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新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直接打印) 下载本文

一、观看动画(主题图),引出活动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教 学 过 程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1.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 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问题: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要求: (1)独立完成。(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主题图) 问题:1. 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 2.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 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 11根、12根呢? 5. 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 四、对比观察,理解关系h (一)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问题: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1.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五、课堂总结 呢?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 加强教材研读 关注常态备课 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 学科教案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1.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2.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主题图、PPT课件 启发式教学 教学预设 一、学生活动,运用旧知解决问题 (一)呈现题目,明确题意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1.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3.“每4根分一组”什么意思? 问题:结果怎样呢?自己动手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二)交流想法,解决问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结果怎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尝试:摆、圈、列除法算式的办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知道吗,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想一想摆、圈、写算式 问题:你是怎样写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三、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 预设: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过渡:这位同学的写法,就是我们通用的竖式写法, 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13÷4=3(组)……1(根) 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四)独立书写,及时巩固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问题:1. 竖式怎么写呢?请你自己写一写。 2. 小组互相学习,看看写得怎么样。 3. 这个竖式中的每个数什么意思? 四、交流想法,体会试商方法 问题: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思考呢? 五、回顾例题,整理所学内容(例3) 问题: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 六、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竖式与试商 加强教材研读 关注常态备课 打造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