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岭师) 下载本文

2.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

3.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 4.由偶然失足到养成不良习惯 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品德不良的学生由于本身的不道德行为危害了他人或集体,而遭到斥责,惩罚与嘲笑。由此在熟人中而感到一种社会压力,使他们产生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一种人认为别人在“整他们”、“压他们”,与他们“过不去”,而感到不平;大部分品德不良的学生认为人们轻视他们、厌弃他们,而感到自卑。

2.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是非观念的欠缺,是一些学生常犯错误的原因之一。为此,教师要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评价能力。提高不良品德学生的是非观念,靠空洞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从他们现有的实际认识水平出发,逐步地提高,要联系他们的切身利害关系进行教育。

3.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具有不良品德的学生既有自卑感,也有自尊心,两者交织在一起,使情绪复杂多变。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一味地批评指责,他们就容易表现出“破罐破摔”或对立抵触的情绪。

教师要为不良品德的学生创造条件,加强指导,吸收他们参加班级工作和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已是集体的一员,自已的言行举止及努力程度与集体的荣誉有关。

4.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要重视学生的不合理的欲望、嗜好等内部因素的消除,而且在他们正确的动机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初步形成之后,可以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信任委托式”的监督性考验。

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既要注意到他们一般的心理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如年龄、个性、错误的轻重、态度的好坏、生活的环境等等,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

第十六章 教学评价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一、教学评价的内涵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衡定并给以价值判断。

学习评定:主要指教师通过搜集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判断和决策,并制订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

2.激励功能:主要体现在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

3.调控功能:评价的结果实际上是一种对学习的反馈信息,这种信息可以成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的客观依据。

4.教学功能:“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甚至产生飞跃。

三、教学评价的类型

据评价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诊断性(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评价的基准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我评价。 第二节 标准化测验

一、标准化测验的特征

1.测验编制的标准化:由专家编制,主要是为了保证测验编制过程的科学性,进而保证测验的有效性。

2.施测全过程的标准化:包括对测验的指导语、测验时间限制、测验场所、测验纸张工具等测验情境的详细规定。

3.记分的标准化:是指对于记分的规则加以详细、明确的规定。 4.分数解释的标准化:是指同一标准化测验要有共同的解释系统。 二、标准化测验的种类

根据测验内容的不同,可将测验分为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 三、标准化测验的质量评估

信度是指所测量属性或特征前后一致的程度。

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度的测验,即使具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第三节 真实性评价 一、真实性评价的内涵

真实性评价最早是作为一种边缘的评价方式在艺术领域开始运用的。严格来说,真实性评价并不是一种评价方法,而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评价理念。它是指不单纯采用传统的纸笔测验的形式,而是采用多种途径,在非结构化学习情境中来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系列评价方法(如书面的作品、问题解决、实验、展示、档案袋、教师的观察记录、学生作品集锦、小组合作学习的作品等),有时也因所采用的具体形式和途径的不同而被称为“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动态性内涵评价”等。

二、真实性评价的积极作用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3.能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达到有机结合; 4.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公平和真实的评价。 三、真实性评价的实施程序

1.确定目标;

2.设计任务,任务难度不应太高或太低; 3.确定评价标准;

4.制作量规,师生可共同参与制作; 5.评价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