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纲要
第五章 汉赋
两条线索 【简答】(会要求列举某个时期某种性质的作品) 一、骚体赋时时出现,延续不断。
二、讲究铺排描摹的汉大赋兴起、发达和演变。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赋篇》。荀赋咏物寓意,篇幅短小。 西汉初期 (强调从骚体赋到汉大赋的演变) 骚体赋 贾谊 《吊屈原赋》、《旱云赋》等 《西京杂记》详细见后 新体赋 枚乘 《七发》★ 汉大赋 司马相如 《天子游猎赋》★ 杨雄 《蜀都》、《校猎》等 (某篇运思新拓展) 骚体赋 汉武帝 《李夫人赋》 (怀人赋) 刘歆 《遂初赋》 班婕妤 《自悼赋》 抒情小赋 东方朔 《答客难》、《非有先生赋》 司马迁 《悲士不遇赋》 咏物赋 孔臧 《杨柳赋》、《蓼虫赋》 王褒 《洞箫赋》★ 西汉中后 东汉时期 骚体赋 班彪 《北征赋》 冯衍 《显志赋》 (汉大赋到班固 《幽通赋》 小赋的演变) 张衡 《思云赋》 蔡邕 《述行赋》 抒情小赋 张衡 《归田赋》★ 赵壹 《穷鸟赋》、《刺世疾邪赋》★ 祢衡 《鹦鹉赋》★ 京都赋 (属汉大赋) 杜笃 《论都赋》 班固 《两都赋》★ 张衡 《二京赋》
第 9 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纲要
第一节 西汉初期从骚体赋到汉大赋的演变
一、贾谊
《吊屈原赋》 【简答】 《鵩鸟赋》 继承楚辞。 《旱云赋》 抒情述志,感情浓郁。 《惜赋》 不似荀赋状物喻理,味同爵蜡; 《虡ju4赋》 也不似宋赋,夸饰描摹伤于轻浮。
二、《西京杂记》
梁孝王忘忧馆时的豪七赋。
脱离贾谊继承楚辞之风。
枚乘《柳赋》
游戏文字,阿谀颂德。
路齐《鹤赋》
显露铺排描摹的迹象。
邹阳《酒赋》、《几赋》 羊胜《屏风赋》 公孙乘《月赋》 公孙诡《文武赋》
三、枚乘
对汉大赋的形成有开拓性贡献。
《七发》 (开创汉大赋的典范之作) 《梁王菟园赋》 (汉大赋之基)
《柳赋》 (韵文,但不似楚骚体)
(一)《七发》的文学成就 【简答】
内容:虚拟楚太子患病,启发太子,令他霍然病已。 1、铺叙描摹,夸饰渲染。
2、完全失去自我情感。(根本性的转变)【选择】 3、从贾谊质朴无华变得充满繁词丽句。 4、以吴客与楚太子的问答形式结构全篇。
汉大赋的勃兴是从司马相如与杨雄开始的【选择】
四、司马相如 字长卿 蜀郡成都人 【选择】
汉大赋 抒情述志之作 《喻巴蜀檄》 《长门赋》★ 《难蜀父老》 《美人赋》 《天子游猎赋》★ 《哀二世赋》
第 10 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纲要
(一)《天子游猎赋》
景帝时作《子虚赋》、武帝时作《上林赋》,合称《天子游猎赋》。
1、从《天子游猎赋》看汉赋的演变 【简答】
(1)篇末点缀讽谏之语,早已被华丽的摹绘淹没。 “劝百讽一” (2)多为繁词丽句,对诸侯天子苑囿的铺排夸饰。
(3)曲折意味冲淡讽谏意图,形成创作意图与客观效果的反差。
2、《天子游猎赋》的文学成就 【简答】 (1)丧失真情实感。 (2)空间的极度排比。
片面且极度的排比,有方位、段落、句子和辞藻的排比。 (3)单纯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方式。
(4)遣词用语从《七发》的繁复变得繁难僻涩。 ①假借同音字。 ②方言俚语。 ③新字。
(二)《长门赋》
借陈皇后被贬长门表达自己的相似遭际。先以简短的语句总抒困境与感受,继以情景交融的婉曲抒写宫闱的精美华丽,反衬人的困顿凄苦。
五、杨雄 《蜀都赋》
铺排夸饰,基本仿似司马相如的赋作。
《甘泉赋》
新拓展在某篇运思上。
《河东赋》 《校猎赋》 《长杨赋》
(一)杨雄对汉赋的贡献【简答】 1、拓展汉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甘泉》、《河东》 (2)从京师写到外郡。《蜀都赋》 对后汉京都赋有所影响。 2、进一步加强“劝百讽一”中“劝”的色彩,全无讽谏之意。 曲笔:欲谏反劝。 3、艺术表现
(1)篇幅缩短,描摹对象集中。
(2)以美为讽,即曲笔。有意将欲讽谏的行为或事物理想化正面歌颂。
第 11 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纲要
第二节 西汉中后期赋作
一、骚体赋
(一)汉武帝《李夫人赋》怀人之作,真悫que4情感。
(二)刘歆(刘向少子)《遂初赋》★ 【简答】 1、被贬之作,表达守信保己的道家思想。 2、继承贾谊,借古抒情者。
3、借景抒情,哀景悲情,相合相契。 (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三)班婕妤《自悼赋》
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因汉成帝宠爱赵飞燕,故作《自悼赋》,抒写入宫至被贬的心态变化和感受。
二、抒情小赋 (一)东方朔 1、《答客难》
貌似冷静理性,深藏浓烈情感。
修身是士人本分,不能因时而异。发泄了他怀才不遇的牢骚情绪。
2、《非有先生论》
洞明理性下蕴藏着深厚、沉重的悲怨之情。
(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把士不遇的孤愤直接喷发出来。
三、咏物赋
(一)孔臧 《杨柳赋》、《蓼虫赋》
咏物小赋,咏物以托志。
(二)王褒《洞箫赋》★
咏物赋到了王褒有了重大发展,是质的飞跃。
1、《洞箫赋》的文学特征 【简答】
(1)较枚乘、孔臧的咏物赋象喻关系更深刻融汇。 以萧自况,将遭际和感情完全融于对萧的描述。 (2)全文只写乐器和音乐。
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摩画最后再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
第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