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金言录》略解 下载本文

礼诵,绝不是帮助往生,而是帮助达到一心专念。善导大师言:“五门相续助三因”,此意应知。如果以诵经和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即观想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菩萨,还有观想极乐胜境等,外加持名。一起回向,即成要门。善导大师言:“一切善恶凡夫,发菩提心愿生弥陀佛国者,日夜计心,毕此一生,称观礼赞,香华供养阿弥陀佛及观音圣,净土庄严,念念观想,此为常乐净土之要门也。”非顺佛本愿,应知。)

杂修者,修诸杂行功德,回向往生,以三心难具足真实故,难得往生,此其意也。论修行,众生障重,神识飞扬,所知障深,我执如须弥,难以控制。善导大师言:“三业随缘转,定想随波飞。”地藏菩萨言:“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纵发诸修行之心,如同画水。贪嗔痴慢疑五盖具足,骄慢弊懈怠随行自现。论造业,如江河泄流,暴风骤雨,难以歇止。所以,以自力所修诸行,三心难以具足,不得清净。另外,无常迅速,生命随时会死。三心未具,无常即来。这些也就是为什么古今学佛的多,往生少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很多修行的人不安心的一个原因。

关于专杂两修之得失,善导大师言:“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又言“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印光大师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即佛说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

往生之决定者在于愿行具足,但众生根性低劣和因缘不同,故难圆满成就愿行。如此,多不得往生。

《观经》下品下生中,其人为心思恐惧杂乱之五逆众生,临终遇善知识,教令口称名号,连续十声,弥陀现前,往生净土。此人心乱惶恐,一生为大恶,没有任何善行或修行,且有大罪。那为什么可以往生呢?

《观经》中有几段话:

第一、阿弥陀佛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第二、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然后得生净土。

第三、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然后得生净土。 往生的关键,佛在这里亲自直接点出,就是“称佛名故”然后得生净土!

善导大师言:“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这里就清楚了。阿弥陀佛的兆载修行中,就已经把我们往生净土所需的愿行,已经全部替我们修好,然后回向给我们了。是什么呢?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

南无阿弥陀佛的真实圆满,是在法藏比丘如金刚般的三心中,兆载修行中真实成就。故,我们往生所需一切功德,只需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中,即圆满成就。故,佛在《观经》下品云:十念称名,必生净土。

这也是为什么《观经》和《无量寿经》会讲三心,而《阿弥陀经》只说一心念佛。因为《观经》和《无量寿经》谈到了杂修。所以,必须要谈三心。《阿弥陀经》唯说念佛,名号本体具足三心,故无需另论三心,只需谈一心持名即可。又如《观经》结尾,世尊专说念佛为净土之要,即只说好好持名,无需另谈三心。

既然名号具足三心,那为什么第十八大愿中,也先提到三心呢? 因为三心在专念佛法门,是为导归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如此方能符合弥陀本意,必生净土,理事不二。《大经》言:“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此为理。那么如何落实下来呢?在三辈往生成就文中,世尊亲自做了解释。即:一向专念。

善导大师言:“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也就是说,善恶凡夫往生,无不是依靠弥陀大愿,绝无离开弥陀大愿而能自力往生者。一向专称者,即是彻底乘佛本愿。善导大师言:“顺彼佛愿”。在弘愿念佛法门来说,一切都是名号,都是弥陀本意为准。至心者,尊佛的意思,彻底放弃自己的能和所能,依靠弥陀,随顺弥陀本意,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一遍上人释此言:“舍自力我执之心,以归命弥陀为真实心之体也,是故善导大师释曰:「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此即嫌舍众生之意地也”。即舍己之杂毒之能,归弥陀清净本愿之意。

深心者,知凡夫罪恶身心不可依靠,即不再依靠而舍弃。唯深信称名必生,心如金刚,不受任何环境或者观念,别解别行别见的动乱干扰,一心称名,毕此一生。

发愿心者,唯依称名决定必生。此三心显现在持名上,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因名号直通净土,无需回向。故《阿弥陀经》不谈回向,唯说念佛。一遍上人在此处谈到了杂修回向,归于名号为一体,其意即

导归杂修入弥陀本愿,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已入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行者,即当舍弃三心之理论,乃至舍弃念佛的一切理论。行起解绝,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必得往生。善导大师言:“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善导大师《观经疏》中十八大愿文释义言: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们来看下善导大师释本愿的经文原文,对比下,《无量寿经》中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善导大师将经文中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释义为「称我名号」。一遍上人言:“三心者即名号也,故善导大师释「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谓之「称我名号」,故称名之外,全无三心也。”

善导大师此处妙笔释义,唯把「称我名号」替换了「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意显唯称名号,即具足三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佛言:“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即称名必生。

一遍上人经常谈一个「舍」字,但其真实之处,「舍」字也多余,也应抛弃。留唯南无阿弥陀佛。「唯」字本身即具足「舍」。此中无「舍」,也无「唯」,声声相续南无阿弥陀佛而已。一遍上人言:唯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而已。 (八)

【原文】临终念佛之事者,人皆谓病苦死苦所责,临终不能念佛,有损往生;人人疑之,此无谓之事也。所行念佛者,佛之护念力也,临终正念,亦是佛之加佑力也;于往生法者,一切功能皆是佛力法力也。

【略解】对于临终是很多净土修行者之恐惧,很怕自己临终,被外界事情干扰。如:家人哭泣,家人不懂佛法而乱动自己的身体,或者死在混乱之地等。其实,此无谓之事也!

对于临终的猜测担忧,都是凡夫自己的胡思乱想,或者某些居心叵测之人的臆测乱说。这些绝对不可以相信。

一切以佛语祖论为准。《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佛言,念佛人临终时,佛和圣众会提前来。来做什么呢?来护念行者的心,令其不乱,即不贪恋,不颠倒等。使此人不被外界干扰,然后随佛往生。

善导大师言:“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所以,无需担心此事,此事为阿弥陀佛负责。

《大经》言:“如是一心求净方,决定往生极乐国;假使大火满三千,及彼庄严诸牢狱;如是诸难悉能超,皆是如来威德力”。

《称扬诸佛功德经》言:“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其人命终,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住其人前,魔不能坏彼正觉心。”

《悲华经》言:“临命终时,我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于我前,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即便舍身,来生我界。”

《弥陀圆中钞》言:“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乘大愿船,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昙鸾大师:“念佛之人,临终无颠倒之事。若非弥陀慈悲加佑,凡夫众生,临终之际,四大分离,众苦交煎,如生龟脱壳,岂能心不颠倒?岂能一心不乱?”【即临终不乱全佛力住持】

专念佛人,平生和临终都得弥陀护念不舍。所以阿弥陀佛在《大经》中,对专持名号者保证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经》:“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善导大师言:“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又言“《弥陀经》及《观经》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善导大师:《观经》第九真身观中: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善导大师:又如《弥陀经》说: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

善导大师:又如《十往生经》说: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已去,常使二十五菩萨影护行者,不令恶鬼、恶神恼乱,行者日夜常得安稳。

善导大师:《般舟三昧经中》佛言:若人专行此念弥陀佛三昧者,常得一切诸天及四天大王龙神八部随逐影护爱乐相见,永无诸恶鬼神灾障厄难横加恼乱。所以,专念佛者,绝无临终颠倒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