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下载本文

的碱基总数相同,且 A 和 T 的总数相同,因此每条链之中的 A 和 T 数都占该链的 62% ,同理 G 和 C 数占每条链的 38% 。一条链中 T 与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2% 和 17% ,则 A 与 G 分别占 30% 和 21% ,因为 A 与 T 配对, C 与 G 配对,所以此链中 A 与 G 的比例,就是另一条链中 T 与 C 的含量。

( 3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 RNA ,合成都需要经过转录过程,转录的产物是 RNA ,所以需要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

( 4 )若进行连续两次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被H 标记,另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未被 H 标记,最终得到的子细胞含有 20 条染色体都有 H 标记,第二次分裂间期 DNA 又经过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含有的 DNA 分子一个被 H 标记,一个不含 H 标记,分裂后期染色体上着丝点分裂后,两条染色单体移到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因此子细胞含有 H 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介于 0~20 。若为减数分裂,由于 DNA 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经过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被 H 标记,另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未被 H 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导致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未进行 DNA 分子复制,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彼此分离,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含有 10 条染色体,都有 H 标记。

27.(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写一种即可) (2)B B品种单位产量高且吸收和富集镉能力强

(3)①镉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液泡 空间结构 暗反应

②镉可能是通过破坏类囊体薄膜(或基粒)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从而降低光合速率(2分);同时也可能通过破坏线粒体内膜影响呼吸作用第三阶段的进行(2分)。

详解:(1)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若该植物的抗镉品种无法从自然界中直接筛选得到,可采用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试验.

(2)据表分析,B 品种最适合用于镉污染的治理,其主要依据是单位产量高且吸收和富集镉能力强.

(3)①据试题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镉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据图乙可知在O?5mg/kg镉浓度条件下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可能是少量的镉被紫萍吸收后,贮存在

3

3

3

3

3

3

3 3

3

液泡中;在5?60mg/kg镉浓度条件下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可能是镉破坏可溶性蛋白的空间结构从而使其含量减少;,光合作用中暗反应需要大量的酶(化学成分是可溶性蛋白质)催化,因此对暗反应影响更大。(2)据题干发现MDA(膜脂分解最重要的产物之一)的含量与镉浓度呈正相关,所以据MDA含量与镉浓度的关系可知,镉可能是破坏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使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减少,从而降低了光反应强度;也可能会破坏线粒体内膜结构,使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缺乏相关的酶导致其强度减弱。

28.(每空2分,共10分) (1)aaBBDD

(2)将不同品种的超甜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或杂交)得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非甜玉米:超甜玉米=1:1

(3) 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

均含有控制种子颜色为紫色基因的雌、雄配子不能结合

【解析】(1)由分析可知:甜玉米的基因型是aaBBDD。(2)欲判断d基因是否位于3号染色体上,可用将不同品种的超甜玉米(AAbbDD、AABBdd)杂交得F1,F1自交(或杂交)得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若非甜玉米:超甜玉米=9:7,则d基因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若非甜玉米:超甜玉米=1:1,则d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3)由题意知:子二代中U型紫色:U型黄色:卵型紫色:卵型黄色=6:3:2:1,故U型:卵型=3:1, 紫色:黄色=2:1,该比例类似与9:3:3:1,即(3:1)(2:1),可能的原因在于紫色显性纯合致死,同时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该植株两对性状的基因均为杂合,均含有控制种子颜色为紫色基因的雌、雄配子不能结合。

29.(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天门冬氨酸 缬氨酸

(2)多倍体育种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杂交育种 从F 2 中选出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直到得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 (4)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基因诊断(或“基因检测”“遗传学检测”) 0.66%(2分)

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通过B超等检查,不能明确胎儿是否存在地贫基因,必须进行基因诊断才能确定。群体成人中α—地贫基因携带者概率约为2.64%,原为夫妇的两个人都又多为携带者,所以他们的分别跟人群中的某异性结婚后,孩子患重型地中海病的几率

是2.64%×1/4=0.66%。

30. ((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缺失(1分) 4(1分) (2)56(1分) 2.5(1分) (3)①只有雌性家蚕,且野生型性状:突变性状=1:1(2分) ②只有野生型性状,且雌:雄=1:1(2分)

③雄性都是野生型,雌性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且雌性与雄性的比为2:1(2分)

解析:(1)突变体Ⅰ含有A基因的部位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突变体Ⅱ的基因型为aZW,可以产生4种配子,分别是aZ、aW、Z、W.

(2)野生型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当染色体第二次移向细胞两极时,说明为减数第二次分

A

A

A

裂后期,细胞中有56条染色体,所以有56个着丝点,若基因A的一条链中=0.4,该比

值在两条单链中互为倒数,所以其互补链中=2.5.

Bb

(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基因b的致死类型.可选杂合野生型雄家蚕(ZZ)与突变型雌家蚕(ZW)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再统计基因b的致死类型.

①若基因b使雌配子致死,则只有W雌配子,所以后代没有雄性后代,基因型为ZW、ZW,即后代中只有雌性家蚕,且野生型性状:突变性状=1:1;

②若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则只产生Z雄配子,后代基因型为ZZ、ZW,即只有野生型性状,且雌:雄=1:1,说明;

③已知子代基因型为ZZ、ZZ、ZW、ZW,若后代中雄性都是野生型,雌性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且雌株与雄株的比为2:1,说明基因b纯合使雄性个体致死.

Bb

bb

B

bB

Bb

B

B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