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下载本文

(二十九)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建立各级各类学校对外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为河北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

(三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中外合作办学环境,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与层次。积极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吸引更多知名外籍专家学者来河北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实施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引进计划。

(三十一)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加强省内大学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学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和学位互授联授。鼓励中小学开展国际夏令营等多种形式的国际理解教育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鼓励各市和各级各类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出国进修。鼓励优秀学生进入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加强来冀留学工作,鼓励学校设立奖学金,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生质量与层次。

鼓励我省高水平教育机构境外办学,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办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积极参与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培训服务。

加强省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与华北其他省区市的教育合作水平,重点围绕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与京津地区的教育合作。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扩展交流内容,创新合作模式,促进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第十二章 重大项目

(三十二)组织实施重大项目。2010-2012年,围绕教育改革发展任务,着眼于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21

幼儿园建设工程。加强城市幼儿园建设。支持办好现有乡镇中心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建有1所达到三级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建一批村级规范化幼儿园。各级财政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改善公办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和配备玩教具。

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改造薄弱学校,尽快使全部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园、校舍、教学设备、图书和体育活动设施等方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实施新农村卫生校园建设工程。加大边远山区和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

普通高中达标工程。按照属地管理、市县为主的原则,合理规划调整普通高中布局。重点加强城市薄弱高中和农村普通高中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使其校园校舍、专用教室、仪器设备和图书配备尽快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每个县(市)重点改造1-2所高中。

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制定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建立校长公开竞聘上岗制度。实施以\河北省人民教育家\为引领的中小学校长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培养更多的专家型校长、特级教师和一大批骨干教师。

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建设工程。通过制定土地、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支持教师住房建设。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各地要及时将其纳入保障范围。按照\政府建设,产权公有,教师使用\的模式,由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教师周转宿舍,主要为特岗教师、支教和交流教师、离城镇较远的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改善生活条件。鼓励各地优先和充分利用现有校舍资源改扩建周转宿舍。

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15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规范化建设,使全省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重点建设一批骨干专业,形成支撑区域产业和行业发展的专业群。新建一

22

批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面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重点造就一批职教专家、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及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调整与人才需求预测的联动机制,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建设创新试点。教育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本教材、地方特色教材。探索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种评价方式,每年举办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高水平大学和强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加强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建设。认真抓好\工程\三期建设,深入推进省部共建高校工作。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对标升级行动计划,分层次推进强势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建设,着力加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能力建设,力争新增3-5个国家重点学科。启动强势特色学科二期建设工程,实施强势特色学科特聘教授岗位计划,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一批高层次学术领军人物。按照\扶优、扶特、扶需\原则,新建3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60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加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新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4所。

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工程。完善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度,优化专业结构。对接我省战略支撑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100个以品牌特色专业为核心的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加强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计划。强化实践教学,实施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

高校科研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实施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创新团队计划,加速构建创新人才高地;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启动重大项目研究计划,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攻关,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鼓励高校积极参与我省产业

23

技术路线图的谋划、制定和实施。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继续组织实施好列入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改扩建未列入国家规划的特殊教育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河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建设。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整合现有资源,加大各级投入,建设先进的河北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开发教育科研资源,使全省高校、科研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省中小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班班通\。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重点建设省级示范性高中新课程配套实验室。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程。支持有条件的优质特色学校赴海外办学。兴办一批优质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大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培养计划。实施\留学河北\计划,扩大来冀留学生规模。建设国家级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基地。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

第十三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各级各类教育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加强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