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社会文化的核心包括(AB)体系。 (A) 社会价值 (B) 社会规范
10. 成功的教育起码应符合的条件是(ACD)。 (A) 最大限度地增强受教育者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C) 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现实眼界 (D)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高度清醒和增强探索激情 11.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ABCD)。显而易见,这样的以人为本,已经内在地包含了社会的长远要求和根本利益。
(A) 个人是社会的个人,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个人和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B) 在社会为本和个人为本之间,素质教育应当兼顾两端,有所侧重,力求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C) 作为素质教育本位的“人”,不是脱离社会、对立于社会的人
(D) 生活于社会之中、依托社会力量并以个人努力成果奉献于社会的人不仅要学会生存,而且要学会关心
12. 独立人格素质的地位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 (A) 独立人格是保证所有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B) 独立人格是立身取胜的必要条件 (C) 独立人格是充分发展自我的基础 (D) 独立人格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13. 从智育教育内容的角度讲,(ABC)。
(A) 幼儿教育阶段,一般应以娱乐和智力开发为主
(B) 小学教育阶段,一般以进入分门别类的知识教育和奠定继续学习的基础为主 (C) 初中教育阶段,一般以基础常识性知识教育和学习习惯培养为主 14. 素质教育必须积极开拓和综合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可通过(ABCD)以及网络媒体、社区家庭等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向学生全面传授知识。 (A) 教师课堂教学 (B) 广泛社会实践 (C) 丰富的生活锻炼 (D) 领导行为示范
15. 在如何开发儿童身心潜能方面,所出现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主要是(BC)。
(A) 在教育过程中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教育要求,认为这是开发受教育者身心潜 能的重要途径
(B) 受教育者的天性是从先辈那儿继承而来的,丰富而纯真
(C) 尽量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能力得以发挥 16.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具有的相对明确的标准是(ABCD)。 (A) 志向追求明确 (B) 兴趣爱好拓展
(C) 思维活跃敏锐和信心勇气倍增 (D) 提高创造智慧
17. 设计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是(ABD)。 (A) 教育基本原理 (B) 发展理论
(D) 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18. 在目前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中存在着的突出问题是(ABCD)。
(A) 违背课程开发规律,把校本课程变成浮华的外在装饰 (B) 背离学校办学理念,随意开辟校本课程
(C) 脱离校本课程的宗旨,将校本课程异化为高考科目的延伸 (D) 在具体的校本课程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19. 改革现行教育,需要培养大批具有(BCD)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人才,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 不满足于已有结论 (C) 不迷信权威的仲裁
(D) 不屈服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
20. 思维素质形成需要教育培养,提高思维素质的方法主要有(ABC)。 (A) 摆正思维素质的重要地位
(B) 创造有益于提高思维素质的环境 (C) 积累思维素材,培养思维情趣
三、判断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影响素质形成的两大环境因素,首先是自然和社会大环境,同时包括学校、家庭等具体的小环境。 (是)
2. 应试教育课程是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素质教育活动展开的 基本依据,是实施应试教育的蓝图,内在地决定着受教育者素质发展的范围和水平。 (否) 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 (是)
4.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重要长远的追求目标,把实现学生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是)
5. 德育首位是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规律的反映。 (是)
6. 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 主动探索前进的本领。这就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为前提。 (是) 7.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个人潜能”的原因。(是)
8.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因材施教。 (是)
9. 健康素质是指个体完满的身心、情感状态和由社会适应能力积淀升华形成的一种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是)
10. 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是应试教育的追求。(否)
11. 教育的最高追求是促使学生在现实社会环境里更好地成长,不仅益于社会,而且利于自己。这是人类教育的最高理想,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主张。 (是)
12. 为了保证传授知识具有更高的价值,教育者必须努力做到用实际言行证明自己传授的知识的正确性、有效性,绝不应在学生面前用自己的言行直接或间接否定传授知识的价值与效用。 (是)
13. 博纳厚积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提和重要基础。(是)
14. 任何人只有当他真正明确了人生志向,确立了崇高事业的追求,他才能充分张扬独特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 (是) 15. 开拓地学是素质形成的必需。(是)
16. 狭义的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 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是) 17.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只能是泛泛而谈,不会有相对明确的标准。 (否)
18. 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状态,首先取决于他们的民族历史和生产力发展。 (否) 19.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是要求教育 者对传授的知识实
现脉络贯通。(否)
20. 素质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或理念,不是一种教育方式,不存在什么素质教育模式。(是)
21.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 内部的统一差异性。(是)
22.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历史底蕴。 (否)
23. 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科学社会,只有具备健康体质的人,才能实现充分自由生存和全面和谐发展,进而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否)
24.有人认为教育教学重在技巧、方法,这种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否)
25. 精神教育是一种比科学文化、道德法纪等更远离具体事物和经济基础的社会生活现象。 (否)
26. 提高人的一切素质,首先要从提高其生活水平开始。 (否) 27. 从社会的角度看,思维素质是成就自我的根本条件之一。 (否)
28.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一切全由学生个人家庭承担,教育体系没有义务为此提供支持。 (否)
29. 教学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而且会压抑学生 的素质发展。 (是) 30. 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基本属性是它的传播性和实用性。 (否)
徐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二
一、单选题:
1.()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 (B) 心理健康教育
2.(集体学习)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
3.()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B) 精神审美素质
4.社会良性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一定的(),而思想道德素质是确保实现这种追求目标的重要条件。 (B) 道德规范
5.思想素质涵盖面很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思想素质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更要注重()思想素质。 (D) 政治
6.()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土。 (C) 实践
7.教育与()具有天然的联系,原始教育与原始社会生活就曾融合在一起。 (C) 社会生活 8.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 (B) 以人为本
9.()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
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A) 社会角色
10.()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B) 素质教育
11.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的社会主义领导体制。这一制度为我国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和全面和谐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 集中统一
12. 素质教育理论坚信: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很小的,后天的()都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地发展。 (C) 发展潜力
13.()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C) 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
14.()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传授知识,实行普及教育,努力创造教育机会均等,使所有学生乃至社会全体成员都从教育中受益。 (C) 素质教育
15. 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特出的知识体系,所以素质教育并不否定知识传授 (D) 知识信息传递
16. 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创建一个具有良好卫生条件的教育环境,就等于为学生筑起了一道有效抵御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坚固屏障。 (B)生理素质
17.()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A) 活动课程
18.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 (D) 素质教育
19.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则是面向()的教育。 (C)全体学生
20.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较为突出、强烈的潜能,通常称为()。 (B) 优势潜能
21.()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D) 高质效传递
22.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 (C) 现实教育
23.()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在目前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各级各类学校都不能离开它来谈素质教育。 (A) 课堂教学
24.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 (C)因材施教
25.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