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吨合成氨造气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下载本文

第二章 生产方法的选择及论证

2.1 生产方法的介绍

煤气化犯法按不同的分类有多种,分叙如下:

1.按制取煤气的热值分类为(1)制取低热值煤气方法,煤气热值低于8347kJ/m3;(2)制取中热值煤气方法,煤气热值16747~334948347kJ/m3;(3)制取高热值煤气方法,煤气热值高于334948347kJ/m3。

2.按供热方式分类,气化过程的供热方式有(1)部分气化方法;(2)间接供热;(3)由平行进行的反应器直接供热;(4)热载体 供热。

3.按反应器的形式分类,气化方法有(1)移动床(固定床);(2)流化床;(3)气流床;(4)熔融床。

本设计按反应器的分类方法来分别简要介绍各种方法。 2.1.1 固定床气化法

煤的固定床气化是以块煤为原料。煤由气化炉顶部间歇加入,气化剂由炉底送入,气化剂与煤逆流接触,气化过程进行得很完全,灰渣中残碳少,产物气体的显热中的相当部分供给煤气化前的干燥和干馏,煤气出口温度低,而且灰渣的显热又预热了入炉的气化剂,因此气化剂效率高。这是一种理想的完全气化方式。

(1)固定床常压气化

此方法比较简单,但对煤的类型有一定要求,即要求用块煤,低灰熔点的煤难以使用常压方法用空气或空气-水蒸汽作为气化剂,制得低热值煤气。

(2)固定床加压气化

固定床加压气化最成熟的炉型是鲁奇炉。它和常压移动床一样,也是自热式逆流反应床。所不同的是采用氧气-水蒸汽或空气-水蒸汽为气化剂,在2.0-3.0Mpa和900~1100℃的湿度条件下连续气化方法。

2.1.2 流化床气化

流化床气化又称沸腾床气化,它是以小颗粒煤为原料,将气化剂(蒸汽和富氧或氧气)送入炉内,是煤颗粒的炉内呈沸腾状态进行气化反应。它是一种介于逆流操作和顺流操作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操作。

(1)温克勒法

温克勒法是最早开发的流化方法,在常压下,把煤粒度为0-8mm的褐煤、弱粘结性烟煤或焦碳经给煤机加入到气化炉内。在炉底部通入空气或氧气作介质,没与经过预热的气化剂发生反应。

(2)高温温克勒法

将含水分85~12%的褐煤输入到充压至0.98Mpa的密闭料锁系统后,经给煤机加入气化炉内。白云石、石灰石或石灰经给料机输入炉内。没与白云石类添加物在炉内与经过预热的气化剂(氧气/蒸汽或空气/蒸汽)发生气化反应。粗煤气由气化炉上方逸出进入第一旋风分离器,在此分离出的较粗颗粒、灰粒循环返回气化炉。粗煤气再进入第二旋风分离器,在此分离出的细颗粒通过密闭的灰锁系统将灰渣排出,除去煤尘。煤气经废热锅炉生产水蒸气以回收余热,然后经水洗塔进一步冷却和除

(3)灰团聚气化法

它是在流化床中导入氧化性高速气流,使煤灰在软化而未熔融的状态下在锥形床层中相互熔聚而粘结成含碳量低的球状灰渣,有选择性地排出炉内。它与固态排渣相比,降低了灰渣的碳损失。

(4)加氢气化法

所谓的流化床气化就是煤气化过程中汽化剂(蒸汽和氧)将煤或煤浆带入气化炉进行气的方

2.1.3 气流床气化

所谓加氢气化就是在煤气化过程中直接用氢或富含H2的气体作为气化剂,生成富含CH4的煤气化方法,其总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煤+H2→CH4+焦

(1)K—T法

此法是最早工业化的气流床气化方法,它采用干法进料技术,因在常压下操作,存在问题较多。它是1948年德国海因里希-柯柏斯和托切克博士提出的一种气流床气化粉煤的方法。

