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复习纲要 下载本文

②德育。认为道德和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

③智育。洛克尤其强调两点:德行重于学问;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3.斯宾塞论教育——代表作是《教育论》,首次鲜明而正确地表达了德智体三个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他是反对当时英国学校的古典主义教育,提倡科学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教育预备说”和“科学知识最有价值”。他的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在:

(1)教育预备说(教育目的论):为“完满生活做准备”,教育应该从古典主义的传统中解放出来,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

(2)知识价值论: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强调科学知识应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批判以绅士教育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教育; (3)关于德育、智育和体育的论述

在西方教育史上,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智育、德育和体育的概念。 ① 在德育方面,提倡“自然后果”的德育方法。

② 在智育方面,他提出以人类生活为基础、以科学为主的学科体系。 ③ 在体育方面,强调身体训练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4)课程论:

他把人类生活的几种主要活动加以分类并以此来划分课程: 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生理学和解剖学;

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逻辑学、力学、数学、光学等; ③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 ④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历史;

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可用于满足爱好和各种感情的活动--文学、艺术等; (5)教学原则与方法:

① 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

② 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 ③ 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 ④ 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⑤ 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⑥ 重视实物教学。 二、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19世纪的法国,政局动荡不安,先后经历了七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的教育呈现

17

出阶段性的特点,又隐现着内在的连续性与规律性。既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又建立了完整的学制,各级各类教育都有所发展。

(1)拿破仑的教育改革和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的建立。

①确立于拿破仑执政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1801年得《教务专约》,同意恢复天主教会在法国的合法地位,但要求教会遵守中央政府的各项制度,这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利用宗教来为其政治利益服务的开始。 ②建立的基础是《帝国大学令》,根据此令实行大学区制。

③主要内容:1808年,拿破仑下令建立帝国大学使之成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大学首脑称“大学总监”,由拿破仑亲自任免,全法被划分为29个大学区,大学区总长、帝国大学和学区的督学及各学区大、中学教师均为国家官员;

④主要特点是:A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B全国教育实施学区制管理。

C学校机构设立必须要有国家的批准。 D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 (2)初等教育

①《基佐法案》的颁布为初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其主旨是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但这一法案没有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 ②《费里法案》。主要内容是:

A.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实行免费。 B.重申教师在任教必须获得国家颁布的证书。 C.要求学校不得饰有宗教标志,不得开设宗教课程。

D.该法案体现了法国义务、免费和世俗性的三原则,为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中等教育

大体上维持了双轨制。这一时期颁布了《法卢法案》。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是19世纪法国中等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 (4)高等教育

在第一帝国时期,主要是创办一批专科学校,组建几所军事学校,开办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文科发展为独立的专业,神学科地位下降。

2.爱尔维修论教育:是法国启蒙运动中法国唯物主义派别的代表人物之一。

①抨击了“天赋不平等”,主张教育民主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

②鉴于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重大影响,他要求彻底改革旧学校,主张由国家创办世俗教育,倡导人们关心现实的利益;

18

③论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指出人的终生都应在学习和受教育中,主张爱护身体,重视体育; ④提出了国民教育思想,也强调了科学知识的传授。

3.狄德罗论教育——是爱尔维修同时代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 ①否定了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但肯定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有巨大作用。 ②主张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把教育交由新的国家政府管理。 ③主张推行免费的强迫义务教育。

④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反对过量学习古典语言;

⑤在教学方法上,提倡观察、思考、实验,他认为既应该获得感性材料,又要深入思考,得到理性的结论。 4.拉夏洛泰论教育——是18世纪中期法国驱逐耶稣会运动的主要倡导人、著名的法官。 ①其代表作为《论国民教育》,认为教育应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控制,主张教育世俗化; ②国民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良好的法国公民;

③强调良好的教师必须是懂得如何教学的,认为儿童也要重视自然科学的学习,还强调优秀课本的重要性。 ④其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对法国乃至西欧各国近代国民教育的建立产生巨大影响;

5.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主要有1792年康多塞方案,1793年雷佩尔提方案(建立国民教育之家)等,均表达了资产阶级对教育改革的共同主张。

①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剥夺教会对教育的领导权,为建立国家教育制度,许多教育改革方案提出了课程及年限互相连接的学校系统的设想。如:康多塞提出了五个阶段的公共教育体制分别是小学、初级学校、高级学校、中学、专门学校、国家科学与艺术研究(既是领导机关也是学术研究中心)。

②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应该予以保护,实行普及义务教育。康多塞论述了教育和知识对个人和国家发展的意义,雷佩尔提出了“国民教育之家”。

③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也是革命中各种方案的共同要求。

④在男女平等受教育问题,以及成人教育方面也提出了要求。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许多规定还是大大限制了劳动者子女获得初等教育以上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由于各派执政时间较短,他们各自的教育方案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但对于以后法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来了重要的影响。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1)17-18世纪的德国教育

①初等教育。18世纪大部分邦国都颁布了强迫义务教育的法令。最著名的是1763年的《普通学校规章》,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也是最早从教会手中夺得教育权的国家。

19

②泛爱学校教育运动。

A.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学者教育观的影响下出现的,创办人是巴西多。 B.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入学的儿童一律简装上学。 C.教学注重直观,学生常在游戏、表演、诵读等活动中学习。 D.学习内容较为广泛,有些科目还达到初等以上的水平。

③中等教育的发展。文科中学、实科教育和骑士教育是中等教育的三个主要类型。 A. 文科中学是17、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相当于英国的文法学校和公学。 B. 实科学校是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而兴起的。

C. 骑士学院面向的是上层贵族子弟,为了培养文武高官,巩固统治,这是德国不同于其他欧美国家的一

个特点,它是一种培养新贵族的特殊学校。

④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具有现代理念的大学在德国出现。1694年建立的哈勒大学,就是第一所新式大学。新大学积极吸收最新哲学和科学的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条,倡导“教自由”和“学自由”。

18世纪后期,德国开始改变过去教会控制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局面,加强国家对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控制,最早完成普及初等教育的国家是普鲁士; (2)19世纪的德国教育

①德国的学前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迅速。19世纪40年代以前出现了一大批幼儿教育机构。 ②初等教育发展迅速,内容逐渐扩展,师范教育也随之得到较大发展。

③中等教育主要有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两种,在数量和规模上发展速度都很快。

④高等教育,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突出大学中学术自由、教授治学、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理念。这一时期洪堡教育改革最为突出。 (3)洪堡时期:

①在初等教育方面,特别重视提供师资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养工作; ②在中等教育方面,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

③在高等教育方面,1810年建立起了柏林大学,以费希特为首的教育家倡导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统一”、“教与学的自由”,重视科学研究,并将选课制引入柏林大学;

(4)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后实行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一度出现教育的倒退;1872年颁布《普通学校法》规定6-14岁的强迫义务教育;

2.第斯多惠等论教育——“德国师范教育之父”,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1)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天资是一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育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教育中自由自主也很重要,必须主动学习才能掌握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