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下载本文

六、题型分析

1、夏季的一天中CO2吸收量和释放量变化曲线分析:

① ② ④ ⑥ ⑦

3~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减少; a点:凌晨 6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点:上午 7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点:上午 “午休”现象; 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 6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e点:下午

<呼吸作用强度; ③ b—c段: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 ⑤ c—e段: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 ⑧ e—f段:光合作用强度

⑨ f—g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2、有关有机物的情况:

①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c—e段; ②制造有机物的时间段:b—f段; ③消耗有机物的时间段:O—g段; ④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 ⑤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SP-SM-SN。

3、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分析:

①若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②若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③若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CO2含量最高点为c点对应时刻;CO2含量最低点为e点对应时刻。

- 43 -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曲线分析

①若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②若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③若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O2含量最高点为e点对应时刻;O2含量最低点为c点对应时刻。

实验13: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三种方法

(一)装置图法测定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实验装置】

【装置中溶液的作用】在测细胞呼吸速率时,NaOH溶液可以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在测光合速率时,NaHCO3溶液可以提供CO2,保证容器内CO2浓度的稳定。

【实验原理】①甲装置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由于NaOH溶液吸收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所以单位

时间内红色液滴左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

②乙装置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由于NaHCO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恒 定,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右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释放速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 ③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测定方法】①将植物(甲装置)置于黑暗中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呼吸速率。

②将同一植物(乙装置)置于光下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净光合速率。 ③根据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真正光合速率。

【物理误差的矫正】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二)黑白瓶法

将装有水和光合植物的黑、白瓶放在不同的水层中,测定单位时间内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借此测定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黑瓶不透光,植物仅能进行呼吸作用;白瓶透光,植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的光合作用。

真正光合作用量 = 黑瓶氧气减少量 + 白瓶氧气增加量

(三)半叶法

一半做遮光处理,适宜条件下充足光照照射6小时,各取等面积叶片,烘干,称量得MA、MB。M=MB-MA,表示6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

-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