时学分 90学时 5学分 该课程在职业能力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求综合运用基础化学、物理化学、化工职业能力要求 制图等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程问题,在培养化工技术人才中担负着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的过渡,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是化工技术类专业的主干课、核心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化工生产中各单元操作过程所遵循的规律和具备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使学生获得常见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能力,并受到足够的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实施操作控制、工艺调整、生产管理奠定知识、技能、态度基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理解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了解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并具有设备选型及设计的初步能力。 2.技能目标:熟悉主要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本计算方法;具有查阅和使用常用工程计算图表、手册、资料的能力;熟悉常见化工单元操作的操作方法;具有选择适宜操作条件、寻找强化过程途径和提高设备效能的初步能力。 主要学习内容如下: 1.流体的有关物理量(密度与比容、静压强、流量与流速、粘度),流体的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稳定流动与连续流动,流体流动形态; 2.连续、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分析和能量衡算,柏努利方程的工程应用; 3.化工管路的基本知识和直管阻力与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管路计算与布置; 4.离心泵: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特性曲线与工作点,安装高度、类型、学习内容 选择与校核,安装、操作技术要点; 5.往复式压缩机:结构与工作原理,实际压缩循环,主要性能,多级压缩,类型与选用。 6.传热的基本方式,工业换热方法,稳定传热,有关的物理量; 7.导热过程的基本定律,单层及多层壁的导热,导热系数; 8.给热过程的基本规律,给热系数和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 9.给热——导热——给热过程的总传热速率方程式,平均温度差的确定,总传热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10.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和工艺计算,其他类型换热器及其比较,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 11.蒸发操作特点和分类; 12.单效蒸发计算:溶剂蒸发量,加热蒸汽消耗量,蒸发器加热面积,温差损失;

13.蒸发设备:蒸发器(自然循环式、强制循环式、膜式),除沫器,冷凝器; 14.重力沉降、离心沉降的原理、影响因素和沉降设备; 15.过滤原理、影响因素和过滤设备; 16.工业生产中的蒸馏过程,理想双组分混合液的汽液相平衡,t - x - y 图与 y - x 图,相对挥发度; 17.实际生产中如何实现简单的蒸馏与精馏。板式塔及其流体力学特性; 18.连续精馏过程的计算:恒摩尔流与理论板概念,全塔物料衡算,精馏段与提馏段操作线方程,进料热状况的影响,确定理论板数的逐板计算法和图解法,实际板数的确定; 19.回流及其作用:回流与最小理论板数,最小回流比,操作回流比的选择; 20.精馏设备及精馏操作分析(塔温、塔压、塔顶塔底产品浓度的控制); 21.工业生产中的吸收过程,相组成的比摩尔分率表示法; 22.吸收过程的物理基础,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亨利定律,相平衡与吸收过程; 23.双膜理论要点,吸收速率方程,吸收过程推动力,吸收系数; 24.吸收设备:填料塔的结构和操作原理,填料,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其他类型吸收装置简介; 25.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填料层高度计算法(传质单元高度法); 26.吸收操作分析(温度、液气比、气体处理量和浓度变化对吸收操作影响、吸收解吸联合操作); 27.非等温吸收、化学吸收和高浓度气体吸收简介; 28.结晶过程的理论基础;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曲线,过饱和区与介稳区,晶体的形成和晶体的生长; 29.影响结晶操作因素:过饱和度,冷却速度,晶种,搅拌速度及结晶设备简介; 30.工业生产中的干燥过程和对流干燥设备; 31.湿空气的性质和湿度图:湿度,相对湿度,比容,比热,焓,干球温度,露点,湿球温度,绝热饱和温度,温湿图和焓湿图; 32.对流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33.对流干燥操作分析:干燥介质的选择,流动方式的选择,介质进出口温度和湿度,余热利用。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学期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 第5学期 学时学分 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职业能力要求 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石油化工产品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科研开发,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设计与建设,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开停车、设备检修、技术改造以及生产过程的组织与调度等岗位需要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涉及整合课程内容,基于生产过程按序展示教学内容,边学边增加学生做化工仿真实训,使学生更好的形成化工工艺流程模型,并更准确的掌握工艺流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知识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判断和解决石油化工工程实际问题; 2.懂得如何去初等设计和了解石油化工技术系统; 学习目标 3.知道石油化工工程与社会间的复杂关系。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能胜任跨石油化工专业的技能岗位; 2.具有更好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以及一定企业管理能力; 3.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以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 主要学习内容如下: 1.知道石油及其产品的一般物理性质,掌握汽油等石油燃料的性能指标和使用要求; 2.知道原油蒸馏过程的作用和地位和特点熟悉原油蒸馏生产过程对原料要求,原油预处理原理和方法,原油蒸馏原理和特点,工艺流程和操作影响因素分析,初步掌握原油蒸馏原理和操作方法; 3.知道催化裂化工艺的发展,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熟悉烃类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影响因素和反应特点熟悉反应-再生系统操作技术; 学习内容 4.知道催化重整生产过程的作用和地位、发展趋势、主要设备的结构和特点熟悉催化重整生产原料要求和组成、主要反应原理和特点、催化剂组成和性质、工艺流程和操作因素分析,初步掌握催化重整生产原理和方法; 5.知道催化加氢生产过程的作用和地位、发展趋势,熟悉催化加氢生产原料来源及组成、催化剂、工艺流程初步掌握催化加氢生产原理和方法; 6.知道热破快加工的原理、目的和方法熟悉热破快加工原料要求、来源和组成、反应原理和特点,工艺流程; 7.知道石油气体的种类及其利用,熟悉石油气体的精制、叠合烷基化、异构化过程的反应机理及最新技术简介,掌握气体各加工过程的操作条件及产品特征; 8. 知道燃料油精制的目的和方法,熟悉燃料油精制生产原理、工艺流程、操作因素分析、产品组成要求初步掌握燃料油调和的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