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分量 下载本文

家的分量

字数:3813

来源:钱经 2006年2期 字体:

大 中 小

在中国,“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固化到具体

的实物——房屋,才具有真实的意义。

房屋是如此重要,它成了人们生活和事业的重心。

但是,当房屋的资产属性显露出来时,持有它也要承担风险和成本。

在阖家团聚的时候,如果一家人想聊一个最核心的家庭理财话题,那就说说“家”—房产吧。让我们每个人都理解家的分量。

房产不能承受之重

房地产既是耐用消费品也是投资品,当它作为投资品的时候就具有资产的属性。在持有和转让的过程中都要承担风险和成本。投资房产,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房产“体温”

中国的房地产是否“发烧”,连专家都说不清。只能给你一支房产体温计,带你亲自测测,然后理性的做出投资决策。

楼市悬疑片

房地产市场调控会一直持续下去,不了解房产政策取向,房屋也可以变成囚笼。

购房者的四大素质

不买房烦心,买房操心,购房过程,绝对是对一个人意志的磨练。想玩房产,看看你的基本素质够不够。

“蜗牛”的故事

每个人购房的理由都不同,但房产肯定承载着曾经的愿望。在2006年,做一只快乐的“蜗牛”。

房产不能承受之重 鸿皓

不知从何时起,买房投资成为一种风尚,坊间流传着某某人因炒房而一夜暴富的传奇故事,似乎只要你有眼力,就可以成为投资大亨。投资房产稳赚不赔的思想也深入人心—“房子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放在手里就安心,不像股票、期货,可能突然就蒸发了”。但事实上,房地产既是耐用消费品也是投资品,当它作为投资品的时候就具有资产的属性:会升值也会贬值、在持有时具有机会成本、流动性影响资产的价格,等等。那么,当你投资房产的时候,你是否考虑过这些属性。

房产,可绝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美妙。

持有期间的尴尬

很多人投资房产时抱有这样一种心态:买来的房子即使不能及时转让,也可以以租养贷,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出手。这种做法是否真的万无一失呢?我们以一套建筑面积80平米,单价为7000元/平米的房产为例(房屋总价56万元),来比较一下京、沪、穗、杭四地月供与房租的差距。假设业主作的是7成20年的按揭贷款(见表1):

(注: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京、沪、穗、杭四城市的住宅价格与月租金的比值,分别约为177、261、194、286。由于业主在买房后需支出契税、公共维修基金等一系列税费,要占到租金总额的20%。那么,业主实际可收取到的租金是平均租金的80%。)

比较上表月租金和月还款额,会发现以租养贷还有一定的差距。租售比(住宅价格与月

租金的比值)越高,这种差距越大。如果房产在转让时的收益率没有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就是完全失败了。因为不仅错失了购房资金进行其他投资所能获得的收益,而且在持有期间每月还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其实,中国的房屋租赁市场相对于买卖交易市场非常的疲软。欧美一些国家的房价租金比曾长期在100上下波动;即使近年来受到严重的全球性房价泡沫困扰,比值也从未超过150。也就是说,国内房屋出租相比于国外而言要不划算。所以,在现阶段持有房产并出租从经济意义上来讲并不是聪明的做法。况且,我们假设的是房产持有期间能够连续出租。而事实上,房地产中介市场还很不发达,必然会有闲置期,这也造成不可忽略的成本。看来,如果把房产作为一种投资品,那么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

转让过程中的无奈

房产相比于其他资产,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差。而且,政府为了抑制炒房行为,又将陆续出台一些政策增加转让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因此,在投资房产时一定要考虑到它转让时的成本,除非你真想享受炒房炒成房东的乐趣。

我们还以上面那个例子计算一下房产转让过程中需缴纳的各项费用(见表2):

我们假设业主购房后一年即进行转让,那么如果转让价格不比买价上涨10万,也就是达到66万,投资房产首先就不能弥补96468元的税费成本。总价66万意味着每平方米的价格为8250元,在短短的一年内该房每平方米的价格要上涨1250元,除非有高明的投资眼光,否则恐怕这是很难实现的结果。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这些费用外,将来还可能征收的一个税种就是物业税。中央财经大学刘桓教授指出,物业税是一种财产税,它针对拥有期间的房屋进行征收。如果家庭住房拥有面积超过合理居住面积(比如40平方米/人),那么就要征收物业税,这样一方面可以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降低房屋空置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降低房价的作用。

有人说2006年的中国楼市将从疯狂回归理性,那么作为房产投资者也要理性地分析决策,毕竟任何投资行为都是有风险的,尽管房产具有切实的使用价值。应该说,由于前几年

股票市场的低迷、期货市场的高风险,投资者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推动了价格迅速上涨,于是有更多的人闻风而动。但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股市近年来的情况,在大盘迅猛上涨、全民炒股的时代,好像只要买股票就能赚钱。而从长远来看,这是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如果房地产投资仍然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那么股市的悲剧可能在楼市重新上演。

房产“体温” 尹师

中国的房地产业是否存在泡沫?房价是涨还是会跌?前者是专家们关注的,后者是老百姓关心的。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目前都是难解之谜。这个谜已经带到了2006年,还看不到揭晓的那一天。或许由于地域、政策、数据的差异与分歧,这个谜本身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中国经济要健康发展,老百姓要安家置业,就需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一个大体的判断。那么不妨给你一支体温计,来测测房地产是否已经“发烧”?在房产体温计的刻度表上,有下面几个指标可供参考——

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房地产作为一种商品,概莫能外。供给明显大于需求,则价格会下跌;需求明显大于供给,则价格会上升。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呈现供求两旺的态势,供求基本实现平衡。

从这两个图表可以看出,进入到2004年,供给的增速明显放缓,这显然是受到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那么会不会在未来出现房子长期供不应求的情况呢?我们以北京为例看看,中信证券研究部的一份报告就指出:北京房地产供给短缺难以避免。主要原因一是土地供给面积同比大幅下降,2005年前10个月,北京供应住宅用地仅为572公顷,规划建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