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陶瓷防弹片的课程设计 下载本文

第五章 结论

结论与分析:

经过测定,无压烧结碳化硅防弹片的流动性是36.2s/50g,它与粒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状态﹑密度﹑孔隙率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松装密度是0.757g/㎡, 影响松装密度因素主要有;粉末粒度,粒度组成及形状,颗粒内间隙,一定颗粒级配可以得到高松装密度粉体。松装密度大小影响着成型时压力大小,直接影响胚体致密度。松装密度小说明粉料形貌和尺寸分布不合理,也说明粉料颗粒间相互影响小,粉料流动性不好。为保证胚体体积密度的稳定,松装密度小时,适当加大压制压力。粉料的流动性决定着它在模具中的充填速度与充填程度。

烧失率24.26,它与前面的干燥程度有直接关系。

收缩率是11.0,收缩率比较小,一般要求烧结后收缩率应控制在14%左右。影响收缩率因素主要有;粉末粒度,粒度组成及形状,颗粒内间隙,一定颗粒级配可以得到高素坯密度减少收缩率。压力大小,保压时间也可以提高素坯密度。改进,采用干压和等静压成型相结合方法干压成型提高素坯致密度减少收缩率。

成形效果不是很理想。压力大小,保压时间和卸压速率均对坯体的成型性能有一定影响。压力增大会使粉体颗粒发生位移,填隙,变形和粉碎,从而导致坯体密度增大,颗粒发生重排,粘结剂填充到内部间隙中,使孔隙内部气体派出。压力过大会产生内部应力,使坯体产生分层裂纹。保压时间决定坯体质量,太长影响压机寿命,太短影响坯体均匀性与致密度。压力施加不当,泄压时产生弹性后效使坯体出现裂层和掉角等副作用。

23

第六章 小结

第七章 参考文献

【1】 刘明刚,碳化硅陶瓷的无压烧结及性能研究,西安科技大学,2009. 【2】 铃木弘茂主编,陈世兴译,工程陶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3】 王晓刚,碳化硅合成理论与技术,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陈宇红,韩凤兰,吴澜尔,碳化硅陶瓷的无压烧结技术,宁夏工程技术,

2002,第1卷第1期:33—34.

【5】 王静,张玉军,龚红宇,无压烧结碳化硅研究进展,陶瓷,2008,第4

期:17—19.

【6】 池跃章,酒精在精细陶瓷制造过程中的应用[J].陶瓷,1991,01:24-27.

24

【7】 蒋海云,王继刚,吴申庆, B_4C改性酚醛树脂对Si_3N_4的高温粘接性能

[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02:178-181.

【8】 李文鹏,吕建伟,武英杰,胡正涛,余皓,陈卫东,两步法与三步法抛光工艺

的应用对比探讨[J]. 中国涂料,2013,10:60-63.

【9】马奇,郭兴忠,杨辉,傅培鑫,高黎华,李祥云,李志强,喷雾造粒对固相烧结

SiC陶瓷的影响[J]. 陶瓷学报,2006,03:250-254.

【10】赵霞,唐竹兴,碳化硅陶瓷材料成型工艺的研究进展[J]. 现代技术陶

瓷,2010,04:15-17+22.

【11】李江,吴春冬,苗林,碳化硅陶瓷的低温烧结技术及进展[J]. 江苏陶

瓷,2001,01:4-7.

【12】 辛伟,张红波,尹健,左劲旅,预制体中添加碳化硼对C/C复合材料氧化特

性的影响[J].材料导报,2007,07:150-152+155.

【13】 宋岳,碳化硅陶瓷前驱粉体制备及其烧结研究[D].宁波大学,2009. 【14】 刘若愚,无压烧结碳化硅基复合陶瓷的力学与抗热震性[D].哈尔滨工业

大学,2011.

【15】 齐景坤,汉麻秆碳化硅陶瓷的干压成型制备工艺研究[D].北京林业大

学,2012.

【16】 段春雷,付利华,陈百义,赵文林,李晓臣,李虎,无压烧结碳化硅工

艺及应用探索,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