(2)德士平古法

它是一种湿法(水煤浆)进料的加压气化工艺。气化炉是由美国德平古石油公司所属德平古开发公司开发的气流床气化炉。

2.1.4 熔浴床气化

50年代熔浴床煤气气化方法开始得到开发。熔浴床有熔渣床、熔盐床和熔铁床3类。下面分别介绍这3类床的某些制气方法。

(1)罗米方法

此法为常压粉煤熔渣浴气法,此法有单简式和双简式两种炉型。此方法的特点是:(1)适用于各种固体或液体燃料;(2)气体温度高;(3)气体强度高。

(2)觊洛格法

此法为—加压熔浴气化法。它是在熔融的Na2CO2盐浴内进行,熔融的Na2CO2对煤与蒸汽的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在较低温度下就可获得很快的反应速度。此法目前尚处于开发研究阶段,实验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气化炉。

(3)ATGAS熔铁床气化法

ATGAS法的实质是把煤粉与石灰石、蒸汽氧(或空气)一起吹到熔铁内,使煤的挥发份逸出,残留的碳溶解在熔铁中被气化。此法效率高,有害物质少,气化反应在常压下进行。煤种适用范围广,且气化炉结构简单。因此,此工艺被认为有可能放大到工业化生产。

2.2 生产方案的选择及论证

与固定床气化相比其它气化方法的优点是:(1)气化能力大;(2)气化用煤广;(3)生产灵活性强,开停车容易;(4)碳转化率高;(5)环境污染小。但是如果采用这些方法不但其主体设备及相关必要设备的投资就将大大增加而且能耗也将大大增大。这对我国氨需求量大而技术又相对落后而且资金短缺这一基本国情是不相符的。所以,虽然固定床其工艺较其它气化工艺有其不足之处且工艺较为落后。但其气化工艺较之其它工艺更成熟。根据我国基本国庆及当地情况本设计采用常压固定床间歇气化法。

第三章 常压固定床间歇气化法

3.1 半水煤气定义

半水煤气是以水蒸气为主加入适量的空气为气化剂与赤热的炭反应,所生成的煤气称为半水煤气,它是合成氨的原料气,其成分中CO2+H2一般在68%左右。用于合成氨的半水煤气要求氢氮比为3:1。

3.2 固定床气化法的特点

固定床气化法其煤气发生炉的排渣和加料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断的排渣和加料,其致密的煤层在气化过程中是静止不动的,随着气化反应的进行,以温度化分的各区域将逐渐上移,必须经过间歇排渣和加炭后各区域才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3.3 生产半水煤气对原料的选择

间歇法生产半水煤气对原料的要求: (1)对水分的要求

燃料中水分含量过高,会影响煤气发生炉的气化效率,在气化过程中因水分蒸发吸热造成炉温下降使燃料消耗增加,炉子操作条件恶化,影响水煤气产量和质量。因此,要求入炉煤的水分含量小于3~5%。

(2)对挥发份的要求

燃料中如果挥发份含量高,则由于甲烷和焦油的含水两增加而不仅会增加动力燃料消耗,而且降低炉子的制气能力影响氨的产量。因此,要求燃料中挥发份较低为宜。

(3)对灰份的要求

煤中含灰分其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钙和氧化镁等无机物质。这些物质的含量对灰份有决定性影响。灰份高的燃料,不仅增加运输费用,而且使气化条件变得复杂,所以要求燃料中灰份较低为宜。

(4)对硫份的要求

煤中的硫份在气化过程中转化为含硫气体,不仅对设备和系统管道有腐蚀作用,而且会使催化剂中毒。在合成氨生产系统中,根据流程 特点,对含硫量有一定的要求,并应在净化过程中将其除去。

(5)对化学活性的要求

化学活性高的燃料,有利于气体物质和气化率的提高。至于对气化效率的影响,则因所选用的煤气发生炉炉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6)对机械强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