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师资队伍建设
(1)通过教师在职进修和参加工程实践等手段,深度工学结合,建成一支结构合理、
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有较高科技开发服务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双师型”的专任 教师队伍。
(2)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等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由“双师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知名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专兼结合的优质生产型教学团队。
(4)校企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主要结合企事业发展需要,通过帮助企事业单位构建各级学习型组织等措施,调动企事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培训、技术革新、企事业文化建设,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事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将企事业技术人员纳入专业师资建设范畴;与企业共同开发培训教材、学习包等,为进一步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经验。
十一、其他说明
1.本人才培养方案由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开发。 2.主要撰稿人:蒋高华 3.审核人:王正荣
专业学习领域“知识+技能+素质”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2012044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81学时 总学分数:4.5学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表1-1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定位表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培养学生应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单元操作、过程计算、设备选型 流体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简单管路计算,流能力定位 量测量;离心泵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及应用,离心泵工作点及流量调节,离心泵安装高度的确定;传热和传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构造、操作原理、过程计算、设备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 前导课程 平行课程 后续课程 高等数学、基础化学、大学物理 化工制图、化工设备操作、物理化学应用 顶岗实习、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操作、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化工设计基础、石油加工生产技术、 课程功能 教学载体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的性质
《化工单元操作》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主要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依据操作原理的共性,分成为若干单元操作过程,学习各
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典型设备及生产中的操作控制方法。课程所涉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产中具备很高的应用性,是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工程课程。
该课程要求综合运用基础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制图等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程问题,在培养化工技术人才中担负着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的过渡,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地位。
2.课程的作用
《化工单元操作》紧密结合化工类的专业特点,围绕单元操作原理和应用,以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过程为基础,全面系统地介绍流体输送、沉降与过滤、传热、蒸馏、吸收及干燥等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工程应用,从而使学生能清楚地掌握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计算方法,树立工程观念这些都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以培养学生应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化工单元操作》为第三学期开设,其平行课程为化工制图(CAD)、化工设备操作、物理化学应用,后续课程为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操作、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化工设计基础、石油加工生产技术、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答辩等专业实践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该课程以“工学结合、实景育人”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基于工作过程序化课程内容、组织教学进程。在各种典型单元操作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其共性规律和方法(如速率、推动力、阻力、传质单元数与传质单元高度等),帮助同学们掌握化工单元操作中最基本的知识、规律、概念以及运用数、理、化等基础知识去研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对云南省及周边省份化工等单位的大量调研,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构造“知识+技能+素质”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
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等教研室全体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评估。
本课程教学活动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仿真训练几大部分,将组成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尽量按照相应的专项能力在实际职业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将专项能力中频度高和要求掌握程度高者所对应的教学单元确定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将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单元定为教学中的难点。
针对化工行业生产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院化工生产单元操作实训平台、校外实训基地,实施“课堂+仿真+实景”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在研究化学工业共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若干个“单元操作”,研究对象由过程和设备两部分组成,通过学习本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如流体输送、液体搅拌、过滤、沉降、传热、蒸发、精馏、吸收、干燥等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知识,而且让学生掌握一般工程处理方法。同时本课程的学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应用已经掌握的微积分、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等高等数学知识以及普通物理和物理化学知识,只有在错综复杂的各个影响因素中,抓住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简化,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途径。
经过《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工问题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分析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步骤、得出的重要结论、以及这些结论在过程设计和操作调节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在含义。
在学习本课程之后,能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对设备应具有操作管理、设计、强化与过程开发的本领。为未来的工作和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最基本的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对单元过程的典型设备具备基础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2.掌握单元操作的常规计算方法,常见过程的计算和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或选型; 3.熟悉运用过程的基本原理,根据生产上的具体要求,对各单元操作进行调节; 4.了解超临界萃取、蒸发、膜分离等现代先进的单元操作技术; (二)技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