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下载本文

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故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阅读三

1、【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2、【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 3、【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②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④是侧面表现,如果不看清题干,容易误选。 4、【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5、【参考答案】(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

13

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

【试题分析】(1)注意 “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来源:Ks5u.com]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故”原来的,过去的。“见”表被动。“于是”在这时。

阅读四

1、B

【解析】B.容止: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2、B

【解析】②表现其妻之贤惠,④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⑥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

3、C

【解析】“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4、(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人棺,我的喷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解析】(1)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

(2)要点:使、累其心、抑(副词。表示语气。相当于或许、或者。)、判断句。

(3)要点:所交、一时、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

阅读五

14

1、【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鄙,见识浅薄。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鄙”,一定在原文中理解。[来源:高考资源网] 2【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③是说后来的士兵;④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⑥是作者的结论。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④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 3.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文中说:“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其势不得不骄惰??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逝世已经都没有了,后来的人未曾经历战争,士兵骄惰,禁军背军粮的任务自己不做,雇请他人来做。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4、【参考答案】(1)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2)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更具收入确定支出。 (3)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

【试题分析】(1)为吏、然、簿书听断;(2)督、用者、计其出入;(3)苟知、而、窃食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簿书听断,词类活用。

阅读六

1、【答案】:D质:典当、抵押或译为:把??抵押给,是名词活用动词。

15

2、【答案】:B(A对亲之孝\\使两川者所为;C都是对亲友仗义疏财\\乐于相助;D亲族对查道的资助\\不偷取他人佳枣)

3、【答案】:C(“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有错,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古代“犯人”一般是“囚”字,“犯”并非是“犯人”,而是“冒犯”,有成语“有犯不较”作证,加上前边有“道性淳厚”,说明其非常厚道。此处属望文生义,话说回来,如果C项正确,那么查道就是没有原则的昏官了,这与整个文段内容有矛盾,聪明的学生应该会想到这个问题,这正说明了此题有极高的区分度)

4、(2)【参考译文】:(查道)于是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百来里,径直奔向贼寇的住地。

阅读七

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B、C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贾”解释做名词“商人”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做生意”。

误区警示: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

答案:D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①③两句表现周维城对父母的孝敬,能体现其美好德行;⑤表现了周维城待人心胸宽广,为人善良的美好德行。所以选择B项。②③两句介绍他的娶妻与子女情况,不是写其德行。⑥不是周维城的事迹,而是江宁焦翁。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②③⑥的选项可以排除。

误区警示:本题的误区在于一是考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二是对选择标准不明确,没有扣住“美好德行”来选,或是张冠李戴把⑥当成周维城的事迹

16